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沉潜——论《我用残损的手掌》中的冒号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2009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望舒在把《断篇》改写成《我用残损的手掌》时删略了所有和声音有关的信息.通过考察《手掌》中唯一提示声音的冒号可以发现,全诗在声音的沉潜中既抒发了诗人炽烈的爱国情感,又借助隐秘幽微的私语试图重构自我与外界被毁坏的秩序.
其他文献
6月17日,惊闻百岁翻译大家许渊冲仙逝,我十分震惊。大半年前,我曾到许老位于北大畅春园的寓所,对他进行过面对面的访谈,近距离感受了这位从书架上、从《朗读者》屏幕上走下来的“翻译狂人”的风采。不料,我的长篇访谈稿前脚交到杂志编辑部,许老后脚便匆匆离去,这篇访谈也就成了与天国的一次对话,这在我的采访生涯中是少有的。  如今,这位每天和古人及圣贤精英对话的长者也加入到古人的行列,但我采访他时,那些真切的
期刊
唐继尧与蔡锷一同参加过倒袁护国运动,但大众多知蔡锷而不知唐继尧.诗歌方面,相较蔡锷,唐继尧的佳作不少,在民国武人中独树一帜.唐继尧大半生戎马倥偬,其很多诗歌也跳出了拘泥声病、矜伐学问的文人诗藩篱.
夏志清的论述中呈现出“真实”与“理智”两个鲜明的特点.前者根植于道德视野(moral vision),蕴含了其位于道德外围的清晰思考.后者通过其抒情传统得以最大程度的外化,在对文学史的重新书写中发掘本土固有的现代性.二者在夏氏的论述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我们了解和借鉴夏氏的治学方法提供了重要指导.
在诗歌结构编排上,李贺独特的跳跃性结构往往能达到现代戏剧中出现的“间离”效果.此外,其叙事诗的叙事手法上与现代电影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选择《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一诗,旨在分析其中独特的叙事方法,与此同时挖掘李贺难能可贵的创作视角,探索诗人内在的创作心理.
早年见面认识时,於梨华姊就热情地要我叫她於姊。娇小的她是北美华文文学的先驱开拓者、经典小说家,被誉为留学生文学的鼻祖。她自己也喜欢说笑,自称祖师奶奶,不喜欢别人把她的姓读为“乌”,要读“于”,一定不可简化为“于”。她常笑声爽脆开玩笑地问,要不要叫於阿姨?  於姊少年时举家从大陆迁去台湾,其父是农化专家於升峰。曾留法,后返沪任教光华大学,跟随翁文灏工作,1947年父亲被派往接收台中糖厂任厂长,曾以厂
期刊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人类的疫情之年,隔离之年:两个2被0隔离,两个0被2隔离。但是对于喜欢诗歌的读者来说,这也是一个聚拢之年,聚拢在诺奖新晋得主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里。此前我读到的她的第一首诗是《高山》,该诗非常契合她的教师与诗人的双重身份,像一次写作课的实录或一个关于写作的寓言,不过该诗并未吸引我追踪她的其他诗。直到传来她突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我才在网上读了她的一些诗,但仍未感到有什么特
期刊
摘要:王粲为建安引《诗》之冠,现存25首诗中引《诗》的就有12首,凡23次。王粲诗的情志和形貌与其所引《诗经》深度互文。随着东汉中后期以来引《诗》传统的新变和《诗经》抒情传统的复归,王粲诗不同于政治功利的个性化情感经由引《诗》的语言形式抒出,同时又受到引《诗》的规整。王粲凭借出众的《诗》学素养,在引《诗》语意限阈和强力抒情意志的张力之间,形塑了其诗歌作为建安诗歌情感美学典范的中和之美与“风骨”境界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作于范仲淹镇守西北抵御西夏期间.全词书写西北边塞秋日荒凉肃杀的景象,表现戍边将士深沉的悲慨情怀,风格悲壮苍凉.这首词是宋代第一首边塞词,也是最早具备豪放意味的宋词,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这三组诗都作于金亡之后.《俳体雪香亭杂咏》写汴京城破后诗人入览宫中所见.庄严神秘之宫,满怀深创巨痛,却以俳体写来,以笑言痛,读之令人悲戚动容.《癸巳五月三日北渡》写诗人亡国后被押往羁管地聊城路途所见.诗人以诗史之笔、绝句之体,记录亡国惨痛,以及战争造成的生灵灭绝,田园废弃,文化、社会、经济遭受的毁灭性破坏.从细节到全景,笔力非凡,字字泪血.《自题中州集后五首》是《中州集》编成后的题诗,说明编纂宗旨,寄寓内心感慨.诗人对比南北,彰显北方诗的价值.这组诗不仅是论诗文献,作为诗来欣赏,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气盛格
我看它和你一起正如和桦树一起:  ……  ——我干脆继续  对那些桦树讲话,  像我从前的生活那样  (格丽克:《晨祷》)a一  《野鸢尾》(THE WILD IRIS)有一种迷离又忧郁的美。阅读时,我们眼前如有一团半透明的蓝紫色水雾笼罩着清晨的日光,而诗人逆光站立着,周围的一切影影绰绰冒着虚影,仿佛在随着水雾晃动。诗人不说话。这是在她家的后院,空气中浮满新生的草叶的气息,蝇虫热情而安静地飞舞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