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新湾实践”调研报告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以吉首市马颈坳镇新湾村实地调研为基础,探索脱贫攻坚下茶产业振兴的发展途径,概述了新湾村及合作社的基本情况、产业开发历程与特点,剖析了新湾村茶产业开发经验。新湾村以党建引领扶贫建设,遵循产业发展规律,采用“开发-管理-销售”的直接帮扶方式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投入资金并提供茶园管理技术指导,后期包收购鲜叶,群众只需劳作便可获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该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作为产业开发整村推进模式进行推广。
  关键词:茶产业;扶贫;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0-0001-03
  Research Report on “Xinwan Practice”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PENG Ming′an1,2 et al.
  (1College of Horticultur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2Rural Revitalization Bureau of Jishou City, Jishou 416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in Xinwan Village, Jishou Cit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ea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under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basic situa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Xinwan Village and cooperatives, and analyzes the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Xinwan Village. Xinwan Village uses party building to lead the construc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follows the law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adopts the direct assistance method of “development-management-sales”to establish an interest linkage mechanism.The cooperative invests funds and provides technical guidance for tea garden management, and purchases fresh leaves in the later stage. The masses can make profits only by working hard and achieve better results.This model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and can be promoted as a whole village promotion model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Tea industry;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中共中央強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茶产业振兴与脱贫攻坚紧密相连。据统计,2020年在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有337个县域以茶产业为脱贫产业,其中有1/3以茶叶为支柱产业[1]。
  吉首市位于北纬30°,为世界优质绿茶黄金带,是湖南省规划的优质绿茶产区[2]。201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将吉首市列入“U型优质绿茶带”区域布局,湘西黄金茶是吉首地区主要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吉首市按照“四跟四走”的发展思路,支持和鼓励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党建+扶贫产业”,成效斐然。
  落实长效扶贫战略,必须做好产业文章,产业扶贫是贫困者增收脱贫的有效途径。但在脱贫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短板,如贫困户对彻底脱贫的美好愿望与产业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之间的矛盾[3]。如何解决问题并做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干”,让产业扶贫挑起巩固提升的“大梁”,吉首市马颈坳镇新湾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此,笔者前往新湾村进行了调研,剖析和总结了其经验做法,以破解产业扶贫实践中的难题,为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1 新湾村基本情况
  新湾村位于吉首市马颈坳镇东南部,三面环水,交通便利,是一个土家族、苗族、汉族多民族杂居的行政村。全村总面积4.883km2,其中稻田53hm2、旱地92hm2,下辖7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10户1888人。传统农业产业为柑橘、蔬菜,近年来新增种植了湘西黄金茶和红心猕猴桃,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村民以家庭式劳作为主,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新湾村是全市74个贫困村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325人。
  2 合作社基本情况
  吉首市新湾村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2月29日,注册资金200万元,办公地点位于吉首市马颈坳镇新湾村向家湾组,法人代表张五全,为新湾村支书,以开发湘西黄金茶为主业。合作社发起成员5人,入社村民152人。   新湾村属低山丘陵区,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400~1600mm,年均气温16℃,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沙壤土,适宜湘西黄金茶种植。2015年秋,合作社5个发起人在新湾村后头坡采用租用村民荒地的方式开始了规模化茶叶产业开发。4年来,合作社陆续租用村集体和124户村民承包地共153.33hm2用于开发湘西黄金茶,其中53.33hm2茶园已基本成园,进入采摘期。
