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以下简称“30·60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也是我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实现这一目标,既是严峻挑战也是难得机遇,很可能推动我国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的全局性重大变革。
与此同时他也表示,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在诸多方面还很不适应。突出的问题是,环境治理、碳减排等主要靠的是行政性办法,层层分解指标完成任务;绿色发展很大程度上仍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还不能成为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按照市场原则进行的经济行为。沿用这一套办法,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难度很大,即便勉强实现,也可能代价过高而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刘世锦建议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以设立绿色账户为重点,尽快建立起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文明建设微观基础。
一是深刻认识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快形成社会共识。目前包括相关领域干部在内的不少人对此缺少足够认识,责任感、紧迫感不强,对可能遇到的困难、挑战和应该抓住的机遇思想准备不足。
二是把工作重点放到发展方式转型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微观基础的构建上。实现“30·60目标”,需要制定规划、明确重点领域、分解指标任务等,但更重要的是构建能够实现这些目标任务、与高标准市场体系相融合的微观基础。这是既有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政策体系中的短板,也是传统工业化增长方式向绿色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所在。应当以补上这一短板作为实现“30·60目标”的优先事项,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构建起生态文明建设微观基础的基本框架。
三是加快绿色发展账户的研究和完善。设立绿色发展账户的核心是科学界定并落实相关主体在绿色发展中的产权与责任,基本原则是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绿色发展账户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GDP、生态资本服务价值、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排放,由这些要素形成生态资本服务价值的资产负债表,把原先外部化的绿色收益和排放成本内部化,从而形成能够反映经济活动全口径收益和成本的绿色发展账户。把绿色发展账户原理与投入产出表中的收入法计算方法相结合,建立起从全国和各级政府到企业、个人的绿色发展账户。绿色发展账户能够科学界定相关主体的产权和责任,并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账户平衡。
四是绿色发展账户的试点和推广。可选择若干绿色发展基础较好、积极性高、创新意识强的城市或者其中一个区域进行试点。试点中可采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主体的绿色发展账户。也可以配套设立相关交易机制,起步时开展模拟账户交易,然后创造条件进入实际运转。试点中要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进方案和技术迭代。条件成熟时,再向更大范围乃至全国推广。
五是以绿色发展账户为基础推动“30·60目标”任务的落实。绿色发展账户通过科学界定相关主体的产权和责任,形成内在约束和激励机制,进而促进绿色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绿色发展账户在推动减排的同时,也注重经济增长、生态保护和减排之间的平衡。绿色发展账户建起来后,就可以把“30·60目标”任务合理、准确地分解到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形成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同时,也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经验和重要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