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因果复句日汉对比研究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123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日语中表示“事态或行为的原因”的因果复句「ダケニ」句为研究对象,借助《中日对译语料库》进行全语料库检索,按照「当然」「强调」和「逆说」的三种用法,通过「ダケニ」句的对译语料考察了其汉译倾向。考察发现,表示「当然」时的汉译形式中无标形式“P,Q/Q,P”“因为P,所以Q”和“由于P,所以Q”较为常见。而表示「强调」时的汉译形式中无标形式“P,Q/Q,P”“因为P,所以Q”和“到底是/不愧是/毕竟是P,Q(定型语)”较为常见。此外,表示「逆说」时的汉译形式中“因为P,反倒Q(定型语)”“P,而Q”和“因为P,所以Q”较为常见。
  关键词:ダケニ 语料库 对译 日汉对比 当然 强调 逆说
  一、引言
  在日语因果复句接续词中,大多数日语学习者可能会将「ダケニ」翻译成“到底是/不愧是/毕竟是”;然而从实际的对译结果来看,除了“到底是/不愧是/毕竟是”之外,“因为,由于,反而”等汉译形式也并不少见。此外,无明显因果接续词的无标形式也不在少数。
  对于「AだけにB」一句来说有以下三种用法:1.B是由于A的存在而自然发生的事件或状况,或B的发生当然是因为A的存在,相当于「…だからやはり」「…だからさすがに」;2.没有A的存在B也会发生,但A的存在强调了B的事件或状况,相当于「…だからいっそう」;3.B的发生与从A预想的事件或状况相反,相当于「…だからかえって」。本文中将这三种用法简称为「当然」「强调」和「逆说」,并基于此研究与汉语因果复句的对应关系。
  二、先行研究
  前田(2009)指出,「ダケニ」一般接续在动词及形容词的非过去形及过去形、形容动词词干及名词+「な/だった/である/であった」之后。从句的主语后用「が」,而不用「は」。此外,「ダケニ」的主句一般为叙述句,而不使用表示行为要求、意志或希望的句子。
  在对汉译文中的因果接续词分类时需注意“因为”和“由于”的异同。倪(2008)指出,“因为”表示原因,重在强调因果关系;而“由于”表示理由或根据,重在强调结果产生的理由。此外,“由于”既可以同“所以”配合,又可以同“因而”“因此”配合。“因为”只同“所以”配合。从文中位置来看,“因为”既可放在表结果的小句之前,也可置于其后。“所以”只能放在表结果的小句之前。
  邓(2007)指出,从语义角度看,“因此”和“因而”中的“因”决定了因果性,是对原因事实的总括。“此”的意思只是复指了“因”所内敛的内容,“而”字保留了原来的连接功能。另外,“因此”侧重引出结果,“因而”侧重推论。从语法上看,“因此”单独用在句和句、段和段之间,“因而”可以连接有因果关系的短语。且两者连接的分句,叙述主体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在日语因果复句的汉译过程中,通常是将表示原因或理由的接续词翻译成“因为”“由于”“所以”等。除这些之外,在实际对译语料的分析中发现,「ダケニ」还被翻译成“到底是/不愧是/毕竟是P,Q”(定型语)的形式,而对于这种汉译形式的先行研究较少。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使用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制作的“中日对译语料库”CD-ROM版,以「検索条件=正規表現:だけに|だけあって」对「ダケニ」复句的对译语料进行全语料库检索。通过这种方式考察「ダケニ」复句与汉语因果复句的对应或非对应关系。从检索结果中剔除「だけになる/する」和「だけに頼る/話す」等与本研究无关的语料后,共检索出268条语料,有效语料为134条。
  汉语方面的分类为10种:①因为P,而Q;②因为P,才Q;③P,Q/Q,P(无标形式);④因为P,所以Q;⑤由于P,所以Q;⑥难怪Q,原来P;⑦P,没成想Q;⑧到底是P,Q;⑨不管P,Q;⑩因为P,反倒Q。
  四、对译语料分析
  (一)「当然」用法
  当「ダケニ」表示B的发生当然是因为A的存在即「当然」用法时有62例语料。其中,①1例,②0例,③32例,④12例,⑤12例;⑥1例;⑦0例、⑧4例、⑨0例、⑩0例。
  由此可见,「当然」用法下将「ダケニ」复句翻译成中文时,无标形式“P,Q/Q,P”最多,其次为“因为P,所以Q”和“由于P,所以Q”。
  (1)…何といっても日本社会(文化)の中でつくられたものであるだけに、基本的には日本のシステムとの調和がみられるのである。 /但是,归根结底是日本社会(文化)的产物,应该说它基本上是和日本的系统相协调的。(《适应的条件》)
