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壮的禽龙

来源 :天天爱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距今12,500万年前的英国南部,大片的沼泽地侵占了原来的森林。几只小巧的棱齿龙在一棵朽树下寻找柔软的苔藓,突然听到附近传来巨大动物的行走声和呼吸声。棱齿龙抬起脑袋,又圆又亮的大眼睛看到不远处的树木之间有一些大家伙正向这边走来,它们就是禽龙。
  成群的禽龙来到了这片沼泽地,它们迈开长有三趾的大脚,踩在水面下淤积的烂泥中。禽龙身上长着绿色的条纹,这样的肤色能够隐蔽在绿色的森林中,远远看上去这些大家伙完全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了一体,极不易被发现。在空间有限的沼泽森林中,禽龙们并没有挤在一起,而是分散开来各自觅食。为了吃到高处的叶子,禽龙会用后肢支撑整个身体,前肢抓住树干,长长的脖子向上伸。有的禽龙为了方便,便直接将树枝折断,然后慢慢享用可口的树叶。
  恐龙是最吸引人们去探索的史前世界的远古巨兽,到今天我们已经发现了几百种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恐龙。尽管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恐龙被发现,但是第一种被科学研究和命名的恐龙却只有一个,它就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禽龙。
  距今12,500万年前的英国南部,大片的沼泽地侵占了原来的森林。几只小巧的棱齿龙在一棵朽树下寻找柔软的苔藓,突然听到附近传来巨大动物的行走声和呼吸声。棱齿龙抬起脑袋,又圆又亮的大眼睛看到不远处的树木之间有一些大家伙正向这边走来,它们就是禽龙。
  成群的禽龙来到了这片沼泽地,它们迈开长有三趾的大脚,踩在水面下淤积的烂泥中。禽龙身上长着绿色的条纹,这样的肤色能够隐蔽在绿色的森林中,远远看上去这些大家伙完全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了一体,极不易被发现。在空间有限的沼泽森林中,禽龙们并没有挤在一起,而是分散开来各自觅食。为了吃到高处的叶子,禽龙会用后肢支撑整个身体,前肢抓住树干,长长的脖子向上伸。有的禽龙为了方便,便直接将树枝折断,然后慢慢享用可口的树叶。
  恐龙是最吸引人们去探索的史前世界的远古巨兽,到今天我们已经发现了几百种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恐龙。尽管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恐龙被发现,但是第一种被科学研究和命名的恐龙却只有一个,它就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禽龙。
  棱齿龙看到禽龙的身影后就蹦蹦跳跳地跟了过去。它们会待在这些大家伙周围,趁着树叶掉落在地上的时候过去捡食。尽管有些食物被棱齿龙吃掉了,但是禽龙一点都不生气,因为它们与棱齿龙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视力超群、天性胆小的棱齿龙总是非常警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它们的注意。有棱齿龙在身边,禽龙就可以放心地进食、休息,因为棱齿龙会及时发出危险警报的。
  第一次被发现
  1822年3月,英国医生吉迪恩·曼特尔外出出诊,他的妻子玛丽·安闲来无事,去屋子前面的池塘边散步。在路边一堆矿石中,玛丽·安发现几块石头中有闪着光芒的化石,她将这些石头收集起来给曼特尔看。对化石非常着迷的曼特尔看到妻子找到的化石非常兴奋,他根据经验判断这些化石是某种巨大动物的牙齿,不过到底是什么动物就不得而知了。
  没过多久,曼特尔带着化石前往法国巴黎拜见著名的动物学家乔治·居维叶。看过化石之后,居维叶认为这些牙齿化石来自史前犀牛,但是曼特尔对大师的鉴定并不是十分信服,直觉告诉他这些化石来自一种未知的巨兽。1825年,曼特尔参观亨特瑞安博物馆时遇到了古生物学家山缪·斯塔奇伯里,斯塔奇伯里指出曼特尔的牙齿化石与南美洲鬣蜥的牙齿很像,这一下点醒了迷茫中的曼特尔。根据这一相似特征,曼特尔把这些牙齿化石的主人命名为禽龙,意思是“鬣蜥的牙齿”。
  慢慢地被复原
  禽龙研究并没有就这样结束。1834年,人们在英国的梅德斯通矿井中发现了很多禽龙的骨骼化石,闻讯而来的曼特尔花大价钱买下了这些化石。拿到化石后,曼特尔开始复原禽龙,尽管以今天的认识来看,他的复原存在着很多错误,但这是人类第一次科学地研究和复原恐龙,要知道当时就连恐龙这个名词都还没有呢。
  禽龙是体格健壮的植食性恐龙,成年禽龙的体长能够达到12米,身高约4米,体重近8吨。与我们常见的东西相比,禽龙比一辆卡车还要大。
  禽龙的脑袋较长,轮廓平整,脸部与马有几分相似。禽龙的嘴巴前部是光滑、坚硬的角质结构,牙齿都在面颊的后部两侧。与大部分恐龙不同,禽龙的头骨与下颌骨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关节,这个关节使禽龙具备了咀嚼的能力,它也因此成为地球上最早能咀嚼食物的动物。
