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已经成为突破“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实质的有效途径,既能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总目标而达成要求,又能契合语文学科的基本特性,将移动学习与群文阅读紧密结合有助于解决高中语文教学时间紧张与群文阅读量变积累要求较高的矛盾,能够对提升学生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形成有成效补充,将效果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移动学习;教学案例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已经成为突破“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实质的有效途径,既能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总目标而达成要求,又能契合语文学科的基本特性,将移动学习与群文阅读紧密结合有助于解决高中语文教学时间紧张与群文阅读量变积累要求较高的矛盾,能够对提升学生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形成有成效补充,将效果落到实处。本课尝试探索运用移动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再将移动学习效果与课堂深层探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缘景明情”的方式通过对古典诗歌中内容特点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同时触类旁通,从而了解“花间词派”的基本常识及含而不露的典型特点,举一反三,能够将课内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的联系上。
一、群文阅读议题的选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能够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有鉴于此,本课确定议题名称为置身诗境探“花间”,缘景明情议真谛。教学任务一是以《菩萨蛮》二首教学为例,探究花间词派温庭筠与韦庄风格的异同点,二是探究花间词派含而不露的表现风格对宋词婉约派有何影响。教学思路为首先通过企业微信班级群推送相关文本与视频资料,借助视频、音频、美图创设优美情境,实现跨媒介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置身诗境,为分析诗歌做好准备。其次,在推送资料的同时发布分层设问式学案,明确移动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景——境——情”的“缘景明情”式基本诗歌鉴赏思路。第三,在课堂中通过同学们展示移动学习的效果,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分类比较、同类比较,使学生能够明确认知“花间词派”含而不露的典型特点。最后通过拓展练习,能够使学生将课内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对于花间词派与宋代婉约词派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加深古典诗词鉴赏的知识积累,拓宽鉴赏的视野。
二、群文阅读课堂所选文本及文本组的特质
本课课堂所选文本共包含词作6篇,文章2篇,既有新的篇章,也有学习过的内容,教学安排上详略穿插,思考与回顾并行,每篇文本具有不同的教学目的,形成层次分明的结构,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菩萨蛮·韦庄(其二》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五首词、《菩萨蛮·温庭筠》选自第三单元推荐作品选读第四首词,这两首词作为同一词牌、同一流派的不同风格的词作,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与对比性,能够作为鉴赏实践的主体来精讲,帮助学生梳理鉴赏思路与技巧,进而对于花间词派的特点有一个整体认识。
(二)《忆江南·白居易(三首)》为课内延伸阅读文本,内容、风格上与花间词派具有联系性和对比性,且难度适宜,便于学生课堂练习,符合群文阅读的特征,学生可借由逆向思维思考、对比出花间词派的与其他词的不同之处;
(三)《如梦令·李清照》是同学们学习过的婉约词作,通过简略回忆其知识要点,再结合研读《温庭筠、韦庄花间词风格异同谈》(节选)(潘丽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年第 2 期)、《简析花间词派与婉约词派的异同》(节选)(李鹤男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4期)两篇课外延伸读本,一方面既是对老师所讲重点的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延伸拓展的让学生对于花间词派与自己所熟悉的婉约词派之间的继承与发展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能够有的放矢,有助于同学们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进而提升语文阅读与鉴赏的核心素养。
三、课堂教学过程提要与反思
(一)成果展示——知人论世,引发兴趣
1.教师设问:韦庄与温庭筠所处的时代背景的相同之处与二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的相关视频资料,以跨媒介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
2.学生围绕“同样背景下、同样的词牌名,同样的流派,不同的作者各自呈现出怎样的风格特点?你认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展示移动学习成果。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分析点评优点与不足,再从不足出发,初步介绍“缘景明情”式鉴赏思路的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尝试通过这种思路来总结花间词派的基本特点。
环节反思:第1、2个步骤意在创设知人论世的氛围,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新课的学习,自然而然地思考两首词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形成自己的初步认知。
第3个步骤意在让学生对于“景——境——情”的“缘景明情”式基本诗歌鉴赏思路形成初步的认识,同时明确这种诗歌鉴赏思路的具体实践步骤,突破第一个教学重点,为第二个教学重点做准备。
(二)精讲品析——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层次设问(即时问答)
(1)《菩萨蛮·韦庄(其二》内容:这首词写了江南的哪几种景物?意境:为什么面对这些景物“人人尽说江南好”,究竟好在何处?情感:按常情,做客异乡的游子总以不得还故乡而愁绪满怀,但这首词确偏偏反过来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又是为什么?这和诗人所要表达的主旨有什么關系?
