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琳推荐:长大不仅仅意味着可以去做很多以前不可以做的事,也意味着宽容和柔软——回想起当年那些耿耿于怀的小事,在心里和若干年前的自己和解。
《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最近大火,我看见一个同学发朋友圈抱怨“这才不是我们的高中生活,既没有高冷帅气的江辰,也没有可爱执着的陈小希,只有一本又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这让我想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大火的时候,我经常看见很多人自嘲道,那些年,我们这些没人追的女孩。
一转眼,高中时代就这样过去了。
和以前的同学聊起天,我总爱感叹,时间真快呀,高考竟然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在电视剧里被定义为“激情四射,青春洋溢,敢爱敢恨,策马奔腾”的年纪里,大部分人真实的青春是在白炽灯下日复一日地奋笔疾书,在看见并不理想的月考成绩时,一边嘴上说着“诶我本来就没怎么准备”来掩饰尴尬,一边在心里默默唉声叹气,在素质教育并不健全的年代里,只会用干巴巴的分数来衡量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坐标——比他好一点,比她差一点,呶,这就是我。
我们背着沉重的书包,在夕阳下一点点挪动着步子,不想回家,也不敢去学校。我们不是歌里唱的,飞驰而过的少年。
我也曾是其中的一个。
我高一时成绩很烂,有多差呢,我至今还记得高一的第一次月考,我的物理试卷上鲜红的“16”——那是我人生中印象深刻的最低分,而那次的化学考试,我准备了很久。
那时学校尚未文理分科,学校普遍重理轻文,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数理化的课程安排的比政史地多,甚至月考直接忽略文科那几门。
我其实很喜欢那时的物理老师,他白白胖胖的,说话很斯文,笑起来很甜,我记得他的办公室在高中部的最高楼,我每次总得爬很久楼梯去问题目。
可是学到高一下学期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真的听不懂物理课,那些物理公式我怎么也不会用,在一次又一次不及格的打击下,我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被压垮,宣布投降。
除了成绩不好,那时我还暗恋班上的一个男生,我这个人特别喜欢成绩好的男同学,虽然现在回想起来无法理解那时的自己突如其来的暗恋,但那个男生是当时班上成绩特别好的同学之一——这倒也可以理解了。
但是那场暗恋很失败,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江辰和陈小希,有的只是那时和喜欢的男生一说话舌头就发抖的我;因为自卑从来没能有机会好好表现自己的我;成绩不好不够优秀却总是洋相百出但又一点也不可爱的我,以及那个总是没有缘分接触也并不完美,拥有所有十几岁少年的自负与幼稚的男同学。
我后来很少与人提及此事,这段故事曾被我写成一篇小说刊登在小博上,有很多读者看了后告诉我非常喜欢,问我后来怎么样了?
我呆呆地望着手机屏幕很久,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幸好后来文理分科了。
高二文理分班后我开始转运,所有在理科方面吃过的亏,立刻在文科上被上天转化为“天赋”赐予我,我渐渐摆脱了在理科班倒数的身份,终于也可以稳居文科班前几名的宝座。
我摆脱了被理科支配的恐惧,我有了自己擅长的东西,我对自己的生活终于有了掌控力。但并不是说,那些昏沉的往事就不存在。我常会记起,常会在突发状况面前,变回那个自卑又自傲的小女孩。
如今看这部少女心满满的电视剧的时候,我问自己,回想起那些年,我拥有多少单纯的小美好呢?
答案并不可观。
回想起来,我从小到大好像确实一直被我妈塞在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里。
我小时候学过跳舞学过毛笔字学过二胡,我五年级开始学习初一的英语,初一的时候,我已经边学初二的英语边背新概念了。
可是我并没有成为我妈理想中的女儿,我的骨头现在硬得劈叉都要嗷嗷叫,我的字写得很丑,二胡自从考完级后再也没有打开过,而我引以为傲的英语,在高中阶段被我一点一点啃完老本。
我曾经很怀念的片段是初中英语课前,每天在讲台上带读英语,路过的老师都会夸,你们班英语读得真好听。
上大学以后听见外国语学校出来的同学读英语,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英语有多塑料。
在那个青涩的年纪里我也从来没有拥有过一份甜蜜的,可在日后用作骄傲的谈资的初恋。
我中学时代渴望的只有干巴巴的分数,但后来我发现自己企图得到一种丰富的人生。
怎么可能呢?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是所有那个年纪平凡的没有故事的女同学中的一个,大多数人的青春,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并不孤单。
人生很多际遇,都是只能自己消化、再自行弥补的。
长大以后,我去了一所不错的大学,我拥有了自由,拥有了可以决定自己事情的自由,我遇到了我喜欢也喜欢我的男同学,我获得了保研的资格,我可以靠自己的写作能力给自己经济支持……我终于一点一点地修复,弥补那些年的不美好。
我会踏过很多山川河流,我会见证很多崛起和荒废,我会有新的阶段新的美好与不美好。
虽然有遗憾,但没关系,这才是人生的精彩之处。
或许这也是大部分人的心路历程,我们都是从当年那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一路成长,逐渐变成一个勇敢的、坚强的大人。
电视剧里的那些小美好不是我们的,我们的小美好——
长大以后,回想起当年那些耿耿于怀的小事,在心里和若干年前的自己和解。是在體味了人生的众多美好与精彩过后,拥有一颗柔软但坚强的内心,也便原谅了那些年的不美好。