  禽龙的脖子较短,身体却十分壮硕,胸腔和腹腔都很宽,肚子圆鼓鼓的。在禽龙结实的身体后面是一条大尾巴,其作用使身体在运动中保持平衡。禽龙的四肢很有特色,前肢比后肢细得多,前肢长有五根指头,其中大拇指像一个骨质的大钉子,有重要的防御功能。当禽龙遭到肉食恐龙的攻击时,它们会抬起前肢将钉子般的拇指刺向敌人。第一次见到禽龙钉子般的拇指化石时,曼特尔还以为那是长在禽龙鼻子上面的角呢。与前肢相比,禽龙的后肢就要粗壮有力得多,当它用后肢奔跑时,速度能达到每小时30公里。尽管拥有强壮的后腿,但是因为身体较重,禽龙平时还是以四肢行走的,那样更省力。
  科学家们深入研究后发现,禽龙生活在白垩纪早期的英国,当时整个欧洲的气候温暖而湿润,许多河流在平原上形成富饶的三角洲,这些地方成了禽龙们最喜欢的地方。根据对已发现的化石分析,与禽龙生活在一起的恐龙有以肉为食的始暴龙、重爪龙、新猎龙和极鳄龙等,有以植物为食的棱齿龙、荒漠龙、多刺甲龙和畸形龙等。在所有这些恐龙中,体长超过7米的新猎龙是禽龙最大的敌人。不过有研究者曾经在一只以鱼为主食的重爪龙胃里找到了小禽龙的骨头,这只小禽龙很可能是在死后才被重爪龙吃掉的。
  禽龙是典型的群居动物,它们会组成20只以上的群体四处漫游,人们曾经在比利时的一座矿井深处发现了39具禽龙化石。作为以植物为食的恐龙,禽龙喜欢吃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它们会咬下绿色的枝叶后慢慢咀嚼,就像今天的牛马那样。成群的禽龙有时会沿着海岸线一边吃一边走,行走目的地甚至远达北极圈。在今天北极圈内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上,古生物学家发现了禽龙的脚印,这是禽龙远足的最好证明。
  禽龙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人们认识恐龙具有重要作用。在1851年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第一届世博会)上,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请动物雕刻家制作了禽龙塑像在会场上展示,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恐龙。尽管以今天的眼光看,当时的禽龙复原非常不科学,但是它为我们开启了认识这群史前巨兽的大门。
  裸子植物是原始的种子植物,其发生发展历史悠久。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在中生代至新生代它们是遍布各大陆的主要植物。现代生存的裸子植物有不少种类出现于第三纪,后又经过冰川时期而保留下来并繁衍至今的。裸子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的。裸子植物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用种子繁殖上。其代表有银杏纲、买麻藤纲、红豆杉纲、松柏纲的植物。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区别?《天天爱科学》微信公众号这个月会告诉你哦。
其他文献
泰晤士河畔坐落着一座巨大的摩天轮——伦敦眼,是伦敦的著名地标和观光景点,为整座城市增添了一丝调皮和梦幻气质。伦敦眼于1999年年底落成,是为庆祝新千年而建造的,因此也叫“千禧之轮”。它高135米,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天轮。伦敦眼是唯一提供360度鸟瞰伦敦市中心全景的景点,从泰晤士河远眺,从高楼之上俯瞰,从高空瞭望,将美丽伦敦尽收眼底。  英国首都伦敦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与美国纽约、日本东京、法
期刊
走进西藏,我看见了雄伟的布达拉宫,看见了清澈见底的雅鲁藏布江。但令我终生难忘的地方却是林芝的柳树山庄。  柳树山庄风景宜人,是旅游的好地方。春天时,柳树山庄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好像在比谁更漂亮。夏天时,柳树山庄溪水潺潺,清澈见底,从上面向下面看,连水底的小石头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秋天时,柳树山庄的树木叶子变红了,从树上飘落时,火红一片,像是着了火似的,非常美丽。冬天时,雪后的柳树山庄到处都是银白色,
期刊
在首都博物馆“古都北京”展厅新石器时代展区内,有一件展品常常引起参观者驻足观看,它由一块扁平的石板和一根光滑的石棒组成,石板和石棒明显是经过精心打磨的,而且由于长期使用,石板使用的一面已经凹陷,石棒的一个侧面也已磨平。  远古时代,人们费时费工做出这样的石器,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很多观众在猜测它的功用,其实考古专家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一直在争论,试图揭开它的用途之谜。现在,经过学者们的考证和研究之后
