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自由”背后的意义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ling_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螺蛳粉自由”成了网络流行语。有媒体报道,近期的螺蛳粉付款后要等待40天的预售期,方能发货。这种情况被戏称为“一粉难求”。
  无独有偶,数据显示,近期在淘宝搜索“方便面”的人数增长了200倍;京东平台从除夕到初九的10天内,方便食品成交金额增长3.5倍;苏宁平台2月3日至2月6日的方便面销量环比猛增了342%。
  从“一粉难求”到方便面食产品集体走红,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有人认为,方便食品的销售增长源于疫情期间,老百姓买菜不便。这种解释有一定道理,但显然不够全面。
  短期看,方便面、方便粉等食品的销量上涨,有其必然性。一方面,疫情期间,与传统餐饮业相比,方便面食等产业普遍具有工厂机械化、流水化、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等特征,对大厨手艺等人工要素相对依赖度较低,方便面食的复产难度相对传统餐饮业较低。另一方面,经过近30年的发展,方便食品行业的冷链保鲜等技术相对标准化程度较高,对交通物流等要素的依赖度也相对较低。因此,方便面、方便粉成了填补消费者饮食需求的优先产品,也成了电商平台的热搜词。
  从长期看,“一粉难求”存在长期持续的可能。近年来,方便面市场数据呈现出缓慢下滑的势态:2014年的国内市场数据是877亿元,到2018年下降到836亿元。这无疑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危机感。方便食品产业为了稳住市场,集体“苦练内功”,厂家纷纷提高自己的“内容质量”,形成了产业内的良性竞争环境。一个突出的成果,就是方便速食面类走向了品类多元化、口味差异化。在超市货架或者电商平台上不难看到:从油炸面到非油炸面,从鸡精调料包扩充成荤素搭配的配菜调料包,更丰富、更健康、更高端。“干干的”“酸酸的”“臭臭的”……这些在味蕾上绽放不同滋味的产品,给予了老百姓更多的选择空间,也满足了老百姓日益多元化和差异化的需求。
  从三块钱一袋到十几块钱一袋,老百姓愿意松开钱袋子,用更多钱去购买更合心意、更合口味的食品,愿意通过消费升级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实现更美好的衣食住行。方便面食产业走俏的现象背后,展现出大消费产业生存、发展和创新最朴素的本质:更高的质量、更好的产品、更强的服务、更优的性价比……
  疫情期间,不少行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大消费相关的产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不少企业在复产复工的过程中,也摸索着转型升级的方向。当此之时,方便面食产业走红现象,亦可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选自人民网)
  【素材解读】
  事实上,所谓的“螺蛳粉自由”“方便面自由”,其实质是消费者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去购买,有足够多的产品和种类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给消费者提供“选择自由”。方便食品的变化无疑是一个小切口,在点滴间展现出老百姓生活品位、生活質量、生活追求的提高。
其他文献
2019年11月11日,就在很多人熬夜“買买买”的时候,昔日一度引起巨大争议的“北大屠夫”陆步轩再次回到公众视野中。据梨视频报道,陆步轩和学长一起创立品牌卖生鲜,2018年销售额已达18亿。对于备战“双十一”,他感慨“读书一定能改变思维”,看到他已经身家过亿,很多网友纷纷点赞,甚至认为陆步轩是个人奋斗正能量的代表。   2003年,陆步轩街头卖猪肉被曝光,此刻,堪称他人生中的最低谷,却也酝酿着
期刊
火锅是一种时髦的美食,特别是走在秋冬时节城市的街头巷尾,放眼望去,火锅店的招牌触目皆是,花样也繁多,可我却对铜火锅情有独钟。家里至今还有一个用了二十多年的铜火锅,无论是锅身,还是锅盖,都呈现出一种明亮的光泽,透露着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沧桑,也诉说着一种质朴和自然。每当天气转寒,父亲便把它找出来,一家人围在一起美美地吃上一顿。  记得读初中时,父亲出差带回来一个造型奇特的铜家伙,在我惊诧的目光中,父亲