《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最近大火,我看见一个同学发朋友圈抱怨“这才不是我们的高中生活,既没有高冷帅气的江辰,也没有可爱执着的陈小希,只有一本又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这让我想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大火的时候,我经常看见很多人自嘲道,那些年,我们这些没人追的女孩。
一转眼,高中时代就这样过去了。
和以前的同学聊起天,我总爱感叹,时间真快呀,高考竟然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在电视剧里被定义为“激情四射,青春洋溢,敢爱敢恨,策马奔腾”的年纪里,大部分人真实的青春是在白炽灯下日复一日地奋笔疾书,在看见并不理想的月考成绩时,一边嘴上说着“诶我本来就没怎么准备”来掩饰尴尬,一边在心里默默唉声叹气,在素质教育并不健全的年代里,只会用干巴巴的分数来衡量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坐标——比他好一点,比她差一点,呶,这就是我。
我们背着沉重的书包,在夕阳下一点点挪动着步子,不想回家,也不敢去学校。我们不是歌里唱的,飞驰而过的少年。
我也曾是其中的一个。
我高一时成绩很烂,有多差呢,我至今还记得高一的第一次月考,我的物理试卷上鲜红的“16”——那是我人生中印象深刻的最低分,而那次的化学考试,我准备了很久。
那时学校尚未文理分科,学校普遍重理轻文,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数理化的课程安排的比政史地多,甚至月考直接忽略文科那几门。
我其实很喜欢那时的物理老师,他白白胖胖的,说话很斯文,笑起来很甜,我记得他的办公室在高中部的最高楼,我每次总得爬很久楼梯去问题目。
可是学到高一下学期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真的听不懂物理课,那些物理公式我怎么也不会用,在一次又一次不及格的打击下,我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被压垮,宣布投降。
除了成绩不好,那时我还暗恋班上的一个男生,我这个人特别喜欢成绩好的男同学,虽然现在回想起来无法理解那时的自己突如其来的暗恋,但那个男生是当时班上成绩特别好的同学之一——这倒也可以理解了。
但是那场暗恋很失败,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江辰和陈小希,有的只是那时和喜欢的男生一说话舌头就发抖的我;因为自卑从来没能有机会好好表现自己的我;成绩不好不够优秀却总是洋相百出但又一点也不可爱的我,以及那个总是没有缘分接触也并不完美,拥有所有十几岁少年的自负与幼稚的男同学。
我后来很少与人提及此事,这段故事曾被我写成一篇小说刊登在小博上,有很多读者看了后告诉我非常喜欢,问我后来怎么样了?
我呆呆地望着手机屏幕很久,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幸好后来文理分科了。
高二文理分班后我开始转运,所有在理科方面吃过的亏,立刻在文科上被上天转化为“天赋”赐予我,我渐渐摆脱了在理科班倒数的身份,终于也可以稳居文科班前几名的宝座。
我摆脱了被理科支配的恐惧,我有了自己擅长的东西,我对自己的生活终于有了掌控力。但并不是说,那些昏沉的往事就不存在。我常会记起,常会在突发状况面前,变回那个自卑又自傲的小女孩。
如今看这部少女心满满的电视剧的时候,我问自己,回想起那些年,我拥有多少单纯的小美好呢?
答案并不可观。
回想起来,我从小到大好像确实一直被我妈塞在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里。
我小时候学过跳舞学过毛笔字学过二胡,我五年级开始学习初一的英语,初一的时候,我已经边学初二的英语边背新概念了。
可是我并没有成为我妈理想中的女儿,我的骨头现在硬得劈叉都要嗷嗷叫,我的字写得很丑,二胡自从考完级后再也没有打开过,而我引以为傲的英语,在高中阶段被我一点一点啃完老本。
我曾经很怀念的片段是初中英语课前,每天在讲台上带读英语,路过的老师都会夸,你们班英语读得真好听。
上大学以后听见外国语学校出来的同学读英语,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英语有多塑料。
在那个青涩的年纪里我也从来没有拥有过一份甜蜜的,可在日后用作骄傲的谈资的初恋。
我中学时代渴望的只有干巴巴的分数,但后来我发现自己企图得到一种丰富的人生。
怎么可能呢?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是所有那个年纪平凡的没有故事的女同学中的一个,大多数人的青春,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并不孤单。
人生很多际遇,都是只能自己消化、再自行弥补的。
长大以后,我去了一所不错的大学,我拥有了自由,拥有了可以决定自己事情的自由,我遇到了我喜欢也喜欢我的男同学,我获得了保研的资格,我可以靠自己的写作能力给自己经济支持……我终于一点一点地修复,弥补那些年的不美好。
我会踏过很多山川河流,我会见证很多崛起和荒废,我会有新的阶段新的美好与不美好。
虽然有遗憾,但没关系,这才是人生的精彩之处。
或许这也是大部分人的心路历程,我们都是从当年那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一路成长,逐渐变成一个勇敢的、坚强的大人。
电视剧里的那些小美好不是我们的,我们的小美好——
长大以后,回想起当年那些耿耿于怀的小事,在心里和若干年前的自己和解。是在體味了人生的众多美好与精彩过后,拥有一颗柔软但坚强的内心,也便原谅了那些年的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