2.《菩萨蛮·温庭筠》内容:这首词选取了女子的哪些意象?意境:结合上片中的“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你能感受到这首词的意境特点吗?情感:结合本词后四句,思考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什么“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2)品味语言
环节反思:层次设问,结合前面所点明的“景——境——情”实践步骤,从内容、意境、情感三个角度设置问题,明确思考方向;品味语言,选择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在教师的精讲点拨下学习实践品析技巧;明确风格,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从而初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牛刀小试——反复实践,熟悉运用
1.教师展示:《忆江南·白居易(三首)》相关视频资料
2.学生思考:白居易晚年为追忆青年时期,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所感受到的江南盛景。三首《忆江南》,用几十个字将江南美景跃然眼前,令人心驰神往。请同学们观赏视频资料的同时,思考这三首词与两首《菩萨蛮》在风格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环节反思:本环节设置旨在形成思维拓展的延续性,加强学生所学知识的实践能力。首先通过观赏《忆江南·白居易(三首)》视频资料实现跨媒介快速阅读,营造思考氛围,突破第二个重点,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视同结合,深化学生对于意境的感悟,另一方面在播放视频的同时展示问题提前点拨,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从而便于学生运用所学思路筛选提炼关键对比信息,进而在教师点拨下以逆向思维的思考模式得出花间词派的独特魅力:“花间词派”——含而不露——情感更加凝练。
(四)交流拓展——拓宽视野,内化知识
1.学生齐诵《如梦令》,在教师帮助回顾知识要点的基础上,请1位同学谈談《如梦令》与两首《菩萨蛮》风格上的异同。
2.请同学们阅读课外延伸读本《温庭筠、韦庄花间词风格异同谈》(节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合作归纳总结温庭筠、韦庄风格上的异同点。(即时问答)
3.请同学们阅读课外延伸读本《简析花间词派与婉约词派的异同》(节选),以《如梦令》为例谈谈你所认为的花间词派与婉约词派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在何处?(请2位同学回答)
4.结合以上同学们的发言,参考课外延伸读本的内容,课后以“淡妆浓抹总相宜”为话题,写一篇论述花间词派与婉约词派联系的小论文,不少于800字。
环节反思:第1个步骤,在于加深阅读体验,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准备;
第2、3个步骤,一方面在于对课堂内容做一个小结归纳,固化课堂知识,另一方面在于拓展课堂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如分析温庭筠、韦庄风格上的异同点可按照一下思路进行:(1)风格迥异:温庭筠以艳丽的色彩,华丽的词藻,构成特有 “香而软”的风格,把女子的风情写到尽态极妍的地步。韦庄的词清新淡雅,疏朗生动,浅白如画,多用白描,“不尚词藻,贵在情真”。(2)方式相同:两首词虽风格不同,但同为通篇写情,又都一样含而不露,可谓语尽而意不尽的“花间词”典范,有待我们细细品味。第4个步骤,旨在通过读写结合,在练习中生成新的认识,拓宽学生视野,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形成知识的内化。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入了群文阅读教学的理念,以“花间词派”含而不露的典型特点作为文本组元的线索,着力培养学生“大语文观”的意识,以了解“花间词派”的基本知识,运用“景——境——情”的“缘景明情”式基本诗歌鉴赏思路,品味语言,感悟诗歌主旨之美,作为教学重点,采用情境法、引导法等教学策略进行突破。以明确温庭筠与韦庄词作风格的区别,同时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追思故乡、怀才不遇的情感作为教学难点,采用比较法,通过分类比较、同类比较,进行突破。以体会“花间词派”含而不露的情感,并将此种情感表达方式迁移运用到课外,加深花间词派与婉约词派的知识积累,进一步认识到词不同于诗的独特魅力,拓宽古典诗词鉴赏的视野,提升语文阅读与鉴赏核心素养的知识结构,采用拓展法进行突破。
参考文献
[1]廖晓茹.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以中外小说教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8.66.
[2]侯紫娟.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群文阅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3]吴飞瑞.基于学习任务群视阈下的高中语文读写共生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4]刘媛.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94).41-42.
