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然而由于迅猛发展的中小型矿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大多无环保措施,加剧破坏矿区环境。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引言: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国有关部门通过长期的监控与管理以及有效的引导,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
对矿山进行无限制的开采,最终使矿产资源枯竭,给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无法估计的损失。由于社会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不断扩大,甚至出现能源危机的现象,人们不顾环境效益进行资源的开采,最终造成了矿区采空的现状。矿区采空不仅会导致矿山地面的裂缝、塌陷,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无法估量的破坏。在国家规定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标准当中,明确对各级矿山地质灾害的分级。另外,由于矿山采空区的出现,出现了很多塌陷和断裂的塌陷区,并且塌陷区的深度非常之大,在塌陷区中会存有大量的积水,给岩石、土壤和地形地貌带来不利的影响,加之在煤矿开采区堆放煤矸石和其他矿区废物,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地表的土壤和植被,不仅如此,还对原生的自然形态进行了改变,导致地形和地貌发生了变化,并且地下水的水位也产生了下降。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开发和利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尤其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最为明显。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强度大规模开发阶段。面对沉重的环境历史欠账和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发展态势,环境问题尤其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因此,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主要是通过调查和评价,摸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查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整治矿山环境、恢复与重建矿山生态、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等提供基础科学资料和依据。
矿山废渣、废石、弃土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废弃物的堆积造成矿山周边占压土地、植被破坏,影响了原有地貌环境以及水文环境。其中还有重金属的废弃物长期受阳光、雨水、空气的析出,对矿山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合理利用废弃矿物进行矿坑回填可以极大的降低矿坑回填资金使用。通过废弃矿石与砂石的合理配比进行回填,一方面减少了回填使用材料带来的资金与物质浪费,另一方面也对废弃矿物有了很好的处理。并且这样的回填在压实度、以及地质原有情况复原上也有着一定帮助。
在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矿山类型和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开采范围、深度、规模和采、选、冶方法,废弃物处置等,结合评价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变化特征,预测新一轮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建设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影响程度和恢复治理难度进行评价。并作出详细的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主要包括:
1.以人为本、防灾减灾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因害设防、综合治理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3.注重效益、分期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4.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各种工程措施只要配置合理,就能根治地质灾害。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而生物措施恰好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其投资较小,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
具体的治理措施有以下几种方式:
1.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在堆弃场地建设挡渣墙、拦渣坝和排水工程等,进行拦挡与防漏处理。坡面排水工程。对影响矿山安全的坡面,根据坡长分段布设截流沟、排洪渠等工程,并配以防护林草带,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坡面径流对地表的冲刷,保证矿业生产安全运行。矿山开采形成的各类边坡,除尽可能采取措施恢复植被外,根据边坡稳定程度及对周围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防护。坡面防护根据坡度不同而采用石砌护坡或植被护坡。对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石堆、废弃工业场地及尾矿库,采取排蓄结合的办法,排水拦渣,有效解决“三废”污染。同时对服务期满的弃渣场、尾矿库采取复垦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对各类裸露面,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加速植被恢复。
2.对深层不稳定边坡,通常采用挡土墙、抗滑桩、长锚杆、锚索、锚索桩等工程措施工治理;对浅层不稳定的边坡采用浆砌片石护坡、干砌片石护坡、喷射混凝土、灰浆抹面、喷锚护面等工程措施。对治理后达到安全稳定的边坡,再通过植物的生长达到安全、长期的绿色护坡效果。植物的护坡主要是依据坡面植物的地下根系及地上茎叶的作用护坡,其作用分为根系的力学效应和植物的水文效应2方面。根系的力学效应分草本类植物根系(浅层根系)和木本类植物根系(中、深层根系)2种,植物的水文效应包括降雨截留、消弱溅蚀和抑制地表径流,从而起到护坡固土、绿化坡面、增加生态功能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3.矿山废弃物处理——地质环境治理基础
矿山废渣、废石、弃土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废弃物的堆积造成矿山周边占压土地、植被破坏,影响了原有地貌环境以及水文环境。其中还有重金属的废弃物长期受阳光、雨水、空气的析出,对矿山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合理利用废弃矿物进行矿坑回填可以极大的降低矿坑回填资金使用。通过废弃矿石与砂石的合理配比进行回填,一方面减少了回填使用材料带来的资金与物质浪费,另一方面也对废弃矿物有了很好的处理。并且这样的回填在压实度、以及地质原有情况复原上也有着一定帮助。
4.矿山地质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指导思想,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监督与管理。实践中,还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政策,对矿山环境污染问题严格监管,坚决杜绝矿山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同时,全部的新建、改建以及扩建矿山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均应当依法严格执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恢复工作,在此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三同时机制之要求,明确开发中的环保目标,最大限度地落实各项环保与整治恢复措施,以确保环保设施与矿山主体工程设计、施工以及投产的同步性。
总结
矿山环境评价同样是为了预防和避免矿产资源开发中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危害、发展趋势等进行重点评价,提出防止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的措施和方案。
参考文献:
[1]蒋满元,唐玉斌.矿业废弃地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对策探讨[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6.
[2]苏文圣,张志权,蓝崇钰.中国矿业废弃地的复垦对策研究[J].生态学,2000.
