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及其生成机制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dl0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丰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体系,明确界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深入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架构,系统部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深刻论述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要求,集中展示和高度升华了10年来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是信仰引领和转化、实践推动和经验升华、集中集体智慧以及思想交锋和理论斗争的结果,并通过武装头脑和教育群众的统一思想过程,不断深化到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深处,转化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挥着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强大功能。
  【关 键 词】十八大;理论创新;重大成果;生成机制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在总结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体系,明确界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深入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架构,系统部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深刻论述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路径,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它们不仅集中展示和高度升华了10年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而且深度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发展经验和科学机制。
  一、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和高度升华
  在重大的历史关头,破解实践难题,推进理论创新,引领发展方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经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以巨大的理论创新勇气和智慧,在带领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正是在这些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对10年来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了集中论述和高度升华,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体系,明确界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深入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架构,系统部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深刻论述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路径,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崭新成果,把党的理论创新事业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一,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新的、更加完整的表述。报告在阐述大会主题时,就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列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在讲到党的指导思想时,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八大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党章》讲道:“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涉及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主义,是一个大本大源的问题。一个时期以来,国内思想文化界思潮纷呈,代表不同政治观点、不同利益群体的社会思潮纷纷出现,一些人提出了所谓的“主义”、“理论”,企图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还有一些人则通过一些非正常渠道,散布关于党的指导思想要做重大调整的消息,说中国共产党要在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去掉马克思列宁主义”、“摆脱毛泽东思想”等,企图影响人们对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解。十八大报告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的完整论述,清楚地告诉人们: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仅包括了已经长期坚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且增加了新的内容——科学发展观,从而使党的指导思想既保持了一脉相承又实现了与时俱进,体现了党在指导思想方面的重大创新,同时也对所谓的“去马列化”、“去毛化”做出了强有力的回应。
  第二,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作出了明确界定。16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个论断把科学发展观纳入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视野,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进程,从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高度,充分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的重要历史地位。报告还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这个论述从理论上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基本方法,使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更加明晰。
  第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言简意赅而完整系统的阐明,深刻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总体架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内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总体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日益显示出其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第四,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作了系统阐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和总体布局做出了战略部署。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分析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报告从主体力量、根本任务、必由之路、内在要求、根本原则、本质属性、必然选择、领导核心等八个方面,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进行了系统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同时也要在不断实现阶段性目标的进程中向前推进。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该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个概括,既是对奋斗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同时也是继我们党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建设小康社会、16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对小康社会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报告在论述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还对转变发展方式、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强国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性论述,这些都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五,对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要求和建设路径作了系统阐述。在论述党的建设问题时,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科学论断,“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旗帜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个根本性质和根本方向是决不能动摇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执政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现代政党,建设服务型政党就是要牢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使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建设创新型政党就是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和方法创新。报告对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做出了总体部署: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之后,提出的又一个重要科学论断,这既是对新时期以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经验总结,又是立足于党的建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新的挑战和重大历史任务,对下一步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走向更加成熟、更加自觉的重要体现。
  二、理论创新成果的生成机制
  十八大报告中的这些重要的新思想、新论断,集中展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这些理论成果,更要深刻把握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的生成机制,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
  第一,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信仰引领和转化的结果。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时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其实,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理论创新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一直强调:“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3】 “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4】。在20世纪后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中国也遭遇了政治风波,一些人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表示怀疑,邓小平却毫不动摇地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5】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这样毫不动摇地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并把这种信仰和理想信念转化为理论探索的精神动力,坚持正确的理论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新理论、新观点、新论断,创新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实践推动和经验升华的结果。十八大报告在大篇幅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理论创新和制度形成的实践历程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这实际上也是对党的理论创新经验和特点的一个概括。片段的、分散的和感性的实践经验,只有经过理论提升才能成为系统的、完整的、理性的认识,也才能使人们的实践摆脱重复前人的爬行状态,在系统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更符合客观规律、更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早在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就明确提出:“我们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6】做实事求是的、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也必须把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实践经验的理论提升,明确提出要“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7】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追随改革开放的新实践,着眼于实践本身和客观形势的新发展,深入分析新的时代特征和矛盾变化的趋势,紧紧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从实践中获得新的经验,不断把新的经验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实现理论创新。   第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集中集体智慧的结果。十八大报告在谈到科学发展观时指出,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来就是一个集中集体智慧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就是把中国广大劳动群众、知识分子和全体党员的智慧集中起来,并加以归纳整合、系统提升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最初是由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学术问题,邓小平等主要领导积极引导,并在集中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新概括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农村改革的政策和理论也是从基层农民群众的智慧中提升出来的,“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8】调查研究是集中智慧的有效方式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决策层和理论工作者,通过调查研究把人民群众的创造集中起来,经过缜密的逻辑提升转化为科学理论再深入到实践当中,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建立完善了高级领导干部的集体学习制度,十六大期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38次,十七大期间33次,还举办了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省部级领导干部高级研讨班等,通过集体学习把握理论发展的最新动态,研究实践和理论中的重大问题,把各级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界、广大群众的智慧有效集中起来,经过严密的理论分析和总结升华,形成理论创新成果。
  第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思想交锋和理论斗争的结果。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3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和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遭遇过一系列的挑战,同封闭保守思想和改旗易帜的错误思想进行过坚决的思想交锋,正是在这种理论斗争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创立、发展并不断胜利的,“马克思的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9】。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之路也是如此,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之间的交锋始终没有停止过,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力图干扰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正是在思想交锋和斗争中,我们党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近些年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思想斗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高度理论自觉。在未来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中,交锋也必不可免,当然也不可怕,只要中国共产党人,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一定能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方面取得更大更多的成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飞跃。
  第五,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通过理论武装过程不断走向群众实践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段话既是下一步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工作部署,同时也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教育群众的经验总结。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全党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不断掀起最新理论成果学习教育活动的高潮。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创作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及大批重点教材等理论成果,先后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等学习读本,《理论热点面对面》等的通俗性理论读物,制作播出了《复兴之路》等电视专题片,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宣传普及。以庆祝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成立60年、建党90年重大节庆和重大事件等为契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成就,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理论武装、统一思想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深化到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深处,日益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觉追求,转化为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发挥其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功能。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领域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会不断出现,这就需要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高度的理论自觉,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和解决,并在破解重大实践难题、回答重大理论问题、引领思想发展方向、破除杂音噪音干扰的过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飞跃。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载.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2】中国共产党党章.载.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
  【3】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63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369页.