期刊
前段时间,最令人讨厌的网络表情登上热搜话题,不少网友立刻开启了“吐槽模式”。毫不意外的是,微笑脸(也被称为“呵呵脸”)成为网友们最讨厌的表情,尤其是在年轻人眼中,这个表情堪称“万恶之源”,它不仅意味着冷漠与厌恶,还带有嘲讽与挖苦的意味。   在中国历史古籍中,“呵呵”也曾出现过。《晋书·石季龙载记》讲过:“乘素车,从千人,临韬丧,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看尸,大笑而去。”苏轼也曾在《与陈季常》中
期刊
本书是一本关于老物件的文化散文集。器物与人接触,发生关联后便获得了生命和滋养,而老物件更是承载着感情、记忆,甚至历史和人文。本书描摹了旧日里的用具、书房里的文玩、闺阁中的饰物以及年少时的玩物等各种留有岁月痕迹的老物件,讲述它们与作者相遇的缘分、它们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和事。   呂峰,散文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已出版《屋头青瓦是谁家》《梦里天堂:一城一景一味》
期刊
秋风送来一股古朴,包含着春夏劳作时滴滴汗水的味道——稻花香。爷爷发呆地站在田埂上,注视着田间一大片黄澄澄的稻子,鼻子耸了一下,笑着说:“就是这个味儿!”   爷爷算得上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从小闻着稻花香长大。可当时水稻产量低,连吃一碗盛满的饭都很难做到。爷爷端着空瘪的饭碗,攥紧拳头,仰天发誓,要让稻花香传遍青衣大地。   大学毕业后,爷爷为了理想来到了农业局,他工作踏实努力,像一棵田间的稻子,吃苦耐
期刊
怒江大峡谷西岸高黎贡山山梁上有个石月亮,那是傈僳族人民祈福的圣地。怒江东岸碧罗雪山下有位怒族乡村医生邓前堆,多年来奔波在怒江两岸,在石月亮的注视和陪伴下,走在乡村出诊的路上。   “689009”是一串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数字,但在石月亮乡拉马底村却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在拉马底村民们看来就是“120”,因为它就是乡村医生邓前堆的电话短号。   1983年,初中毕业不久的邓前堆得了痢疾,被村医友尚叶
期刊
我愿倾尽一生来记住暖黄色的灯光下,那个柔和的身影。  ——题 记   如水般寂静的月色覆盖了世界,在月色的沐浴下,我独自行走在路边。   小区里的灯一盏盏地亮了,我也必须结束以散步为由的逃避了。   推开家门,仍是一片熟悉的祥和,暖黄色的灯光照耀着客厅,一盘去了皮的水果静静地躺在桌上,上面插着几根竹签。我抬眼看了看一脸期冀的母亲,无奈地将错得密密麻麻的试卷从手提袋的最底端翻出,摊在母亲面前。  
期刊
郭璐萍,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她用纤弱的身躯践行着中国医疗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把中国人的大爱播撒在非洲大地,即使身患重症,依然坚持工作,被誉为“撒哈拉玫瑰”。   2014年初,郭璐萍主动请缨,加入中国第21批援非医疗队。刚刚到达突尼斯,时差还没倒过来的郭璐萍,便投身于抢救妇婴的工作中。24小时间,她连续做了20个B超,上了7台手术,从死神手中夺回两对高危
期刊
“邻居家的窗户大开,暗红色窗帘在风中飞舞,没有人收。”这一幕被一名武汉网友记录下来并在社交平台上持续更新。4月12日,得知自家窗帘登上热搜,户主王先生专程回家确认,对网友的关心,王先生很感动,更由衷地感谢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方面对武汉的支持。网友们得知户主平安,都说这是最好的结局。   武汉封城以后,一条窗帘,飘出窗外两个月。窗外树木由黄变绿,风里雨里无人收回的窗帘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期刊
据报道,杭州余杭区临平梅堰路13号小区是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小区,“花仙”阿姨盛超敏一家居住在3楼,在露台上因地制宜弄了个不大不小的花园。从2001年搬到这里,盛超敏阿姨就用剩菜剩饭、瓜果菜叶、鱼鳞内脏这些易腐垃圾培育肥料种植花草,没丢过一点易腐垃圾。20年坚持,换来的是满园春色,瓜果飄香。   无独有偶,杭州上城区望江街道近江西园社区也有一位叫赵建荣的环保达人。他将易腐垃圾制成环保酵素,可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