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新生态语境下人工智能绘画的创作场域及其价值分析

来源 :重庆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zh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文艺新生态语境下,人工智能绘画与互联网一道为大众提供了新的接触和消费绘画艺术的方式。为了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绘画的存在价值,本文在文艺新生态语境下对人工智能绘画的生存境遇、创作场域和社会价值进行了分析,既从创作主体和受众客体的角度厘清人工智能绘画的历史性和经济性,又从人工智能主体性弱化的角度探讨人工智能绘画的价值消减。
  关键词:文艺新生态;人工智能绘画;传统手工绘画;创作场域;社会价值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言意诗学的多元共生机制及对当下文学创作的批判性建议”(18XZW003)。
  [中图分类号] J205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0)008-0045-00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0.008.004
  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广泛渗透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文艺新生态语境下,人工智能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绘画艺术,推动传统高雅的绘画艺术更为“民主”地走向大众,使艺术世界更为扁平化。于是,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人工智能绘画“在社交中扩大到泛兴趣人群”[1],加强了人们对绘画艺术的解剖,并借助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参与到绘画艺术当中,而先锋艺术家更在其中不断地推波助澜。就人工智能绘画发展而言,20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哈罗德·科恩(Harold Cohen)就开发了人工智能绘画程序AARON,对人工智能绘画进行了初步尝试;日本的河口洋一郎提出“成长模型”理论,创作出一个连续性的动态图像;21世纪初,英国西蒙·科尔顿(Simon Colton)开发了“绘画傻瓜”(The Painting Fool)程序;近年来,谷歌公司AutoDraw、微软小冰、美图Andy等系列人工智能绘画程序及其绘画作品相继出现,人工智能绘画加快进入生产生活。于是,一大批人工智能绘画作品横空出世。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程序设计师、商品销售者、文艺理论家关注人工智能绘画。目前,关于人工智能绘画的争议也愈演愈烈,争论主要围绕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相对传统绘画艺术在价值、伦理、技术、版权、市场等方面的变化。
  从历时性的角度看,尽管每一项新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初期都要不断接受质疑,但从未有哪项技术像人工智能技术这样颠覆人们对艺术创作的认知。争论推动创作者、需求者和社会大众的交流,也为人工智能绘画走进社会生活积蓄了力量。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绘画,本文认为既需要从传统绘画艺术角度进行审视,更需要从社会受众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因为,不论是技术还是艺术,都是以服务实践为目的,都要走进生产和生活,都不可避免地要接受社会的人文关怀。因此,如何从社会受众的角度来审视人工智能绘画的生存空间、创作场域和社会价值,将是我们必须做而且亟待做的事情。
  一、人工智能绘画的生存境遇
  在传统手工绘画作品仍然是一种稀缺资源,不能有效走进人们生活的现实语境下,就不难理解人工智能绘画为什么在一定程度上被大众接受,被一些先锋艺术家关注。那么,人工智能绘画作品是否具有艺术价值?它的艺术价值主要来源于创作过程的哪些环节?它的市场价值又如何体现?这些问题就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原因在于,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艺术表达、权力主体、伦理认知都突破了传统手工绘画作品以创作者为核心的考量体系。一是从价值学角度讲,人工智能被广泛适用于美术工业生产时,其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科技产品属性。同时,人工智能绘画作品是算法对人的创作过程的模拟,难以将人们对时代背景、社会发展、情绪感知、情感表达等复杂因素赋予绘画作品[2]。于是,在人工智能浪潮處于应用的萌芽阶段,“人工智能绘画作品敲开了人类创造力行为反思的大门——人的创造力到底是什么”[3]?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工智能绘画作品广泛地存在于生产生活,已经进入到人们的审美视野,并在艺术市场顺利交易。也就是说,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价值是肯定存在的,这种存在是一种客观现实,这种存在是一种受众接受了的存在,我们必须去面对,我们无法否定。三是从计量学的角度讲,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价值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计算其艺术价值,智能机器代替画家进行的绘画创作,其智能劳动如何计算?其附加值又如何计算?因此,人工智能绘画作品所蕴含的价值量就无法用衡量传统绘画作品价值量的方式进行评估。
