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思维 开拓阅读新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kk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只能引导学生“思考什么”,不能引导学生“如何思考”,这与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无法接轨的①。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品词析句,鉴赏创造,激发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品析词句,通过语言文字的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深入挖掘出课文的内涵,感受文学作品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第三自然段是精彩段落,我就是通过让学生品词析句来抓住雪后小山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雪后小山胜景的赞美之情。
  第一步,让学生快速阅读文段,划出中心句。第二步,本段围绕“妙”来描绘雪后山景的,作者如何描写?让学生找出关键词,体会其含义和作用。我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
  落在树尖上——(顶) 山尖上——(白)
  落在山尖上——(镶)色彩美 山坡上——(白和暗黄相间)
  动词美 落在山坡上——(穿)
  落在山腰上——(露) 山腰上——(粉色)
  学生的思维经历了“直觉——分析”,不仅能准确的找出体现动词美和色彩美的词语,还能通过自已的感受将它们的含义和作用表达出来。有个学生这样回答:作者注重谴词造句,同样是写雪景,但作者自上而下,分别用了“顶”、“镶”、“穿”、“露”这些动词,即形象地描绘出当时小山的状态,又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余地。另一名学生回答道:这些词语,在对小山的色和态的描写中突出了静中的动,让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内在美。这样深入品析词句,既多角度深刻感知作者对雪山的秀丽和娇美的赞叹,又掀起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二、善于质疑,大胆探索,促进思维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求知欲,让学生愿学乐学,质疑问难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思维起着积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生疑——质疑——探索——释疑,指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找出矛盾,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发现矛盾,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大胆创新。
  (1)、教师置疑设问,鼓励学生思考,激活思维。在阅读中,往往一次疑点的感悟便能极大地拓宽我们的认知视野,激活师生的思维。成功的阅读教学,教师应巧妙设计一些疑点,鼓励学生思考。然后深入地感悟文本的语言文字,从而逐步解释,以达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境界②。以教《孔乙己》为例。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疑难问题深究质疑。如:为什么孔乙己是站着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为什么同是读书人,孔乙己和丁举人与截然不同的命运呢?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此等等,老师提出这些质疑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2)、引导学生互相质疑,训练逆向思维。如教学《愚公移山时》,不少学生就提出疑问:既然是愚公移山,愚公并没有移掉山之九牛一毛,文章的结尾却是夸娥氏二子移的山,那不是文不对题吗,一时之间学生就沸沸扬扬地议论开来。这种积极的创造性思维,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何必要把学生全部限定在一个框架里呢?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受到了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去质疑,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创新精神③。
  三、独辟蹊径,大胆求异,发展思维
  很多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前人大多有定论,但文学鉴赏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作的作品,而创作的过程最终由读者来完成,读者可以依据原作发表自已的创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要求学生不满足于课本或教师的现成结论,而要敢于大胆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从新的视角去思考和想象,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看法④。教学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时,《教参》对童话主题的概括: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出丑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以皇帝为代表的反动统治阶级的虚伪和愚蠢”。这正如法国科学家居里所说的,“对于某种新奇的现象,给它一种解释之后,许多人便接受了,但有思想的人却不满足,他们说一定还有可研究的地方”。老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反复探讨:一旦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去探求,新的见解往往随之而生,进一步联系我们的生活经历,联系我们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实,展开了讨论,最终会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诠释童话得主题;它进一步揭示了这篇童话的认识价值:《皇帝的新装》同样可以作为今天的人们一面镜子。这篇童话以其深刻的,哲理性的寓意而不朽。
  四、丰富想象,驰骋联想,拓宽思维
  联想与想象,可以使欣赏的过程成为艺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爱因斯坦常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宽容地让出时间和空间、培养想象的自信和胆量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本称为“秋思之祖”的散曲绝唱,作者通过带有深秋色彩的景象(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用联想、想象把一个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民族之林。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受教育者社会化的内在要求。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从学生个体发展来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做为语文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这样才能另辟蹊径,开辟一条全新的阅读之路。
其他文献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人物评价关系到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也便成了历史教学中尤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由于初中学生历史知识储备量有限、生活阅历不够丰厚、思考问题的深度欠缺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此起彼伏”的困难。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历史教学中评价历史人物,遇到的困难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来和大家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的地位与作用  《天堂与地狱比邻》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语文第五版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品读职业”。在第一单元“零点起飞”中,学生已经通过具体的文章对人的灵魂追求以及做人做事中人性的美丽有了了解。在此基础上,本篇课文将通过“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为中职学生初步了解职场开启一扇窗。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 “人生的天堂或地狱其实就
新课程要求各学科的课程目标应从三个维度展开,即关注学生发展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意味着在新课程教学课堂上,老师不仅要传学生以知识,教学生以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学校的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除政治学科外,尤以历史学科较为特殊且重要,因为中学历史教材蕴含着不胜枚举的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极好素材。面对如此好且多的德育教育素材,如
一、案例背景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段表述实际上就包含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今天为什么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了最前面,是因为在前段时间的教学和听课中,我发现情
摘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优化教学效果,这是情感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教学策略,笔者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教学的内容、组织、环境、学习评价;本文重点从课堂教学组织和环境两个方面谈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处理。  关键词:体育课堂 环境 情感处理  一、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的情感性处理  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按照一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综合性较强,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心理健康、道德、国情等。本文主要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并且又提出一些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希望对今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问题改革对策  1.前言  近几年,我国教育部进行了多次课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也有自己的教学特点,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改革,
问题的提出  议论文是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同时也是讲求思维与逻辑的一种文体。由于学生的感性思维较强而理性思维偏弱,他们更倾向于写一些记叙性的文字。他们不愿或者不善于写作议论文,但现实是,我们必须教会学生写作像样的议论文。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学生常用的模式是:亮出观点,举出一个又一个的实例,等到字数差不多了就简单收尾照应论点。这是典型的“论点加论据”模式。还有一种常用的模式是列举很多的论点,构成排
内容摘要:怎样改变一个甚至几个班集体的历史学习困顿的局面?本文给出了一个以学生个体推动学生群体的案例,并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个体群体榜样  一、问题的提出  历史这门学科有其独立的特征:久远的事件——枯燥;时过境迁的人和事——不明就里;提纲挈领式的分析归纳——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对初中学生来说,能够对历史学科感上兴趣,是一件很难的事,能够喜欢并能持之以恒专研与思考的更是凤毛麟角。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引起了整个幼教界的极大关注。在学习《纲要》的过程中,我们从语言教育的角度解读领会其精神,发现《纲要》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方面呈现如下几个新的趋势:一是重视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二是重视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发展趋势,三是重视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其中重视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是近年来国际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势。《纲要》第一次比较明确提出重
【摘要】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物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物理学科结构的核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探索和分析物理现象,理解、掌握和运用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所以,我们应当抓好物理规律的教学。  【关键词】探索理想主动联系    一、探索实验发现实验规律。   探索实验法就是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