  【5】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382页.
  【6】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374页.
  【7】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载.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6日.
  【8】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载。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6日.
  【9】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382页.
  【10】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第148页.
  【作者简介】
  金民卿(1967-)男,汉族,哲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国社科院党史党建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和文化问题。
其他文献
【摘要】 20世纪50年代,是西安的城市经济性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转型的时期,《西安日报》记录了这一变迁的轨迹。对这一时期《西安日报》相关内容的研究,揭示出了私营工商业主在历史转型时期的心态变化与思想纠葛,使我们对历史的了解更加多元和形象。  【关键词】 西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心态史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3)02—0077一04  城市
期刊
摘 要: 陕西正处于以知识产权产业为发展引擎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有利于提升陕西自主创新的效能与水平,提高陕西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形成陕西结构优化、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陕西省知识产权服务服务业存在政策体系不完善,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高端人才匮乏,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与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亟待着力培育发展。因此应当通过完
期刊
摘 要:目前,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仍存在旅游主题同质化、资源利用简单化、发展水平低层次化等问题。构建乡村旅游集散中心,就是发挥集散中心游客空间集散、产品特色凸显、旅游市场规范、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交通组织等功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中城乡旅游产品的市场供需对接,差异化定位战略实施,城乡旅游交流合作以及城乡联合进行市场营销。  关键词:乡村旅游 集散中心 乡土性 差异化  中图分类号:F592.7
期刊
内容摘要:为实现全省能源环境建设的目标任务,甘肃省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农民群众对农村能源环境建设的需求,加快普及农村沼气。经过近10年的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取得了较快发展,已成为全省造福农家的“生态工程”,“富民工程”和“民生工程”。尽管沼气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建设、使用、维护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深入研究甘肃省沼气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期刊
【摘要】文章认为,电影《白鹿原》仍然体现了原作深厚、宏阔的高品质,人物命运脉络清晰,心理性格鲜明,让人感到欣慰;但电影的一些细节处理也留下了遗憾;人们更期待着《白鹿原》下集尽快面世。  【关键词】电影《白鹿原》;观后感;欣慰;遗憾;期待  因事错过了看四小时《白鹿原》的机会,这次156分钟的片子公映,本不想着急去看,但看到媒体上说法不一的评价还是忍不住买了票去看了,以求“眼见为实”。  实话实说,
期刊
摘 要:2012年是中国网络舆情高度活跃的一年,也是陕西网络热点频出的一年。这一年,以“表哥”杨达才事件为代表,形成了若干轮较大规模、较强力度的网络舆论,引发了网络传播的大浪潮。针对网络传播趋热、网络事件应对中出现的种种经验和问题。本研究使用案例分析法,总论了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热点事件传播的特点与启示,最后提出提升官员危机意识和处理艺术、健全制度、力促政务公开透明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传播热点
期刊
提要:生态农业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保障作用。作为农业大市——陕西渭南市,必须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首要任务,走高效生态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采取得力措施、扎实做好发展生态农业的各项工作,努力加快 “环境好、产业强、百姓富”的渭南现代化农业建设。  关键词:生态 ; 农业 ; 生态文明;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
期刊
摘要:匾联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它承载的是千百年来中华礼仪之邦待人接物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独特民族文化的精品。《安康百匾堂藏品赏析与匾文化研究》一书以陈列、欣赏、研究的形式,对安康百匾堂的百余方匾额进行赏析和研究,通过宣传、品鉴、研究、传播而达成的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匾联;百匾堂;收藏;赏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3)
期刊
中图分类号:D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3)02  十二月的台北阴雨绵绵,和林孝信先生约在台北市立美术馆见面。他匆匆从台南赶来,穿着一件朴素的夹克、清瘦、精神,肩上背着一个沉重的双肩包,手上拎着一个同样沉重的手提包。  林先生从沉重的包里陆续抽出《钓鱼台珍贵资料展——认识乡土·共同维护》,《庆祝四十周年活动总结茶会——继续航向未来》、《理想还在召唤——保钓四十周年
期刊
[摘 要] 实地入户调查表明,农村教育中农户子女的自我认同,在社会转型时期发生了变化。家长采取强制性方式进行礼俗教育,教师很难抽出时间满足每个农户子女的那种成长期待,同学之间处于不稳定状态,意识形态的观念带回到农村容易失效,现代化的物质和器物,诱惑性大于教育性。解决此问题,需要中央农村土地政策的贯彻落实、学校管理的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务实和教学设备的现代化。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农户子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