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前提要:不知不觉,上海已经变身咖啡之城,风口上的咖啡浓香四溢,也带来了不少创业机会。赚咖啡的钱并不简单,这次我们通过4个鲜活的案例,告诉大家其中可以把握的商机。
前不久,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南加州大学联合团队公布了一份《2020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报告》。在全球50个国际文化大都市中,上海的茶馆、咖啡馆总数排名第一。超过8000家咖啡馆组成了魔都的新街景。网易数读报告显示,上海每万人有2.67家咖啡店,领跑全国城市。
咖啡引入中国的历史已经超过100年。19世纪40年代,刚开埠的上海已经出现了咖啡饮品,那时叫做“磕肥”。1880年,上海第一家独立运营的咖啡店诞生。咖啡作为时兴的饮料在上海被戏称为“咳嗽药水”,随着西餐的流行而逐渐为人所接受。20世纪20年代,上海南京路、霞飞路(今淮海路)、北四川路等路上聚集了各具特色的咖啡馆。
上海一直走在咖啡消费的前沿,除了星巴克、太平洋、Costa等老面孔,日本的%Arabica、美国的Peet's、加拿大的Tim Hortons等品牌都在上海落脚开店,本地品牌和个性小店也层出不穷。
咖啡是世界上消费最广泛的饮料之一,是思想和创造力的催化剂,孕育出了咖啡和咖啡店独特的浪漫。巴尔扎克说,“我将死于三万杯咖啡”。无数艺术家和作家在咖啡香中寻找灵感,创业者、自由职业者把咖啡店当成第二个家,一段段咖啡店传奇不断上演。在今天的中国,咖啡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会上瘾的经济引擎
咖啡含有咖啡因,能够阻断腺苷与特定神经受体结合,从而防止疲劳感的产生,具有轻微成瘾性。咖啡一边挑动着人们的神经,一边刺激着经济生活。美国历史学家戴维·考特莱特在《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一书中说,某些精神刺激瘾品一旦可以广泛取得、积极促销、降低价格,就会深受大众欢迎,如果这些人养成了依赖的习惯,这些瘾品就更是所向披靡了。
原产于非洲亚热带地区和亚洲南部的咖啡树已经走遍全世界,咖啡树种植遍布超过70个国家。早在500年前的奥斯曼帝国,咖啡豆就被誉为“黑色金子”,经济价值长盛不衰,至今还是许多国家的重要出口农产品,也是拉美、非洲发展中国家最有价值的商品之一。中国也有着颇具规模的咖啡产地,近代的外国传教士很早就将咖啡苗带到了云南。在普洱,2020年约60万人因咖啡豆而脱贫。
在消费端,中国同样是一片蓬勃發展的市场。1989年,雀巢“1+2”速溶咖啡开卖,当代中国咖啡市场被重新唤醒。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设了第一家门店,实体咖啡店复兴。小型咖啡机、自助咖啡贩卖机进入家庭、学校、办公商务场所,咖啡几乎成为城市生活的开门第八件事。根据前瞻研究院的《2020~2025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2021~2026年我国咖啡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保持10%复合增速,到2026年将接近1700亿元。
除了专门的现磨咖啡店,其他餐饮甚至非餐饮实体都跃跃欲试。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连锁店提供的咖啡产品已经深入人心,全家、罗森、7-11等连锁便利扎根社区、商务区,满足白领们随时随地的咖啡需求,CoCo奶茶、喜茶、奈雪的茶等茶饮连锁品牌将咖啡产品加进菜单,与奶茶分享流量入口。言几又、西西弗、单向空间等文创书店无一不卖咖啡,阅读+咖啡延长了书店的生命线。奢侈品牌LV也开出了“Le Café V”咖啡店,为凡尔赛文学带来了新材料。再如,上海徐汇区天平街道社区也开店卖起了咖啡,听障人士在这里找到工作,待业人员在这里接受培训,咖啡店承担了公益和社区服务的重任。