  3 产业开发历程
  相对于吉首市茶叶产业大范围的高歌猛进,新湾村的产业开发可谓是姗姗来迟。早些年,新湾村以椪柑为主导产业,20世纪80年代末,勤劳敢闯的新湾人抢先种植椪柑、沙田柚,苗木繁育也红红火火,发了20年“椪柑财”。自2008年以来,椪柑产业逐渐衰落,村民以外出打工和经商为主要收入来源,田地大片抛荒。新湾村离吉首市区13km,紧挨马颈坳镇集贸市场,围城靠市,信息流畅,村民有经商传统,单家独户开发积极性不高,土地闲置多,适合大户连片开发。根据吉首市推进茶叶产业奖补政策,新湾开发茶叶基地可以得到的奖补资金有:开沟撩壕开垦费12000元/hm2,复合肥750kg/hm2(实物),苗木37500株/hm2(实物),大户(一次开发6.67hm2以上)每6.67hm2奖补5万元。这些奖补资金勉强可以支撑第1年的开垦和种植费用,成园前3~5年的培管费用需自筹。
  4 产业开发特点
  4.1 支部带头 以村党支部成员、党员骨干等为核心的乡村精英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4]。新湾村曾经在椪柑产业开发中领跑全市,村里还有很多家住的都是当年建的“椪柑房”。椪柑产业衰落后,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或依托集贸市场做生意,对发展农业产业有点信心不足。村支两委作了多次动员都没有效果,后来村支书张五全带头示范让村民受益,村民才重树了对农业产业的信心。
  4.2 集中开发 新湾村后头坡是一片抛荒的椪柑园,总面积超过200hm2,土地平整,开垦基础好。2015年秋,张五全及合作社5个发起人先期租地24.67hm2,费用为2250元/hm2,开始了规模化开发。连续4年时间,定植和开垦茶园面积达153.33hm2。集中开发确保了产业推进的速度、规模和质量,也方便争取产业奖补政策。
  4.3 统一培管 茶苗从定植到采摘需要3年时间,到高产期需要5年,如遇灾害天气,还需重新补植。幼龄茶园培管需要不间断的補苗、除草、上肥、剪枝、施药、整地,是一件费时费力费钱的细功夫。良好的培管是实现茶园丰产稳产的基础[5]。培管需要大量的投入,粗略估计幼龄茶园1年的培管费用为9000元/hm2左右。
  4.4 产权归户 茶园在开垦、定植后培管2年,茶树根系基本发达,树冠基本成型,树势基本健壮,繁琐的苗期管理结束,养根壮树成为培管技术的重点。在培管由精细转为粗放的关口,合作社把茶园返还给承包地农户。目前,2015年开垦、2016年春季定植的24.67hm2茶园已返还给50余户农户,土地租金也停止给付。合作社省下了中后期培管费用和租金,村民得到了可赖以增收的资产,实现了双赢。
  4.5 产品包收 合作社对茶园中后期管理实行指导性服务,请专家和技术员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制定采摘标准,按照市场价格回收鲜叶,签订保底购销合同,鼓励贫困群众放心生产。
  5 产业开发经验
  新湾村产业开发初看并无特色,规模不大,时间不长,技术不新,资金不多,在吉首众多的产业村中只能算是一个后起的追赶者,毫不起眼。但进村入户调查后就会发现,这种产业开发方式真正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拥护,合作社产业推进异常顺利,群众满意率达100%。
  良好的生产组织是提高茶叶质量安全的基础[6]。合作社利用奖补资金集中连片开发、培管和提供后续服务,茶园所有权归贫困群众所有,村民通过发展自主产业增收。按照产业扶贫模式归类,新湾村的做法应属直接帮扶模式。这种“集中(开发)-分散(管理)-再集中(销售)”的直接帮扶模式能很快在一个产业落后村打开局面,关键在于帮扶的分寸和节点把握得十分精准,让群众有强烈的获得感。
  吉首市是茶叶新区,从2014年起,群众接触茶叶只有7年的时间,这与茶叶老区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不可同日而语。群众对茶园开垦、定植、修剪、培育、制作、储存等技术还很陌生,更不熟悉销售市场,不知道辛勤劳作的结果能不能换来真金白银的收获,所以开发积极性不高。合作社出钱、出技术,把茶园基本打造成型再交付给农户,贫困群众除了劳作之外基本无需再投入资金,鲜叶采摘后又有合作社包收。这种只赚不亏的帮扶服务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温暖。
  合作社能够带来一定的资金投入,从而增强茶产业扶贫的动力[7]。合作社对内服务、对外经营,提高了贫困户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以及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竞争力[8]。合作社的发展目标是逐步成为一个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而向社会提供优质茶叶产品是企业不断壮大的必经之路,建立优质茶叶基地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迫切需要。新湾村的产业开发充分发挥了合作社前期开发和后期销售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政府政策帮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贫困群众参与培管的积极性,政府、合作社、贫困户3方联动,以产业基地为平台,形成了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是“基地+贫困户+合作社”的升级版,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实现乡村组织振兴[9]。
  6 “新湾实践”的启示
  新湾村茶产业开发是吉首市现阶段农村产业扶贫现状的一个缩影,其既有广泛的共性特征,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此次调研的目的在于通过解剖新湾村产业开发路径,为完善和创新产业扶贫政策提供思路,为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长效机制探索模板。综合这些产业扶贫经验,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6.1 “党建+扶贫产业”是发展产业的有效方法 以党建引领扶贫脱贫攻坚,是我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最大特色和优势[10]。基层党建是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制度基础[11],基层党组织在促进国家扶贫资源下沉与整合乡村社会资源等方面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12]。党建为扶贫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组织支撑、队伍支撑、平台支撑,扶贫则磨炼了党员干部队伍,使得和群众接触更加密切,能够掌握真实的群众情况,促进了产业的发展[13]。发展产业,不仅是脱贫攻坚的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也是基础。相对于邻近的几个村来说,新湾村产业发展显得滞后,附近隘口、几比、康云的茶叶、枫香的蔬菜、榔木的蓝莓远近闻名。近几年新湾村茶叶开发能奋起直追,充分挖掘和利用了本土的自有优势[14],关键在于村支部一班人的示范带头作用。实践证明,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15],“支部引领办社,农户积极入社,资金扶持进社,利益联结到社,特色产业兴社,村村都有合作社”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的好办法。
