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分析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to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艺术形态,音乐是情感的结晶与升华,音乐欣赏是对音乐情感的体验过程。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中,深化学生情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情感经验,满足学生情感心理需要,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音乐的宽广领域之中,从而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乐欣赏;有效性
  音乐是人们情感宣泄和表达的重要渠道,良好的音乐作品蕴含着作者想要向听众传达的某种情感、思想,只有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对音乐作品进行充分的了解,获悉作者创作意图,才能深刻领悟和体验到作品内在的情感、思想。对于音乐作品的了解在结合作者成长所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创作背景和意图、艺术风格因素之外,还要从作品体裁、调式和曲式风格、歌词角度入手,充分对作品加以研究和分析,才能在聆听中体验到作者的真情实感,产生情感共鸣与升华。
  1兴趣激发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可相对活跃一些,通过视唱、舞蹈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走进’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是艺术,是创造、变通、情感、思想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通过音乐感知其中的情感,是一个愉悦的享受过程。初中学生年龄小,普遍缺乏社会阅历,对于音乐作品中的中心思想和作品本身的魅力所在,不能正确的予以感知,因而教师的引导格外重要。事实上,要成功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氛围营造。音乐是人文学科,课堂氛围应当充满朝气、活跃轻松。教学实践表明,活跃的教学氛围,能极大的放松学生内心,让学生将平时隐藏的情感释放出来,与同学、教师互相“共鸣”。教师要掌控好課堂氛围,选择具备艺术价值且学生乐于接受的案例教学。其次,流行元素。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初中学生青春洋溢,情感丰富,喜欢新鲜事物。因此,教师需要因势利导,教学过程中融入现行社会流行的元素,进一步弥补教材文本,丰富课堂内容。
  2意境创设
  音乐艺术的魅力之处,在于能够激发和调动人们的情感,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从而让人‘遐想无限’亦或是‘喜怒相随’。创设意境,以意境为出发点,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氛围中,自然而然的,缓慢的进入到音乐欣赏中来,这无疑对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大有裨益。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目标,为学生创建有利的想象条件和空间。生动形象的想象力是要建立在充分理解歌曲歌词、作曲背景等的基础上,这就需要教师详细给学生讲解作者所蕴藏于歌曲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歌词内涵等等。而创设意境的方法很多,如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代表,就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是信息技术和教学改革融合发展的产物,有效的集声音、图片、文字和色彩于一体,具有能动会变、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等优势,能够带给学生感官冲击和享受,调动学生情感变化。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某些传统行业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退在繁华的闹市中。学生们从小生活条件较好,自然没有接触过‘脚夫’,也想象不到这一职业者对社会经济的特殊贡献,以及他们所具有的对生活的特有情怀,对世界的价值取向和已然不复存在的生活方式。当音乐的旋律将时空拉近,脚夫就站在学生面前,想必会对学生心灵带来冲击和震撼,让学生更深刻的体验到历史的变迁与厚重,学会珍惜时光,学会努力和积极的进取。
  3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艺术情感学科,是人们为了表达某种情感经验所进行的歌曲创作活动,歌曲演唱是歌唱者对音乐作品再创作的过程。歌声是情感的外延,歌唱是一种抒情达意的方式。要想达到“声情并茂”的歌唱效果,要真正在音乐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就需要教师把握学生心理,能够运用学生的思维或者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以此‘推己及人’,才能切实激发出学生的音乐情感。初中音乐课程教材中的每一首歌曲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都蕴藏有作者特定的情感思想,教师要加以引导学生挖掘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感思想,借助于旋律、歌词、速度、力度等载体,创造性的表达出音乐情感。音乐是一门感染力极强的学科,能够引发学生情感思想上的共鸣。在音乐课程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通过或委婉或活泼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资源,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在了解民族乐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们欣赏多样的民族乐器,让学生们认识一些常见的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马头琴,芦笙等等,以此提升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音乐作为感染力丰富的一门听觉艺术,是人类思想情感表现和交流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强音乐课程教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美感意识。而良好的审美能力、审美素养又是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保障。审美即是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是追求美的实践活动。
  4结语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加强学生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音乐教学作为艺术传承和艺术再创造的教育活动,其教学所使用材料文本多是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经典作品,蕴藏有丰富的审美元素。教师善于发掘教学文本艺术之美所在,引导学生仔细聆听作品中所具有的优美歌词、动听旋律和美妙情感,及其音乐表演的技巧美,帮助学生促进审美过程的实现,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洁.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7(05).
  [2]王明.谈加强音乐欣赏教育全面提初中专生素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
  [3]钱雪姣.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分析[J].艺术评鉴,2018(01).
其他文献
善意取得制度来源于日耳曼法中的“以手护手”原则,是民法中维护交易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传统民法的理论中,善意取得制度仅在动产范围内适用,因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久前屠呦呦女士获诺贝尔奖更是向世界证明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展示了中国自主创新研究能力的不断加强。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世界强国,可中国的学校教育历来被诟病为应试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和国外的学生天差地别。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社会发展的活水源头。而创新能力的培育在学生的幼少年则显得至关重要,作为数学教师,创新教学的有效
历史虚无主义往往通过歪曲虚化一个国家的历史,来达到否定其社会制度的目的.如今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用互联网这一更便捷的渠道,采用碎片化、以偏概全、歪曲事实等方式
群众文化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群众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强化群众文化建设,就是在助力和谐社会的构建,助力社会经济的繁荣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人类学。如何使学生获得信息技术课程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系到教学质量。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简要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摘 要: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材、教法等都有了很大变化。为了使初中地理教学现状有切切实实的变化,教师首先要打破传统地理教学观念,采取新模式开展教学,不能穿着新鞋子走旧路。为了使教学改革有的放矢,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分析影响教学的因素,创新教学思路,多管齐下,从多方面唤起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效
摘 要: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三个核心问题即语文核心素养是什么;核心素养与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怎么的;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本文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入手,结合实际对三个核心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深化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三个核心问题的认识,凝聚核心素养,提高专业能力,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核心问题  新课改的不断践行的保障条件是其具有优越性,符合我国基本教
社会保障基金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前者包括后者,还是后者包括前者,它们的概念的界定以及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本文从概念、管理与监督主体、资金来源、筹资方式、给付、投资运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实施的策略,围绕两点进行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方法  随着新课改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很重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重要措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
摘 要:小学数学伴随新课改的推行促使其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侧重创新教育理念的推广,从而让学生受到更良好的数学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内动力。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流趋势,本文中将对此展开全面且有效的分析,然后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以期达到最优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