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立国:中国发展新战略

来源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h722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提出将商业立国确立为中国发展的新战略。之所以提出这个设想,是因为中国的战略布局分为全面战略、基本战略和重要战略三个层次。但在基本战略和重要战略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这是造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难以转变的战略原因。商业立国战略就是将基本战略和重要战略衔接起来的新发展战略。它是包括商业创富、商业政治、商业文化、商业教育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只有有步骤、全方位地实施商业立国战略,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飞跃。
  【关键词】商业立国;发展;新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15)02-0024-06
  一、当前形势下中国发展需要新战略
  所谓战略,是指导全局的计划和谋略。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战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全局发展战略,也可称为一般发展战略。全局发展战略,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党建领域,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发展战略。当前条件下谈全局发展战略,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层次是基本发展战略。基本发展战略,是指导经济方面或政治方面等某个方面发展的战略,也可称为特殊发展战略。就经济领域而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是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三层次是重要发展战略。该发展战略是针对某个领域展开,也可称为个别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要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在这些战略的指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但我们始终有一个核心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就是如何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一直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大强调全部经济T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规划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未来五年工作的主线,十八大继续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但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为什么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学术界的分析可以归纳为四个原因:一是惯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适应了依靠资金、资源和人力的大量投入来推动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这种惯性具有很强的作用,导致一时之间难以转变。二是利益。我国依靠粗放型發展取得了高速经济发展,企业和政府从中获得了不菲的收益,因此,只要粗放型发展能够继续带来收益,企业自身就缺乏转变的主动性。三是制度。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我国产品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没有能够真正反映资源稀缺和环境代价。四是政绩观。由于政府主要是以GDP增长指标考核干部,导致适应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迟迟不能建立。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术界提出的主要思路是问题导向式的解决思路。采用这种思路,就是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逐个解决。如关停并转高污染企业;提高资源税,推行生态补偿机制,使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反映资源稀缺和环境代价:将生态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这种解决方式,是必须的,因为它能够针对现实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采取措施。但是,这种解决思路,仅仅是浮于表面,存在着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生态环境到底如何定价则是理论界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在产品中合理反映环境代价很难解决。
  在笔者看来,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采用问题导向型的分析思路,更重要的是从战略层面上寻找问题存在的原因。该问题长期久拖不决,本质上反映了我国发展战略存在的不足。所以,只有从战略层面进行分析,才能找出根本原因,进而调整我国的发展战略,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采用这种思路,就会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发展战略,这些战略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这些战略的实施并没有解决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老大难问题,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我国当前的发展战略存在不足。这种不足,不是来自于这些战略本身。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战略是正确的: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重要战略是正确的。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是分割的,缺乏一条主线。我们有基本战略,有重要战略,但缺乏一条主线将两个层次的战略有效衔接起来,这是我国始终无法解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所以,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要有新的战略。通过这个战略,将基本战略和重要战略有机整合起来,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个新战略,就是商业立国战略。
  二、商业立国战略的含义及其实施意义
  商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商业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企业,广义的商业是指所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这里所指的商业是广义的商业。所谓商业立国战略,是指包括商业创富、商业政治、商业文化、商业教育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一)商业创富