其他文献
为了检测动物原性食品中氨苄青霉素残留,利用氨苄青霉素与核酸适配体的特异性结合能使其脱离纳米金粒子表面的特性,并利用核酸适配体杂交链式反应(HCR)将信号放大,最终通过检测纳米金溶液吸收光谱的变化建立一种氨苄青霉素残留的高灵敏检测方法.首先对各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出HCR放大纳米金比色法的最优检测方法,优化后的检测方法中,NaC1溶液最优浓度为1 mol·L-1,HCR的最优终浓度为11.5% (V/V),HCR与纳米金孵育的最优反应条件为37℃、30min.氨苄青霉素的检测范围是0~1.2 μmol·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METHODS:Studies were identified in six popular medical databases.RESULTS:Thirteen studies w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160例,均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和MSCT诊断,统计MSCT诊断不同组织病理学的检出率和不同组织病理学MSCT征象,分析MSCT征象和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结果MS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总检出率为97.50%(156/160),鳞癌检出率为95.71%(67/70)
为探索脱毒对甘薯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云南高原蜜薯为试验材料,以0.1~0.2 mm微茎尖为外植体,研究外源激素对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影响,建立云南高原蜜薯脱毒繁育体系.同时对脱毒甘薯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学指标、光合指标、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以及相关保护酶的活性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MS+ 0.1 mg·L-16-BA+ 0.1 mg·L-1 NAA+ 30 g·L-1蔗糖+7 g·L-1琼脂是甘薯茎尖脱毒培养的最佳体系;脱毒苗的生长动态指标均优于对照,光合能力、营养指标及生物活性成分均高于对照;脱毒处
为了研究冬季补饲对妊娠期藏母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微生物区系及羔羊生长发育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选择健康藏母羊440只,分为2组.对照组(control check,CK)为放牧饲喂,处理组(test,T)在放牧基础上,每只母羊补饲0.1 kg·d-1精料补充料,试验期为45 d(配种后106~150 d).试验结束后,从处理组和对照组中随机选择5只和6只母羊屠宰后分析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细菌菌群组成.同时测定新生羔羊的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表明:(1)
目的分析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固定术,观察组采用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围术期情况、Rasmussen评分(关节面塌陷、成角畸形、平台增宽)、胫骨平台角度[内侧后倾角(P
为掌握长江近口靖江段鱼类群落特征及多样性水平,于2017年在该江段布设4个调查样点,进行4个频次的鱼类周年调查.结果 显示:共采集鱼类71种,隶属于10目20科53属,群落结构以小型鱼类(42种,59.15%)占优,优势类群依次为淡水定居性鱼类(物种数占比为71.83%)、杂食性鱼类(占比为49.30%)和底层鱼类(占比为42.25%).春夏季、秋冬季鱼类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春夏季的物种数、渔获尾数和生物量均高于秋冬季;各样点鱼类群落结构相似性则较低,4号样点的渔获尾数和生物量均高于其他样点.分析表明:水
为研究合肥市市域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对合肥市境内的生物进行统计,发现现有维管束植物169科、691属、1567种,陆栖脊椎动物98科245属424种.以县级行政区域作为评价单元,选取野生动物丰富度、野生维管束植物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物种特有性、受威胁物种的丰富度和外来物种入侵度6个评价指标,对合肥市6个评价单元的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评价.结果 显示:巢湖市、肥西县、合肥市辖区、庐江县和肥东县的生物多样性指标(BI)值分别为33.88、32.54、32.22、31.69和31
为开发高品质的益生菌发酵复合果蔬汁,对果蔬汁的发酵工艺及风味品质进行研究.通过观测发酵前后的pH值变化、滴定酸度、糖度和活菌数等因素,研究不同的发酵微生物、不同的果蔬种类和不同发酵时间对发酵结果的影响,结合感官评价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风味品质进行评价分析.果蔬种类和发酵菌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芒果、圣女果和胡萝卜为复合果蔬汁原料,以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瑞士乳杆菌复配发酵48 h的制品pH低、酸度较高、活菌数高、感官评价结果质量最优;GC-MS风味分析表明,发酵过程中酯类、醇类和
目的分析盐酸米诺环素联合多联抗生素糊剂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1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采用根管冲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联合多联抗生素糊剂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牙齿松动度、牙周微生态环境[牙周附着水平(ALI)、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