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遮不住苦闷:会诊中国企业家的心理健康

来源 :企业文化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qo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一个企业家过早地陨落了。据报道,陕西省金花集团副总裁、上市公司金花股份副董事长徐凯在酒店上吊自杀。婚姻失败,由此引起情绪波动,被认为是其自杀的主要原因。
  近20多年来,以阶层式崛起的中国企业家群体已被主流经济文化逐渐认同为“经济脊梁”。然而,耀眼的光环却遮盖不住深藏其后的焦虑、孤独和苦闷:他们中自杀者有之,杀人者有之,发疯者有之,逃遁者有之,犯罪者有之,郁闷者有之……《经理人》杂志曾对经理人生存状态的专题调查中,发现经理人竟有“25种锥心之痛”!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患有心理障碍。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例只有9.5%。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存在心理障碍的比率高达20%。而从对全国数百企业家的抽样调查显示来看,中国企业家群体已成为与心理因素有关的多种疾病的高危人群。
  有数据表明,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有1200多名企业家因种种心理障碍走向了自杀之路,而这仅仅是有文字记录的一个部分!事实上,身患心理疾病的企业家并不在少数。据调查,有53%的中青年企业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少企业家深感工作繁忙,心理压力过重,心力疲惫;相当一部分企业家劣性情绪增加;许多企业家有强烈的“亲情减少引起心理失衡”的感慨;许多企业家觉得朋友减少,内心孤独感加重;不少中年企业家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很多中年企业家对工作产生厌烦感,甚至想干脆“退出社会”……
  剖析压力的构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体制的剧烈变革;二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三是人际关系的困惑;四是家庭的变故和不幸;五是传统偏见及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现代企业文化研究专家王绍先生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家,要身体好,最重要的还要心理健康。因此,关心企业家的心理健康和生存环境,已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社会问题。
  1.整体联动,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企业家的心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问题的反映。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标本兼治,社会方方面面要尽可能地为企业家营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对此,有关专家呼吁,针对企业家们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有关方面应对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应通过专家讲课,有针对性地采用集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等措施提高企业家的心理素质,从而为企业家缓解压力。其实,在国外,心理学家(更确切地说是心理咨询专家)帮助企业家克服精神危机、摆脱心理障碍的事是司空见惯的。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说,成功企业家背后有两股力量在支撑:一是法律顾问;二是心理医生。
  2.在身体、家庭与事业之间寻求平衡点。工作再忙,也得有个“度”。凡事应尽力而为,但也要保持一定的弹性。否则,超负荷运作必将导致疲于奔命,结果只会积劳成疾。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已有越来越多快乐而健康的企业家应运而生,他们正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寻求工作与生活的最佳平衡,同时力求上行下效,创造健康的企业。据了解,近两年来,离开管理第一线的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大约1/3的时间是在山上度过的。同时,他还发起成立了一个由200多名企业家组成的滑雪俱乐部,每年聚会一次。
  3.不断提高企业家的“心理商数”。新形势下的企业家要有“MQ”意识,即“心理商数”意识。这就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特别是要主动接受生活的挑战,平和自如地融入竞争的社会生活中,哪怕是身处逆境也会坚信,“事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企业家如果已经意识到自己有了心理障碍,也不要讳疾忌医,而应积极地配合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4.弥补信仰缺失,并将心理学与企业管理有效地接轨。企业家们在解决了金钱、地位、名誉等问题之后,他们开始感受到对于信仰的困惑、迷失与恐慌。而我国一些富豪之所以会出现心理失常,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没有树立正确的财富伦理观和社会责任感。众多研究者指出,社会责任感是“幸福”的重要因素。作为企业的灵魂人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家的身心健康也是企业健康的基础。国内一个著名管理顾问公司在研究“中国企业家与中国企业健康之间的规律”时发现,企业家的“快乐指数”和企业的“健康指数”之间密切相关。其中,企业家的心理健康与企业的文化健康之间更存在着长期紧密的关联性。甚至可以说,企业家的心理健康关乎着企业的兴衰!而从另一个大的方面来讲,人的行为模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也异常复杂而微妙。所以,经济心理学在人类理性决策领域的地位也日渐凸显。在此情况下,将心理学应用的实战理论引入企业管理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之一已是势在必行了。
