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里有货,落纸有墨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d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一辈的读书人,受教育从私塾起,所有的功课都是要背的。所谓学者,或者学究,大抵是书看得比别人多,而且照样能背下来的人。读书多,多到什么程度?在近代,最夸张的有两个人,一是夏曾佑,此公见从国外留洋回来的后辈,说:“你们好啊,懂外国文,可以读外国书,不像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真的能都读完了吗?不知道。但你看他唯一那本著作,中学历史课本,其渊博程度,还真像是把中国书都读完了。另一位是马一浮先生,才华横溢的弘一法师说:“马一浮这个人,是生而知之的,因为一个人如果一落生就开始读书,每天不辍,读到马先生那个岁数,也读不了他肚子里那么多书。”
  民国大学里的牛教授,上课往往不带讲义,片纸只字都没有,空手上讲堂。坐下来就侃侃而谈,条分缕析,引经据典,笔记记下来之后你去对原文,保管一字不差。这样的课,笔记整理下来,就是一本著作。陈寅恪和王国维两位先生,现在已经被誉为教授的教授,这样的事迹,已经流传很多了,其实,当年有这样本事的,还不止这两位。
  刘师培先生名声不好,闹革命变节,闹无政府主义,赔了老婆。但他学问好,不止有家学。仪征刘氏左传之学天下独步,正因为如此,任谁都不放在眼里的黄侃,到了民国了,还三跪九叩,拜他为师。其实,他对于古书,是无所不读的,于六朝诗文尤其精熟。在北大教授中古文学史,不挟书,不带讲义,坐在那里,一个个古人拎出来,作品摆出来,剖析之精当,见解之深刻,无人能及。据听过他课的学生讲,刘师培上课,连板书都很少做,声音不大,但清晰,没有废话,每个字都有用。到北大任教的时候,他已经肺结核三期,人飘飘的就像个衣服架子,多说一句都嫌累。
  黄侃先生先前做革命党,参加过武昌起义,因为这个,袁世凯还给他发过勋章,可一打听领取证章需要20元工本费,他老先生干脆不要了,说花这20元还不如找俩妓女乐乐。革命党出身的他,做学问可一点儿不革命,学界都算他是章太炎先生的高足,内容、方法、路数,都是旧的。在态度上,黄侃先生属于北大教授中口气最大的一个,走路看天,目中无人,不止没有今人,连古人也看不起。人们都知道他有句名言,“八部书外皆狗屁”。这八部书,据考是《毛诗》《左传》《周礼》《说文解字》《广韵》《史记》《汉书》和《昭明文逊。这样说,等于把他之前的多数古人都打入狗屁行列了。
  黄侃做学问嗜旧,所以,对新文化运动不屑一顾,可偏这个运动如火如荼,从者甚众。因此,好骂人的黄侃,火气很大,沾边就骂。尤其对他昔日的同门,眼下的新文化健将钱玄同,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黄侃上课,也是空手上讲堂,引经据典,一字不差。但是,他跟刘师培不同的是,刘从来不褒贬他人,对他看不上眼的新文学,不置一词,黄侃则上课必骂,不骂上半个点的新人物,不进入正题。对他的同门钱玄同,尤其刻薄,说钱在北大讲的古文字学,讲义就是当年在章太炎门下听课时,他的心得,出去撒泡尿的工夫,被钱偷了,因此,钱的讲义,就是他的一泡尿。
  讲课需要讲义的人也有,比如周作人,在北大讲欧洲文学史,讲义按当时的水平,编得不错,但内容熟悉程度,显然不如教类似课程的辜鸿铭,人家可以大段地背诵莎士比亚。周作人上课口才又差,干巴巴的,比起乃兄鲁迅的幽默风趣,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但是人家文章写得好,肚子里有货,所以,学生也能将就。比周作人还差的是沈从文,此公被胡适聘到中国公学,第一次上课,整整半堂课,一句话说不出来,脸憋得成了茄子。此后在西南联大,上课也是照本宣科(他自己编的本),非得仔细听讲,才有收获。讲得没有写得好,但同样因为肚里有货,也一样有学生追随,还将中国公学的校花,成功变成了自己的妻子。
  曾经听过一个笑话,说是某教授在家里构思文章,冥思苦想,久久不能完篇,妻子看他做得苦,就说:“你们写文章怎么比我们生孩子还难!”教授答曰:“你们生孩子难,但你们肚子里有,我们难,是肚子里没有。”现在的教授,肚子里没有之辈愈发多了,唯一不同的是,肚子里没有,写文章却一点儿不困难。徐灵胎讲话,甘蔗渣嚼了又嚼,有何滋味?今天教授的逻辑是,既然嚼了又嚼,就不妨接着再嚼,吐出来,就是文章,拾人牙慧,多拾几回,就变成“原创”,拿去评审,只要包袱递到了位,也一样是什么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这样的教授,如果讲台下的学生不读书,听课仅仅是为了文凭,教授练练口才,也一样唬人,东拉西扯,讲笑话,说段子,照样受学生欢迎,断然没有可能被学生轰下来。
  但是,古今中外的教育,目的不一,宗旨各异,但有一点肯定是一样的,就是肚子里有货,才能做教授,否则,不仅教授是假的,学校也是假的,教出来的学生,也真不了。
  (摘自《张鸣说历史——朝堂上的戏法》,天津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随着大牌酒店纷纷入驻马斯喀特,阿曼的沙漠风景变得触手可及。让我们走进黄沙之中,为你描绘—段史诗般的旅行。  我去过阿拉伯世界的许多地方,可以肯定地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地形,在想象和现实之间都有着很大差异。天方夜谭、好莱坞以及埃德蒙,杜拉克(EdmundDulac)和麦菲,派瑞(MaxfieldParrish)的插图画都创造了神话般的阿拉伯异域风光,但现实景象往往难以与之匹敌。阿曼却是一个例外:
