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述评与启示

来源 :山东图书馆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z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旨在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经验与实践对我国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提供参考。以Web of Science、知网为数据源,采用网络与文献调研法对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科学数据素养的概念与内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与数据素养教育参与主体进行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作为数据素养教育主体,应发挥自身馆员和馆藏资源优势,重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培养数据馆员;遵循科研数据生命周期理论,以需求为驱动,设计丰富的科学素养教育模式和内容;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形成法律与政策两者之间的最优配制,支持和
其他文献
依据“暑期滑坡”理论,比较分析中外公共图书馆、学校、家庭等通过阅读干预缩小暑期学力鸿沟的实践与经验,反思我国暑期阅读活动存在馆校家联动不够紧密、项目品牌化运作欠缺、政策资金保障有待完善、关联理论研究较少等问题,认为要重视暑期学力丢失的风险和馆—校—家多方阅读干预的作用,提出馆—校—家联动规避“暑期滑坡”风险、创新课程优化暑期阅读品牌、健全政策资金保障机制、重视宣传和阅读奖励鼓励参与等观点,全力保障、多方参与、创新融合,减少“暑期滑坡”,提升阅读能力,助推全民阅读。
我国数字乡村振兴实践项目已启动数年,但在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问题。数字技术与乡村建设有着密切关系,数字技术应用为乡村建设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方向作出重要引领。芬兰数字乡村建设,主要开展“智慧村庄”以及“社会包容”项目,其特点是:国内外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组织的智力和资金优势、以人为本,积极关注农村青年数字技能、效果导向,完善管理与评估策略。对我国数字乡村发展的启示是:区域合作,整合多方资源;面向农村常住人员,开数字技术应用培训;重视评估和监督管理机制建设。
沥青也能透水?rn“海绵”起来的路面,自然就是透水路面啦,它还有一个更正式的名字——透水铺装.rn透水铺装与传统路面的区别就在于“透水”两个字.如何实现透水呢?一项关于沥青混合料孔隙率和透水性的关系研究表明,8%的孔隙率是沥青路面透水性急剧增长的拐点.实际应用中,孔隙率大于15%,才能保证路面透水.
期刊
(一)rn[幕启,外福来拿着大喇叭站在舞台上高喊.]rn外福来:各位参赛者请注意,一年一度的雨水湿地运动会就要开始了,请大家踊跃报名!rn(二)rn[过了一天,在运动会条幅下面,比赛正式开始.]rn外福来:我宣布,雨水湿地运动会正式开始,本次比赛分三轮,首先进行耐涝比赛.
期刊
为全面评价作者的学术影响力,本文结合引文指标与文献的引用关系数据,构建基于引文网络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提出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个人结构影响因子(Personal structure impactfactor简称为PSIF),该指标基于引文网络,结合评价指标修正个人影响因子(Corrected personal impact factor简称为CPIF)综合评价作者学术影响力。实证研究表明,PSIF综合了作者合作层面与作者产出层面的学术影响力,与特征向量中心度、H指数具有高度相关性,对传统评价指标具有
《经籍要略》是裕德出任山东学政期间编刊的一部推荐书目,该书在编撰过程中对龙启瑞的《经籍举要》和张之洞的《书目答问》皆有借鉴,但同时又独具特色。通过将《经籍要略》与另外二书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借此明晰《经籍要略》在著录数量、推荐版本、选目、体例、分类等方面的特点。再结合对《经籍要略》一书特色与不足的考查,可以确切知晓该书目不啻为清末一部极为优秀的推荐书目。
在公共文化服务与“互联网+”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成为政府激活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活力、提高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文章梳理了国内外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成果,分析社会力量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现状,指出社会力量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及服务建设提供借鉴。
随着数字时代的高速发展,作为地市级公共图书馆,通过特色资源库的建设,在保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和整理开发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杭州图书馆特色资源库的建设内容及访问情况,对照其它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库的建设现状,分析特色资源库建设特点,发现存在不足及提出改进对策,以此为市级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课堂评价具有学习、诊断和反馈的功能,对改进学校教育教学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课堂评价产生了功能“异化”的问题:“繁难偏”的评价内容,使课堂评价学习功能缺失;课堂评价的结果被当作实施奖惩的参照,使反馈、修正功能变质;竞争、筛选功能“挤占”,成为课堂评价的“主角”,剥夺了学生的内生动力.上述问题主要是由错误逻辑所导致的:长期以来,课堂评价对学生“消极经验”的“污名化”;教师缺乏评价素养,对课堂评价产生错误认知;教育“内卷化”的日常渗透,致使课堂评价中的焦虑.因此,课堂评价应追求“三个回归”:回归“学生主体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与武汉大学联合编写过《目录学讲义》和《目录学概论》两本目录学教材,开启了新中国目录学教材建设、学术研究乃至学科教育的新时代。从两校合编目录学教材的背景及过程、教材内容的延续与突破、教材形式的继承与创新等方面分析两校合编目录学教材的沿革、特征及价值,以期为新时期我国目录学教材建设和目录学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