  (2)先生からは、女の子だけにおとなしく、…安心していました。/幼儿园的老师也说她因为是个女孩子所以很听话,……我听了很安心。(《独生子女优育法》)
  (二)「强调」用法
  当「ダケニ」表示没有A的存在B也会发生,但A的存在强调了B的事件或状况即「强调」用法时有62例语料。其中,①2例、②1例、③30例、④16例、⑤4例、⑥0例、⑦0例、⑧9例、⑨0例、⑩0例。
  由此可见,「强调」用法下将「ダケニ」复句翻译成中文时,无标形式“P,Q/Q,P”最多,其次为“因为P,所以Q”和“到底是P,Q”。
  (3)こう思ったが向うは文学士だけに口が達者だから、議論じゃ叶わないと思って、だまってた。 /我心中虽这么想,但对方是文学士,能说会道,争论起来敌不过他,所以就闷声不响了。(《哥儿(1)》)
  (4)奥さんは年を取っているだけに、私よりもずっと落付いていました。 /夫人毕竟是有些年纪,比我冷静得多。(《心(1)》)
  (三)「逆说」用法
  当「ダケニ」表示B的发生与从A预想的事件或状况相反即「逆说」用法时有10例语料。其中,①0例、②0例、③0例、④2例、⑤0例、⑥0例、⑦3例、⑧0例、⑨1例、⑩4例。   可见,「逆说」用法下将「ダケニ」复句翻译成中文时,“因为P,反倒Q”最多,其次为“P,没成想Q”。
  (5)女性から見て非の打ち所のない女だけに、男性にはかえって敬遠されるのかもしれない。 /(因为)她是个完美得连女性也无可非议的女性,也许这样反而让男人退避三舍吧!(《赤川次郎04三色猫追踪》)
  五、结语
  现将「ダケニ」复句的对译语料分析结果归纳为图1: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得出以下结论:1.「ダケニ」复句的对译语料中存在独特的形式。该形式在普通的因果关系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原因句;2.整体来看,「ダケニ」复句翻译成汉语时,“P,Q/Q,P”形式最多,其次为“因为P,所以Q”形式,“由于P,所以Q”占第三位。“到底是/不愧是/毕竟是P,Q”这一独特形式也不少见。
  本文分析了日语中表示原因、理由的「ダケニ」复句与汉语中因果复句的对应关系。「ダケニ」复句与其他因果复句的比较将作为今后的课题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田窪行則.統語構造と文脈情報[J].日本語学,1987,(5).
  [2]蓮沼昭子,有田節子,前田直子.条件表現[M].東京:くろしお
  出版,2001.
  [3]前田直子.日本語の複文‐条件文と原因·理由文の記述的研究
  [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2009.
  [4]南不二男.現代日本語文法の輪郭[M].東京:大修館書店,
  1993.
  [5]邓雨辉.果标“因此”和“因而”的用法辨析[J].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8).
  [6]李光赫.日中対照から見る条件表現の諸相[M].大阪:風詠社,
  2011.
  [7]李光赫,林乐青,张北林,张斌.转折复句日汉对比与其翻译倾
  向:表示“逆原因”的ノニ和“但(是)”[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7).
  [8]李光赫,林乐青,张北林.“テモ”和口语句式“タッテ”的差
  异[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3).
  [9]李光赫,林乐青,张北林,张斌.转折复句日汉对比与其翻译倾
  向:“(然)而”和“(ソレナ)ノ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8).
  [10]李光赫,张北林,张建伟.条件复句的日汉对比研究[M].广
  州:世界图书出版社,2012.
  [11]倪重阳.现代汉语因果连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12]肖任飞.现代汉语因果复句优先序列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
  大学,2009.
  [13]张北林,李光赫,林乐青.“テモ”转折句式所表示的伪实和
  事实[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2).
