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德纲从求师学艺到成名,期间经历了许多艰苦的岁月,他说:“我小的时候家里穷,那时候在学校一下雨别的孩子就站在教室里等伞,可我知道我家没伞,所以我就顶着雨往家跑,没伞的孩子你就得拼命奔跑!”
盘和林从一个农村孩子,到如今成长为一个有一定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人,也曾经是那个在雨中奔跑的孩子。他说:“贫穷能给人两种东西:一种是努力奋斗,另一种是消极偏激。”他选择了前者,因为他要做一个优秀的人。
童年是一部苦难史
1978年,盘和林出生在湖南永州的一个农村家庭,父亲五兄妹,父亲是长子,因此过早地承担起了照顾弟妹的重任。由于父亲身体一直不好,治疗花掉了很多钱,家里的情况因此变得日益窘迫。
盘和林至今仍清楚记得,瘦弱的母亲每天都会做手工面出去换小麦,然后再加工换成现金,一个妇女像一个男人一样挑着上百斤的面,在烈日下、寒风冷雨中走村串巷。
童年时期,盘和林家的房子破旧不堪,风大一点就担心会倒下来。盘和林永远也忘不了,有几次刮大风,屋顶摇晃厉害的时候,母亲抱着他和妹妹,希望在房屋倒下来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子女。后来,盘家的生活渐渐好起来,离开了老家到小镇上居住,那座老房子终于在一次风雨中倒塌了。等盘和林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他带着前来采访的电视台记者,拍摄了这个已经倒塌的房子,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母亲为生活奔波、为子女操劳的感人往事,当时他母亲已经被接到了广州居住,生活也好起来了。然而,在苦尽甘来的时候,2006年母亲由于一场车祸离开了人世,而他没有在母亲有生之年把这座倒塌的房子再建起来。这是盘和林一生的遗憾,因为盘和林根本没有想到母亲那么早离开他们。
受苦受难的父母,给了盘和林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善良的品质,其实这个比学历、金钱珍贵千倍甚至万倍。至今,盘和林晚上从梦中醒来常常落泪。去年盘和林在访问美国的车上莫名的落泪,同行的人很惊讶,其实他想到了母亲!
物质乞丐和精神富翁
盘和林是村里第一个硕士研究生,这是父母的远见。父母把子女受教育的问题,看成是最大的问题。
在那个边远的小山村,很多家长虽然说是重视子女读书,但多数是让他们认识几个字、会算数,不吃亏就行,他们更多的是让子女早点为家里做事。盘和林的父母不同,再艰苦的岁月也要让他们读书,盘和林记得最深的是,父母常说,就是卖血、卖器官了也要让他去上学,这是他们一直不曾改变的信念。
1996年,18岁的盘和林抱着救治像父亲那样的病人的志愿进入湖南衡阳医学院(现在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习。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给盘和林买了一双新的解放鞋,其实这已经是盘和林能穿到的最好的鞋子,但是周围同学们都已经穿上高档皮鞋,盘和林的外衣虽然过得去,但是里面的衣服很破烂,常常遭到舍友的笑话。大学4年,盘和林没有看过一场付钱的电影,生活费是最少的。
虽然如此,盘和林的成绩在整个年级却是最好的,除了英语以外,每门功课都是年级第一。平时没有人理盘和林,因为他穷。但每到考试的时候,盘和林就成了珍宝,人人都希望得到盘和林的关照,只是要他不故意遮挡,而仅靠偷看他题目的人都能获得奖学金。
在大学没有人记得盘和林所带来的好处,因此,他逐渐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他的文章写的极好,因为其他娱乐要花钱,除了拼命读书,他唯一的“娱乐”方式不但不花钱,而且还有稿费和名气,大学期间他在省市报纸发表上百篇文章,成为多家报社的特约记者和通讯员。
不怕笑话,读书人背饲料
假期的时候,盘和林到叔叔所在的广东四会市大沙镇的工厂去,叔叔是搬运工的“头头”,父母也在叔叔手下打工每天背饲料。盘和林看不过去,要求当搬运工赚钱。叔叔和父母都不同意,因为这个时候家境已经有所改善了,虽然不富有,但并不太穷。他们的理由是:一个读书人做搬运工,要被别人笑话的。但是盘和林却坚持认为:被笑话并不是因为做过低端的工作,而是以后能否取得成绩。
在盘和林的坚持下,叔叔把他安排在最轻松的搬运车间,每天背100斤的饲料装上车和搬到仓库。盘和林当时只有18岁,110斤不到的体重,却每天背12个小时的饲料,除了吃饭、上厕所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一天下来,浑身都像散了架似的。最吃力的时候,背一包饲料上车,几乎有一种生死挣扎的感觉。母亲看得十分心疼,但是他还是坚持下来了。盘和林做了两个月,第一个月赚了527元。
农民是最能吃苦的一个群体,盘和林是农民的儿子,他继承了这种品质。