[5]王兴慧.浅谈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考试周刊,2020,(74).47-48.
[6]张琴.努力践行群文阅读--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解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2).41.
课题名称:《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群文阅读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
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858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移动学习;教学案例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已经成为突破“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实质的有效途径,既能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总目标而达成要求,又能契合语文学科的基本特性,将移动学习与群文阅读紧密结合有助于解决高中语文教学时间紧张与群文阅读量变积累要求较高的矛盾,能够对提升学生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形成有成效补充,将效果落到实处。本课尝试探索运用移动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再将移动学习效果与课堂深层探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缘景明情”的方式通过对古典诗歌中内容特点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同时触类旁通,从而了解“花间词派”的基本常识及含而不露的典型特点,举一反三,能够将课内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的联系上。
一、群文阅读议题的选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能够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有鉴于此,本课确定议题名称为置身诗境探“花间”,缘景明情议真谛。教学任务一是以《菩萨蛮》二首教学为例,探究花间词派温庭筠与韦庄风格的异同点,二是探究花间词派含而不露的表现风格对宋词婉约派有何影响。教学思路为首先通过企业微信班级群推送相关文本与视频资料,借助视频、音频、美图创设优美情境,实现跨媒介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置身诗境,为分析诗歌做好准备。其次,在推送资料的同时发布分层设问式学案,明确移动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景——境——情”的“缘景明情”式基本诗歌鉴赏思路。第三,在课堂中通过同学们展示移动学习的效果,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分类比较、同类比较,使学生能够明确认知“花间词派”含而不露的典型特点。最后通过拓展练习,能够使学生将课内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对于花间词派与宋代婉约词派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加深古典诗词鉴赏的知识积累,拓宽鉴赏的视野。
二、群文阅读课堂所选文本及文本组的特质
本课课堂所选文本共包含词作6篇,文章2篇,既有新的篇章,也有学习过的内容,教学安排上详略穿插,思考与回顾并行,每篇文本具有不同的教学目的,形成层次分明的结构,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菩萨蛮·韦庄(其二》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五首词、《菩萨蛮·温庭筠》选自第三单元推荐作品选读第四首词,这两首词作为同一词牌、同一流派的不同风格的词作,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与对比性,能够作为鉴赏实践的主体来精讲,帮助学生梳理鉴赏思路与技巧,进而对于花间词派的特点有一个整体认识。
(二)《忆江南·白居易(三首)》为课内延伸阅读文本,内容、风格上与花间词派具有联系性和对比性,且难度适宜,便于学生课堂练习,符合群文阅读的特征,学生可借由逆向思维思考、对比出花间词派的与其他词的不同之处;
(三)《如梦令·李清照》是同学们学习过的婉约词作,通过简略回忆其知识要点,再结合研读《温庭筠、韦庄花间词风格异同谈》(节选)(潘丽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年第 2 期)、《简析花间词派与婉约词派的异同》(节选)(李鹤男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4期)两篇课外延伸读本,一方面既是对老师所讲重点的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延伸拓展的让学生对于花间词派与自己所熟悉的婉约词派之间的继承与发展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能够有的放矢,有助于同学们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进而提升语文阅读与鉴赏的核心素养。
三、课堂教学过程提要与反思
(一)成果展示——知人论世,引发兴趣
1.教师设问:韦庄与温庭筠所处的时代背景的相同之处与二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的相关视频资料,以跨媒介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
2.学生围绕“同样背景下、同样的词牌名,同样的流派,不同的作者各自呈现出怎样的风格特点?你认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展示移动学习成果。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分析点评优点与不足,再从不足出发,初步介绍“缘景明情”式鉴赏思路的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尝试通过这种思路来总结花间词派的基本特点。
环节反思:第1、2个步骤意在创设知人论世的氛围,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新课的学习,自然而然地思考两首词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形成自己的初步认知。
第3个步骤意在让学生对于“景——境——情”的“缘景明情”式基本诗歌鉴赏思路形成初步的认识,同时明确这种诗歌鉴赏思路的具体实践步骤,突破第一个教学重点,为第二个教学重点做准备。
(二)精讲品析——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层次设问(即时问答)
(1)《菩萨蛮·韦庄(其二》内容:这首词写了江南的哪几种景物?意境:为什么面对这些景物“人人尽说江南好”,究竟好在何处?情感:按常情,做客异乡的游子总以不得还故乡而愁绪满怀,但这首词确偏偏反过来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又是为什么?这和诗人所要表达的主旨有什么關系?
