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相长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_l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高高在上,成为数学课堂的主宰者,而学生则畏缩于教师的绝对权威之下,犹如看客和听众,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一度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整堂课,老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令人可喜的是,随着课改之风的逐渐深入实施,奋斗在一线的数学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努力地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应该说,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了,数学课堂也变得有生机了。
  然而,纵观现今活跃、热闹的数学课堂,总感觉教师提的问题较多,学生的回答热情也很高涨,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却寥寥无几。作为听课者,在某些数学课堂上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同学们,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而学生则面面相觑,低头无语。没办法,教师只好在一片尴尬的沉默声中自我解嘲地说:“老师想提一个问题……”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就要解放小孩子的嘴,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教师的引导发问更有意义,也更有价值。它更能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断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
  一、围绕课题发问,把握学习脉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教学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总会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揭题方法。或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或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出课题,或通过复习旧知,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揭示课题。课题犹如整堂课的灵魂,贯穿数学课的始终。可见,课题揭示后,如果能适时地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一些见解性的问题,学生就能更深刻地把握整节课的学习思路和脉络。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扇形统计图》这一课时,教师在复习学生已学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基础上引入扇形统计图,此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到这样一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问题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什么是扇形统计图?”还有的学生说:“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适合用扇形统计图?”……教师则顺势指出:“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在这里,学生围绕课题发问,不仅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扇形统计图开了一个好头。
  二、贯穿活动提问,感悟思想方法
  众所周知,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学生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不仅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还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从而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也正因为如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总会想方设法组织一些数学活动,如观察思考、实验操作、同桌或小组讨论等等。而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先提出实验要求和操作注意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操作实验,最后再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实验结果。学生在这样按部就班的活动中只能得到一些肤浅的、表面性的认识,并没有深刻地领会实验操作的内涵。如果在实验操作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我想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受到了一次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是一劳永逸的。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侧面积》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出示生活中各种圆柱形包装盒,提出例题里的问题:商标纸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此时学生眉头紧锁,我连忙追问:“有什么问题吗?”“老师,包装盒的商标纸也就是圆柱的侧面,它是一个曲面,我们怎么求商标纸的面积呀?”一语击中要害。通过观察思考,学生们很快达成共识:把包装盒上的商标纸剪下来展开后再测量商标纸的相关数据就能算出商标纸的面积。在接下来的小组实验操作活动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出示实验要求来牵制学生的思维,而是充分放手并提醒学生把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活动一结束,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竟然提出了许多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如为什么要沿着商标纸的接缝(也就是商标纸的高)剪?如果斜着剪行吗?商标纸的面积也就是圆柱形包装盒的侧面积,那我们又如何求圆柱的侧面积呢?……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解铃还需系铃人,我原封不动地把这些载着问题的“绣球”抛给了学生。经过进一步地讨论交流,孩子们很快便明白:沿着商标纸的高剪是把包装盒上商标纸的曲面转化成已学的长方形,从而算出商标纸的面积,如果斜着剪,展开后可能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图形,我们就很难求出商标纸的面积。在这里很好地渗透了转化(新知转化成已知)的思想,至于如何求圆柱的侧面积在一番观察比较后,学生也很快得出结论。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提问,又带着问题进行数学活动。让问题贯穿活动的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数学活动中变得灵动起来,从而有效地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
  三、紧扣练习反问,拓宽思维角度
