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大字,得爸爸陪着”
茵茵的爸爸喜欢写毛笔字。茵茵5岁时,也拿起毛笔跃跃欲试。妈妈趁热打铁,给她报了个书法班。可每次练习的时候,茵茵都要爸爸陪练,否则就不肯学了。
试试这样做:
积极感染孩子 兴趣培养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的身教更具有精神上的鼓舞作用。如果身边有一个看得见的榜样,就等于给了孩子源源不断的动力。比如茵茵的爸爸,如果可以和孩子相互切磋、举行亲子比赛,将孩子的兴趣学习转化成自觉的行为,并在愉快的氛围中持续下去,这样的效果就远比父母单纯的督促要好得多。
展示孩子的作品 父母应经常将孩子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比如把孩子的字贴在墙上,或者送给小朋友做生日礼物,都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成就感,激励着孩子。
让孩子给大人当老师某些时候,爸爸妈妈不妨自己扮演学生的角色,向孩子讨教。这样,孩子会很高兴、很自豪地讲解演示,这份自信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浓。
“学轮滑,我怕摔”
浩浩很瘦弱,为了使他的身体结实起来,妈妈给他报了轮滑班。可每次玩轮滑摔倒后,浩浩就四处寻找妈妈,然后扑到妈妈怀里。几次下来,他就不想去上轮滑课了。
试试这样做:
学习技能,也是培养孩子坚韧品质的一种方式,对其意志力、交往能力、勇敢精神等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有益处。
舍得让孩子吃苦 如今很多孩子都是被宠着的,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吃苦,而他们也知道“心疼”自己,轻轻地摔一下,就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最好的办法是把孩子交给老师,父母离开或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如此,想撒娇也不成了。
及时找出原因 孩子中断轮滑学习,也可能是因为鞋子比较重、不合脚,自己平衡能力差、胆怯,或曾经被同学嘲笑……父母应了解真正的原因,对症下药,鼓励孩子勇敢地坚持下去。
给他找个榜样 多带孩子欣赏其他小朋友玩轮滑的情景,自身的实践和小伙伴“速滑”的刺激,或许能帮他继续下去,最终体验到“飞翔”起来的美妙感觉。
“弹琴太没意思了”
“桃桃,该弹琴了……”妈妈已经提醒3次了,桃桃却依然坐在地上玩积木。妈妈无可奈何地看着女儿,索性随她去。其实,桃桃每弹一会儿,就要喝水、吃零食,或往厕所跑。
试试这样做:
如果父母能把“陪练”和共同欣赏音乐的过程看作是亲子学习和沟通的过程,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四五岁的孩子学琴,大多抱着游戏的心态,自发性、随意性比较强;而弹琴本身又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为了一个音、一个指法,要反复练习多次,初学的孩子既难适应又觉得枯燥,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躁、退缩、放弃等现象都是正常的。因此,不要過多责骂孩子,否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当好陪练 孩子年龄小,对老师的话领悟不到位,父母最好与其一起听课,记下要点,回家后扮演老师的“助教”,每天做“陪练”。有了父母的陪伴和参与,孩子会把兴趣学习的过程看作是愉快的过程,相对容易持续下去。
“少吃多餐” 学琴属于“慢工出细活儿”,“辛苦”不言而喻。为防止孩子腻烦,父母需要在练习之前和其商量当天的内容,比如练习或复习一支曲子、一个音阶或一个指法,每项内容分2次完成,每次15分钟、20分钟……逐渐延长时间。在决定练什么和怎么练这两个问题上,孩子因为有了发言权而心情舒畅,接下来的练习自然能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老是输,我不学了”
每次去奶奶家,帆帆都喜欢和爷爷玩“摆棋子”,后来爷爷教他下五子棋。4岁时,妈妈送他去学围棋。可不到1年,帆帆就不愿意上围棋课了。一问才知道,和他对弈的多是强手,帆帆输多赢少,渐渐就没了兴趣。
试试这样做:
对孩子来说,感受成功和有能力承受失败缺一不可。父母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能力,将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贯穿于孩子的兴趣培养之中。
让孩子赢一回 年龄小的宝贝更关注兴趣学习是不是“好玩”、是不是能激发自己的兴奋点。如果总是输棋,孩子的积极性就会被挫伤。成就感是孩子得以坚持下去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父母不妨请老师安排和他水平相当的孩子对弈。
不吝啬你的表扬 鼓励是避免孩子放弃的最好方法。口头上的夸奖和身体语言是必要的,但一些物质性或活动性的奖励也不可少,比如准备一些小礼物(笔、橡皮、小贴画等),或是和孩子玩玩游戏,或是带他去游乐场。提高棋艺要靠慢工夫,需要父母每天抽时间和孩子对弈几盘,帮他在实战中开拓思路。每走一步,允许孩子多考虑一会儿,并给些启发或积极的暗示,使他获得茅塞顿开的快乐。此外,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父母与孩子一起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在孩子完成相应目标时,父母应及时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