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提顿词的功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343212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提顿词除了起标示话题、停顿作用外,还有其他的咨询功能。提顿词“啊”可以引进各种类型的新话题,把听话人的行为拉到言语交际活动中,用在称呼后,还可以增加亲近感;“吧”可以推动话语进展,具有承前的话语功能;“嘛”所提示的话题是正处于激活状态的成分;“呢”一般处于刚激活的成分后,对听话者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信心。
  关键词: 提顿词作用咨询功能
  
  1.提顿词的标示话题,停顿作用
  
  提顿词是徐烈炯﹑刘丹青(1998)提出的一种说法:所谓提顿词,“提”示它的功能,反映话题在句子中的提契作用,又正好和日本语法中用“提示助词”称话题标记相吻合;“顿”表示它的结构特点,即停顿作用,因为大家都承认它是一种话题标记。现在学术界一般承认的提顿词有“啊”﹑“吧”﹑“呢”﹑“嘛”等几个。关于话题标记的提顿词,以前人们仅仅认为它们只起标示话题的作用。张伯江﹑方梅(1996)是第一个对话题标记提出不同看法的,他们认为话题标记除了标示话题外,还有别的功能。徐烈炯﹑刘丹青(1998)通过对上海话的分析,证明提顿词的确有别的话语功能。屈承熹(1999)则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来说明话题标记的其他功能。当然还有其他的学者对此进行了论述,在此不一一列举。
  
  2.提顿词的咨询功能
  
  汉语普通话中的各个提顿词除了起标示话题、停顿作用之外,还有其他的咨询功能,这一点可通过以下实例进行说明。例:
  (1)小明啊,真是太傻了。
  (2)厂子里不景气,工资减少了,大家都不好过。老王吧,上有老,下有小,真是困难。
  (3)她有两个女儿,她很喜欢小的,大的呢,她简直无法忍受。
  (4)小李去过北京,小王嘛去过上海。
  如果说提顿词的作用仅在于标示话题,那么,我们就可以将以上各例的提顿词互换而不影响各句的意思,或者不会产生语法错误而影响可接受程度。试将(1)中的“啊”和(2)中的“吧”互换,(3)中的“呢”和(4)中的“嘛”互换:
  (5)小明吧,真是太傻了。
  (6)厂子里不景气,工资减少了,大家都不好过。老王啊,上有老,下有小,真是困难。
  (7)她有两个女儿,她很喜欢小的,大的嘛,她简直无法忍受。
  (8)小李去过北京,小王呢,去过上海。
  互换后,我们会感觉到(5)句前头好像缺少了什么东西似的,没有说明的部分,显得很突兀。(6)句则显得不连贯,读起来拗口,让人觉得很别扭。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吧”具有承接上句的语法功能,而“啊”则无此功能。(7)我们平时也可以说,但放在此处显得语气太过于强烈了。(8)句意义发生了改变,“小王呢”有给人前面已提到小王之感,但句中并未反映出来,句子好像不完整。由此可见,提顿词并非仅仅标示话题,确有其他的话语功能。下面我们逐一分析。
  
  2.1“啊”的话语功能
  朱德熙(1982)认为“啊”用于句中表示着重引起听话人注意,延宕作势以吸引注意。《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其表示说话人犹豫,引起对方注意,或表示列举。例:
  (1)什么栗子啊,核桃啊,柿子啊,我们这儿都不缺。
  (2)他啊,从小就是这个怪脾气。
  2.1.1“啊”作为提顿词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具有引进各种类型新话题的作用,把听话人的言语行为拉到言语交际活动中来。例:
  (1)提起这个人啊,可大大有名。
  (2)桌子里头啊,藏着许多香烟。
  (3)他啊,从来都不叫苦。
  (4)小明啊,还是太老实。
  如例(1)中,“提起这个人啊”,听话人自然会产生兴趣: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进一个新话题,并且吸引听话人关注这一话题。
  2.1.2“啊”还具有表示说话人主观态度的话语功能。例:
  (1)拍马屁啊,也得会拍,拍的不是地方倒坏了事。
  (2)你啊,做事向来毛手毛脚的。
  对“拍马屁”和“你”判断,全都是说话人的主观判断。上面各例中,除列举外,都有这种功能。
  2.1.3“啊”用在称呼后边,除标示话题外,还可以使口气舒缓,更增亲切感。例:
  (1)老张啊,这个问题得再商量一下。
  (2)小李啊,你怎么老那么粗心。
  读者仔细品味一下,就能体会得出那种亲切感。
  “啊”是元音开头的,连读时受前一个音节韵母的影响,有“呀”﹑“哇”﹑“哪”语音变体。
  
