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是一种美德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_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者》杂志刊载了狄马《勤劳是一种美德吗?》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说:“……文明千姿百态,但人性只有一个,那就是求乐避苦、好生恶死。没有一个民族热爱吃苦更甚于热爱享乐,热爱流汗更甚于热爱休闲。勤劳都是逼出来的。”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狄马还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有一年他母亲被评为劳动模范,队长捧着奖状来到他家,对他母亲好好地表扬了一番。队长走后,他母亲却哭起来,并说:“别听他胡说!什么勤劳!他怎么不勤劳?”另一个是一群诗人到陕北采风,看到一位老妇人在地里拔草,作协主席就向前夸奖说:“老大娘,这么大岁数了,还在劳动?你的勤劳值得我们学习啊!”可他们一走,老大娘就唾了一口,骂道:“呸!你才勤劳呢!你家祖宗八代都勤劳!”老大娘是否说了这些我很怀疑,但正如文章接着说的,老大娘呸的是这些人把她当猴耍,是不要脸,让她恶心罢了。
  显然,作者的观点是荒谬的。勤劳当然是一种美德。不错,人人都求乐避苦、好生恶死,没有人热爱吃苦甚于热爱享乐。但“乐”从何来?“生”从何来?天上不会掉馅饼。人生的幸福——生活快乐、体魄健康、风风光光有滋有味的生活,是人们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一个人孩童时吃苦耐劳发奋读书,让自己尽可能多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就为将来干事业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成年后努力工作,就有可能干出一番让人羡慕的事业。而一个人只有干好工作甚至事业有成,才可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才可能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避免冻馁之苦。如此说来,要避苦求乐,离得开勤劳吗?一个人不以劳动为本,又怎么能达到求乐避苦的目的,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呢?
  好生恶死,同样离不开勤劳。生命在于运动,现在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因而早起晨练的人越来越多了,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这些活动也是劳动。坚持就是勤劳。正是勤劳保证了人们身体健康,达到了好生的目的。因此,怎么能说勤劳不是一种美德呢?
  狄马为否认勤劳是一种美德所举的例子,确是现实中真实的存在。虽说用它来否认勤劳是一种美德实不可取,但现在为什么有人对表扬,尤其是来自官方的表扬本能地反感?因为这么多年来,老百姓从官员口中听到的假话太多了。老百姓虽没权力没地位,但观人察事的水平可能比某些官员还要强得多。他们怎么会甘心上当受骗,而不产生深深的反感呢?
  这种老百姓对官员的反感心理,我认为,实在需要高层高度重视了。
  (选自http://bbs.tianya.cn/post-news-288239-1.shtml,本刊有删改)
  [说文论道]
  这是两篇观点相反的议论类文章。
  “勤劳是一种美德”,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公认的常识。但狄马偏能从这些常识甚至常情、常理中发现其错谬之处。他对勤劳进行了“两分”:一是主动愿意的勤劳,一是被动被迫的勤劳。他认为,只有前者的勤劳才会有劳动的快乐,才是美德;而后者的劳动是受他人驱使的,因而与美德无关。而支撑其论点的依据就是,“人性只有一个,那就是求乐避苦、好生恶死”,他进而进行了深度推演,“没有一个民族热爱吃苦更甚于热爱享乐,热爱流汗更甚于热爱休闲。勤劳都是逼出来的。如果说有一个民族在世界上是以勤劳和耐苦出名的,那么,透过这华而不实的‘名’,一定有某种比‘勤劳和耐苦’更可怕的东西高悬在它的头顶,比如严酷的制度、粗暴的管理以及落后的技术等,否则,它就不会乖乖地选择‘勤劳’,而且一选择就是两千年”。在此基础上,他又引用从欧洲考察回来的学者所见的事例,进一步推论并得出“勤劳”不仅对于个体,而且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也未必是一件好事的结论。
  这就是狄马。
  唐铁云的文章所持的则是传统的观点,是与狄马相反的观点。这是一篇与狄马进行商榷的说理文章,我们又称之为反驳类说理文章。
  唐铁云的智慧之处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否认狄马文章中的事实,而是首先否认了支撑狄马立论的重要依据,尤其是这一依据与观点之间的内在关联。不错,人人都求乐避苦、好生恶死,没有人热爱吃苦甚于热爱享乐。但“乐”从何来?“生”从何来?天上不会掉馅饼。好生恶死,同样离不开勤劳。人生所需,都靠勤劳获得。在抽掉了狄马说理的根基、分析了内在的关联之后,他又从老百姓何以会对当下的“勤劳是一种美德”持否定态度的现实和深层的背景上进行考量,同样掷地有声、令人深思。
  这就是说理文章,既需要摆事实来证明道理,更需要从事实中生发出道理;而从另一层意义上说,你可以没有事实,但只要言之成理,有合乎逻辑的分析、推导和论证,你的说理文章就一样能让人信服。
  狄马的两分法值得同学们学习,唐铁云的逻辑剖析法同样值得同学们借鉴。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议论文重在说理,而不是重在摆事实或者论据。事实本身只是一种存在,它自己不会解释。同样一个事实,不同的人的解释是不一样的,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上面的情形正是如此。