咖啡市场大变局
2018年,价位更低、快速扩张的瑞幸咖啡加速了咖啡平民化进程。咖啡市场下沉扩容的趋势显现。第一财经商业数据显示,咖啡新用户中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过一二线城市。关于咖啡的讨论越来越热,历史悠久的饮茶传统也未必能阻止咖啡来袭。与中国同样是茶文化国家的日本,咖啡消费量从1960年代至今增长了近30倍,成为全球第三大咖啡消费国,还培育出了独具一格的日式咖啡文化,可以预见中国咖啡消费终将“出圈”的未来。
与此同时,咖啡消费的升级进阶势不可挡。过去200年里,经历了以雀巢为首的速溶咖啡浪潮和以星巴克为首的连锁咖啡店浪潮,第三波咖啡浪潮正迎面而来,精品咖啡倍受瞩目。欧洲精品咖啡协会SCAE认为,精品咖啡是精雕细琢高品质咖啡。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CAA认为,精品咖啡是由终身持续追求品质的咖啡农、生豆采购者、烘豆商、咖啡师与消费者五大相关人士合力完成的作品。精品咖啡讲究“从一颗咖啡种子到一杯咖啡”的全过程,关注咖啡的产地、风味、口感,重视还原咖啡本身和各大细节,强化商家与顾客的互动。精品咖啡潮流使得咖啡的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关于咖啡的一切都能玩出新花样来。
咖啡冲饮、即饮产品的面目也焕然一新,还能通过电商网络将精品咖啡传播到一二线城市之外。过去,咖啡冲饮、即饮是雀巢的天下,廉价的速溶咖啡、瓶装咖啡是打工人深夜必不可少的“鸡血”,占据了咖啡千亿市场的绝大部分。现在,一批高档咖啡冲饮、即饮品牌崛起,消费者没有机器、不买豆子也可以喝得很精致。咖啡冲饮、即饮在技术上有巨大进步,咖啡冻干粉、冷萃咖啡液、挂耳咖啡等新产品相继出现。老式速溶咖啡使用高温将咖啡液中的水分蒸发而得到咖啡萃取物,香气损失很大。而新兴的咖啡冻干粉是将液体咖啡冷冻后升华除冰而制成的速溶咖啡产品,可以保留咖啡芬芳;冷萃咖啡液用冷水萃取咖啡,口味更加纯净;挂耳咖啡将磨好的咖啡粉装进滤袋,挂在杯子上冲水即可滴滤出咖啡。不久前,成立不到两年的便捷式精品咖啡品牌时萃SECRE完成数千万元的第四轮融资,传统老牌也在加紧布局这一领域。
咖啡创业需深耕细作
咖啡已经不仅仅是一杯饮料,其中蕴藏的商机吸引了一大批勇敢者争先抢滩。
大部分咖啡创业者还是首选开店,但是咖啡店的效益其实并不太高。假设在上海商业街开一家50平方米的咖啡店,每月店租5万元以上十分普遍,雇用3名店员每月人力成本以2万元算,这样每月两项必需成本总计至少7万元。咖啡毛利率按80%算,每天的营业额要达到约3000元才可以打平,还不计水电、推广等零碎费用。此外,店铺装修、设备购置等初始成本也要几十万元。在年轻群体里卖咖啡还要面对奶茶的竞争。同样是饮品店,奶茶店的效率显然要高得多。奶茶店只需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铺面档口,装修、设备简单,原料成本比咖啡更低,而且受众广泛。因此,开咖啡店非常需要情怀与梦想的支撑,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强大内心,这是很多咖啡从业者共同的体会。
最近,我们采访了4位咖啡产业内的创业者,分别来自咖啡特色小店、咖啡培训机构、咖啡豆/粉供应商、咖啡连锁店,他们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和经历出发,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心得和对咖啡经济的理解。咖啡的商业价值可以全方面挖掘,创业者们的打法都各有侧重。比如,咖啡独立小店可以从文化内涵着手,注重空间打造,将到店消费体验作为招牌,并售卖自制的咖啡豆、咖啡粉等附属产品,增加营收;咖啡连锁店可以在精品咖啡浪潮、咖啡下沉市场中找准定位,抢占星巴克的盲区;咖啡相关的职业培训、创业指导则着眼长远,为咖啡业的大爆发提供智力支持。