做医生,获领导赞誉
1999年,盘和林大学毕业,那时候医学生已经是十分难找工作了。盘和林带着仅仅200多元钱到广东去打工。很多人都是有关系的,而他却举目无亲,只能从南方人才市场去找工作。终于,凭借以前在各大报刊发表的新闻、散文等文章,他获得了广东省司法警察医院政委的青睐,做了一名外科医生。
为了多学东西,除了自己的正常值班,盘和林还主动把两个主任的夜班都代值了,这样既多了实践的机会,又赢得了主任医师的好感,他们因此特别愿意教盘和林,让他上手术台动手的机会也很多。盘和林知道,没有关系必须靠自己的勤奋在这家医院立足,后来医院的领导和老师十分喜欢他,关心他。
盘和林在做好医生工作的同时,还利用平时时间积极撰写新闻类稿件。那时他的公务员编制没法解决,工资特别低,但为了写作,在当时年轻医生中第一个买回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给报社发新闻稿。
在医院工作期间,盘和林共发表了数百篇稿件,新闻稿件频繁出现在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等上,为医院带来了极高的美誉,上级领导到医院检查工作,特别点名要见盘和林这个普通员工,并且很多病人都找他看病。由于所写稿件社会影响大,盘和林被广州8家知名媒体聘请为特约记者、通讯员, 《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连续评为优秀通讯员。《南方都市报》、《广州卫生报》、 《广州日报》、 《新快报》、家乡的电视台报道了他的事迹。
盘和林工作十分勤奋,对待病人也是细心周到,如今,虽然离开医院已经5年了,但那里的领导、同事对他的吃苦精神、医德,至今都有良好的口碑。盘和林仍特别怀念那艰苦而充实的时光,尽管没有赚多少钱,但在那段时间里完成了自已能力的“原始积累”。
2007年8月,盘和林与医院的几个老主任和院领导吃饭时,他们说,现在还有受到新闻报道影响前来求医问药的病人。
做记者,综合能力快速成长
然而,很努力的工作却始终不能 解决盘和林的编制问题,他毅然决定辞职。
随后,盘和林到广州一家民营医院做宣传部主任,负责向报社供稿,平均每天都有新闻稿件在报纸、电视台、电台发表,一年发稿数百篇,比一些大医院的发稿还多。在此工作期间,他给单位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盘和林也成为当时广东省最有名的通讯员之一。广州日报一位副总编辑对盘和林的新闻敏锐性表扬有加,后来盘和林进入广州日报集团做记者,一次吃饭,该总编辑还要一位记者多向盘和林学习。《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等的新闻部门负责人也给予肯定。获得这些成绩与盘和林的付出密切相关,《南方日报》孙主任说盘和林到报社比他们有些上班的记者还勤。这些为他以后顺利进入报社工作起到了决定作用。
2001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信息时报》社改版招聘记者,当时条件苛刻,招聘一批,三个月淘汰一半。前三个月试用期工资仅仅1500元,而盘和林当时的收入已经有近万元。
但盘和林觉得自己还年轻,能力锻炼比工资更重要。他毅然进入《信息时报》社,凭借着以前的“名气”,领导直接让他上班。仅一个月盘和林就结束了试用期。在报社,他接触了各个层面的人,并学会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可以说,能力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值得一提的是,盘和林作为医疗卫生记者,亲历了2003年的“非典”,并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誓言无声,广东省抗击非典最前线医务人员实录》,钟南山院士、广东省、广州有关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在慰问媒体时向记者赠送的就是盘和林的书,广东省政府机关每人一本学习。新华社、中华读书报等40多家媒体报道了盘和林的书或事迹,此书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图书交易会上获得最受读者喜爱的100种新书之一,并被国家博物馆予以收藏。
EMBA,能力的试金石
