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浪漫的情境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绍昆的艺术之路是步步坚实,一步一个台阶,渐臻佳境的。其个人艺术风格在画坛风标独具,艺术价值愈发珍贵。
  1946年出生于北京建筑世家的刘绍昆,因为父亲而从小接触了《苏联画报》上列宾、苏里科夫等大师的油画作品,从此喜爱美术,于1962年初中毕业后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给他们上课的老师有陈半丁、肖淑芳、谭权书、卢沉、赵友萍、李天祥等,此外,学校还举办众多北京文艺名家的讲座,可以说,附中的教育给他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并养成了高品格的审美趣味。纵观刘绍昆后来的作品,不仅造型准确,更重要的是整体、简练、和谐,这样的审美品位,与那些只追求毕肖对象的作品相比,其境界是有天壤之别的,我认为这是刘绍昆在央美附中喝的“第一口奶”的纯正审美品位所造就的。
  刘绍昆没有上过大学,只是在1969年春被送到某部队接受思想改造的“再教育”。1973年5月,他被分配到广西美术展览办公室(广西美协前身),从此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像是一粒种子被命运之风从北京吹到西南边陲的广西,却安身立命、生根发芽了。刘绍昆是真正热爱广西的,刚到广西的两年时间,他就跑遍了广西大部分的市、县、村寨,尤其喜爱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和沿海渔村。积累了大量素材之后,他交给美术界的第一张创作是《出山》(1978年),这是表现高山“放排”的惊险场面,四位侗族青壮年驾着一艘满载木材的木排,沿着山泉汇成的河流直冲而下,远山巍峨险峻,场面惊心动魄。虽然表现的是惊险的场面,画面却不乏浪漫主义的色彩,因为远处一群白鸟在悠闲地飞翔,四位主角人物姿态和神情虽然紧张但没有丝毫胆怯,反而是在享受一场勇敢者的游戏,他们动作娴熟干练,神情豪迈,衣襟飘飞,英姿飒爽。从这幅作品可以看到刘绍昆后来个人风格的端倪,那就是强烈的浪漫主义抒情气质。这幅作品长达1.85米,是刘绍昆到广西的最初阶段表现广西少数民族生活的经典之作。
  1979年刘绍昆开始了一系列军事题材的创作。次年所作的《写给母亲的誓言》(又名《写给母亲的信》,1980年)再次让人眼前一亮:雄壮的坦克前,一位美丽的女兵就着搭在水泥桩上的左腿,给母亲书写临战的誓言。战争的无情与女性的美丽、女性的柔美与战斗的豪情所形成的冲突,让人心潮起伏,难以平静。至今这幅作品还常在网络上被用作战争内容文章的配图,可见其艺术感染力之强。这幅作品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而当时获一等奖的是罗中立的《父亲》。这类军事题材的作品,刘绍昆在80年代中期还有所创作,如《法卡山一日》(1984年)、《没有落叶的秋天》(1985年),再后来则不再涉及了。为了这类创作,刘绍昆还在1983年至1984年三赴中越边境法卡山,深入体验生活。其中《法卡山一日》入选了第六届全国美展。即使是这类军事题材的作品,刘绍昆的笔调也仍然不是血腥的场面,而是温和克制的,色彩甚至是温馨唯美的,再次体现了刘绍昆骨子里的抒情气质。
刘绍昆/瓦氏夫人抗倭225cm×330cm 2018年

  让刘绍昆的艺术再上一个台阶的,是他于1981年考上了阳太阳的研究生。阳太阳是中国早期留学日本学习西画的先驱之一,他艺术境界高超,艺术思想开放,艺术教育理念独到。读研三年间,刘绍昆随着导师阳太阳拜访了刘海粟、吴大羽、颜文樑的工作室,考察了中央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的油画研究生班,在这些考察、学习和交流中,刘绍昆的艺术视野进一步开阔,艺术品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标志着刘绍昆个人艺术风格真正成熟的作品是《亚热带·北部湾》(1988年),这幅略带平面装饰风格的作品,一扫那些强调光影、注重宏大叙事的作品的沉重感,它像是一缕清新的风吹过画坛,沁人心脾。这幅作品的意义在于,他标志着刘绍昆摆脱了所谓主题的限制,而进入了自我内心的表达。同时他也摆脱了追求物象真实感表现的局限,而转到了对绘画本质因素的关注,比如疏密的布局和色调的美感等。在题材上,他确立了他后来一辈子都孜孜不倦地在表现的“北部湾”母题。在图式上,他建立了以年轻美丽的女性为主角、以特定的人物姿态蕴含某种隐喻意义的艺术风格。此外,他还表现出了南方旺盛的生命力和神秘的气息。从这幅作品开始,刘绍昆的油画创作由现实主义转向了浪漫主义,由注重具象写实转向注重个性语言风格,由注重主题表现转向更注重内心表现。
  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的《一方水土》(1994年),则是刘绍昆艺术风格更进一步并已臻完善的标志。这幅作品在浪漫抒情的基础上,更加入了超现实主义的因素。不知道是有意设计还是出于画面布局的需要,画家在前景加了一张放置蜡烛的长条桌,而为了不破坏主体的人物形象,桌子在触碰到人物的时候即被隐掉了,从而使画面增添了神秘莫测的气息。这幅作品之后,刘绍昆在创作中越发强调人物与背景的背离,背景像是舞台幕布,人物则是聚光灯下的主角,其动作就是最后定格的动作,画家如同导演调动色彩、光线等因素,让观者进入画家营造的情境。其画面如同歌剧最经典的定格的一幕,通过这一幕让观者想象整部剧情的叙事。这一类风格的作品,从《一方水土》开始,到最近的创作《谁之过》(2020年),成为刘绍昆最具个人风格特点的作品,也是刘绍昆创作得最多的风格类型。