期刊
曾经读过一些当代文人怀念宋朝的文章,表达出了愿意生活在宋朝的强烈愿望,那么,为什么文人都愿意回到宋朝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因为在历朝历代中,宋朝对读书人是最宽容的,所以才让读书人心向往之。  相对于动辄大兴“文字狱”的清朝,宋朝可谓是文人的天堂。在两宋时代,几乎没有“文字狱”,知识分子可以自由地上书言事、批评时政,尽管有时言论过激,但也不必担心因言获罪。为什么宋朝对知识分子这么
期刊
贾逵(174~228年),河东襄陵(今山西临汾)人。在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他都当官,文武兼备。贾逵出自名门望族,但非常穷。穷到什么地步呢?冬天连棉裤都没有。有一年冬天,他在自己的妻兄柳孚家睡觉,早晨起来,就把柳孚的裤子给穿走了。贾逵长大以后,因个子很高,有八尺二寸(一米八九),所以外号叫“贾长头”。当时人们就有一种说法,叫“问事不休贾长头”。  贾逵一生著作等身,教出了很多得意弟子。有一个弟子说
期刊
拿破仑  指挥了近60次战役,几乎每次都带着一个随军图书馆  10岁时,拿破仑到了巴黎的布里恩诺少年军校读书。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16岁的他不得已中途辍学,当了一名炮兵少尉,从而开始了艰苦的自学生活。  他寓居在瓦朗斯城的一座咖啡馆内小屋里,常常一个人坐在闷热的房间里,两眼紧盯着书本,废寝忘食刻苦读书。  咖啡馆附近正好有一家出租书籍的铺子,这为他广泛阅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他在租书的铺子里一坐就是
期刊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大乱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那时候,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华大地,五十六个民族的精英们个个粉墨登场,乱世中不知出了多少位智者,多少位英雄。冯道,便是见证五代史的唯一奇人。有人称他是“十朝元老”,官场上的不倒翁;有人说他软脊梁,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汉奸”;有人说他颇懂“无为”之道,上善若水,悟出了官场上的老子之道;有人说他政绩空空,无所建树,占着茅坑
期刊
说到我的朋友,或许你不相信,大多数人们不相信,她的年纪才八岁,叫乡忆,是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梳着两只牛尾辩,虽不时髦,但我敢说,她的牛尾辩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辫子。  她的父母来自边远的农村,据说那里到处都是山沟沟。所以,有了这样的牛尾辫,也就奇而不怪了。  我和她交朋友就因为她说了一句连大人也难以说出来的话。  我从漳州刚搬到石家庄,虽然我是晋州人,老家离这里不远,但我对石家庄并不熟悉,往往是办事才
期刊
旅途中买家具,听起来好像很麻烦,因为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考量:如何妥善地打包?运输问题怎样解决?运费会不会很昂贵?还有是否会涉及恼人的缴税等问题。假如,以上种种问题都有了完美的解决方案,那么旅途中买家具就不再是烦恼。如今,它已经成为—种独特的出游方式、一种旅行的新趋势。这次,《悦游》和你一起探讨旅行购买家具的乐趣。除了告诉你哪里可以买到品味独特的家具之外,还将告诉你如何运送、保养家具,以及找到当地可靠
期刊
那时,我是迷茫的少年,手捧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里面的一段话直击我心,这是很有名的一段话,也许你也曾在很多文章里读到过:“那一天我21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21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期刊
七天的行程中,你将从北至南寻觅广西喀斯特山水中的世外桃源。巧夺天工的岩峰,保留着原味的村落,淳朴热情的当地老人,让你的隐逸之旅清净之中还有温情。  挑战1:虽然一月不是广西的旅游旺季,但在旅游气候成熟的桂林等地,如何另辟蹊径,避开入潮7。  挑战2:广西地势四周多为山地高原,山川河流众多,交通不便以及路途遥远是必须要克服的一大障碍,如何在长途跋涉中保持闲情逸致?  策略:“不走寻常路”是此行的原则
期刊
从1949年进入大学工作,至今已有60多年,培养了几批学生,出了一些研究成果,学界和社会给予了诸多荣誉。很多人曾问我治学的“成功秘笈”。扪心自问,唯有用唐朝鸿儒韩愈的箴言回答:“业精于勤,荒于嬉”。具体而言,就是坚持做到“五勤”。  勤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虽然常常被人挂在嘴边,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却不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我都提醒自己要勤学习。通读、精读国内外经典名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