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架构研究——来自中国机床制造企业的经验证据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ool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构建了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智能制造能力的架构模型,并从五个维度对国内三家机床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提升实践进行了跨案例研究。结果发现:在产品的物理模块,机床企业都拥有过硬的制造质量与工艺技术;在产品的连接模块和智能模块,机床企业都有实质改进,但路径不同:有的依赖进口软件系统,有的已实现自主研发。在管理层面,中国机床企业尚未建立起与智能制造要求相适应的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嵌入模式,数字化转型程度参差不齐。总的来看,构建与产品本身相关的智能与连接系统、全面推进与智能产品制造能力有效匹配的数字化管理体系,是全面完善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架构、促进智能制造战略转型的重要保证。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制造业全面推进智能制造战略有着重要的政策含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次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收检查的结肠镜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应用单次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研究组应用分次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结果:研究组肠道清洁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肠道准备不适症状低于对照组(P<0
2020年2月12日第四天2月8号,元宵节深夜接到命令,消化科需要派一名专家支援武汉同济医院重症病区,党员优先。我是支部书记,没啥好说的,"我去!"回复信息以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妈妈。爸妈身体都不是很好,经历过几次大手术,特别是妈妈,对我特别操心。从1993年来到苏州医学院读书,到留校、工作、生活,对妈妈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2003年"非典",
期刊
鲁迅与现代汉语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鲁迅对白话文运动有着自己的理解。以现有白话取代文言,只是白话文运动的第一步;接下来,则应该对现有白话进行改造、完善。鲁迅主张以开放的心态使用现代汉语,即勇于创造新的词汇、新的句法。鲁迅在运用现代汉语时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他的许多文学表达,是现有的修辞学理论无法解释的。汪曾祺虽然经常引鲁迅为知己,但其语言观念和语言实践,其实与鲁迅颇为不同。汪曾祺总是强
学位
本文主要介绍1986年日本环氧树脂业的现状和对今后的展望。从日本的市场需要、原材料的供给、合成技术的发展、应用技术的开发,今后的课题五个方面作了综合性评述。数据和资料是笔者在日进修期间从展览会、年会、刊物中收集得到的。
期刊
书名:情报编写:文体与语言作者:张高杰,李广玉出版社:金城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21年9月书号:9787515521176定价:50.00情报编写作为情报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情报产品生产链的终端,需要具备科学性和规范性,情报编写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情报产品质量。情报编写作为情报流程中的重要环节要求比较严格,需要与时俱进地加以变革传统编写格式和手段。信息化时代下新的情报源和情报载体形式都发生
期刊
江户幕府开幕后,朱子学作为日本幕府官方指定显学,始终在日本思想文化层面占据主导地位。在江户中前期,出现了林罗山、中江藤树等众多崇尚中国儒学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政治上以中国为楷模,思想上以儒学为标杆,同时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到了“海禁时代”,西川如见、新井白石、荻生徂徕等人则成为日本当世儒学研究的执牛耳者,他们普遍对中国以及中华文明有着崇拜之情,但是已经开始主动批判“华夷秩序”,并将目光投向日本自身文
无创性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术(ta-VNS)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迷走神经刺激术(VNS)的原理而建立的。针对VNS的4种适应证展开的参照性研究结果表明,ta-VNS可取得与VNS基本相当的疗效,ta-VNS同时又具有安全、经济、便携等优势。包括耳针在内的针灸疗法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防治中取得疗效的同时也存在争议,而且取穴原理和治疗机制很难与现代医学接轨。作为神经内分泌疾病,PCO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培养越来越注重跨文化语境下的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究》一书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探讨,提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案,以跨文化交际为切入点,探索当代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方向,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改革的有效落实。《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究》一书由九个部分组成。
期刊
"默"作为一个词语,原本是指沉默不语、背诵记忆的意思,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它具有很深的哲学与美学意蕴。"默"在人生态度上,往往与一定的立场与价值观相联系;在认识论与审美观上,又与特定的思维方式相联系,彰显出审美心智。从先秦迄至六朝时代,这一词语的内容与人生态度、与审美方式的联系愈益紧密,经历了不断的变迁,在清代叶燮的《原诗》中获得了新的阐发,成为中国文论与美学的重要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