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茶联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h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壹
  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堂内,往往可以看到以茶为题材的楹联、对联和匾额,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贰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
  
  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
  
  叁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像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的生活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模拟。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濤环绕,竹林婆娑,惟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爱茶之人把精美的瓷茶具尊称为“玉瓯”,可见瓷器在茶人心中的地位。自从迷上喝茶以来,各种各样精美别致的茶具也成为我四处寻觅的缘分,尤其是陶、瓷茶具更是我的至爱。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所到之处决不放过逛茶市的机会。每次回家的行李中总是少不了茶和茶具。不过,我发现,往往最值得我珍惜的茶具,并不是花钱买来的,在它们陪我喝茶之前,已经装满了一个个滋味醇厚的茶缘故事……    六茶遍尝凭一碗  刚刚学
期刊
“在中国的花茶中,可以闻到春天的气味”,这句话是外国人对中国花茶的肯定,也足见当年花茶“盛开”的辉煌。  花茶是我国特有的香型茶,是由茶坯和鲜花窨制而成,饮之既有茶的真味,又有花的芬芳,属再加工茶叶。它可分为:茉莉花茶、玉兰花茶、珠兰花茶、栀子花茶、玳玳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柚子花茶、金银花茶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茉莉花茶较少,只占花茶20—30%,但到了八十年代,玉兰花茶、柚子花茶、玉兰花茶
期刊
电视剧《乔家大院》在央视热播后,在全国掀起了晋商万里贩茶线路的旅游热。目前武夷山已经迎来了两趟旅游专列共1600多位游客,今年还计划有2~4趟专列来到武夷山重游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  《乔家大院》贩卖武夷茶,历史上确有其事。山西晋商入武夷山大量贩茶的时间大体在清乾隆初年。当时清政府限制俄商到京贸易,中俄贸易统归在双方边境的恰克图。晋商有和蒙古、俄国贸易的基础,得到清政府允许后,便积极利用得天独厚的
期刊
春茶和秋茶是安溪铁观音一年中最中要的两季茶,好称“春水秋香”,春茶味浓,秋茶香浓。一般而言,穿插占到铁观音总产量的40%~45%,秋茶只占到25%~30%,在不少好茶者看来,却是“一年之茶在于秋”,品质以秋茶为最。因为茶叶种植讲究天、地、人等因素,秋茶收获上市正值秋天,天气凉爽,泥土和空气的水分少,这使得秋天的铁观音的香气特别的浓郁。  又是一季秋茶收成的时节,无论是福建安溪,还是在的大小小的茶店
期刊
茶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惠,禅是对生命完整意蕴的领悟,所以说到茶就不能不说说“禅茶一味”,“禅茶一味”绝对是茶文化里最有特色,最值得研究的一个部分。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开始,佛教文化就跟茶文化渐渐融合在了一起。民间多有“自古高山出好茶”的说法,与之对应的是“自古名山多寺庙”。所以从一开始“禅茶一味”就有了发展的基础。   到了唐朝的时候,喝茶的风尚已经在民间极为流行,慢慢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由于它
期刊
人间四月天,与清明有关,与明前茶有关,更与那弥漫着春茶香的时节有关。当然,也与赵薇和姜文主演的那部《绿茶》电影有关。  春茶时节,最是那一山的茶绿!那么,去茶山,去制作绿茶的作坊,去呼吸那一地的茶香……此时,在茶山,到处可以深深深呼吸那些混合着茶香的负离子……  深藏于城市深处的茶艺居,虽也氤氲着茶香,但与春天的茶山相比,终究是静止的,终究是流于商业的气息。如果,在这个春茶时节,上山,看着那原是山
期刊
或许是由于体育多动的特性,而希望在茶身上找到一份宁静;也或许只是因为饮酒是运动员的大忌,简单地希望找一个可以替代的放松剂;因此,茶成了许多体育明星的至爱。  本刊为此搜集了几位体育明星的茶故事。    陈忠和:品茗帷幄发奇想  来自龙海的陈忠和是家乡的忠实茶瘾,功夫茶成了他的“注册商标”。  他经常对别人说,我的茶瘾很大,一个月要喝掉好几斤茶。而和许许多多闽南人一样,他习惯把每天的第一件和最后一件
期刊
尊老是中国人的传统,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般都有做寿的传统,从60岁花甲到70岁古稀再到80、90岁朝杖,还有寿得100的期颐之年,都有子女为其祝贺、摆席庆祝。不光整十岁有庆祝,像77岁、88岁、99岁和108岁也有许多人宴请亲朋好友。其中,77岁是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所以称喜寿;88岁,因“米”字拆开来刚好是数字“八十八”,故称米寿;99称白寿,因“白”字乃“百”字去“一”为九十九。
期刊
贡茶,俗称进贡皇家之茶。在古代,皇家用品就意味着最为显贵最为高端的消费,不亚于今日的一些全球限量生产的奢侈消费品,如劳斯莱斯、宾利等等;贴上了贡茶的标签,就如同皇帝赐名,跳进了龙门。  贡茶作为专门进献皇室与朝廷的特制茶叶,无论是产制工艺、品类还是茶艺,都代表着各个时代最高的水准。其复杂精良的制作工序,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种茶的地域文化,足以成为一部社会变更的历史。  因此,在5千
期刊
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故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整个婚姻礼仪被称为“三茶六礼”。这一婚俗古时在福建最盛,至今还很流行。福建人移居台湾后,这一风俗习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