其他文献
第六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颁奖仪式日前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第六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于2016年12月启动。经20位评委推荐,共有56篇论文进入初评,最终确定20篇优秀论文入围终评。终评会议于2017年1月21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经终评委员现场多轮投票表决,最终确定四篇获奖论文,分别是:丛治辰《上海作为一种方法——论》、李遇春《“传奇”与中国当代小说文体演变趋势》、郭冰茹《赵树理的话本实践与
内容摘要:电影《青红》、《我11》、《闯入者》是王小帅以“三线生活”為主要内容的三部曲,再现了处在社会变革时期三线工人的社会生活与思想状况。他们中的一群人在时代与历史的浪潮中成了无辜的受害者和粗暴的施害者。本文主要分析电影中拥有施害者与受害者这样一个双重身份的人物形象,探讨王小帅塑造的这种双重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感受大时代变动给个体带来的创伤。  关键词:王小帅 三线生活 施害者 受害者
《大裂》是胡迁的短篇小说集,收入了《倾泻直下》、《漫长的闭眼》、《荒路》、《猎狗人》等作品。它们不惮以“故事内叙述者”的第一人称深度扎入叙事层,以干净利落的笔触蘸着暗色调的反讽,精准地测量着世界的荒谬和荒芜,写出了“当代青年”的生存样态——一群在社会边缘的缝隙里游弋不定的“卢瑟”如何生、如何爱、如何寻找、如何死去,而最终,这一切都被证明不过是一场徒劳。  我没有看过《大象席地而坐》的电影,此处仅就
为纪念英国布克小说奖创办50年而特别颁发的“金布克奖”得主日前在伦敦南岸中心揭晓:加拿大小说家迈克尔·翁达杰创作的《英国病人》,被冠以“半个世纪以来布克小说奖之最佳作品”。翁达杰在获奖致辞里罗列了一系列“应该获奖但从未获奖”的“被忽略的经典”,又感谢已去世的《英国病人》导演安东尼·明格拉:“我能得到这个奖,很可能是他的功劳呢。”宣布获奖作品的布克奖主席海伦娜·肯尼迪评价说:《英国病人》“在诗性与哲
品心灵茶香,悟茶道学问。  ——题记  初到安吉时已是深夜,一轮明月缥缈在远方的山脊上,远离尘世喧嚣的山林气息扑面而来。忽然,耳边传来哗哗的声音,也许是月光洒下的旋律,那么清澈,那么纯净。  我在哗哗声的怀抱中入睡,醒来时,大山早已披好翠绿的外衣迎接这明媚的早晨。山脚下,一泓泉水流淌而去,像是给山围上了淡蓝的丝巾。山上的梯田间写满了整齐的诗行——茶树,飒飒的山风便是在被吟诵着的典雅的诗句。当绿意漫
今年7月,是作家柳青诞辰100周年的日子,他的长女刘可风日前完成了父亲遗愿,于近日推出了《柳青传》。刘可风永远忘不掉父亲生前绝望地对她说的那句话:“我的书是写不完了!”她说:“从父亲离开我的那一刻,我就坚定不移地认定我的未来必须完成一件事——我要把他的遗憾落在纸上。”她觉得这部38万字的《柳青传》是替父亲续写的,父亲在天上一定会看到。作为新中国成立三十年间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柳青的《创业史》深刻记录
继《天行者》《蟠虺》后,作家刘醒龙推出又一部长篇力作《黄冈秘卷》,日前,《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8年第2期,用整整一期的规模选载了这部32万字的作品。据悉,这部新作的单行本,今年6月将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责编汤亚竹说,《黄冈秘卷》有如一幅山水画卷,将黄冈地区的人文地理、文化基因和红色基因立体呈现。作品塑造了耿直性格的主人公“老十哥”革命、反腐、退休的一生,展現了一位典型黄冈人一
日前,张炜推出全新散文随笔集《海边兔子有所思》,以好奇的眼光带领读者感受来自整个世界的善良。《海边兔子有所思》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被称为“思绪绵密的静书”收录的散文随笔多是张炜近两年来关于写作、阅读、故乡和人生的思考,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探索和对写作的热情。张炜坦言,这些文字记下了一些场景和心情,有些思绪属于特别的時段,有些则是长期滞留在心中的,它们一起呈现于此。在作家这里,散文与随笔
近日,2016国际布克奖得主、韩国女作家韩江在2016爱丁堡国际图书节亮相。2015年,在《素食主义者》英译本出版时,她就来做过演讲。韩江说:我出生后就是在书堆中长大的。我很爱看书,各种韩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成韩语的外国文学,我都读了很多。到了14岁,忽然有一天,我想去尝试写自己的小说。直到23岁我才开始发表作品,最初发表的是诗歌。24岁时,我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27岁時,我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6-2017)》发布会在京举行。该书主编、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将2016年中国文坛的总体情况概括为“平稳中内含异动,异动中依流平进”。《中国文情报告(2016-2017)》设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诗歌、戏剧、网络文学、文学理论批评9个专题,分门别类地对年度的文学创作、文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