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2004年,盘和林辞职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MBA硕士学位。读书期间他受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院长、资产评估权威汪海粟教授,副院长、产业经济知名学者胡立君教授的信任,受命到浙江拓展培训市场,创办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浙江教学中心,招收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短短两年,他就招收了近200名浙商,其中有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民营500强企业、中国建筑百强企业、浙江百强企业、上市公司副总以上职务、司法部“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主要负责人、“新财富”中国500富人榜企业家等近50余人;在浙江班里一个显著特征是,来自民营企业的EMBA学员占60%以上;来自银行的占20%,其中省级、市级分行副行长级别以上20余人,副总以上高管占80%多。还有同学被评为“中国EMBA十大精英人物”、“2007浙商社会责任奖”、“杭州十佳青年英才”等荣誉,有常务副市长和区委常委等。
其实,盘和林并没有什么过人的本领,他只是设身处地为学员和他的企业着想。因此,很多知名度远高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名校在浙江市场无所作为,甚至被迫退出市场。盘和林负责的教学中心在浙江获得了良好口碑效应,成为学校最好的外地教学点,深受校、院领导肯定。北京大学、人大、厦门人大学等专家都认为他做的十分出色,夸他有能力。
在此期间,盘和林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个人著作10多本,其策划主编的“哈佛EMBA决策系列”五本书被众多院校作为指定参考教材。
参加《赢在中国》做中国“最有钱的老师”
《赢在中国》是由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打造的著名大型励志创业活动,2007-2008年进行的第三赛季比赛选手超过11万。2007年,喜欢不断挑战自己的盘和林参加了央视《赢在中国》。当时, 《赢在中国》浙江省入围全国108强的选手仅5人,而进入全国36强的唯有盘和林一人,盘和林最终获得第14名的优异成绩。虽没能进入5强获得央视的奖励资金,但电视播出后,盘和林不仅在街头碰到自己的“粉丝”,更重要的是,盘和林的管理培训项目获得了深圳天使投资人俱乐部、鼎鑫国际资本等投资机构的青睐,最终获得200万天使投资。盘和林的新产品已设计出来,深受浙江成长型企业欢迎,目前获得了300多万的意向培训合同,2008年按照上市公司要求设置的新公司“培华企业管理培训集团”已经成立。
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有3000万家,正是基于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对商业模式的信心,风险投资商认为,这个即将实施的管理培训在商业模式上国内并没有直接竞争者,如果发展顺利,4年内的上市盈利计划并不是特别难以实现的目标。
俞敏洪:盘和林是一个能做成事情的人
中国第一家教育概念股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先生是《赢在中国》第三赛季的评委,他评价“盘和林是一个能做成事情的人”,在比赛时鼓励盘和林把管理培训项目做大, “卖给新东方或者单独上市”。俞敏洪还单独在北京约见了盘和林,对其思路表示肯定,并称愿意长期保持联系。
鼎鑫国际资本高级投资经理、商业模式研究员李庆丰先生也与盘和林即将按照上市要求成立的新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协议,达到设定的经营指标后,提供第二期上千万的风险投资。
盘和林目前已经网络了一个上百人的卓越师资力量:他们来自微软、盛大、华为、蒙牛、联想、麦当劳等实战派师资和北大、人大等著名商学院的知名学院派教授。
“培华企业管理培训集团”集中打造“营销、人力资源、财务、法律”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成立第一年将在浙江一个地区的实现超过1000万的营业额,2009年将在全国10到20多个大型城市建立教学中心,成为中国知名的企业管理培训公司。
盘和林这个曾经在在雨中奔跑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成长为现在有一定名气和社会地位的青年。可以说他所走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希望,正如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先生所说“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必将辉煌”。
临近采访结束时,盘和林想对和他有同样经历的的人说,今后的路还很长,虽然我们手中的资源并不如别人,我们的起跑线也不如别人,但这都不要紧,我们比别人唯一多的地方就是:当他们在雨伞中躲雨慢行的时候,我们拥有在雨中奔跑的勇气与力量,我们不停的向着自己的理想奔跑。
