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贴近生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t_chengdu_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必须把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放在第一位,用生活的理念指导小学作文教学,从生活和写作的结合上,探索有效的指导途径,构建一个“以内容题材为中心,以创新为主题,贴近生活、凸现个性、充满生命活动的、自由的作文教学模式”。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在生活化作文教学中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让学生作文感染生活气息
  生活是人生经历的自主积累和人性情感的真实体验,生活中有许多感动人的元素,它就好比是习作的数据库。《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换言之,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离开生活实际,作文就只剩一个躯壳,没有意义,没有内涵。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小学生习作也当如此,要知道生活充实精彩,学生表达才可畅快淋漓。
  1.让生活走进作文。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的生活阅历不断丰富,可这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懂得选取恰当、典型的材料。他们甚至还会感到无从写起,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评议表达的能力。因此,在生活化作文教学中,我通过优化教学训练过程,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如在写保护环境的习作前,我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到社会上了解环保情况;会摄影的学生就去有特色的地区照相,喜欢画画的学生还可以自发写生,表达心目中的理想家园或者揭露一些环境弊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对环保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从而促进了生活体验的。最后进行写作,自然水到渠成。这样一来,学生的习作充满生活气息,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折射出时代的光辉,题材之广,构思之新,表达之巧,真让人有“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欣喜。
  2.让学生体验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生活体验,增加生活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生活运用中易于动笔,在生活的驱动下乐于表达,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在小学生活化作文的研究中,我努力建立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作文教学体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通过组织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分析污染的原因,尝试提出解决的方法。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动笔写作,获得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让学生习作抒写生活真情
  童年生活是写意的,充满着童真,充满着稚趣。学生的文章也应该是这样,不受束缚,不受限制。老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写作环境,让学生在无忧无虑感觉中写出自我,写出真事、真想法和真感受。
  1.在写作训练中,我一如既往地以自由作文为主,不限时间,不拘字数,让学生自主命题,自选内容,自拟形式,自由表达。由于不受教师指导的束缚,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深刻立意”、“思想健康”的作文价值取向,学生们百但不再怕作文,而且经常产生写作的冲动,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各种看法,抒发自己喜、怒、哀、乐的真实情感。文章可是要言之有物的,一切都从生活实际中来,生活实际是很美好的,在这美好生活中观察到的是什么,想的又是什么。只要把想清楚了的说清楚,再把说清楚的写清楚等注意事项,就颇有画龙点睛之感了。
  2.我们提倡生活写真,目的是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写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释放自己真实的情感。这学期,我让学生准备了两本写真集,一本是专门记录个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和感受的《人个随笔录》;另一本是《社会拾真》主要记录社会见闻,热点透视,让学生随感面发。强调不虚构,不抄袭,表达形式自由活泼,只要写真事,吐真情就好。一学期下来,许多学生的这两本笔记本记录了厚厚的个人和社会生活点滴,收获颇丰。
  三、在习作中突出个性
  个性是创新的前提,没有个性的学生就好比木头,而缺少个性的作文则如白纸,毫无魅力可言。因此,针对传统作文中过分强调共性,压抑学生个性的倾向,我在生活化作文实践中,坚决把个性化作文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摆在首位。