  不论人工智能绘画作品处于何种生存境遇,对于其价值我们不能采取模糊处理的方式,也不能采取非此即彼的唯创作或唯技术方式,更不能采取全面否定的方式,而要从多角度、多维度去探索。目的不是为其正名,而是厘清怎样看待新事物的思路。当前关于人工智能争论的出发点更多地是站在艺术家角度对创作过程进行审视,少有站在受众角度分析艺术在社会传达中的功用。从受众角度来讲,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不仅来源于创作者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也来源于受众群体所产生的主观感受。这种因为受众的接受和消费而产生的美学效应,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尽管这些都是由于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形成的艺术二次创作的主观性而导致的。但是,这种主观性的赋予,是人们社会经历、知识结构和主客需求集成,是考量人工智能绘画作品不可忽视的因素。原因有三:一是人工智能绘画作品没有原始创作者赋予它意义,它的意义更多来源于受众的二次创作,这种二次创作尽管因人而异,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测度性,但却是价值赋予的一种来源。这种不确定性和不可测度性就使本来就较复杂的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价值估量更为复杂。二是即使采取计量学的方式,能分层次、分步骤清楚地计算出人工智能绘画的劳动价值,也还要考虑到受众。因为,价值不可能独立存在,价值必须依赖于他者的承认而存在,受众对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主观评价具有不可忽视性,而且还占有相当重的分量。这就是为什么人工智能绘画作品在艺术品市场得到承认并占有一席之地的部分原因。三是从受众的角度去思考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价值,对于我们摆脱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价值评价困境也有着重要帮助。在以受众为上帝的艺术市场中,人工智能绘画作品可以大行其道,尽管令人费解,但从受众的角度思量,也可以理解。目前,人工智能绘画作品更多地是以交换价值的概念偷换了作品的艺术价值概念。尽管这种交换价值是被受众接受了的价值,但这是一种不合理、被歪曲、模糊不清的价值概念,需要我们去厘清。   人工智能绘画作品被市场中的受众所左右,是一种畸形还是一种回归?在艺术界更多地认为这是一种畸形,在市场上更多地认为这是一种回归。实际上,不论是畸形还是回归,它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价值在市场上得到了承认,这是一种事实。对于人工智能绘画这一新生事物,我们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还要秉承一分为二的观点。不能因为人工智能绘画扰乱了艺术市场,就要否定它,人为地消除它。因为,人工智能绘画的存在自有其合理性,得到市场认可自有其价值性。原因有三:一是人工智能绘画作品工业化生产可以弥补因手工绘画作品的稀缺性导致的市场份额不足。二是人工智能绘画作品低廉的价值可以弥补因手工绘画作品的贵重性而导致的购买能力欠缺。三是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大量存在可以加强普通群众对绘画艺术的认知。人工智能绘画是时代的产物,我们“要相信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自己的知识领域和思考;每个时代,每个人,总是按照自己对文化、绘画的理解去画画的。该担心的是没有自信,没有沉下心来画画”[4]。因此,对待人工智能绘画作品要有一颗平常心,要加强对智能社会的时代理解,从时代角度去理解人工智能与绘画的结合。因此,传统手工绘画有其历史赋予的艺术使命,人工智能绘画也有时代赋予的社会作用,二者并行不悖。
  二、人工智能绘画的创作场域
  当一种新技术工具在某一领域应用时,都要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质疑,但最终将或大或小地促进该领域的进步。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在绘画领域应用后,一些人大胆尝试,一些人果断拒绝,但更多人在审视。人工智能绘画是否是洪水猛兽?当喧嚣、焦虑归于平静之后,时间自会给出答案。一些艺术家为了保持绘画艺术的纯洁性而对人工智能绘画持小心谨慎的态度,这是一种职业精神的体现;一些艺术家对人工智能绘画进行大胆尝试,去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他们的态度都无可厚非,都值得尊重。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不断渗透到绘画艺术领域,不久的将来,必然会诞生一些新的艺术形态和艺术表达。新的艺术形态和艺术表达的出现,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的艺术形态和艺术表达产生冲击,但这种冲击不是你死我活的冲击,也不是非此即彼的替换,而更应该是一种多样性的碰撞和多种可能性的探索。实际上,随着社会进步,艺术形式本身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新的艺术形式和形态也在不断产生,如行为艺术、场景艺术、装置艺术等。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新的社会因素、新的社会观念和新的社会需求的出现。这些新因素、新观念和新需求,是由于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社会因素导致新的艺术创作场域的出现而造成的,且必然促进绘画艺术的新形态和新表达,甚至还可能推动绘画艺术新思潮的出现,这也是文艺新生态的当然现象。由此可知,因人工智能导致出现的一些新艺术形式和形态,必将与其他新的艺术形式和形态一样,既是对绘画艺术的一个补充,也将促进绘画界的发展。