盘和林从一个农村孩子,到如今成长为一个有一定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人,也曾经是那个在雨中奔跑的孩子。他说:“贫穷能给人两种东西:一种是努力奋斗,另一种是消极偏激。”他选择了前者,因为他要做一个优秀的人。
童年是一部苦难史
1978年,盘和林出生在湖南永州的一个农村家庭,父亲五兄妹,父亲是长子,因此过早地承担起了照顾弟妹的重任。由于父亲身体一直不好,治疗花掉了很多钱,家里的情况因此变得日益窘迫。
盘和林至今仍清楚记得,瘦弱的母亲每天都会做手工面出去换小麦,然后再加工换成现金,一个妇女像一个男人一样挑着上百斤的面,在烈日下、寒风冷雨中走村串巷。
童年时期,盘和林家的房子破旧不堪,风大一点就担心会倒下来。盘和林永远也忘不了,有几次刮大风,屋顶摇晃厉害的时候,母亲抱着他和妹妹,希望在房屋倒下来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子女。后来,盘家的生活渐渐好起来,离开了老家到小镇上居住,那座老房子终于在一次风雨中倒塌了。等盘和林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他带着前来采访的电视台记者,拍摄了这个已经倒塌的房子,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母亲为生活奔波、为子女操劳的感人往事,当时他母亲已经被接到了广州居住,生活也好起来了。然而,在苦尽甘来的时候,2006年母亲由于一场车祸离开了人世,而他没有在母亲有生之年把这座倒塌的房子再建起来。这是盘和林一生的遗憾,因为盘和林根本没有想到母亲那么早离开他们。
受苦受难的父母,给了盘和林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善良的品质,其实这个比学历、金钱珍贵千倍甚至万倍。至今,盘和林晚上从梦中醒来常常落泪。去年盘和林在访问美国的车上莫名的落泪,同行的人很惊讶,其实他想到了母亲!
物质乞丐和精神富翁
盘和林是村里第一个硕士研究生,这是父母的远见。父母把子女受教育的问题,看成是最大的问题。
在那个边远的小山村,很多家长虽然说是重视子女读书,但多数是让他们认识几个字、会算数,不吃亏就行,他们更多的是让子女早点为家里做事。盘和林的父母不同,再艰苦的岁月也要让他们读书,盘和林记得最深的是,父母常说,就是卖血、卖器官了也要让他去上学,这是他们一直不曾改变的信念。
1996年,18岁的盘和林抱着救治像父亲那样的病人的志愿进入湖南衡阳医学院(现在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习。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给盘和林买了一双新的解放鞋,其实这已经是盘和林能穿到的最好的鞋子,但是周围同学们都已经穿上高档皮鞋,盘和林的外衣虽然过得去,但是里面的衣服很破烂,常常遭到舍友的笑话。大学4年,盘和林没有看过一场付钱的电影,生活费是最少的。
虽然如此,盘和林的成绩在整个年级却是最好的,除了英语以外,每门功课都是年级第一。平时没有人理盘和林,因为他穷。但每到考试的时候,盘和林就成了珍宝,人人都希望得到盘和林的关照,只是要他不故意遮挡,而仅靠偷看他题目的人都能获得奖学金。
在大学没有人记得盘和林所带来的好处,因此,他逐渐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他的文章写的极好,因为其他娱乐要花钱,除了拼命读书,他唯一的“娱乐”方式不但不花钱,而且还有稿费和名气,大学期间他在省市报纸发表上百篇文章,成为多家报社的特约记者和通讯员。
不怕笑话,读书人背饲料
假期的时候,盘和林到叔叔所在的广东四会市大沙镇的工厂去,叔叔是搬运工的“头头”,父母也在叔叔手下打工每天背饲料。盘和林看不过去,要求当搬运工赚钱。叔叔和父母都不同意,因为这个时候家境已经有所改善了,虽然不富有,但并不太穷。他们的理由是:一个读书人做搬运工,要被别人笑话的。但是盘和林却坚持认为:被笑话并不是因为做过低端的工作,而是以后能否取得成绩。
在盘和林的坚持下,叔叔把他安排在最轻松的搬运车间,每天背100斤的饲料装上车和搬到仓库。盘和林当时只有18岁,110斤不到的体重,却每天背12个小时的饲料,除了吃饭、上厕所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一天下来,浑身都像散了架似的。最吃力的时候,背一包饲料上车,几乎有一种生死挣扎的感觉。母亲看得十分心疼,但是他还是坚持下来了。盘和林做了两个月,第一个月赚了527元。
农民是最能吃苦的一个群体,盘和林是农民的儿子,他继承了这种品质。
做医生,获领导赞誉
1999年,盘和林大学毕业,那时候医学生已经是十分难找工作了。盘和林带着仅仅200多元钱到广东去打工。很多人都是有关系的,而他却举目无亲,只能从南方人才市场去找工作。终于,凭借以前在各大报刊发表的新闻、散文等文章,他获得了广东省司法警察医院政委的青睐,做了一名外科医生。