期刊
在“史前初曙”展厅的一角,摆放着一块高1.7米、宽1.2米的地层堆积遗迹。为了不让遗迹崩塌,技术人员使用了除湿固化、灭菌防霉等手段进行了处理。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泥土中满是贝壳、石器、陶器和各种动植物的骸骨。其实在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是古人丢弃废物的垃圾坑。当时的人们还不懂得种植粮食作物、饲养家畜以满足需求,他们赖以生存的方式还是原始的狩猎和采集。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期刊
你在电视或者网络上看过火山喷发的情景吗?炽热滚烫的红色岩浆从火山口喷薄而出,直冲云霄。火山岩浆从火山口向四周蔓延,沿着山峰流下,周围的植被都被瞬间毁灭。岩浆冷却后,火山口周围只留下寸草不生的裸露岩石。火山喷发对火山口附近的动植物是毁灭性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山喷发出的丰富的矿物质营养元素也给火山口周围带来了生机。世界上很多休眠多年未再喷发的火山口盆地,大多都成为动植物的乐园,位于坦桑尼亚的恩戈罗
期刊
月牙之形千古如旧  研究发现,月牙泉的形成是由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地形地貌条件和地下水环境三方面因素决定的。地壳的上升和沉降运动形成了党河和西水沟一大一小两个扇形地,敦煌地区较高的地下水位使得地下水在经过扇形区域时,从较低的低洼地溢出地表,于是便形成了宛如新月形的月牙泉。因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内补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也不干涸,所以月牙之形保持了数千年不变。  恶境之地清流成泉  一般来
期刊
以前多次听闻盘山是富含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自然景观。今年暑假,我们全家游玩了盘山,终于大饱眼福。  一进山门,导游就介绍乾隆皇帝曾游玩过32次盘山,这让我的好奇心更浓,迫不及待地想往山上冲。可一眼望不到头的石阶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让我对自己能否爬到山顶有些疑虑。这时,爸爸仿佛看穿了我的小心思:“远看一幅画,近看一片景。要想欣赏美景,还得走近山水呀!”望着云雾缭绕的山峰和青翠欲滴的山林,畅想着一座座寺
期刊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结束了简单的狩猎方式,开始了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定居生活一系列的变化,进入了农耕文明时代。如今,一万多年过去了,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程度很高的文明时代。然而,在东非大草原上,有一个神秘的部落,依然过着原始狩猎和钻木取火的旧石器时代的生活。这个部落的人们虽然狩猎,但绝不滥杀;他们待人热情和蔼,接触现代文明却拒绝文明化;他们的宗教仪式大方庄重,令人肃然。  在东
期刊
荷兰地处欧洲,毗邻比利时和德国,一边面向北海。荷兰在荷兰语中的意思就是“低地之国”,因为我们这里最突出的地理特征就是地面海拔低,全国有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一米,还有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因为很多土地地势低,其中就有一部分会被海水淹没。不过我们的祖先很有智慧,他们利用堤坝拦挡海水,并用风车把海水抽干,使陆地暴露出来,然后逐渐将那些地变成田园。  在荷兰,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个谚语 “上帝创造了世
期刊
稀树草原是地球上最波澜壮阔的天地,是展示自然进化奥秘的基因宝库,是胸怀宽广的伟大母亲,它给东非地区的各种动、植物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数百万的野生动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交流方式和生存法则。如今,偷猎、传染病和气候变暖威胁着稀树草原,保护稀树草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草是东非稀树草原的生产者,它们给草食动物提供了食物,同时,草食动物的进食促进草更快地生长。草食动物和草本植物的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