  商业立国战略的核心是商业创富。商业创富,就是国家要把鼓励公民兴办各类企业,从而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所以要提商业创富,有两点理由:一是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要创办企业。只有以企业为平台,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才能创造尽可能多的社会财富。二是这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现代化建设各项任务的根本要求。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化,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这就要放手鼓励人们创业兴业,在国家各项政策的引导下,通过无数企业的自由竞争、公平竞争,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因此,商业创富才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才是连接我国各项经济发展战略的主线。当前,我国在经济方面的基本战略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就是要鼓励创办越来越多的企业,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只有有足够多、足够活跃的主体,市场机制才能发挥作用,政府的调控作用才有目标指向。所以,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要放手鼓励人们创业兴业。同样,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推进这些战略?不可否认,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家、教师、研究人员的作用很重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保护机构、民间团体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很重要,但是,这些机构和人员都只是掌握与战略实施直接相关的那一部分资源,科学家、教师、研究人员只是掌握科研成果、人力资源:环境保护机构、民间团体只是重视掌握环境资源,而战略的實施,必须要有资源整合的能力,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都不具备全面整合资源的能力。只有企业才能成为资源整合的平台,将科技资源、创新资源、环境资源等各类资源进行综合整合,从而推动各项重大战略的顺利实施。
  因此,商业创富作为商业立国战略的核心,能够将基本战略和重要战略有机整合起来,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持续发展。
  (二)商业政治
  在商业创富的同时,必须推进商业政治。所谓商业政治,有三层含义:一是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地位:二是政治要为商业服务:三是政治要监督商业运行。
  中国历史上商人的地位始终不高。在封建社会,我们长期遵循“重农抑商”的治国理念,按士农工商的顺序给社会分等级,商人处于社会的最低等级,这种等级顺序是导致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我国近代陷入百年屈辱的重要原因。近代中国虽然有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但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企业主要是由封建官僚兴办的,商的身份被官的身份所笼罩,商人地位低下。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虽有发展,但深受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革命运动中,民族资本家由于其对革命的摇摆性,导致其没有也不可能在政治上占据重要地位。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形成了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政企不分,企业领导人由政府任命,国家计划控制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因此,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商的身份与官的身份相混淆,商业是政治的附属物,商人没有自己独立的政治地位。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但是,与此相伴的则是对各种类型企业的质疑声。从质疑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清晰论、垄断论,到质疑民营企业的原罪论、剥削论,商人始终在政治上难以得到完全信任。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在社会变革中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中央提出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纲领和路线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才有所提高。
  因此,当前条件下谈商业政治,就是要继续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必须指出的是,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地位不能理解为政府的恩赐,更不能理解为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而采用的权宜之计,它是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的。政治是由经济决定的,因此,一个阶层在政治上处于什么地位,从根本上是由其在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哪一个阶层的贡献大,哪一个阶层的政治地位就要高。这是判断阶层政治地位高低的唯一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共同创造了社会财富,企业家在财富创造中属于资源整合者的地位。根据劳动价值论,这种资源整合的劳动,属于复杂劳动。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价值的倍数。只有企业家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共同创造出社会财富后,财富才会在非生产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先有财富的生产,才会有财富的分配;在财富生产中,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又高于简单劳动。正是这两点原因,决定了企业家在财富创造过程中的突出作用。所以,必须要继续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地位,从而使其政治地位与所做出的经济贡献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企业家们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推进商业政治,必须强调政治为商业服务。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成为政府的附属物,成为政治的附属品,这完全颠倒了政治和商业的相互关系。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和政府又存在政企不分的问题,直到现在政企不分的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政治和商业之间到底该谁为主?谁为辅?从理论上讲,这个问题应该是很清楚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很明确,商业为主、政治为辅,政治要为商业服务,政治要为商业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强调政治为商业服务的同时,也不排斥政治要监督商业运行。唯物史观指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表现为政治对商业的监督作用。政治如果不监督商业,这就是政治的失职。同样,离开政治监督的商业很容易演变成见利忘义、不负责任的商业。时下中国的诸多问题都与政府监督不力有关。
  因此,强调政治要为商业服务的同时,也强调政治要监督商业运行,这两者合起来,就是要合理界定政府的职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历经多次政府机构改革,但始终没有合理界定政府的职能。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和不到位的现象屡屡存在,因此,必须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核心处理商业和政治的关系。政治要保护商业,为商业的发展、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稳定环境:政治要鼓励商业发展,从而鼓励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要调节商业,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政治要监督商业,防止企业的胡作非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商业文化
  商业创富和商业政治的发展需要以商业文化为底蕴。由于对文化的理解不同,因此,不同学者对商业文化有不同的理解。筆者认为,所谓商业文化,不能从器物的层面来理解,而应该主要谈论商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是商业文化的核心。具体说来,商业文化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一是为什么要办企业?二是怎么办好企业?三是如何处理企业和社会其他组织的关系?