为了多学东西,除了自己的正常值班,盘和林还主动把两个主任的夜班都代值了,这样既多了实践的机会,又赢得了主任医师的好感,他们因此特别愿意教盘和林,让他上手术台动手的机会也很多。盘和林知道,没有关系必须靠自己的勤奋在这家医院立足,后来医院的领导和老师十分喜欢他,关心他。
盘和林在做好医生工作的同时,还利用平时时间积极撰写新闻类稿件。那时他的公务员编制没法解决,工资特别低,但为了写作,在当时年轻医生中第一个买回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给报社发新闻稿。
在医院工作期间,盘和林共发表了数百篇稿件,新闻稿件频繁出现在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等上,为医院带来了极高的美誉,上级领导到医院检查工作,特别点名要见盘和林这个普通员工,并且很多病人都找他看病。由于所写稿件社会影响大,盘和林被广州8家知名媒体聘请为特约记者、通讯员, 《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连续评为优秀通讯员。《南方都市报》、《广州卫生报》、 《广州日报》、 《新快报》、家乡的电视台报道了他的事迹。
盘和林工作十分勤奋,对待病人也是细心周到,如今,虽然离开医院已经5年了,但那里的领导、同事对他的吃苦精神、医德,至今都有良好的口碑。盘和林仍特别怀念那艰苦而充实的时光,尽管没有赚多少钱,但在那段时间里完成了自已能力的“原始积累”。
2007年8月,盘和林与医院的几个老主任和院领导吃饭时,他们说,现在还有受到新闻报道影响前来求医问药的病人。
做记者,综合能力快速成长
然而,很努力的工作却始终不能 解决盘和林的编制问题,他毅然决定辞职。
随后,盘和林到广州一家民营医院做宣传部主任,负责向报社供稿,平均每天都有新闻稿件在报纸、电视台、电台发表,一年发稿数百篇,比一些大医院的发稿还多。在此工作期间,他给单位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盘和林也成为当时广东省最有名的通讯员之一。广州日报一位副总编辑对盘和林的新闻敏锐性表扬有加,后来盘和林进入广州日报集团做记者,一次吃饭,该总编辑还要一位记者多向盘和林学习。《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等的新闻部门负责人也给予肯定。获得这些成绩与盘和林的付出密切相关,《南方日报》孙主任说盘和林到报社比他们有些上班的记者还勤。这些为他以后顺利进入报社工作起到了决定作用。
2001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信息时报》社改版招聘记者,当时条件苛刻,招聘一批,三个月淘汰一半。前三个月试用期工资仅仅1500元,而盘和林当时的收入已经有近万元。
但盘和林觉得自己还年轻,能力锻炼比工资更重要。他毅然进入《信息时报》社,凭借着以前的“名气”,领导直接让他上班。仅一个月盘和林就结束了试用期。在报社,他接触了各个层面的人,并学会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可以说,能力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值得一提的是,盘和林作为医疗卫生记者,亲历了2003年的“非典”,并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誓言无声,广东省抗击非典最前线医务人员实录》,钟南山院士、广东省、广州有关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在慰问媒体时向记者赠送的就是盘和林的书,广东省政府机关每人一本学习。新华社、中华读书报等40多家媒体报道了盘和林的书或事迹,此书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图书交易会上获得最受读者喜爱的100种新书之一,并被国家博物馆予以收藏。
EMBA,能力的试金石
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2004年,盘和林辞职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MBA硕士学位。