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职业院校来讲,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文中结合《培育工匠精神》,探讨了如何提升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
关键词:护理专业;职业院校;职业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1-0203-02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表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是学生发展六大素养,为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国内对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的探究相对较少,且研究方向多集中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习期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中指出,学校管理是学生德育的途径之一,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为了探究主题班会对于培育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尤其是品德素养的有效性,本文以《培育工匠精神》为主题的班会课设计进行分析,探索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路径。
一、选题依据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必须将培育工匠精神作为核心品德素养进行培育,保证学生进入职场后,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
本次研究对于研究对象班级的学生进行关于工匠精神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你对工匠级大师身上的品质是否认同这一问题中,100%的学生都对工匠级大师身上的品质深感赞叹,也渴望能成为工匠级的人物。在你认为什么样的职业人具备工匠精神这一问题中,71%的学生觉得行业中只有少数顶尖级人物有可能具备工匠精神。在你如何看待未来的职业这一问题中,74%的学生对“职业”的认知还停留在“谋生手段”这一层面。
我校学生入校年龄普遍为15-16岁,经过4年的学校教育和1年的临床实习后成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根据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后习俗水平,即道德判断成为自己的内在遵循。因此,在校的五年期间,如何培育他们的职业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将道德认知转换为道德行为;实现他们将道德行为根植为自己的内在遵循,就成为了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班会设计
1.教学目标
研究对象为某卫生类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三年级学生,均为女生,性格开朗,活泼大方,乐于分享,善于思考。研究对象已完成2个月的临床见习,对护理行业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本次主题班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以及重要性;以成为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护士为荣;树立奋斗目标,着眼当下,从点滴行动中培育工匠精神。
2.活动流程设计
根据朱小蔓教授的“情感教育论”和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在主题班会中通过情境再现、同伴分享等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入心、化行。(见下图)
整个班会活动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小细节大品质”、“小岗位大意义”、“小年龄大志向”、“小行动大未来”。第一环节“小细节大品质”是感知明理,告知学生工匠精神的定义。第二环节“小岗位大意义”是体验认同,帮助学生从心里认同工匠精神。第三环节“小年龄大志向”是信念形成,帮助学生确立目标。第四环节“小行动大未来”是行动导向,将学生已经设定的目标细化为具体的行动步骤。
在第一环节“小细节大品质”中,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定义,通过三个活动实现,分别是:“榜样引领”、“比一比、想一想”和“点题明理”。导入选取刚刚工作两年的南昌第二附属医院的护士王婷笔记,让学生和自己实习期间的笔记进行对比。对比之后,教师设问,两者的笔记有没有差距?差距在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从一本笔记中看出王婷是怎样的护士?通过层层追问,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并邀请学生将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写在彩纸上张贴于黑板上,从而实现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
在第二环节“小岗位大意义”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通过“体验共鸣”和“听一听、悟一悟”两个活动来实现。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选择护理操作中的一件小事,每两小时给卧床病人翻身。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如果不坚持两小时翻身会怎么样?学生自己结合医学专业知识总结出来,不按时翻身这一小小的举动,甚至能导致死亡。之后播放同学们自己录制的关于各行各业对于护理人员是否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看法,从而让学生真正能够将工匠精神成为自己的内在遵循。
在第三环节中“小年龄大志向”中,通过“立标树型”、“忆一忆、赞一赞”这两个活动来实现。提出问题:两个月的临床实习,同学们在科室里是否遇到具有工匠精神的好护士?他们的哪些做法值得我们点赞?引发学生分析自己和优秀护士的差距,并思考将来应该成长为一名怎样的医护人员。该环节激发了学生对于未来的思考,而目标的确立,帮助学生们将工匠精神的培育具体化。
在第四环节“小行动大未来”中,学生们将大目标分解,从现在做起,从做人、知识、技能三个方面分析现状、寻找差距、确立行动,使得班会课教育整体连贯性增強,让学生真正能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由于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曲折性,班会额外安排两项拓展延伸活动,分别是学生修改自己的行动导图并上传至班级博客以及半学期后进行阶段性班会,交流和检验学生行动的执行情况。
此次主题班会课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班会课结束后,对学生发放了之前同样的调查问卷,学生均能认识到,平凡的人在普通的岗位上也应当具备工匠精神,而职业,是我们为之奋斗实现自我的一个平台。在半学期后与班级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任课教师均认为学生在学习上,尤其是专业课学习中有了较大的转变。
三、讨论
本次主题班会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本次班会符合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规律。根据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后习俗水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真正接受、理解工匠精神,将道德判断变成了自己的内在遵循。所有内容的设计贴合学生的专业,所有环节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使得学生实现了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有效转化。
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类主题班会的有效性,本研究进行了分组实验。实验组开展为期1年的“以职业核心素养提升为目的”的主题班会课程教学,对照组开展常规主题班会课程教学,每周一次。一年后,实验组学生对主题班会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95.3%,对照组:73.6%),在校期间实验组班级日常行为规范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88.7,对照组:63.8),在临床实习期间实验组学生有更为积极的表现并更多的受到了来自临床带教老师和病人的好评。
在医患矛盾日益严峻的今天,通过贴合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主题班会体系构建,实现他们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增强了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岗位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性,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岗位、融入社会,让教育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仇冰洁.高职护生核心素养培育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的通知[R].教职成[2014]14号,2014.
[3]张亚男.中小学主题班会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09(9).
[4]国务院.2016《政府工作报告》[R].2016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R].国发[2019]4号,2019.