  目前,人工智能充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的生活元素出现、新的生活方式存在,必然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艺术发展的外部环境。因此,人工智能出现在绘画领域是一种正常现象,是绘画界对人工智能的尝试,是绘画界对新的艺术创作场域的适应。在艺术形态不断演化的时代背景下,绘画作品创作场域的改变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因此,将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艺术表达置于传统艺术审美的框架视野下审视是值得商榷的,如同很难将绘画作品与摄影作品置于同一评价体系一样。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人工智能绘画作品蕴含了大量人工智能的工具性因素,导致其艺术表达效果远远低于传统绘画作品。二是人工智能绘画作品蕴含了大量的算法理性,导致其艺术表达效果远远低于传统绘画作品。三是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素材来源于数据库而非现实生活,导致艺术表达效果远远低于传统绘画作品。四是人工智能绘画作品作为一种智能化的产品,其创作效率比傳统手工绘画要高得多,但这种高效率并不是没有劳动,里面必然蕴含着丰富的智能劳动。这种智能劳动如何与人类的必要劳动进行对比?这将是一个新的经济学问题。
  从前述可知,人工智能绘画作品与传统绘画作品在使用工具、创作过程和表达效果方面都有一定区别,其作品本身的艺术表达和艺术价值也颇受影响。其原因在于人工智能绘画创作场域与传统绘画创作场域不同。但是,是否就可以说人工智能绘画作品没有艺术价值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不能因人工智能绘画创作场域与传统绘画创作场域部分不同,就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具体画家、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的艺术表达是传统绘画作品最为显著的特征,传统绘画作品是创作者基于某个时空点的有感而发,将个人情绪、社会变化、历史演变等社会现象和主观情感通过绘画创作表达出来。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产生是基于智能算法的创作表达,不改变程序、不改变数据库、不改变指令,则其将生产出相同的画作,这与手工绘画作品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相比,则是大不相同的,更不用说人工智能绘画在人性表达、情感融通上的稀缺了。但也不能以此断定,程序员在准备人工智能绘画的数据库过程中,以及程序员在编辑人工智能绘画程序的过程中,或在绘画材料取舍、在绘画技法采用的选择上,就没有主观意愿渗透,尽管这种主观情绪的加入是远程的、模糊的,具有结果上的不可确定性。更不用说,先锋的人类艺术家希望借助于智能算法去突破人脑在算法上的有限性,在人工智能绘画算法编辑和数据库的准备过程中,他们不仅是直接参与其中的,而且对其进行精心策划的。
  在2019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中,微软推出的人工智能产品“小冰”(化名夏语冰)的大量绘画作品被展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许多参展人并没有判断出“小冰”的画作是人工智能绘画作品,还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现象。据媒体报道,微软“小冰”通过对历史上400年间236位人类画家的绘画作品进行学习,具备了强大的原生绘画创作能力,借助强大的数据库,在接受指令后能独自创作全新的绘画作品,并在色彩搭配、艺术符号使用等方面与专业人类画家保持较为接近的水平。虽然这是媒体追新猎奇的报道,但微软“小冰”完成了与专业人类画家保持较为接近的水平的画作是真。讨论至此,争论就出现了,微软“小冰”有情感吗,有主观经验吗?当然是没有。那又何谈与专业人类画家接近呢?实际上,微软“小冰”只是进行创作的一个工具,而设计微软“小冰”的是具体的人,为微软“小冰”准备数据库的是具体的人,为微软“小冰”提出创作要求的也是具体的人。因此,为了将问题辨析清楚,我们有必要从创作主体和创作过程来详细讨论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创作场域。   从创作主体来看,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创作主体也是源于具体的个人,因为其智能是带有“人工”的智能,离开了人,就只是无所作为的机器。人工智能绘画最为核心的智能算法也由人编辑而成,而且必须是能够绘画的人(或有画家参与)。因此,不能因为机器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加入就完全否定人的参与和人在人工智能绘画作品创作中的功用。人工智能绘画的复杂性也不亚于手工绘画。人工智能绘画不仅要自己或参与者会绘画,而且要求把绘画的技能通过程序语言表达出来。智能算法的复杂程度是具体的个人很难企及的。阿里巴巴、百度、微软、谷歌等知名企业所开发的人工智能绘画软件,都是经过多个艺术家反复审读后才得以面世。但是,这其中许多的画作是通过光影点阵的形成呈现于显示器,而非通过颜料形式呈现于实物平面(例如画布、画纸),因此,许多人不承认其是艺术品,更不承认其艺术价值。但是通过实物平面(例如画布、画纸)呈现出来的人工智能绘画作品,则不同了。例如加拿大艺术家Joanne Hastie在第三届国际机器人艺术大赛(International Robotic Art Competition)上展示了名为Tulip的人工智能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是由机器在程序的指令下控制机械臂完成的作品,在具体绘画的时间段没有具体人的参与,就像照相机和摄像机的成像过程没有具体个人参与一样。在这里,智能算法控制的机械臂就好比传统画家手里的画笔、摄影家手中的相机。智能设备也仅仅是人类绘画的工具,创作工具虽然改变了,但创作的发起者仍然是人。只不过,智能设备相比人力更节省了人类的必要劳动,包括必要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节省了并不等于没有了,其机器所蕴含智能劳动的复杂程度比个人还要复杂。同时,人工智能算法的角色是绘画技法选择方式的改变,把过去需由人脑完成的(例如绘画技法选择)工作改由机器完成。因此,从创作主体来讲,人工智能绘画的创作主体仍然与人相关联。