前不久,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南加州大学联合团队公布了一份《2020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报告》。在全球50个国际文化大都市中,上海的茶馆、咖啡馆总数排名第一。超过8000家咖啡馆组成了魔都的新街景。网易数读报告显示,上海每万人有2.67家咖啡店,领跑全国城市。
咖啡引入中国的历史已经超过100年。19世纪40年代,刚开埠的上海已经出现了咖啡饮品,那时叫做“磕肥”。1880年,上海第一家独立运营的咖啡店诞生。咖啡作为时兴的饮料在上海被戏称为“咳嗽药水”,随着西餐的流行而逐渐为人所接受。20世纪20年代,上海南京路、霞飞路(今淮海路)、北四川路等路上聚集了各具特色的咖啡馆。
上海一直走在咖啡消费的前沿,除了星巴克、太平洋、Costa等老面孔,日本的%Arabica、美国的Peet's、加拿大的Tim Hortons等品牌都在上海落脚开店,本地品牌和个性小店也层出不穷。
咖啡是世界上消费最广泛的饮料之一,是思想和创造力的催化剂,孕育出了咖啡和咖啡店独特的浪漫。巴尔扎克说,“我将死于三万杯咖啡”。无数艺术家和作家在咖啡香中寻找灵感,创业者、自由职业者把咖啡店当成第二个家,一段段咖啡店传奇不断上演。在今天的中国,咖啡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会上瘾的经济引擎
咖啡含有咖啡因,能够阻断腺苷与特定神经受体结合,从而防止疲劳感的产生,具有轻微成瘾性。咖啡一边挑动着人们的神经,一边刺激着经济生活。美国历史学家戴维·考特莱特在《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一书中说,某些精神刺激瘾品一旦可以广泛取得、积极促销、降低价格,就会深受大众欢迎,如果这些人养成了依赖的习惯,这些瘾品就更是所向披靡了。
原产于非洲亚热带地区和亚洲南部的咖啡树已经走遍全世界,咖啡树种植遍布超过70个国家。早在500年前的奥斯曼帝国,咖啡豆就被誉为“黑色金子”,经济价值长盛不衰,至今还是许多国家的重要出口农产品,也是拉美、非洲发展中国家最有价值的商品之一。中国也有着颇具规模的咖啡产地,近代的外国传教士很早就将咖啡苗带到了云南。在普洱,2020年约60万人因咖啡豆而脱贫。
在消费端,中国同样是一片蓬勃發展的市场。1989年,雀巢“1+2”速溶咖啡开卖,当代中国咖啡市场被重新唤醒。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设了第一家门店,实体咖啡店复兴。小型咖啡机、自助咖啡贩卖机进入家庭、学校、办公商务场所,咖啡几乎成为城市生活的开门第八件事。根据前瞻研究院的《2020~2025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2021~2026年我国咖啡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保持10%复合增速,到2026年将接近1700亿元。
除了专门的现磨咖啡店,其他餐饮甚至非餐饮实体都跃跃欲试。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连锁店提供的咖啡产品已经深入人心,全家、罗森、7-11等连锁便利扎根社区、商务区,满足白领们随时随地的咖啡需求,CoCo奶茶、喜茶、奈雪的茶等茶饮连锁品牌将咖啡产品加进菜单,与奶茶分享流量入口。言几又、西西弗、单向空间等文创书店无一不卖咖啡,阅读+咖啡延长了书店的生命线。奢侈品牌LV也开出了“Le Café V”咖啡店,为凡尔赛文学带来了新材料。再如,上海徐汇区天平街道社区也开店卖起了咖啡,听障人士在这里找到工作,待业人员在这里接受培训,咖啡店承担了公益和社区服务的重任。
咖啡市场大变局
