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人群立克次体病的血清抗体检测及其分型研究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5959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于1983年及1984年,对海南岛自然条件各不相同的一个市和5个县共收集到1038份发热病人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同时从病人分离到恙虫病立克次体及鼠型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各1株。

对1038份血清经补体结合试验检测为770份,其中:恙虫病检测683份,阳性189份,阳性率为27.67%;鼠型斑疹伤寒检测357份,阳性160份,阳性率44.81%;Q热检测185份,阳性44份,阳性率为23.78%。

对113份恙虫病病人血清的血清分型为:属Karp型64例(56.6%),Kato型29例(25.6%),Gilliam型17例(15.04%),两型以上混合感染3例(2.65%)。

其他文献
本文对稻田型钩体病疫区进行8年监测,证实1980年和1987年为爆发流行年,表明钩体病具有周期性流行的规律,周期间隔8~10年。鼠密度、带菌率,主要带菌鼠种的带菌率呈现周期性改变,提示传染源对钩体敏感性可能存在周期性的变化;人群自然感染率及人群抗体水平、阳性抗体水平也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各项因素周期性的改变是造成爆发流行的重要原因。稻收前期降雨量与发病呈现明显的相关回归关系。据此,提出了对稻田型钩体
期刊
1977~1986年广西五个地区的11个县市报告有恙虫病病例,86年6月该病在桂林市郊爆发流行。我们选择其中5个疫区的鼠类、恙螨分离恙虫病立克次体,并进行了鼠类的血清学调查。结果从黄毛鼠等6种鼠中分离出立克次体18株,从恙螨中分离出19株,鼠血清抗体阳性率达58.7%,血清型分属Karp,Gilliam型及两者的混合型,以后者为主(58.3%),从而证实了广西恙虫病疫源地的广泛存在,从6种鼠、恙螨
期刊
期刊
本文采用微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广西66例恙虫病病人血清,进行恙虫病立克次体血清学分型,结果31例属Gilliam型,占47%,19例属Karp型,占29%,16例属Karp型和Gilliam型混合感染,占24%,反映广西近年恙虫病流行型别为Gilliam和Karp型,也有Karp与Gilliam型混合感染者。
期刊
我们研制了一种培养莱姆病螺旋体的新培基,用这种培基培养美国B31菌株时与BSK培基相类似。并用该培基从全沟硬蜱分离出二株莱姆病螺旋体。
期刊
期刊
应用改良酚水法提取了钩端螺旋体的脂多糖(L-LPS)。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L-LPS为糖类、脂类和少量蛋白质的复合物。经鲎试验证实,不同毒力的钩端螺旋体的LPS含量基本相同。L-LPS在电镜下呈现均一的带状或条状结构;少数条带状结构末端出现分叉。L-LPS的超微结构及其红外光谱与大肠杆菌内毒素极其相似,提示两者可能为同型结构物。
期刊
本文报告用波摩那型N株与犬型赖株制成单价及二价混合钩体活菌苗,对16只猪进行分组免疫观察138天,经攻毒后全部得到保护,未发现尿中排菌,亦无发病;10只对照猪中7只发病9只尿中排菌。二价混合活菌苗免疫9只猪,仅1只猪一个月一次尿中排菌,余均未排菌,对照猪排菌并发病,说明活菌苗安全有效。
期刊
1988年4~7月在新疆新源县那拉提莱姆病自然疫源地进行了鼠类调查。发现各种野生鼠均可感染莱姆病螺旋体,平均自然感染率为17.4%,其中小林姬鼠、天山林䶄和普通田鼠感染率较高。由于普通田鼠在样地内数量多,带蜱率、带蜱指数及螺旋体自然感染率均较高是样地优势种,是该地区莱姆病的重要保存宿主。
期刊
We cloned and sequenced the gene encoding the major outer membrane protein (MOMP) of two Chlamydia psittaci strains, guinea pig inclusion conjunctivitis (GPIC) strain 1, and meningopneumonitis (Mu) s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