  2.2“吧”的话语功能
  用于停顿处时,表示举例﹑让步小句或假设性的话题。例:
  (1)就拿小王来说吧,各方面都不错。
  (2)即使是一个螺丝钉吧,我们也不应该浪费。
  (3)大伙选我当队长。当吧,能力有限;不当吧,又不好推脱。
  2.2.1“吧”具有承前的话语功能。将前面的话意承接下来,继续加以解释说明,使话语表达完整。例:
  (1)我们班,二十个男生吧,在北大的有五个。
  (2)因为人家打我吧,我就可以往家跑。
  (3)这个唱歌吧,起源于劳动。
  (4)我那条被子吧,面稍微旧了些。
  (5)厂子里不景气,工资水平下降了,人人都有情绪。老张吧,上有老,下有小,真是困难。
  (6)今天早上,我特别倒霉,梳头吧,把卡子弄断了,跪在地上摸卡子又把头给磕了。
  这几个例子,(5)﹑(6)听起来较完整,其他的听起来有点突然,有点“突如其来”的意外感觉。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来比较一下,看有什么结果发生。用“啊”来替换“吧”,替换后,前四例不但排除了先前的突兀之感,而且还多了一层“我很关心”,“这就是我的态度”之意。而(5)﹑(6)却是另一种情况,“老张啊”与其前的话语,“厂子里不景气,工资水平下降了,人人都有情绪”之间没有相应的联系,“老张”好像硬插进来一样,让人觉得别扭。(6)例中的“梳头啊”与“今天早上,我特别倒霉”间也没有足够的联系,让人觉得突然。由此可知:“啊”没有承前的话语功能,而“吧”却有承前的话语功能。
  2.2.2“吧”作为提顿词,还可以表示测度﹑商量的语气,采用这种语气可推动话语进展。例:
  (1)别的人不说,就说他吧,总以为自己是文曲星下凡。
  (2)我觉得这个办刊物吧,应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2.3“嘛”的话语功能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说:“嘛”表示事情本应如此或理由显而易见。用于停顿处,可唤起听话人对于下文的注意。例:
  (1)他是队长嘛,你还能不知道?
  (2)你去问他嘛,他一定知道的。
  (3)这个问题嘛,很简单。
  2.3.1“嘛”具有承接作用,承接其前的指称物件,且指称物件必须与语境中已出现的或隐含的人﹑事﹑物有密切联系。例:
  (1)这就对了,男人嘛,就是得靠自己。
  (2)这药嘛,有效多吃,没效少吃,有效没效你都别来了。再来两趟,可就当面抽我的嘴巴了。
  (3)我是个农村人,和你们城里人不一样。有时候不太讲究,衣服嘛,十天一换,你们嫌不嫌?
  (4)我一向不赞成婚事大操大办。结个婚嘛,无非是搬到一起住。哭一场倒在情理之中,有什么好庆祝的?
  如果我们用“啊”来分别取代各句中的“嘛”,看看各句的语意及表达形式的接受度有何变化。(1)﹑(2)替换后,虽然不太顺口,但似乎并不影响其接受度。(3)﹑(4)替换后,则让人无法接受,后面的与前文失去了联系,句子表意混乱。这说明“嘛”具有承前的作用,且承前的物件,对听话者而言是已经熟悉的。至于什么原因而熟悉,则没有一定。大多是上文已经提到或隐含于其中的,如(3)﹑(4)。没有上文的(1)﹑(2)我们也假定“药”与“男人”与其语境有关。比如(2),我们可以认为是一位医生开了药方以后,病人问药效如何,然后医生回答。
  2.3.2“嘛”所提示的话题主要在上文或别人的话语中刚刚提及的对象,是正处于激活状态的成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已知信息。例:
  同学甲:苗博(的节目)能选上吗?
  同学乙:苗博嘛,能选上。
  因“苗博”在上文已被激活,所以她的同学很自然地用“嘛”来提问。
  