  为了及时消化、巩固所学内容,使所学新知内化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在新授课后教师总会设计一些形式多样,有层次,有思维坡度的练习题。练习过后如果及时引导学生反思提问,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效地提高解题的正确率,还能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角度,逐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练习课时,有这样一道实际问题:配置一种药液,药粉和水的质量之比是1∶500,2500千克水中应加药粉多少千克?读题后,学生很快写出了自己的解题过程,此时我并没有急于揭示答案,而是笑着说:“做好以后应如何反思?”一语惊醒梦中人,有学生说:“再读题目,想想我们这样解答是否符合题意,能不能解决所求问题。”还有学生说:“如果方法是正确的,还要看自己的计算过程有没有问题。”更有学生说:“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解题方法呢?”……学生在这样的反思提问中,有的发现粗心大意算错了,有的发现解题方法不正确,还有的发现单位名称写错了等等。在提问中反思,在提问中拓宽方法,在这样的思维训练中,学生不仅体验到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还培养了他们反思解题过程、认真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可谓是一举多得。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获取知识的前提,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创新。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改变师问生答的固有模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问,在问中学,真正做到学问相长,让问题引领孩子驶向成功的彼岸。
  (责编 黄春香)
其他文献
为什么要进行公式推导?研究了很多的教学案例,概括起来我找到了如下几个原因:①通过推导,促进公式掌握;②通过推导,培养探索素养;③通过推导,积累活动经验;④通过推导,渗透数学思想;⑤通过推导,促进情感体验……  我认为重视和强化推导过程可以让原本路线单一、内涵狭隘的公式教学变得通道多样、视野宽阔,进而能对学生数学基础的掌握、数学能力的提升、数学经验的累积、数学思想的建构、数学情感的优化产生积极作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开展数学活动的良好情境,让学生充分享有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必定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通过探索、整合等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更加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学生在经历了体验、生成、发展的过程后,那么数学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意义上的抽象的符号、公式,而是对他们终生有用的东西。从这种意义上讲,数学课堂教学体现的是一种完整的人的教育, 不仅仅让学生
1936年,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处上海区站长陈默群,得到了中共地下党员王志的线索,他立即启用最高级别保密行动实施抓捕,却在抓捕前的关键时刻失手。陈默群怀疑抓捕行动泄密,是因为特务处内有中共地下党潜伏人员,为了尽快抓捕中共地下党,他前往南京,从复兴社干部特训班中挑选了心怀报国热诚,具备敏锐观察力与判断力的学员林楠笙。  回到上海后,陈默群将上海区内所有负责人资料一一拿给林楠笙甄别,唯独缺少了档案室主任、
作业批改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教学工作的补充和提高,它对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指导学生的后续学习、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数学作业评价,教师往往用“√”“×”来判断正误,用百分制来量分。这种方法对评价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方法有一定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潜力。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们改进了对作业的批改方式,采用等级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出既富有情趣又有实效性的数学情境,以引起学生兴趣,启迪思维,促使师生在互动情境中产生交互影响,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一、创设生活情境,在体验中理解  心理学研究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我认为就是以生为本。究竟如何做到以生为本,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的主阵地,是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场所。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还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质疑的时空。  1.还给学习时间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课
“这是我第一次听红军长征的故事,我甚至连这位红军烈士的名字都不知道,但他不畏牺牲的精神和小红军坚定的革命信念深深触动了我。”这是北京小学的学生正在朗诵自己写给革命先烈的一封信。2021年5月27日,“见字如面·对话百年”——西城区中小学“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通过书信朗诵、情景朗诵等形式对话百年,学习革命前辈、时代英雄、行业楷模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据了解,“见字如
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盐城市教科院举办的主题为“小学数学与新课程同行”的沙龙活动。活动中,我们观摩了三节同题异构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并对其作了专题研讨。三节展示课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在专题研讨时,举办方为每一位与会代表搭建了一个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的平台,整个沙龙活动可谓是为大家奉上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下面,撷取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开发区小学王建荣校长一课中的几个精彩片断与大家分享。
在我的印象中,“数的大小比较”是一节比较枯燥而又乏味的数学课,无非是让学生通过多做练习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但是,同样一节课,黄老师他那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过程和挥洒自如的教学智慧,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  [教学片断一]——“序曲”引人入胜  师(出示照片):这是今年暑假我登上一座海拔2000多米的山,这座山雄伟险峻,浩瀚而富有灵气,是咱们国家非常有名的一座山。你们想不想猜一猜
教育家叶澜指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他们一定会呈现出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更为精彩纷呈的新天地。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是学生获得人生体验的重要活动场所。根据小学数学学科性质和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数学课堂也应注重体现人文情怀,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活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倾情展示、尽情交流,师生双方共同发掘创新的潜能,使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