读书期间他受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院长、资产评估权威汪海粟教授,副院长、产业经济知名学者胡立君教授的信任,受命到浙江拓展培训市场,创办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浙江教学中心,招收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短短两年,他就招收了近200名浙商,其中有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民营500强企业、中国建筑百强企业、浙江百强企业、上市公司副总以上职务、司法部“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主要负责人、“新财富”中国500富人榜企业家等近50余人;在浙江班里一个显著特征是,来自民营企业的EMBA学员占60%以上;来自银行的占20%,其中省级、市级分行副行长级别以上20余人,副总以上高管占80%多。还有同学被评为“中国EMBA十大精英人物”、“2007浙商社会责任奖”、“杭州十佳青年英才”等荣誉,有常务副市长和区委常委等。
其实,盘和林并没有什么过人的本领,他只是设身处地为学员和他的企业着想。因此,很多知名度远高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名校在浙江市场无所作为,甚至被迫退出市场。盘和林负责的教学中心在浙江获得了良好口碑效应,成为学校最好的外地教学点,深受校、院领导肯定。北京大学、人大、厦门人大学等专家都认为他做的十分出色,夸他有能力。
在此期间,盘和林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个人著作10多本,其策划主编的“哈佛EMBA决策系列”五本书被众多院校作为指定参考教材。
参加《赢在中国》做中国“最有钱的老师”
《赢在中国》是由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打造的著名大型励志创业活动,2007-2008年进行的第三赛季比赛选手超过11万。2007年,喜欢不断挑战自己的盘和林参加了央视《赢在中国》。当时, 《赢在中国》浙江省入围全国108强的选手仅5人,而进入全国36强的唯有盘和林一人,盘和林最终获得第14名的优异成绩。虽没能进入5强获得央视的奖励资金,但电视播出后,盘和林不仅在街头碰到自己的“粉丝”,更重要的是,盘和林的管理培训项目获得了深圳天使投资人俱乐部、鼎鑫国际资本等投资机构的青睐,最终获得200万天使投资。盘和林的新产品已设计出来,深受浙江成长型企业欢迎,目前获得了300多万的意向培训合同,2008年按照上市公司要求设置的新公司“培华企业管理培训集团”已经成立。
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有3000万家,正是基于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对商业模式的信心,风险投资商认为,这个即将实施的管理培训在商业模式上国内并没有直接竞争者,如果发展顺利,4年内的上市盈利计划并不是特别难以实现的目标。
俞敏洪:盘和林是一个能做成事情的人
中国第一家教育概念股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先生是《赢在中国》第三赛季的评委,他评价“盘和林是一个能做成事情的人”,在比赛时鼓励盘和林把管理培训项目做大, “卖给新东方或者单独上市”。俞敏洪还单独在北京约见了盘和林,对其思路表示肯定,并称愿意长期保持联系。
鼎鑫国际资本高级投资经理、商业模式研究员李庆丰先生也与盘和林即将按照上市要求成立的新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协议,达到设定的经营指标后,提供第二期上千万的风险投资。
盘和林目前已经网络了一个上百人的卓越师资力量:他们来自微软、盛大、华为、蒙牛、联想、麦当劳等实战派师资和北大、人大等著名商学院的知名学院派教授。
“培华企业管理培训集团”集中打造“营销、人力资源、财务、法律”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成立第一年将在浙江一个地区的实现超过1000万的营业额,2009年将在全国10到20多个大型城市建立教学中心,成为中国知名的企业管理培训公司。
盘和林这个曾经在在雨中奔跑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成长为现在有一定名气和社会地位的青年。可以说他所走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希望,正如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先生所说“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必将辉煌”。
临近采访结束时,盘和林想对和他有同样经历的的人说,今后的路还很长,虽然我们手中的资源并不如别人,我们的起跑线也不如别人,但这都不要紧,我们比别人唯一多的地方就是:当他们在雨伞中躲雨慢行的时候,我们拥有在雨中奔跑的勇气与力量,我们不停的向着自己的理想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