  (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项目编号:DUT12RW412、DUT13RW416]、“大连理工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MS201311]和“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XM201259]的阶段性成果。)
  (张斌 李光赫 吴世兰 林乐青 辽宁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116024)
其他文献
摘 要:自夏禹王朝以降,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文化已有四千余年的历程。如今的法律文本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吸收了域外法中立法的精髓,法律语言也是兼容并包。法律拟制就是其中为了弥补社会需求和法律语言之间的断层的立法尝试,本文从语言学的模糊性角度分析立法语言,并结合专利法中“普通技术人员”一词探究法律拟制在解决语言模糊性方面的效果。  关键词:法律语言 模糊性 准确性 普通技术人员  一、引言  语义学家司徒
期刊
摘 要: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语言开始被社会认可和接受。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剖析网络流行语“XX体”的流行现象、语义分类以及快速复制传播的内在动因。模因是网络语言快速传播和流行的“基因”;“XX体”具有强势“基因”,复制、传播、繁衍机制完善;对“XX体”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网络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模因 网络语言 “XX体” 语义分类 复制传播动因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
期刊
摘 要:古典诗歌中修辞格的翻译历来是汉诗英译中的一大难题。特别是那些基于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表达方式的修辞手段,更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契机。本文以《红楼梦·金陵判词》的修辞翻译为例,就四种英译里译者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展开探讨,以期对古典诗歌中修辞格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有所启示。  关键词:古典诗歌 《金陵判词》 修辞翻译 译者主体性  一、引言  修辞格是组成诗歌的重要部分
期刊
摘 要:立足详尽语料,从语言本身的因素和语言以外的因素(如民族因素和习俗因素)出发,发现“红色”这一颜色词在汉英文化中存在词汇联想重合与碰撞。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揭示“红色”(red)一词在联想意义中所积淀的民族文化心理、汉英两种语言间的相互渗透、影响及碰撞。  关键词:红色(red) 词汇联想重合 词汇联想碰撞  一、引言  颜色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人们可以找到任何颜色的载体,通过对载体的感觉和联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典籍英译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本内涵的掌握程度不同,直接影响了译文的呈现,造成了译本的多样性。本文对理雅各和陈荣捷的《中庸》节选译本提出批评与鉴赏。  关键词:《中庸》 理雅各 陈荣捷  一、引言  《中庸》是中国思想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中庸》原为《五经》之一《礼记》中的一篇,后来北宋程颢
期刊
摘 要: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不仅直接促使了语言研究理论视点的转移,而且深刻影响了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走向。透过加拿大文论大师诺思洛普·弗莱对文学批评的思考,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点。他所创建的文学批评理论是以口语及其背后的口头文化内涵为内核的,其文论蕴含着对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反差性的深刻认识。  关键词:书面语 口语 弗莱 文学批评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自然是语言,但语言研究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在不同的时期
期刊
摘 要: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结合湖南省旅游景点英译文本翻译实例进行探析,阐述译者应在英译过程中进行“多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灵活运用翻译技巧,以此获得“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本,提高旅游外宣文本英译质量。  关键词:翻译适应选择论 多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湖南省旅游景点文本英译  一、引言  湖南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如“绝美张家界”“浪漫凤凰城”等。随着湖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形合与意合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形合与意合角度探讨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并选取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朱纯深英译版本进行实例分析,从而为文学翻译提供参考。  关键词:形合与意合 语言 文化 《荷塘月色》  一、引言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于1927年7月在北京清华园创作的一篇精美散文,堪称中国现代散文的名篇。作者采用首尾呼应的结构、清新自然的语言、天然去雕饰的风格、新
期刊
摘 要:重音是朗读最重要的基本技巧之一。要准确而清楚地表现作品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赋予朗诵以音乐美,就必须处理好重音。突出重音的方法多种多样:重读、轻读、拖长、快中显慢、重中见轻、高低相同、虚实互转、前后顿歇等。文章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子为主,分析了朗读中重音的这几种重要的表达方法。  关键词:朗读 重音 表达 方法  朗读时,为了实现朗读目的,强调或突出的词、短语、甚至某个音节,即称为重音。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影视字幕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逐渐受到翻译界的重视。本文以日本电影《SPEC~零》的字幕翻译为例,结合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具体分析了在字幕翻译过程中对网络流行语的借用策略,这种策略主要有:1.归化为主,异化为辅;2.符合影片的整体基调;3.把握影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4.适当使用网络流行语。  关键词:《SPEC~零》 字幕翻译 网络流行语  作为翻译研究中的新兴领域,影视翻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