  2007年退休之后,刘绍昆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艺术创作,而他也确实一直在笔耕不辍,作品不断。在他艺术技巧已臻完善的晚年,恰逢幾个重大的美术创作项目,刘绍昆创作出了几幅力作。2009年,刘绍昆与雷波、谢麟承担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了《1851·金田》。2012年,刘绍昆又承担了广西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了《知天有意启英雄——金田起义》。2018年,刘绍昆承担了广西文明史诗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了《瓦氏夫人抗倭》。这几幅作品都是三四米宽的大画,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关系复杂。然而处理这样的画面,正是刘绍昆的拿手好戏,他这几幅作品构图合理生动,人物塑造完善深入,气氛热烈,主题突出。可以说,他为广西留下了主题创作、历史题材创作的典范之作。
刘绍昆/午休100cm×80cm 2018年
刘绍昆/在涠洲岛的画室80cm×70cm 2019年

  剖析刘绍昆的艺术风格,与同时期、同类型画家相比,他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他一直秉承具象写实的风格,展现他扎实的造型能力。但在具象写实中,他并不是单纯地描摹对象,而是强调概括、写意。他注重色彩的洋气与协调,在意运笔的流畅和气韵生动,追求油画反复堆、刮所得出的黏稠与厚重感。在人物结构表现方面,他画得既具体又概括。在衣饰表现方面,他画得则非常写意,在写意的笔触中,却又进行了深入的表达。特别是在女性衣裙的表现上,通过反复刮、堆而最后呈现出来的几笔笔触,灵巧、生动,甚至是性感,这是他的作品最耐人寻味之处。与其他具象写实画家不同的是,刘绍昆的作品在具象写实之外又具有浪漫主义的隐喻和超现实主义的神秘,这是他的作品风格独标和艺术魅力之所在。那些难以明了的隐喻和神秘,其实是在营造一种情调,一种情境,一种情怀。欣赏刘绍昆的作品,就像是听他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其实在生活中听他用慢条斯理的京腔风趣幽默地讲一段故事也是一种享受)。他的作品不只是视觉上的审美享受,还有文学上的意味悠长,甚至是哲思上的深奥隽永。刘绍昆作品中的文学意味,从他所起的作品标题中也能感受得到,比如《没有落叶的秋天》《九号台风》《抚摸十一月的海风》《歌声飘过这片海》《七个柚子》《曾经的灯塔》《探四九城》,等等。这些意味深长的标题,与作品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显示出画家的构思、画家的情怀,也体现出画家的画外修养。
  一直占据着刘绍昆画面主角的美丽女性,其实只是一种化身,一个符号,她代表着美,或者是他所想表达的任何情绪或者思想。这些悬浮、奔走或静卧的具有仪式化动作的美丽女性,如同雕塑般伫立于画面,从而加强了某种精神意味的指向。人物与环境超现实并置所产生的意味,让人超脱于尘世而产生浪漫的遐想,同时又有对生命的感慨与悲怆。或许这才是刘绍昆希望用画笔告诉我们的那个隐藏的初心。
  作为从北京到广西来支边的文艺青年,却扎根在广西并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刘绍昆用自己的勤奋和才华,为广西油画树立了标杆,为广西油画作出了引领,为广西油画的发展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油画艺术,以其浪漫神秘的气质,风标独具,闪耀着动人的光彩。
刘绍昆/亚热带·北部湾(重画)125cm×135cm 2018年

劉绍昆简历


  汉族,1946年5月出生于北京。
  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1969年到某部队接受“再教育”。
  1973年到广西。
  1981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师从阳太阳先生。
  1983年到广西美术家协会工作,1986年任广西美术家协会驻会常务副主席,2000年任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席,2007年任广西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广西油画学会主任、漓江画派促进会副会长。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美术展览,《写给母亲的信》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三等奖;《亚热带·北部湾》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一方水土》获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曾四次获得广西政府颁发的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