2.《菩萨蛮·温庭筠》内容:这首词选取了女子的哪些意象?意境:结合上片中的“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你能感受到这首词的意境特点吗?情感:结合本词后四句,思考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什么“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2)品味语言
环节反思:层次设问,结合前面所点明的“景——境——情”实践步骤,从内容、意境、情感三个角度设置问题,明确思考方向;品味语言,选择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在教师的精讲点拨下学习实践品析技巧;明确风格,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从而初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牛刀小试——反复实践,熟悉运用
1.教师展示:《忆江南·白居易(三首)》相关视频资料
2.学生思考:白居易晚年为追忆青年时期,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所感受到的江南盛景。三首《忆江南》,用几十个字将江南美景跃然眼前,令人心驰神往。请同学们观赏视频资料的同时,思考这三首词与两首《菩萨蛮》在风格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环节反思:本环节设置旨在形成思维拓展的延续性,加强学生所学知识的实践能力。首先通过观赏《忆江南·白居易(三首)》视频资料实现跨媒介快速阅读,营造思考氛围,突破第二个重点,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视同结合,深化学生对于意境的感悟,另一方面在播放视频的同时展示问题提前点拨,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从而便于学生运用所学思路筛选提炼关键对比信息,进而在教师点拨下以逆向思维的思考模式得出花间词派的独特魅力:“花间词派”——含而不露——情感更加凝练。
(四)交流拓展——拓宽视野,内化知识
1.学生齐诵《如梦令》,在教师帮助回顾知识要点的基础上,请1位同学谈談《如梦令》与两首《菩萨蛮》风格上的异同。
2.请同学们阅读课外延伸读本《温庭筠、韦庄花间词风格异同谈》(节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合作归纳总结温庭筠、韦庄风格上的异同点。(即时问答)
3.请同学们阅读课外延伸读本《简析花间词派与婉约词派的异同》(节选),以《如梦令》为例谈谈你所认为的花间词派与婉约词派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在何处?(请2位同学回答)
4.结合以上同学们的发言,参考课外延伸读本的内容,课后以“淡妆浓抹总相宜”为话题,写一篇论述花间词派与婉约词派联系的小论文,不少于800字。
环节反思:第1个步骤,在于加深阅读体验,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准备;
第2、3个步骤,一方面在于对课堂内容做一个小结归纳,固化课堂知识,另一方面在于拓展课堂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如分析温庭筠、韦庄风格上的异同点可按照一下思路进行:(1)风格迥异:温庭筠以艳丽的色彩,华丽的词藻,构成特有 “香而软”的风格,把女子的风情写到尽态极妍的地步。韦庄的词清新淡雅,疏朗生动,浅白如画,多用白描,“不尚词藻,贵在情真”。(2)方式相同:两首词虽风格不同,但同为通篇写情,又都一样含而不露,可谓语尽而意不尽的“花间词”典范,有待我们细细品味。第4个步骤,旨在通过读写结合,在练习中生成新的认识,拓宽学生视野,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形成知识的内化。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入了群文阅读教学的理念,以“花间词派”含而不露的典型特点作为文本组元的线索,着力培养学生“大语文观”的意识,以了解“花间词派”的基本知识,运用“景——境——情”的“缘景明情”式基本诗歌鉴赏思路,品味语言,感悟诗歌主旨之美,作为教学重点,采用情境法、引导法等教学策略进行突破。以明确温庭筠与韦庄词作风格的区别,同时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追思故乡、怀才不遇的情感作为教学难点,采用比较法,通过分类比较、同类比较,进行突破。以体会“花间词派”含而不露的情感,并将此种情感表达方式迁移运用到课外,加深花间词派与婉约词派的知识积累,进一步认识到词不同于诗的独特魅力,拓宽古典诗词鉴赏的视野,提升语文阅读与鉴赏核心素养的知识结构,采用拓展法进行突破。
参考文献
[1]廖晓茹.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以中外小说教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8.66.
[2]侯紫娟.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群文阅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3]吴飞瑞.基于学习任务群视阈下的高中语文读写共生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4]刘媛.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94).41-42.
[5]王兴慧.浅谈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考试周刊,2020,(74).47-48.
[6]张琴.努力践行群文阅读--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解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2).41.
课题名称:《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群文阅读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
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