  1.创设自由开放的生活语言环境。任何言语交际活动都江堰市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围绕一定的话题展开的。新颖、变化、活泼的学习形式最能诱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力。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活语言情境,提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使作文教学的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因而,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鼓励学生参加兴趣活动,充实学生的个人生活。如利用节假日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并经常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见闻、感受,为写出富有个性色彩的作文打好基础。
  2.指导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是作文呈现个性化的基础。每个学生个性不同,对生活的体验必然不同。指导学生作文,要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性,用自己的声音和性格说话,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和感悟。如同样记一次秋游活动,可以写景、写秋游的快乐,也可以写在秋游中发生的难忘、难过的事。允许学生对同一题材,有不同的立意;同一中心,有不同的选材;同一内容,有不同的表达。
  小學生课外阅读教学要走好三步棋
  魏 莉(河北省邢台县西黄村镇中心学校)
  新课标对小学生的阅读总量作了这样的规定:“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仅靠课本远远不够,必须在课外下功夫。我们如何搞好课外阅读教学,切实完成这个阅读量呢?根据多年的课外阅读课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走好下面三步棋:
  第一步:使小学生喜欢阅读
  1.培养良好的读书兴趣
  如何才能培养良好的读书兴趣呢?著名作家郑逸梅的“外打进”的读书方法给了我一些启示。“外打进”的读书方法就是:先从简单的书读起,然后再读复杂些的书;先读现在的书,再读古时候的书;先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再读自己不感兴趣的书。或先看小人书、童话、民间故事常是培养兴趣的开端。结合这种方法,我先从学生喜爱的画报、杂志开始让学生看起,然后让学生读童话、寓言故事,之后让学生读名人传记、文学名著等。
  我把基本要求概括为“三要”、“三不要”。 “三不要”是:不要拘泥于太多,不要要求过急,不要要求条件。除禁书外,不要过多的限制阅读范围。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兴趣常常是在随便读读中自然形成的。不要在水平尚未达到时就急于读具有高难度的著作,以致倒味儿,败兴致。至于条件,更不要强调。“三要”是:要见书就翻,阅读面要广;要先易后难,缓步上升;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见书就翻,往往会被有的书所吸引,受到了吸引,就会自愿读下去,兴趣自然就会产生。
  2.故事引入法
  于永正老师在《盘点自己》中有一句话:“没想到,我精心设计的课很少有让学生记住的,让他们难忘的,竟是故事。”喜欢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阅读,除激发阅读兴趣外,也可从讲故事开始。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从书》时,我先给学生们讲了于斐的《成功与失败》这个故事。故事中的成功者•拉尼和失败者•拉尼的不同经历和命运,使学生明白了:一个人成功与否与自己的名字无关,成功的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努力去做了。其次,带着疑问或悬念去读书:看看书中的人物是如何成功的?他的成功对我们是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我们应学习他的什么品质?带着问题学生就有目的地去读了。此外,蔡成的《生命中的三种人》、徐儿的《天下只有三件事》、李微的《假如让我再活一次》、宇帆的《人之根本》、王者归来的《别让时间消磨了你》、沈岳明的《给别人一个低头的理由》、尘世淡香的《做个读书的女人》等。这些故事不仅补充了书籍的不足,还给学生以启迪,从心中使学生明白读书的好处、道理。从而做到听文、明理、促行的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好书还需精妙导
  学生在读一本新书之前,往往凭第一印象来判定自己是否愿意读下去。有时,你一发书就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言行举止来判定学生是否喜欢读这本书。有的书刚一发下去学生就很快进入读书状态。但有的书你不引导孩子们是不会喜欢读的。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巧妙引导。比如,在学生阅读《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时,刚一发下书,我就适时的举了一个案例:有一天,你到一家超市去购物,在你将要走出超市的大门时,超市的管理人员拦住你。说你拿了超市的商品,要对你搜身。你允许吗?有的孩子说:“不叫他搜身!他凭什么搜我的身?”我问:“你凭什么不让他搜身呢?”那个学生答不上来。又有学生说:“那……我让搜身!”我又问:“你认为搜身合法吗?”学生齐答:“不合法!”“不合什么法?”我追问。学生无言以对。在这气愤之时,我说道:“刚才的疑问,请同学们读《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这本书。同学们会在书中找到答案,现在开始阅读!”有了任务,有了疑惑,学生就会愿意去读了。下课时,许多同学问我:“老师,下节课我们还看这本书好吗?”我笑着点点头 ,我的精彩导入没有白费劲儿。
  4.了解学生的阅读喜好
  想让学生喜欢阅读,就必须了解学生的读书喜好,同时还要把学生的喜好加以引导,使学生对文学书籍感兴趣。课余时间,我问学生:“你们喜欢读什么书呢?”学生的答案给了我一个参考:喜欢读漫画的有80%,喜欢读故事书的有80%,喜欢读文学书籍的有20%。(学生可以多项选择)。<韩>南英美的《认知发展阶段的阅读》一书认为:小学一、二年级为幻想童话时期,小学三、四年级为历史故事时期,小学五、六年级为知识理论时期。据此,我制定了配书方案:画报、杂志——综合性图文结合读物——童话、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科幻故事——科普知识、百科知识——文学名著。从而一步步引导孩子们喜欢阅读。
  第二步:指导读书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