其他文献
◆省悟阶段  ◆实践阶段   ◆系统阶段   ◆片面阶段  ◆混乱阶段  企业文化目前成为大家谈论的热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水平,是建立优秀文化的第一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认为,企业文化的认知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混乱阶段    处于这个阶段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可能从来没有接受过企业文化的理论,
期刊
最近,美国著名职业专业网站Career Know-How针对好上司和坏上司的特征做了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排名前十位的特征分别如下:    好上司十项全能  1.对员工的努力表示感谢,包括口头上、书面上、金钱上。  2.对员工、对未来有切合实际的期望,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述出来。  3.对员工和蔼、仁慈,但保持一段职业距离。  4.不会仅仅因为不喜欢某项工作就把它大量堆积。  5.当一项工作做得不错时与
期刊
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公司IBM公司为激励员工的创新欲望、加快创新成功的进程,在公司内部设立了一系列别出心裁的激励创新人员的制度。该制度规定:对有创新成功经历者,不仅授予其“IBM会员资格”,而且给予5年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支持,从而使其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创新活动。IBM的这种非同一般的激励制度,对于那些优秀的创新者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报酬,也是强有力的促进剂,更是一种最经济的创新投资手段。它最大的目
期刊
中国古代就有“酒香不怕巷子深”、“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说法。现代社会的消费者为了规避直接体验产品产生的体验成本、降低购买行为带来的风险,往往倾向于通过向周围人而不是推销员以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此外,每天面对着大量的信息噪音,消费者也希望通过口碑来减少信息噪音的干扰。  星巴克,自1971年第一家咖啡店在美国西雅图开业以来,目前已发展为惟一一个把店面开遍四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1998年进入中
期刊
对中国企业领导者来说,他们必须认识到公司采取的不少管理工具维持效用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短。比如,全面质量管理工具可能热了10年,而流程再造只流行了5年,电子商务引起人们注意的时间只有3年。现在,很多管理理念停留在企业层面上的时间更短。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一个非常重要问题是:他们必须选择最佳的合作伙伴,实施符合企业目标和现状的战略、管理工具,从而使企业向高绩效组织的转变真正成为现实。  中国经济增长迅速
期刊
陈鲁豫:霍先生,您好!我想请问您,您每天工作那么繁忙,时间上是怎样分配的呢?哪一方面工作占了您最多的时间?  霍英东:我从学校出来一直到现在,每天都想着工作,从来没放过一天假。说到工作的支配,我有自己的事业,特别对祖国的改革开放,我是尽量多做一点努力。所以,工作方面整天都觉得时间不够。  陈鲁豫:看来,现在您可能在做生意上花的时间不是太多。我看香港报纸上说,霍英东先生现在在香港的生意是“只守不攻”
期刊
多少年来,我对希尔弗斯坦很有一点入迷。当年见过一两本原文版,以后又买了台湾的中文版。但是说起来寒碜,我并不很懂这些画,乃至可以说,我这人压根儿就不懂艺术。我之所以对这些书入迷,主要不在于欣赏画,而是喜欢此公特异的观念,以及他的引人入胜的手法。   我特别喜欢那张《阁楼上的光》的图和它的说明,这里有点故事,得从我的生活经验说起。   我们上海的穷孩子,居住条件当然差。“阁楼”是我从小羡慕的住处。我当
期刊
一方面,企业的领导挖空心思、费尽心机地寻找企业所需要的“千里马”。  另一方面,优秀的企业经理人却感叹“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离开原来的企业而纷纷跳槽。  企业的发展到底是留住人才重要,还是培育人才重要?这是企业发展战略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目前,大多数企业领导也深刻地意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人才问题上,大多数企业领导仍然停留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为什么我们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了优厚的待遇,
期刊
先说诸葛亮之败。看了《水煮三国》有关“管理学曹操还是学诸葛亮”的论述,似乎蜀之不能成功完全应该归咎于诸葛亮。但本人认为,这一论点有待探讨!  诸葛亮是一个悲情人物,他一出场就注定是一个悲剧。其悲剧就在于其选择的行业不对。  他未出草庐已谋三分天下,何以不说一统,就在于他知道汉朝气数已尽,不能再复!他本不欲出山,实乃情不得已。所以出者,原因有二。一者,他面子薄,受了刘备三顾之礼,又被刘备一拜一哭,别
期刊
企业文化作为先进的管理理论,自20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以来,越来越被我国的经济界、管理界的专家企业所重视,纷纷导入实践。在对传统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同时,逐步构建起符合本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它不仅成为我们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一个支撑点,而且成为创名牌战略的必由之路,在现代化经济大潮中显示了独特的风采和管理魅力。企业文化的构建带来了企业在观念、技术、产品、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使企业在强手如林、瞬息万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