  第一个问题涉及到企业的本质。对于企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企业的目的就是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西方经济学认为企业家是经济人,他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这两者虽然名词不同,但实质是一致的,就是认为企业的本质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就是要挣钱。因此,就经济学来说,为什么办企业是没有疑义的,就是要挣钱。但是,非经济学领域对此有太多的质疑。很多人认为经济人假设不成立,人不仅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办企业绝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挣钱只是企业的目的之一,企业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个说法可以理解,但实际上不管是企业,还是其他社会组织,甚至个人,都要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如果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本质,那么,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就没有任何区别了。因此,挣钱就是企业的根本目的,也是企业存在的价值所在。一个不能挣钱的企业连自身的生存都成问题,还何谈为社会承担责任。
  商业文化对于打破官本位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官本位思想在中国社会是根深蒂固的。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是以“官”来定位的,官大的社会价值高,官小的社会价值小,与官不相干的职业则比照“官”来定位各自的价值。由于以官为荣,不少科技、教育人才放弃自己的专业特长,投奔官场,导致人才资源错配;由于以官为本,一切行为围绕官级晋升转,导致社会浮躁,追逐官位名利,无法沉下心干事创业,抑制了人们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大力培养商业文化,鼓励更多的人创富、致富,在全社会形成致富光荣、致富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途径等舆论氛围,对于打破官本位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办企业的过程和效果。办企业首先要解决用什么样的精神来创办企业。在这方面,不同企业、不同地区都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相应的探索,留下了丰厚的积淀。如国有企业的奉献精神,浙商的“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闽商的“爱拼才会赢”精神,粤商的自由开放精神等等,都为如何办好企业进行了生动的诠释。
  企业精神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评价如何办好企业。如果从结果的角度来讲,办好企业,就是要追求效率。追求效率,就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办企业最理想的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这样的企业是优秀的企业:最不理想的企业是既没有企业精神、也没有效率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是不合格的企业:大部分企业要么更注重过程、淡化结果,要么偏重结果、淡化过程,这是处于中间状态的企业。所以,要提倡企业文化,就是要追求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企业既要讲奉献,也要讲奉献的效果:既要讲拼搏,也要讲拼搏的效果:既要讲开放.也要讲开放的效果。只有强调两者的统一,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完整的企业文化。
  第三个问题,涉及到企业如何处理好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这是因为,企业作为法人,也是社会的一份子,它不可能脱离开其他社会组织单独生存。同时,也只有处理好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企业才能更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从根本上说,两者是不存在冲突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部分企业片面理解利润最大化,靠拖欠工资、漠视职工社会保障、破坏生态环境、偷税漏税、行贿受贿等非法手段追逐利益,从而导致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严重冲突。因此,正如做事要先做人一样,做企业首先要先学会处理好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只有企业与政府、社会和谐共处,企业才有可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因此,谈商业文化,就是要处理好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回答起来就是三个词:即利润、效率和和谐。这就是商业文化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是对整个社会普遍适用的。具体到商业领域,在强调这24字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更要突出地强调利润、效率和和谐。尤其是利润和效率,解决了办企业的目的及其评价标准,可以说是商业文化的精华。笔者认为,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
  (四)商业教育
  要实现商业立国,根基是商业教育。商业教育既是商业立国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两大战略的有机结合点。从根本上说,商业教育就是要为商业立国源源不断地培养大批人才。具体说来,商业教育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要通过普通学校义务教育在全社会普及商业知识,树立商业立国的理念。二是要通过专业教育培养服务于商业的各种通用人才。三是要通过高端商业教育培养商业领军人才。
  商业立国首先要从娃娃抓起,这是商业教育的根基。只有从小学生开始抓起,商业立国战略才能深入人心。纵观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始终没有单独的商业教育课程,只有少量的内容混杂在思想品德课中,这种课程设置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相矛盾的。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重理轻文的倾向没有根本改变,在轻文的背景下,在文科课程设置上,重政治、法律、道德、轻经济的倾向没有改变,这实在是不符合党和国家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大政方针。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独立的商业教育课程,从而在全社会普及商业知识,树立商业立国的理念。
  商业立国还要为商业输送大量的通用人才。所谓商业通用人才,就是具有良好的商业道德、熟练掌握商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主要通过专业教育,即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来培养。这是商业教育的中坚力量。为此,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等诸方面,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专业教育培养的有益经验,从而走出一条符合有中国特色的商业专业教育之路。   商业立国离不开高端商业教育。这种高端商业教育主要是通过研究生教育特别是MBA、EMBA教育实现的。高端商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商业领军人才。商业领军人才,也就是商业精英,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深厚的理论、国际化的视野、深刻的战略思维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必须通过高端商业教育,使学生了解前沿的商业知识,具备跨文化的敏感性与人际沟通技能,成为具有在复杂环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勇于承担未来挑战的创新型人才。
  三、实施商业立国战略的基本要求、基本步骤和主要任务
  当前,实施商业立国战略,基本要求就是将其纳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盘布局。必须明确,我们实施的商业立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商业立国,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条件下的商业立国。这意味着,我们是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基本政治制度,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制度的条件下推行商业立国战略的。如果离开了这个前提条件,片面地强调商业至上,金钱至上,仿效欧美的商业发展战略,我们所推行的商业立国战略就有可能走向邪路,严重的话,就会导致改旗易帜。同时,必须通过实施商业立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特别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战略的完善。
