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案例分析

来源 :净水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aolan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河北某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污水厂来水组成调研、取样、化验分析、试验,确定水解酸化+MBR+臭氧催化氧化组合工艺为主要设计方案.根据调试及运行结果,MBR组合工艺系统运行稳定,出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表水Ⅳ类标准(除TN外),根据长期实际运行效果,出水CODCr≤30 mg/L、氨氮≤1 mg/L、TN≤10 mg/L、TP≤10 mg/L,SS≤0.7 mg/L,出水回用于当地景观水体.本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为类似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尤其是存在较高难降解有机物、TN去除率要求高的污水厂提标改造提供了参考经验.
其他文献
文中以我国西北某市新建G、L长距离输水工程为例,介绍了长距离输水系统非满管运行时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类型(重力充水、水泵充水)的充水方案,为长距离输水工程非满管前的管理运行提供参考方案.设计了带有减压孔板的旁通管路系统,能将工程的主管道充水流速控制在0.3 m/s及以下,能保证水泵启动的安全运行.该充水方案可有效降低或避免由于充水过快导致水锤、管道冲刷及爆管等现象,保障输水管路系统在初始充水运行时的安全.
文中针对山东某水库型水源水厂原水硝酸盐较高的特点,初步总结了超滤-反渗透双膜组合工艺用于水厂深度处理的设计要点.重点探讨了设计过程中关键参数的选取、水量平衡计算、膜系统组成以及平面布置的设计思路.水厂增加双膜深度处理系统后,产水率由95.9%降至86.4%,出厂水硝酸盐浓度不高于9.68 mg/L,生产废水SS不高于345 mg/L,TDS不高于1820 mg/L.经过初步的运行成本分析,双膜系统处理成本约为1.23元/(t水).
作为常见的消毒副产物之一,溴酸盐由于经常在自然水体和处理水中被检出,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详细介绍了溴酸盐的生成机制、影响溴酸盐生成的因素以及目前对溴酸盐的控制方法.溴酸盐主要由溴离子(Br-)与臭氧分子(O3)、羟基自由基(HO·)和硫酸根自由基(SO·4-)等发生一系列反应后生成,其中,HOBr/OBr-是必不可少的中间产物.对于溴酸盐的控制,除了去除BrO-3前体物Br-,以及直接还原BrO-3,通过调控含溴水氧化过程中HOBr/OBr-的形成、减少BrO-3的生成也至关重要.
Inverters or logic primitives that have complement attributes are essential to building a logical complement system.NAND and NOR operations which have complement attributes are of high interest for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CMOS) technology
为满足农民差异化的改厕需求,通过对乡村厕所建造进行分级,按房屋建设指数由低到高,将乡村厕所建造划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细化了乡村厕所建造模式与分级方案的对应关系.从厕所要素、厕所设施两方面,明确了不同类型厕所的设计参数与具体措施,为不同等级的乡村厕所建造提供借鉴.在物价调研的前提下,结合乡村厕所分级建造方法,细化出不同等级需求的乡村厕所建造典型方案,结合不同设施市场价格,对乡村厕所建造成本进行了测算,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厕所造价分别为638~1389、2438~4628、6274~14115元,为
文中对上海市城区防汛泵站放江污染的关键问题和治理对策进行研究,总结综述管网源头分流、管泥清捞与垃圾拦截、完善截污和试泵设施、运行思路转变升级、畅通截流出路和海绵城市建设6项对策,梳理了9个定量指标用于评价泵站放江改善效果.分析上海市XJ河沿线分流制地区防汛泵站运行案例,通过泵站改造和优化调度方案,充分利用城市下垫面和管网存蓄水能力,放江量削减效果显著.并对不同时段、不同降雨条件下防汛泵站水位差异化控制方式进行分析阐述.
以干化牲畜粪便为前驱体,耦合铁盐制备了高性能铁负载型生物炭吸附剂(Fe@C).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氮气吸附/解吸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手段,明确了Fe@C的基础物化性质.该吸附剂用于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去除,展现了良好的性能.其最大吸附量达到了85.43 mg/g,可在30 min的接触时间内快速达到吸附平衡,投加量为3(质量比)的情况下,可完全去除水中的磷酸盐.电化学分析表明,Fe@C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原位傅里叶变换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Fe@C表面羟基化以及铁组分水解
在苏南某区选取3台处理量为10 t/d的集中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水质提升研究,并将改造措施应用至200 t/d站区.主要改造措施为:(1)缺氧池底部增加污泥搅动装置;(2)沉淀池底部增加污泥微曝气装置;(3)增加后置生物滤池.研究结果表明,该改造措施有效,以进水浓度较高站区为例,COD、氨氮及TN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至86.8%、91%和67.1%,出水水质稳定,且冬季仍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200 t/d站区采用后置人工湿地模式进行水质提升,研究连续运行与间歇运行两种模式的运行成本.结果表明,间歇性
面对日益提高的排放标准和日趋严格的环保执法的双重压力,在进水碳源不足的情况下,为追求稳定达标,大量投加药剂(如碳源、除磷药剂等)的现象在污水处理厂已较为普遍.采取强化反硝化过程、充分有效利用碳源、优化药剂投加控制等工艺优化和技术改造措施,实践证明效果显著,生物段总氮去除率从原来的40%~60%(加碳源)提高至70%~80%(不加碳源),全厂的药剂消耗从90万元/月下降到25万元/月,全年节约药剂费用约780万元,且出水水质更优、更稳定.着力于提高二级生物处理段的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效率,避免单纯依赖外部碳源
供水行业不断发展,工程设计水平持续提高,然而,水厂的设计先于实际运行,在水厂投产后的实际运行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同原有设计预期认知存有偏差的地方.为此,锡东水厂二期的设计结合一期的实际运行进行了一些改进.为更深入进行水厂精细化的管理工作,结合锡东一、二期长时间的探索与优化运行,通过后评估,对工艺中不同的混凝方式、沉淀池水力条件及其出水方式、砂滤的进水方式以及尾水浓缩等进行了实际运行效果的对比分析.实践表明,机械混合较管式混合理论更优,但调节复杂,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沉淀池导流墙和出水指型槽的优化设置改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