  学生喜欢了阅读,就要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的问题了。进行读书方法指导就尤其重要了。我的指导步骤是这样的:①了解什么是阅读?(阅读是读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②阅读课采用什么讀书方法?(采用默读的方式进行浏览、略读、速读、精读等形式)。③逐步渗透阅读方法。在阅读课上应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学生自己阅读上,因为阅读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教师千万不能越俎代庖。每次的阅读方法指导应以2-3分钟为宜,可以课前集中指导,也可以在课中边阅读边指导。具体方法有:A.迁移法(将语文课上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课上)。B.三读法(1.浏览性的泛读。2.大量阅读的速读法。3.品味性的精读。)C.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法;2.作批注;3.写读书笔记)。D.30-3-30读书法(前30秒看标题、目录,然后用3分钟看内容提要,最后30分钟通读全文)。E.读书法(纵览、提问、阅读、复述、复习五步法)等。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还要注意纠正学生阅读中的一些不良行为。比如:①读出声;②逐字阅读;③移动手指指读;④纠缠生字;⑤忽略标题;⑥读书姿势病态;⑦不讲卫生读书;⑧假阅读;⑨不喜欢阅读等不良习惯。只有不断纠正这些错误做法,才能达到高效读书的目的。
其他文献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创新的识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努力提高识字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
期刊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体会、抽象概念与鲜活的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知识传授与美感体验统一起来,即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又教会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又滋润了心灵,升华了情感。  【关键词】 语文教学;审美教学;滋润心灵;升华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即教会学生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而阅读则是达到目的的重要途径。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阅
期刊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和学好普通话的工具。因此,教师要正确规照课标的要求,正确定位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明确汉语拼音教学内容重难点,采用高效的学习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我对拼音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浅谈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一定要设计出有趣的、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教学方案,让拼音“活”起来,让学生们动起来,使学生对拼音的兴趣更加浓厚。我认
期刊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反思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开展反思性教学。那么,如何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呢?  一、时间反思  我国学者申继亮等用通俗的方式谈教学反思:(1)课前反思。指向于未来教学,对未来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未来的
期刊
备课作为教师和教研组的常规工作,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语文备课,存在着诸多不足,我校从2006年开始,将电子白板、数字图书馆、视频会议平台、博客、同步课堂等引入学校的日常教学体系,特别在和支教的农村中学、同城互动教学的兄弟学校之间的校际备课活动,使我校的语文备课模式发生极大的改变。  一、网络环境下,语文备课走向精细化  但是网络环境下,备课的精细化成为可
期刊
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
期刊
语文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我们不能满足于 “ 教教材 ” ,而应当是 “ 用教材教 ” ,我们的思想要冲破牢笼,适时利用教材的空间,与时俱进地处理教材。仔细品味新教材,会被带有许多情节化、生活化等空间所吸引,发现和运用这些教材空间,能使师生在实践中体味到学语文的快乐和满足,并促进教学相长。  一、巧用教材中的情节性空间  新教材有许多内容和插图中蕴含着一定的情节,仔细思索其目的,绝
期刊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关键的一坏,是课堂交流的桥。有质量的提问是组织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与老师、作者对话从而牵动全文理解。那么该如何优化提问呢?  一、结合文本,扩大问题设计的内涵,尤其注意“主问题”的设计  文本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心灵世界或隐或显的渗透,在形简义丰、体约文博的语言文字里,我们都可以捕捉到作者的影子。它是学生与作者、教师对话的媒介。王富仁教授:
期刊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然而,由于语文考试考不到课本上的。学生就误认为语文课不值得学。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活教学,提高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中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