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时世不会因为“寻找”而变得葱绿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ha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裂》是胡迁的短篇小说集,收入了《倾泻直下》、《漫长的闭眼》、《荒路》、《猎狗人》等作品。它们不惮以“故事内叙述者”的第一人称深度扎入叙事层,以干净利落的笔触蘸着暗色调的反讽,精准地测量着世界的荒谬和荒芜,写出了“当代青年”的生存样态——一群在社会边缘的缝隙里游弋不定的“卢瑟”如何生、如何爱、如何寻找、如何死去,而最终,这一切都被证明不过是一场徒劳。
  我没有看过《大象席地而坐》的电影,此处仅就小说而论。小说讲述男主人公“我”从黎凯那儿听说花莲动物园有一头大象席地而坐,无论人们是叉它、看它、还是扔东西给它,它都不理,“那是我听过最好玩的事”。黎凯一直想去看那头端坐的大象,但那是一年前的事了,现在他已经跳楼自杀,原因是老婆劈腿,而劈腿的对象就是“我”。
  在胡迁的小说里,类似这样滑出道德轨道的事情并不少见:《一缕烟》里室友女朋友对“我”的非礼、《张莫西去了沙漠》里的编剧和女助理的不正当关系、《婚礼》里的影楼老板与女会计的约会。但是,胡迁并不将这些事件放置于任何社会化的层面进行谈论。对他来说,这些事情就和画无聊到死的画像、写没有意思的剧本、谈子虚乌有的项目一样,都是生命中必不可少但又毫无意义的存在。它们占据着生命的流量,改变着时间的形状。一切就这么发生着、堆积着、推搡着、消耗着、流逝着,然后留下一团团很快就会被蒸发掉的模糊印痕。
  在《大象席地而坐》中,由劈腿引发的死亡事件在叙事节奏上保持着很快的速度。从发生到被发现到目睹跳楼,大约只占小说的五分之一。“我”为了逃避此事,跟着一个项目去了台北。去台北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追随一个不爱“我”的女人。她“总是很忙,有一堆事情要做”,并且果然冷酷如故地讽刺“我”、打击“我”,最后潦草地打发了“我”。“我”一个人去了花莲,看游客津津有味地吃像牛皮纸一样的烤野猪肉,听民宿老板嗨聊他的世界游历。“我”实在太无聊了,所以报名加入了两个更加无聊的旅行团,把一车人的心情搅和得糟糕透顶。
  胡迁的叙事有一种“流动性”,即他不会在某一事、某一细节上往复徘徊,精雕细琢,而是从此一事件飞快地滑向彼一事件,然后环环相扣地将人物送往叙事的终点,或者干脆置之于死地。他对荒谬时世的评点则天衣无缝地藏纳在人物的对话和脑波里。比如,当“我”爱的那个女人说和“我”呆在一起不舒服时,“我”说:“我不觉得人什么时候舒服过。”比如,民宿老板说他是个流浪汉,“我”不禁质疑:“流浪汉有这么一栋楼?”再如,我在路上看到一只死鸟,想起自己养的柴犬。因為狗贩子卖的是病狗,所以它不停地生病、吐虫子,直到被“我”在困累中失手打针过多而死。诸如此类的发问、质询、暗中揣摩、联想回忆,将人物对事件的荒谬感受进行显影和固形。它们就像是从木板背部钉入的钉子,钉在文本的间隙里,仅仅露出尖锐的闪着冷光的细部,坚硬、冰凉而顽强地向着这个世界发出倔强的呼吸。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为什么执意要去动物园看大象、为什么想尽办法贴近它弄清楚它席地而坐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了。因为这是一场漫长的寻找。从一年前听到这件“最好玩的事”开始,“我”经历了意外、死亡、追随、被抛弃、被漠视、被打击,最终只想完成、也必然要完成这一场寻找。
  但是,胡迁的“寻找”和大部分作家的“寻找”不同。如果说很多作家在小说开头设置一个“寻找”的源头,最终是为了完成它,或从中悟出什么道理的话,那么,胡迁的“寻找”没有任何附加的意义,没有任何超出“寻找”之外的余赘。“寻找”就是“寻找”本身,完成“寻找”就是完成这一行为本身。所以,毫不意外,艰难的时世绝对不会因为这场漫长的“寻找”而变得青葱翠绿。世界依然如故,甚至更加残酷。当“我”贴近大象、发现它是因为断了腿不得不席地而坐时,“我”又想笑又想抱着它哭,但是五吨重的它“一脚踩向我的胸口”。在弥留之际,“我”看到工作人员一边跑过来一边骂着什么。这可能就是世界留给“我”、也是留给胡迁的最后的“礼物”。
  胡迁是当代写作中最接近加缪的,不是那个通过“西西弗斯”和“鼠疫”表现反抗主义与英雄主义的加缪,而是那个在《卡利古拉》和《误会》中以“孤独者的洞察力”注目人类荒谬命运并以文字为之送行的加缪。
  曹霞,著名文学评论家,现居天津。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散文教学的难题:好的散文的标准是什么?要说好的散文的标准是什么,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真情,有人认为是平淡……难以概括出能涵盖一切的标准答案,这就给散文教学带来了难题。既然好的标准,各人有各人的解释,那就不妨从需要避免的问题入手。  关键词:不真 卖弄 趋时 迎合  有学生向我推荐了一篇题为《下山才算成功》的散文,说是写得不错。拿来一看,文章大意为:一般人们,把在登山过程中攀上巅峰当作成功