  从创作过程来讲,传统绘画创作不仅包括眼中有竹、心中有竹和手中有竹三个核心阶段,而且还包括作者前期的知识汇集和技法学习。因此,一幅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形成不仅仅是机器绘画的那一刻,就像不能说绘画创作只是执笔游走于画纸才是创作一样,“手中有竹”的创作过程仅仅是整个创作过程的一个阶段。此外,人工智能绘画还包括程序员与绘画团队的交流,还包括编写程序、收集数据库资料、对绘画程序的修改和完善、编写程序文档等。手工绘画的过程是一个显著的历时性过程,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情感酝酿、技法实现,即心中有竹和手中有竹的阶段。人工智能绘画也有创作之前的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的充实过程,之后的绘画就只能是在已经准备好的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素材。对于已经准备好的数据库和程序,人工智能绘画也并不是在任何题材下都是万能的。若遇到没有准备好的绘画题材,也只有更新数据库,重新进行学习和训练,方可画出人工智能绘画作品。否则,将如同用DeepDream绘画软件去创作9·11事件中冒烟的双子塔一样,结果创作出的是令人费解的“狗头双子塔”。也就是说人工智能绘画的创作场域,是在程序规定下的有限数据素材中的创作行为,这种有限性创作场域,也就削减了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三、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历史性和经济性
  人们在讨论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价值时,更多地是从人工智能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必要劳动和主观情感去讨论其价值。而传统绘画作品的价值确定,往往是从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去展开。历史价值是指画作所记录的时代信息及其对今天的作用,例如记录着商周时代特征的青铜器。经济价值受商品所蕴含的必要劳动价值和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往往通过交换价值体现出来。经济价值需要根据画作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而确定。因此,要探索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相对于手工绘画作品的价值,必须梳理和辨析人工智能绘画作品所蕴含的历史性和经济性。
  从历史性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绘画作品既推动了绘画创作从小众走向大众,又促使人们去探索绘画艺术更多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如果从人工智能绘画的整个演进历史来看,人工智能绘画也将随着社会多方面的影响而不断地改进和提升。在这个改进和提升的过程中,人工智能绘画必然蕴含着社会的感知和时代的映像。从这个角度讲,人工智能绘画没有游走于社会和时代之外,反而正是社会和时代的产物。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全新的绘画工具进入绘画领域,智能算法和绘画创作的结合不失为绘画研究史上的一种全新艺术创作形态,也依赖智能算法的超个人能力,推动了绘画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这不仅将加速绘画艺术的演进,而且将给绘画艺术探索带来更多的新可能,促进新的社会审美观念的形成。传统意义上的绘画艺术创作是高雅的艺术创作,具有较高的审美准入门槛,对个人审美素养、审美情趣具有极高要求,是阳春白雪的艺术形式,是社会精英的消费对象。人工智能技术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降低了绘画艺术的时间成本,解放了绘画艺术的空间限制,满足了普通群众的创作需求,提高了绘画艺术的创作效率,实现了绘画艺术的按需创作,使绘画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高雅艺术”与“普通群众”的亲密接触,不仅降低了人民群众的绘画消费成本,而且让更加贴近生活的情感表达、更多反映时代典型场景的绘画艺术成为可能。于是,绘画审美门槛大幅降低,在创作主体和需求主体合二为一的语境下,观点的表达将更为丰富,审美的需求将更加多样,新的审美思潮和新的审美冲突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得以出现。因此,作为一种应用软件,人工智能绘画将是更适合在互联网时代推广和普及的绘画艺术。“时至今日,网络文艺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柱力量,网络文艺创作的产业链延伸,打通了文艺形式之间的壁垒,拉动了文创产业整合并进的引擎”[5],借助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绘画将促进绘画艺术的普及,绘画创作的历史纵深将被迅速放大,优美的绘画艺术将进入到創作者、需求者、人工智能的三者互动阶段。
  从经济性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绘画作品不仅包含丰富的智能劳动和一定的必要劳动,而且丰富了市场艺术品种类。在绘画市场,拍卖是通常采用的交易形式。据媒体报道,2018年10月25日在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法国巴黎由三位25岁年轻人组成的Obvious团队,基于“生成性对抗网络”(GAN)新算法创作的画作《爱德蒙·贝拉米的肖像》以惊人的43.25万美元被拍卖。有意思的是,作品右下角的签名是一个数学公式——画作创作时使用的实际算法。该幅作品由于是通过智能算法形成图像后打印而成,既很难说拥有多么丰富的思想灵魂,更难以用传统绘画艺术的构图、光线、色彩等进行审美分析。但这幅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确实在市场上实现了交易。人工智能绘画作品进入了艺术品拍卖市场并顺利成交,说明其经济属性是被艺术品市场承认的。仔细深究,其经济价值又通过哪些方面体现出来呢?人工智能绘画作品是在人的创作过程中使用了高度智能化的工具,人力成本必不可少,里面包含着程序设计者的必要劳动,参与程序设计的绘画团队的必要劳动,还有数据收集者为充实数据库而产生的必要劳动等,这些劳动既有体力劳动也有脑力劳动。从成本来讲,还包括机器和打印设备等。这些都必须计算到其经济成本当中,构成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经济价值的一部分。“从劳动价值论看,人工智能技术下催生的‘智能经济’与‘智能劳动’对传统劳动理论的阐释提出新的要求”[6],也就是说,在经济学上人工智能绘画“智能劳动”产生的价值也应该计入其经济属性当中。   四、人工智能繪画因主体性弱化导致的价值消减