其他文献
王娇艳/伞220cm×150cm 2015年  认识王娇艳,是在孙志钧老师的一个师生展览上。她是孙老师的访问学者,也是遵义师范学院的国画教师,聊起天来,时常有咯咯笑声,爽朗而轻松。王娇艳在西安美术学院读完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离开家乡河南许昌,选择了千里之遥的遵义,一个女孩子做出这样的决定,着实让人佩服。我感觉王娇艳的性格中有股子闯劲儿。  艺术家是需要这股子劲儿的,无论是外在的奔突,还是内心的坚定
期刊
赵余钊/绿雨136cm×68cm 2016年  花非花,雾非雾。读一幅画、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我们的目光不時地会游走开,会惝恍迷离,会神游天外。  那是因为,纸和笔描绘出来的,不论是花、是雾、是鸟,还是汀,都只是一种皮相——那只是画家进入艺术世界中的一种姿势。绘画不是形似模拟之物,绘画表现的不是目之所见的外在世界,而是画家的心灵体验。绘画的妙处在于纸墨所绘物象之外,自有一方心灵的禅
期刊
藍凡武/我家竹子随心长220cm×120cm 2016年  如果认为绘画止于绘画,则无论画画的人还是看画的人都不能了解绘画艺术的真谛。然而倡言绘画是文化的人是否就真正了解作为文化的绘画呢?我看也不一定。毕竟绘画需要心和手的呼应,需要理想和现实的重叠,做不到的人怎么空谈其实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我的朋友蓝凡武最近又画了一批好画,我发在微信圈里,有的人说像齐白石,像与不像,都不过外在的形式,这样看画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女子一向活得隐蔽,女画家就藏得更深,从故纸堆中把她们“挖”出来势在必行。画史上记载女画家尽管很早,但人数却寥寥无几,且多是沾了名门或名士的“光”而在画史上留名的大家闺秀和名士贵妇,如管道升之于赵松雪,成岫之于董其昌,董琬贞之于汤贻汾等。纯粹以自己的绘画艺术而青史留名的女画家极其少见。我们这里要说的是晚清19世纪的百年。  【关键词】19世纪;女画家;走出闺阁;发展  晚清出现女画家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于原始彩陶纹样的变化展开论述,主要论及图符的分化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的影响。在文字尚未形成之前,原始彩陶上的图符承载了原始族群交流与交往的媒介功能,这种社会性决定了原始图符势必保存有中华先民的思维模式,以至于当图符分化以后,由图符分化出来的图理,演变成了认识世界的独特的阴阳数理模式,这种思维方式影响了中国人对待事理的判断与结论。当文字形成并充当社会交流媒介以后,绘画才实现了独立,才实
期刊
张亮/苗岭飞歌纸本水墨136cm×68cm 2017年  张亮出生于美丽富饶的文化古城湖北襄阳,是一位执着而勤奋的青年画家。他不但吸纳了家乡的钟灵毓秀之韵,在沉静的外表下透露着一颗灵动的文心,而且在南北两所高等美术学府的多年深造学习,也为他的造型能力和笔墨技巧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观其作品,形神并至,笔境兼夺,将女性的时尚之美与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经意间营造出一种婉约清爽、如梦如幻
期刊
期刊
陈散吟/可吟书屋136cm×68cm 2015年  明代画家沈周言:“随物赋形,任之于笔砚。寄意江山,在得其旷远以自适耳。”笔墨的“自适”是关乎一个画家内心情怀境界的重要体现。陈散吟是个才思细敏,秀外慧中的年轻艺术家,本科、研究生共七年时间在中国美院的生活和学习,使得这位北方青年身上多了一些温润之感,他的一批山水小品的气息神韵亦能使观者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江南散逸清绝的情致,画面线条奔放中不失细腻,悉
期刊
刘成/面朝大海-3油画146cm×97cm 2019年  广西北海市,曾被称为水彩画的重镇,几年前,曾有北海水彩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被称为画界盛事。小城地处美丽的北部湾之滨,海景、渔村以及带有南国风韵的人物,自然成为北海画家们熟稔而擅长的题材。因地处偏远,淡泊与宁静使画家们少有旁骛,他们凝神聚气关注眼前的每一朵浪花,眺望傍海人家窗外的晨晖与晚霞,用传神之笔为北海画廊增添异样的风景。  近两三年,
期刊
【摘要】当代的工笔人物画创作,在立意、审美、语言、材料等各方面,均呈现出多元化探索的繁荣状态,受西方美术思想和新媒体艺术的影响,新的绘画观念也在不断涌现。同时,“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等传统工笔人物画理论精髓,也在很多艺术家的努力下继承和发展着。本文以蒋才的工笔人物画创作为研究对象,简要分析了其创作中“传神写照”的创作观念与“迁想妙得”的创作方法,初步揭示了传统工笔画理论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深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