内容摘要: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9世纪著名的俄国作家普希金的代表作,作品的主人公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普希金将《叶甫盖尼·奥涅金》作为自我的文学投射,借助“奥涅金诗节”的典范意义、第一人称“我”叙述视角、现实与虚幻交织人物塑造,立体呈现出作品的自恋情结,并由此开创了文学史“多余人”塑造的新纪元。  关键词:自恋 《叶甫盖尼·奥涅金》 情结  弗洛伊德认为自恋
时光似网,网住了星移斗转,网住了风花雪月,网住了我的回忆。我在网中穿梭,一不留意,看见那一处娉婷。  夕阳在西峰苟延残喘着,夜的使者把暗淡的色彩从天边一层层渲染开来,风在耳边低低地呜咽,春,似乎仍酣睡在冬的梦里。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脚步迟缓。刚才在学校的一幕再度浮现在眼前:礼堂中一片死寂,耳畔只有我急促的呼吸声。我站在偌大的台上,刚才还烂熟于心的演讲稿此时竟搜肠刮肚也寻不得。面对评委审视的目光,
内容摘要:英语语言学作为高校英语专业必修课,但却以抽象、复杂和晦涩难懂的特点,使之成为英语教师教学的难点。而项目学习法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项目”设定的方式,对英语教学模式加以调整优化,以便能够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对此,本文详细思考项目学习法在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学习法 高校英语语言学 教学应用  英语语言学作为和国际间相接轨的学科,伴随知识信息化产业链条出现,英语逐渐成为人
内容摘要:劳拉·埃斯基韦尔的小说《恰似水之于巧克力》,描述了墨西哥资产阶級民主大革命时期一个没落庄园家庭内部四个女性的不同命运,小说一经问世在拉丁美洲文坛引起巨大反响。大部分的文学评论都把视点集中于从小说女主人公蒂塔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但实质上,无论是蒂塔,还是家族三代女性中的其他角色,甚至是作者本人的命运都或多或少受到了男权的影响。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探求小说中所暴露出来的当时墨西哥
日前,法国文化部授予中国作家刘震云“法兰西共和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以表彰他的作品在法文世界产生的影响。刘震云在答谢辞中说,能够获得该奖,首先应该感谢自己作品的法文译者和出版人们。是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和其中的众多人物带到了法文世界,他是随着这些人物来到了另外一个语言环境。“大家说我的作品是‘现实魔幻主义’,但我真的不想把现实魔幻,仅仅因为我作品里的人物就生活在这样真实而魔幻的世界里。当这些人的心事
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少年。  当那些成绩优异的同学笑着接受老师的奖赏时,我只是装作不在意地托着腮帮;当健壮的同伴在操场上挥洒汗水时,我只是在旁边为他加油鼓掌;当歌声甜美的少年在舞台上展示自己时,我却只能藏匿于观众席的角落为他鼓掌。其实,我也期盼着在这些场景中能有自己的精彩表现,然而,因为我不擅长这些,所以我只能默默地看着,眼里满满的都是对他们的羡慕。  终于有一天,我在同学的鼓励之下,报名参加了学校的
近日,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盛大开幕。凡鱼传媒出品的电影《八月未央》剧组受邀参加开幕式。《八月未央》是青春文学教母安妮宝贝第一本小说散文集,是其文风成熟的标杆之作,深深的影响了一代年轻人,拥趸无数,被誉为“顶级青春IP”。小说中对宿命和无常、爱情和死亡、告别和流浪的诠释,以及安妮宝贝对都市边缘人孤独情感的描述。电影《八月未央》主要讲述两个性格迥异的闺蜜知己——率真叛逆的未央和憧憬完美婚姻的“公主”
第六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颁奖仪式日前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第六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于2016年12月启动。经20位评委推荐,共有56篇论文进入初评,最终确定20篇优秀论文入围终评。终评会议于2017年1月21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经终评委员现场多轮投票表决,最终确定四篇获奖论文,分别是:丛治辰《上海作为一种方法——论》、李遇春《“传奇”与中国当代小说文体演变趋势》、郭冰茹《赵树理的话本实践与
内容摘要:电影《青红》、《我11》、《闯入者》是王小帅以“三线生活”為主要内容的三部曲,再现了处在社会变革时期三线工人的社会生活与思想状况。他们中的一群人在时代与历史的浪潮中成了无辜的受害者和粗暴的施害者。本文主要分析电影中拥有施害者与受害者这样一个双重身份的人物形象,探讨王小帅塑造的这种双重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感受大时代变动给个体带来的创伤。  关键词:王小帅 三线生活 施害者 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