  从艺术价值角度来看,智能程序消减了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情感表达,进而削弱了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在文艺新生态的语境下,人工智能技术使绘画艺术创作的主体、客体显著泛化,人工智能绘画被打上了技术的烙印,技术流变成为绘画作品艺术性不可忽略的因素。因为人工智能绘画是超越个人的智能算法,为绘画艺术探索人力所不能企及的新领域,探索新可能、得到新发现提供了空间。一幅传统手工绘画作品的形成,是特定作者、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创作,需要偶发性的创作缘起,这依赖主客体碰撞产生的创作灵感,灵感的来源是随机的、偶然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有着极强的不确定性。它需要创作者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的赋予,这依赖创作者的社会经历、人生阅历和知识积累;需要创作者用绘画符号诉诸于形式表达,这依赖于创作者的绘画技法。人工智能绘画作品得以完成,往往具有产生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形式上的集成性和多样性、情感上的模糊性和间接性。人工智能绘画离不开高级的软件设计、丰富的源数据库和先进的硬件设备。软件设计为人工智能绘画提供计算能力,源数据库为人工智能绘画提供素材储备,硬件设备是强化数据库和计算能力的物质准备。但是,人工智能绘画却因主体性弱化导致其价值消减。
  一是算法理性排斥主体参与而导致价值消减。人工智能画作是基于对历史作品智能分析后的产物,是建立在对已有作品绘画语言和艺术符号纯理性计算基础上的产品。这种理性是一种纯粹的工具理性,而不是主体基于现实生活逻辑的艺术表达。丁宁认为“艺术家最敏感于自身所处的时代,现实与命运永远是其体验和思究的对象,因而,他们的反应,在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与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轻之间,是一个复杂的、细微之至的经验世界”[7]。而在人工智能绘画产品中,我们仅仅能分析出程序算法的理性,也由此失去了艺术特有的感性基础。当然,从欣赏者的角度思考,欣赏者也许能够从人工智能画作中读出感性的传达,但这种感性,来源于欣赏者自身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历,是欣赏者的二次创作,而不是主体参与绘画过程而导致的结果。
  二是程序规定排斥主体参与导致价值消减。工程师将人工智能绘画程序设计好后,要用烧写器写入特定芯片内,写入程序后把溶丝烧断,里面的程序再也无法读出,程序只能在芯片里运行。应用者运用人工智能程序进行绘画,只能按照原有的程序规定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不能对程序进行修改。因此,人工智能绘画程序在绘画操作中就排斥了主体的参与。这种排斥主体的机械化操作,形成了画作的操作标准,推动了可复制性。这种可复制性就使画作的唯一性消失,从而导致其艺术价值的消减。
  三是算法选择排斥主体参与导致价值消减。人工智能绘画对于某个主题选取什么风格、采用哪些艺术语言,必须根据算法来选择程序所认为的最佳方式。因为,程序语言只有“对”或“错”两种选择,选择“对”既是最佳选择也是唯一选择。那么,同一程序面对同一绘画主题,只能生产毫无变化的同一产品,这就与人工绘画大相径庭了。就人工绘画面而言,即使是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段面对同一主题,也会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绘画作品。为此,人工智能绘画同质单一绘画风格与人工绘画作品丰富多样的艺术意蕴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文艺新生态的语境下,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争议再一次检验了新兴技术对艺术形式、艺术表达的冲击,这种冲击是时代和社会赋予的。由这种冲击引发的争论是必须的,是为了从创作与审美二维结构对人工智能绘画作品进行审视。因此,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争议不能只关注技术、技法、版权等现实场景,还要兼顾大众审美与人文审视。随着技术普及,人工智能绘画作品将促进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的普及,人工智能在绘画中的应用在给传统绘画艺术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必将为其注入一些新的元素,既推动绘画艺术的工具性革命,又刷新大众对绘画艺术的认知和体验。
  参考文献
  [1]  理由.打破孤独的新文艺生态[J].IT经理世界,2018(2):26-27+3.
  [2]  胡春萌,赵明月.人工智能开画展 画家要被取代了吗?[N].天津日报,2019-8-16(10).
  [3]  李百灵.AI绘画为艺术带来新可能?[N].中国文化报,2019-7-28(01).
  [4]  吴小昌.一次艺术智能开发的实践——就“国际艺苑”第一回油画展答客问[J].美术,1986(9):58-59.
  [5]  陈可唯.网络文艺生态的良性建构[J].重庆社会科学,2017(8):88-94.
  [6]  薛峰,何云峰.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视域下人工智能诠释的三个维度[J].重庆社会科学,2019(9):61-69.