【关键词】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引言: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国有关部门通过长期的监控与管理以及有效的引导,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
对矿山进行无限制的开采,最终使矿产资源枯竭,给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无法估计的损失。由于社会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不断扩大,甚至出现能源危机的现象,人们不顾环境效益进行资源的开采,最终造成了矿区采空的现状。矿区采空不仅会导致矿山地面的裂缝、塌陷,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无法估量的破坏。在国家规定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标准当中,明确对各级矿山地质灾害的分级。另外,由于矿山采空区的出现,出现了很多塌陷和断裂的塌陷区,并且塌陷区的深度非常之大,在塌陷区中会存有大量的积水,给岩石、土壤和地形地貌带来不利的影响,加之在煤矿开采区堆放煤矸石和其他矿区废物,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地表的土壤和植被,不仅如此,还对原生的自然形态进行了改变,导致地形和地貌发生了变化,并且地下水的水位也产生了下降。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开发和利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尤其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最为明显。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强度大规模开发阶段。面对沉重的环境历史欠账和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发展态势,环境问题尤其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因此,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主要是通过调查和评价,摸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查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整治矿山环境、恢复与重建矿山生态、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等提供基础科学资料和依据。
矿山废渣、废石、弃土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废弃物的堆积造成矿山周边占压土地、植被破坏,影响了原有地貌环境以及水文环境。其中还有重金属的废弃物长期受阳光、雨水、空气的析出,对矿山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合理利用废弃矿物进行矿坑回填可以极大的降低矿坑回填资金使用。通过废弃矿石与砂石的合理配比进行回填,一方面减少了回填使用材料带来的资金与物质浪费,另一方面也对废弃矿物有了很好的处理。并且这样的回填在压实度、以及地质原有情况复原上也有着一定帮助。
在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矿山类型和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开采范围、深度、规模和采、选、冶方法,废弃物处置等,结合评价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变化特征,预测新一轮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建设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影响程度和恢复治理难度进行评价。并作出详细的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主要包括:
1.以人为本、防灾减灾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因害设防、综合治理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3.注重效益、分期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4.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各种工程措施只要配置合理,就能根治地质灾害。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而生物措施恰好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其投资较小,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
具体的治理措施有以下几种方式:
1.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在堆弃场地建设挡渣墙、拦渣坝和排水工程等,进行拦挡与防漏处理。坡面排水工程。对影响矿山安全的坡面,根据坡长分段布设截流沟、排洪渠等工程,并配以防护林草带,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坡面径流对地表的冲刷,保证矿业生产安全运行。矿山开采形成的各类边坡,除尽可能采取措施恢复植被外,根据边坡稳定程度及对周围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防护。坡面防护根据坡度不同而采用石砌护坡或植被护坡。对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石堆、废弃工业场地及尾矿库,采取排蓄结合的办法,排水拦渣,有效解决“三废”污染。同时对服务期满的弃渣场、尾矿库采取复垦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对各类裸露面,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加速植被恢复。
2.对深层不稳定边坡,通常采用挡土墙、抗滑桩、长锚杆、锚索、锚索桩等工程措施工治理;对浅层不稳定的边坡采用浆砌片石护坡、干砌片石护坡、喷射混凝土、灰浆抹面、喷锚护面等工程措施。对治理后达到安全稳定的边坡,再通过植物的生长达到安全、长期的绿色护坡效果。植物的护坡主要是依据坡面植物的地下根系及地上茎叶的作用护坡,其作用分为根系的力学效应和植物的水文效应2方面。根系的力学效应分草本类植物根系(浅层根系)和木本类植物根系(中、深层根系)2种,植物的水文效应包括降雨截留、消弱溅蚀和抑制地表径流,从而起到护坡固土、绿化坡面、增加生态功能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3.矿山废弃物处理——地质环境治理基础
矿山废渣、废石、弃土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废弃物的堆积造成矿山周边占压土地、植被破坏,影响了原有地貌环境以及水文环境。其中还有重金属的废弃物长期受阳光、雨水、空气的析出,对矿山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合理利用废弃矿物进行矿坑回填可以极大的降低矿坑回填资金使用。通过废弃矿石与砂石的合理配比进行回填,一方面减少了回填使用材料带来的资金与物质浪费,另一方面也对废弃矿物有了很好的处理。并且这样的回填在压实度、以及地质原有情况复原上也有着一定帮助。
4.矿山地质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指导思想,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监督与管理。实践中,还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政策,对矿山环境污染问题严格监管,坚决杜绝矿山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同时,全部的新建、改建以及扩建矿山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均应当依法严格执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恢复工作,在此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三同时机制之要求,明确开发中的环保目标,最大限度地落实各项环保与整治恢复措施,以确保环保设施与矿山主体工程设计、施工以及投产的同步性。
总结
矿山环境评价同样是为了预防和避免矿产资源开发中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危害、发展趋势等进行重点评价,提出防止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的措施和方案。
参考文献:
[1]蒋满元,唐玉斌.矿业废弃地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对策探讨[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6.
[2]苏文圣,张志权,蓝崇钰.中国矿业废弃地的复垦对策研究[J].生态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