  2.4“呢”的话语功能
  正如张伯江﹑方梅(1996)所说:“呢”一般不在始发句里使用。在一段较长的叙述里,常出现在后续小句里,而且往往是转换一个新话题,或新的谈话角度。
  2.4.1“呢”具有承前的话语功能,但不是承接自某个指称物件,而是引进另一个指称物件来与上文中的某个指称物件并列或对比。例:
  (1)他说他能拿到哪儿的签证了,可咱们国家吧又没去哪儿的飞机,别的国家呢,又不让持那种签证的人过境。
  (2)什么都没有改变,老师还是从前的老师,学生呢,也是一点没学聪明。
  (3)那四位写了多少字,才给群众留下个印象。你呢,一句话就流传甚广。
  (4)这酒吧嘛,忙活的不坏,可别的事呢,就不怎么样了。
  将这四个例句中的“呢”换成“嘛”,会有什么结果呢:前三例在语气上会产生不同的解释,但在接受度上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4)就不合适,“可别的事嘛”听起来很别扭。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4)中有一表示对比作用的连接成分“可”,这是不是(4)无法接受“嘛”的原因呢,可将前几例加上同样的连接成分进行对比。经对比发现,加上“可”后,它们和(4)的情形完全一样,这说明“呢”适合于对比的环境中,且通过对比转换一个新的话题。
  2.4.1“呢”一般出现在刚刚激活的成分后,对听话者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信息,具有转移话题的功能。例:
  同学甲:苗博的节目选上了吗?
  同学乙:我呢,不是评委,不知道。
  同学乙转变了话题,激活了一个对听话者而言是全新的信息“我”后,“呢”做了提顿词,转移了话题。话题的转换,必然会对述题产生影响。说话人一定要在述题部分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陈述转换话题的缘由。因此,在由“呢”做提顿词的话题结构中,述题部分传达的信息往往是对对方话语的否定性回答,且在话题结构后通常还会有继续说明的小句。
  
  参考文献:
  [1]徐烈炯,刘丹青.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范晓等.语法理论纲要.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
  [4]屈承熙.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世界汉语教学,1998.4.
  [5]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6]朱德熙.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其他文献
逐步回归分析是解决多元线性问题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它能剔除目标函数中影响不显著的因子,建立起“最优”回归议程—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is a very useful tool
1987年,在美国首次发现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相继在欧洲也出现此病,这给世界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
摘要: 要培养高素质的中等医学人才,中等卫校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推进素质教育的水平,忠于教育,热爱学生。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师素质中等卫校    在新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中等卫校提高学生素质,教师是关键。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那么,在素
用溶胶_凝胶法制得了平均晶粒度为 1 5nm的CeO2 粉体 ,并用浸渍法制备了Pd_Cu 纳米CeO2 催化剂 ;通过XRD、SEM和HRT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纳米CeO2 粉体和Pd_Cu 纳米CeO2 催化剂
期刊
摘要: 本文论述了“黑色幽默”的含义、理论基础及其特征。  关键词: 黑色幽默反英雄寓言    一、简述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西方文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65年,美国作家B.J.弗里德曼编了一本短篇小说集,题名《黑色幽默》,流派的名称由此而兴。黑色幽默又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的幽默”。“黑色幽默”与传统正常的幽默
本文在分析国内地方中小有色矿山采矿方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采矿方法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ining methods of the s
近几年来,不少单位开始重视防尘工作。为了帮助有关安技人员掌握测尘和维护防尘设备的基础知识,本刊开辟《测尘知识》专栏,连续刊登有关文章。请组织阅读,并向本刊反映意见和要求
本文介绍了抚顺矿务局胜利矿于1984年~1987年进行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单翼反风演习。第一种是一压一抽,即东翼风机一翼反风(压入),西翼照常排风。第二种是一压一停,即西翼反风(压
摘要: 元好问是金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对社会现实多有反映。金亡之后,他力以斯文为己任,起衰救坏,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致书耶律楚材,保护众多文人学士;二是著述存史,传承文脉。元好问为元初文坛的建树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元好问元初文坛    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蒙古统帅速不台进占汴京。之后,金朝百官及三教九流等随即被押解山东、河北等地,元好问亦在其中,次年金亡。
《马丁·伊登》与《觉醒》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两部最具影响力的悲剧小说,书中的两位主人公的极其相似而充满悲剧性的命运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平凡人在与社会进行抗争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