  [7]  丁宁.凝视过去、现在与未来[J].美术,2019(9):44-45.
  Abstract: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enetrates widely into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t is alsoentering the field of painting. In the context of a new ecology of literary and ar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Internet provide the public with a variety of new ways to contact and consume painting art, dissolving the boundaries between art and life, blurring the standards of creators and demanders, and 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painting art. Although heated discussions have begun on all aspect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ainting works among art circles, all of them are superficial. To explore the values of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ainting, this article strives to discuss the survival situation, the creative field, and the social benefits, and try to clarify the artistry, historicity, and econom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ain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udience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art.
  Key Words: New ecology of literature and ar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ainting; Traditional handmade painting; Creative field; Social value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
以二苯胺和硫磺为原料,用固体酸催化剂合成吩噻嗪,讨论反应温度、不同的固体酸催化剂、固体酸催化剂用量、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在优化的合成工艺条件下
为研究安装一、二系簧的地铁车辆在线路运行时的安全性和平稳性,特对安装有国产化一、二系簧的地铁车辆进行线路动力学试验和数据分析,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装置国产化一、二
摘 要:大都市区是一个存在多个城市主体、横跨多个行政单元、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的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经济空间。城市主体多元和政治碎化的特征使大都市区遭遇治理体系建构失序、整体性治理权力缺位、治理能力发挥不足以及治理资源配置不均衡等治理困境。而人工智能通过建构技术权力,形成了技术治理权威,成为对传统治理权威的补充;通过对治理数据的获取和分析自主生成治理决策,逐渐成为一种技术治理主体。人工智能对
目前,外汇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等有关反洗钱工作机制,包括银行报告和外汇局核查乃至公安部门查处,但信息来源渠道却较为单一,主要来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大量能源消耗 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为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空调 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同时也消耗了大量
在我们中职学校新疆班,英语就像专业课程一样,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之一。中职学生英语素质是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学好英语,对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而小学是学生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孩子们初步形成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酿成有历史的选择、有理论的逻辑以及有实践验证。探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方面优势,其根本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势在抗击新
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5月,隶属于中国国电集团——国电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环境污染治理、施工总承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投资管理、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