(责任编辑:李凌峰)
关键词:护理专业;职业院校;职业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1-0203-02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表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是学生发展六大素养,为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国内对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的探究相对较少,且研究方向多集中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习期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中指出,学校管理是学生德育的途径之一,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为了探究主题班会对于培育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尤其是品德素养的有效性,本文以《培育工匠精神》为主题的班会课设计进行分析,探索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路径。
一、选题依据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必须将培育工匠精神作为核心品德素养进行培育,保证学生进入职场后,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
本次研究对于研究对象班级的学生进行关于工匠精神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你对工匠级大师身上的品质是否认同这一问题中,100%的学生都对工匠级大师身上的品质深感赞叹,也渴望能成为工匠级的人物。在你认为什么样的职业人具备工匠精神这一问题中,71%的学生觉得行业中只有少数顶尖级人物有可能具备工匠精神。在你如何看待未来的职业这一问题中,74%的学生对“职业”的认知还停留在“谋生手段”这一层面。
我校学生入校年龄普遍为15-16岁,经过4年的学校教育和1年的临床实习后成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根据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后习俗水平,即道德判断成为自己的内在遵循。因此,在校的五年期间,如何培育他们的职业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将道德认知转换为道德行为;实现他们将道德行为根植为自己的内在遵循,就成为了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班会设计
1.教学目标
研究对象为某卫生类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三年级学生,均为女生,性格开朗,活泼大方,乐于分享,善于思考。研究对象已完成2个月的临床见习,对护理行业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本次主题班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以及重要性;以成为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护士为荣;树立奋斗目标,着眼当下,从点滴行动中培育工匠精神。
2.活动流程设计
根据朱小蔓教授的“情感教育论”和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在主题班会中通过情境再现、同伴分享等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入心、化行。(见下图)
整个班会活动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小细节大品质”、“小岗位大意义”、“小年龄大志向”、“小行动大未来”。第一环节“小细节大品质”是感知明理,告知学生工匠精神的定义。第二环节“小岗位大意义”是体验认同,帮助学生从心里认同工匠精神。第三环节“小年龄大志向”是信念形成,帮助学生确立目标。第四环节“小行动大未来”是行动导向,将学生已经设定的目标细化为具体的行动步骤。
在第一环节“小细节大品质”中,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定义,通过三个活动实现,分别是:“榜样引领”、“比一比、想一想”和“点题明理”。导入选取刚刚工作两年的南昌第二附属医院的护士王婷笔记,让学生和自己实习期间的笔记进行对比。对比之后,教师设问,两者的笔记有没有差距?差距在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从一本笔记中看出王婷是怎样的护士?通过层层追问,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并邀请学生将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写在彩纸上张贴于黑板上,从而实现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
在第二环节“小岗位大意义”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通过“体验共鸣”和“听一听、悟一悟”两个活动来实现。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选择护理操作中的一件小事,每两小时给卧床病人翻身。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如果不坚持两小时翻身会怎么样?学生自己结合医学专业知识总结出来,不按时翻身这一小小的举动,甚至能导致死亡。之后播放同学们自己录制的关于各行各业对于护理人员是否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看法,从而让学生真正能够将工匠精神成为自己的内在遵循。
在第三环节中“小年龄大志向”中,通过“立标树型”、“忆一忆、赞一赞”这两个活动来实现。提出问题:两个月的临床实习,同学们在科室里是否遇到具有工匠精神的好护士?他们的哪些做法值得我们点赞?引发学生分析自己和优秀护士的差距,并思考将来应该成长为一名怎样的医护人员。该环节激发了学生对于未来的思考,而目标的确立,帮助学生们将工匠精神的培育具体化。
在第四环节“小行动大未来”中,学生们将大目标分解,从现在做起,从做人、知识、技能三个方面分析现状、寻找差距、确立行动,使得班会课教育整体连贯性增強,让学生真正能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由于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曲折性,班会额外安排两项拓展延伸活动,分别是学生修改自己的行动导图并上传至班级博客以及半学期后进行阶段性班会,交流和检验学生行动的执行情况。
此次主题班会课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班会课结束后,对学生发放了之前同样的调查问卷,学生均能认识到,平凡的人在普通的岗位上也应当具备工匠精神,而职业,是我们为之奋斗实现自我的一个平台。在半学期后与班级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任课教师均认为学生在学习上,尤其是专业课学习中有了较大的转变。
三、讨论
本次主题班会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本次班会符合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规律。根据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后习俗水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真正接受、理解工匠精神,将道德判断变成了自己的内在遵循。所有内容的设计贴合学生的专业,所有环节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使得学生实现了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有效转化。
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类主题班会的有效性,本研究进行了分组实验。实验组开展为期1年的“以职业核心素养提升为目的”的主题班会课程教学,对照组开展常规主题班会课程教学,每周一次。一年后,实验组学生对主题班会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95.3%,对照组:73.6%),在校期间实验组班级日常行为规范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88.7,对照组:63.8),在临床实习期间实验组学生有更为积极的表现并更多的受到了来自临床带教老师和病人的好评。
在医患矛盾日益严峻的今天,通过贴合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主题班会体系构建,实现他们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增强了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岗位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性,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岗位、融入社会,让教育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仇冰洁.高职护生核心素养培育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的通知[R].教职成[2014]14号,2014.
[3]张亚男.中小学主题班会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09(9).
[4]国务院.2016《政府工作报告》[R].2016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R].国发[2019]4号,2019.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