2018年,价位更低、快速扩张的瑞幸咖啡加速了咖啡平民化进程。咖啡市场下沉扩容的趋势显现。第一财经商业数据显示,咖啡新用户中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过一二线城市。关于咖啡的讨论越来越热,历史悠久的饮茶传统也未必能阻止咖啡来袭。与中国同样是茶文化国家的日本,咖啡消费量从1960年代至今增长了近30倍,成为全球第三大咖啡消费国,还培育出了独具一格的日式咖啡文化,可以预见中国咖啡消费终将“出圈”的未来。
与此同时,咖啡消费的升级进阶势不可挡。过去200年里,经历了以雀巢为首的速溶咖啡浪潮和以星巴克为首的连锁咖啡店浪潮,第三波咖啡浪潮正迎面而来,精品咖啡倍受瞩目。欧洲精品咖啡协会SCAE认为,精品咖啡是精雕细琢高品质咖啡。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CAA认为,精品咖啡是由终身持续追求品质的咖啡农、生豆采购者、烘豆商、咖啡师与消费者五大相关人士合力完成的作品。精品咖啡讲究“从一颗咖啡种子到一杯咖啡”的全过程,关注咖啡的产地、风味、口感,重视还原咖啡本身和各大细节,强化商家与顾客的互动。精品咖啡潮流使得咖啡的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关于咖啡的一切都能玩出新花样来。
咖啡冲饮、即饮产品的面目也焕然一新,还能通过电商网络将精品咖啡传播到一二线城市之外。过去,咖啡冲饮、即饮是雀巢的天下,廉价的速溶咖啡、瓶装咖啡是打工人深夜必不可少的“鸡血”,占据了咖啡千亿市场的绝大部分。现在,一批高档咖啡冲饮、即饮品牌崛起,消费者没有机器、不买豆子也可以喝得很精致。咖啡冲饮、即饮在技术上有巨大进步,咖啡冻干粉、冷萃咖啡液、挂耳咖啡等新产品相继出现。老式速溶咖啡使用高温将咖啡液中的水分蒸发而得到咖啡萃取物,香气损失很大。而新兴的咖啡冻干粉是将液体咖啡冷冻后升华除冰而制成的速溶咖啡产品,可以保留咖啡芬芳;冷萃咖啡液用冷水萃取咖啡,口味更加纯净;挂耳咖啡将磨好的咖啡粉装进滤袋,挂在杯子上冲水即可滴滤出咖啡。不久前,成立不到两年的便捷式精品咖啡品牌时萃SECRE完成数千万元的第四轮融资,传统老牌也在加紧布局这一领域。
咖啡创业需深耕细作
咖啡已经不仅仅是一杯饮料,其中蕴藏的商机吸引了一大批勇敢者争先抢滩。
大部分咖啡创业者还是首选开店,但是咖啡店的效益其实并不太高。假设在上海商业街开一家50平方米的咖啡店,每月店租5万元以上十分普遍,雇用3名店员每月人力成本以2万元算,这样每月两项必需成本总计至少7万元。咖啡毛利率按80%算,每天的营业额要达到约3000元才可以打平,还不计水电、推广等零碎费用。此外,店铺装修、设备购置等初始成本也要几十万元。在年轻群体里卖咖啡还要面对奶茶的竞争。同样是饮品店,奶茶店的效率显然要高得多。奶茶店只需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铺面档口,装修、设备简单,原料成本比咖啡更低,而且受众广泛。因此,开咖啡店非常需要情怀与梦想的支撑,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强大内心,这是很多咖啡从业者共同的体会。
最近,我们采访了4位咖啡产业内的创业者,分别来自咖啡特色小店、咖啡培训机构、咖啡豆/粉供应商、咖啡连锁店,他们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和经历出发,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心得和对咖啡经济的理解。咖啡的商业价值可以全方面挖掘,创业者们的打法都各有侧重。比如,咖啡独立小店可以从文化内涵着手,注重空间打造,将到店消费体验作为招牌,并售卖自制的咖啡豆、咖啡粉等附属产品,增加营收;咖啡连锁店可以在精品咖啡浪潮、咖啡下沉市场中找准定位,抢占星巴克的盲区;咖啡相关的职业培训、创业指导则着眼长远,为咖啡业的大爆发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