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处于极其重要地角色。可以说,物理实验教学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整个物理教学工作的成败。
加强和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必要的。通过学生亲手操作、体验和感悟,真正的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实验能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实验更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惯性,惯性现象”一节中“用尺子打棋子”和“拉小车,木板倾倒”的实验;又如:“大气压强”一节中“覆杯实验”和“马德堡半球实验”中空气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另外还有“奥斯特实验”“电磁感应实验”等等都是非常富有新鲜感和趣味性的实验,这类实验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必须重视演示实验。
物理学科中一些简单的公式或结论,学生机械的背记还比较容易,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因学生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抽象思维并不是特别强。成功的演示实验,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要提高演示实验的实效,首先教师必须弄清试验的原理及方法,并考虑客观环境对实验现象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前应多熟悉几遍,力争做到规范、熟练、成功。其次,在演示之前,一定要给学生分配任务,要学会观察。
一要观察实验器材的结构、原理、用途。量程和分度值,以及此器材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二要观察实验装置的安装及操作过程。比如:在“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的教学时,就要要求学生观察:①这个实验的工作原理。②设计实验电路图。③选择器材。④连接电路,以及电路连接中的注意事项。⑤电表量程的选择等。
三要观察实验过程中伴随的现象、数据等。这主要是指观察对象产生的条件、过程和现象。例如,“水沸腾现象”的观察,就要观察水在实验前后的温度变化、气泡大小变化、水响声及剧烈程度的变化等。
三、精心组织探究性实验活动。
首先探究性实验的活动要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参与,并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律,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技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其次活动要能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提倡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提问,大胆实践,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步骤来进行研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色和协作精神,要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不宜对学生制定統一的要求,规定相同的方法。尽量让学生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实验器材,选择自已的实验方法,设计好实验的步骤,制作好实验的记录表格。根据各自的猜想和假设来相互协作地进行自主探究,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四、加强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方法。实验前要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提出合理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法、设计数据表格、如何论证等。
在教学中,切实抓住“观察、操作、记录、分析、归纳”几个方面。实验过程中,首先请小组中一位同学先说实验的的过程和注意点,其余的同学再作补充。接着小组长给成员分配任务,进行合作探究。大家观察、操作实验、记录数据(使用表格或图表),之后再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最后和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其中的快乐,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只有自己亲手操作的,学生才更容易记住实验的过程和结论,使一些较之抽象的符号形象化、直观化。
五、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中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亲身经历和学识限制,对书本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并且会怀疑其客观性。而实验就起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获取知识的桥梁作用。所以,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做好一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切忌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而讲实验。因为单纯的讲实验,便贬低了定律、概念的客观真实性,学生也难于理解和接受。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把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所以教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唯物论者,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以得出的数据来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符。而应协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重做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六、鼓励学生多做课外实验。
物理课外实验是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和要求,用一些简单的仪器或自制学具独立的进行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也是物理教学中一种有效地补充形式,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由于实验的全程没有老师和同伴的帮助,在某种意义上说,课外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改的稳步推进,我们应在学生实验上大下功夫,通过实验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物理素养。
加强和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必要的。通过学生亲手操作、体验和感悟,真正的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实验能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实验更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惯性,惯性现象”一节中“用尺子打棋子”和“拉小车,木板倾倒”的实验;又如:“大气压强”一节中“覆杯实验”和“马德堡半球实验”中空气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另外还有“奥斯特实验”“电磁感应实验”等等都是非常富有新鲜感和趣味性的实验,这类实验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必须重视演示实验。
物理学科中一些简单的公式或结论,学生机械的背记还比较容易,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因学生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抽象思维并不是特别强。成功的演示实验,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要提高演示实验的实效,首先教师必须弄清试验的原理及方法,并考虑客观环境对实验现象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前应多熟悉几遍,力争做到规范、熟练、成功。其次,在演示之前,一定要给学生分配任务,要学会观察。
一要观察实验器材的结构、原理、用途。量程和分度值,以及此器材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二要观察实验装置的安装及操作过程。比如:在“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的教学时,就要要求学生观察:①这个实验的工作原理。②设计实验电路图。③选择器材。④连接电路,以及电路连接中的注意事项。⑤电表量程的选择等。
三要观察实验过程中伴随的现象、数据等。这主要是指观察对象产生的条件、过程和现象。例如,“水沸腾现象”的观察,就要观察水在实验前后的温度变化、气泡大小变化、水响声及剧烈程度的变化等。
三、精心组织探究性实验活动。
首先探究性实验的活动要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参与,并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律,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技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其次活动要能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提倡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提问,大胆实践,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步骤来进行研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色和协作精神,要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不宜对学生制定統一的要求,规定相同的方法。尽量让学生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实验器材,选择自已的实验方法,设计好实验的步骤,制作好实验的记录表格。根据各自的猜想和假设来相互协作地进行自主探究,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四、加强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方法。实验前要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提出合理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法、设计数据表格、如何论证等。
在教学中,切实抓住“观察、操作、记录、分析、归纳”几个方面。实验过程中,首先请小组中一位同学先说实验的的过程和注意点,其余的同学再作补充。接着小组长给成员分配任务,进行合作探究。大家观察、操作实验、记录数据(使用表格或图表),之后再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最后和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其中的快乐,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只有自己亲手操作的,学生才更容易记住实验的过程和结论,使一些较之抽象的符号形象化、直观化。
五、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中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亲身经历和学识限制,对书本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并且会怀疑其客观性。而实验就起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获取知识的桥梁作用。所以,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做好一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切忌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而讲实验。因为单纯的讲实验,便贬低了定律、概念的客观真实性,学生也难于理解和接受。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把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所以教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唯物论者,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以得出的数据来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符。而应协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重做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六、鼓励学生多做课外实验。
物理课外实验是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和要求,用一些简单的仪器或自制学具独立的进行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也是物理教学中一种有效地补充形式,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由于实验的全程没有老师和同伴的帮助,在某种意义上说,课外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改的稳步推进,我们应在学生实验上大下功夫,通过实验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物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