  实施商业立国战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必须分步骤逐步实施。要按照先经济、后政治、后教育、后文化的步骤逐步实施商业立国战略。首先,国家应从政策上鼓励商业创富,这是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成效的。其次,依据稳妥、可靠的原则,逐步推进商业政治。然后,逐步改变商业教育,在商业经济、政治、教育改变的基础上,商业文化就会逐步改变。
  实施商业立国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任务:
  (一)创造有利于商業致富的政策环境
  国家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在工商、税收、土地等方面加大优惠力度,鼓励人们创业。要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使金融成为促进人们创业、干大事业的加速器。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要明确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为为商业立国服务上。不能就政治体制改革谈政治体制改革,照抄照搬西方的那一套政治体制.这是就政治谈政治,这实际上将政治体制改革引入误区。实际上,政治体制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如果经济上不去,片面地谈论政治体制改革,那么,表面上的政治民主不仅只是风花雪月,而且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机制。因此,当前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明确为商业致富服务的理念。国家的上层建筑就是围绕着怎么样以最优的效率、最快的速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机构改革,不在于制度改革,关键在于效率改革。要以效率为中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各级机构的运作效率,才能为商业发展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这是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时,在强调政治为商业服务的同时,也要强调政治对商业的监督。政府部门要通过法律、工商、税收、质量监督等部门强化对商业的监督,防止商人为致富不择手段,从而创造公平致富的良好环境。
  (三)要强化商业教育
  在义务教育方面,要在小学教育中增加商科这一专门的课程,从而让商业精神从小就渗透到国民心中,要在中学教育中就开始逐渐增加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相关课程,从而让学生掌握未来创办企业的相关知识。加大商科的职业教育力度,国家要采用各种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创办优质的商科学校,从而为商业发展源源不断输送各种合格人才。要站在引领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高度上推进高端商业教育,要从国外引进一批优秀人才推进高端商业教育,同时,也要注意从本土商业教育中挖掘一批优秀人才从事高端商业教育,特别是要鼓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商业人才进课堂、进学校,从而推进高端商业教育的发展。
  (四)在舆论方面要大力营造商业致富的文化氛围
  要通过广播、互联网、电视等渠道,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商业精神和商业价值观。要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家的事迹,逐渐打破官本位至上的理念,引导人们树立拼搏精神、冒险精神、致富精神、竞争精神,义利兼顾精神,从而逐步培养起人们树立企业家精神,从深层次培养整个民族的商业精神。
  总之,实施商业立国战略,是当前突破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难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选择。实施商业立国战略的关键在于政府。政府是商业立国战略的发动者、宣传者、执行者。这就要求政府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按照轻重缓急的步骤,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四个方面全方位推进商业立国战略,从而实现我国发展的新的飞跃。
其他文献
高产奶牛由于生产性能很高,营养物质消耗量大,常处于一种亚健康状况。外界很小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甚至发病。有效的饲养管理对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为保持和发展“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提供重要行动指南。抓好会议精神落实,就要抓住会议精神实质,按照会议提出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原则,着力把握发展的遵循和大势、基调和主线,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  着力把握发展遵循,让思路更加清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围绕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对经济形势作出重大判断,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成为经济工
在养猪生育中,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出生后7d内为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从生后10—25d,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d左右达高峰后就逐渐下降,而仔猪生
[目的]分析国际护理领域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研究进展和热点,以期为我国循证护理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文献中的主题词作为
[摘要]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即将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面临这样一个重大而全新的历史考验,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要有更加严格的纪律管党治党,如果没有纪律和规矩的严格约束,就会出现肆意妄为、腐化堕落的问题,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将不能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原来已经取得的胜利也会丧失。在这一关键时期,党中央站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新政权长治久安的高度,高
[摘要]中国共产党价值取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形成与发展既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又是一个合乎中国共产党发展规律的过程,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社会主义发展的“五位一体”总布局,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价值取向体系的科学构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价值取向;“五位一体”总布局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6)09-0019-05  创新执政党的
以岭南高速柴家庄隧道为背景,利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对隧道开挖后的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围岩、不同埋深情况下流固耦合效应对孔隙水压力场分布、地下水流动矢量场及
"邮递员"游戏是我在实施整合活动"给你一封信"之后,利用孩子们对送信的兴趣生成的一个游戏活动.刚开始玩时,小朋友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地想当邮递员送信.但玩了几遍以后,小朋友
4月5日,市委党校举办2017年新任副县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班暨春季开学典礼,150余名新任副县级领导干部参加培训。市委高度重视此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邢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