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本文就如何巧用多媒体激活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 激发学习兴趣 理清篇章结构 增强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都是受争议最多的,除了个别客观因素外,主观因素涉及最多的就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那么如何才能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呢?利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实施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在讲授陈述性知识时,它独特的优势便会完全显现出来。
一、有效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和研究发现,语文是中学阶段除政治以外学生最不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单从自身特点来说,语文应该是所有学科中内容最为生动和丰富多彩的学科,但为什么出现学生不愿学习语文的情况呢?我们可能首先会想到都是因为高考的缘故,可为什么面对应试教育这一现实仍然有部分教师的语文课上得趣味横生、丰富多彩,学生也能取得好的成绩呢?很明显,关键在于教师。他们针对中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大都喜欢形式自由、内容丰富的新鲜事物,而这一点正是传统语文教学忽视的地方。大部分教师普遍采用的是模式单一的“填鸭式”讲授,以及“题海战术”,学生的兴趣就在这些枯燥乏味的讲解与练习中消磨殆尽,“不是不喜欢语文,而是不敢去喜欢”。而将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则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它把声音、图像、颜色融为一体,将课文内容以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实践证明,多媒体语文教学很容易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沁园春·雪》时,先为学生播放一段二战纪录片,利用壮观的场面和恢弘的气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是非常乐意接受多媒体教学的,因为他们觉得它非常有意思并且很充实。由此可见,要想实现语文教学的突破性发展,必须先解决学生兴趣培养的问题,而多媒体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篇章结构
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苏州园林》为例,教学过程如下:首先,让学生欣赏“苏州园林”的相关图像和视频片段,了解苏州园林的风格特点,如新鲜欲滴的花草树木,匠心独具的假山池沼,别具特色的亭台楼阁,给学生美的视觉体验与享受,感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园林美景,这样学生就对“苏州园林”有了一个大体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单独播放园林的一草一木一水一山,从细节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园林中每个细微的角落都展现着“图画般的美丽”。这时伴随着画面的循环播放与优美的古典音乐,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朗读,问题如下:苏州园林的美包括哪些具体的方面?园林的设计师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文章的第二、三、四、五、六这五个自然段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在进行了上面的铺垫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在阅读完文章后独立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层次一目了然,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培养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感慨中国古代工匠们巧夺天工的艺术展现能力。
三、整合、优化各种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多媒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含量大,所以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可以节约教师板书的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它能搜集到与教学相关的各种学习资料,并把这些资料相互整合、优化,多方面、多角度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学问的态度及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助于学生广泛收集、分类归纳、思考探究,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三峡》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古代三峡的各种图片,以及三峡工程的各种功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三峡出平湖”的壮观场面,然后引导学生对三峡工程的未来进行设想,这样不但可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共享性,教学资料不再被教师完全控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资料或获得老师的第一手资料。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资料丰富多样,有作家的生平、作品的详细介绍、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家写作的情况等,从而增加知识量,开阔视野,有利于知人论世,更能加深对作品的认识与理解,有助于向研究性学习的方向发展。以教授古诗词为例,因古诗词字数少、寓意深,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查阅与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如写作背景、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历代学者对该诗的评价等,这些网页分门别类地保存在电脑收藏夹里,学生如需要查阅有关该作品的信息与资料,只需进入收藏夹找出即可,实现了资料的循环利用及自身的价值,真正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了解作者基本情况后,学生可以自己分析诗意,或者先分析理解诗意,再查阅作者的背景和生平,真正习得知识。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化解难点,找出重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高。
当然,不能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要利用多媒体,就能改变语文教学落后模式,彻底拯救语文教学。实际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语文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我们不能夸大多媒体的作用,如果把它看做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灵丹妙药,就很可能受其所害。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多媒体,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使多媒体的各种技术优势和功能与语文教学充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增加学生知识量、活跃课堂氛围、改善课堂结构、降低教学难度的作用,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耀华.浅论多媒体教学的六个误区[J].现代企业教育,2007(02).
[2]王静.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易导致的误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1).
[3]金晓.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0).
[4]曾俊家.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4).
[5]王玉珍,王珂.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 激发学习兴趣 理清篇章结构 增强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都是受争议最多的,除了个别客观因素外,主观因素涉及最多的就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那么如何才能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呢?利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实施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在讲授陈述性知识时,它独特的优势便会完全显现出来。
一、有效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和研究发现,语文是中学阶段除政治以外学生最不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单从自身特点来说,语文应该是所有学科中内容最为生动和丰富多彩的学科,但为什么出现学生不愿学习语文的情况呢?我们可能首先会想到都是因为高考的缘故,可为什么面对应试教育这一现实仍然有部分教师的语文课上得趣味横生、丰富多彩,学生也能取得好的成绩呢?很明显,关键在于教师。他们针对中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大都喜欢形式自由、内容丰富的新鲜事物,而这一点正是传统语文教学忽视的地方。大部分教师普遍采用的是模式单一的“填鸭式”讲授,以及“题海战术”,学生的兴趣就在这些枯燥乏味的讲解与练习中消磨殆尽,“不是不喜欢语文,而是不敢去喜欢”。而将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则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它把声音、图像、颜色融为一体,将课文内容以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实践证明,多媒体语文教学很容易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沁园春·雪》时,先为学生播放一段二战纪录片,利用壮观的场面和恢弘的气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是非常乐意接受多媒体教学的,因为他们觉得它非常有意思并且很充实。由此可见,要想实现语文教学的突破性发展,必须先解决学生兴趣培养的问题,而多媒体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篇章结构
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苏州园林》为例,教学过程如下:首先,让学生欣赏“苏州园林”的相关图像和视频片段,了解苏州园林的风格特点,如新鲜欲滴的花草树木,匠心独具的假山池沼,别具特色的亭台楼阁,给学生美的视觉体验与享受,感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园林美景,这样学生就对“苏州园林”有了一个大体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单独播放园林的一草一木一水一山,从细节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园林中每个细微的角落都展现着“图画般的美丽”。这时伴随着画面的循环播放与优美的古典音乐,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朗读,问题如下:苏州园林的美包括哪些具体的方面?园林的设计师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文章的第二、三、四、五、六这五个自然段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在进行了上面的铺垫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在阅读完文章后独立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层次一目了然,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培养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感慨中国古代工匠们巧夺天工的艺术展现能力。
三、整合、优化各种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多媒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含量大,所以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可以节约教师板书的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它能搜集到与教学相关的各种学习资料,并把这些资料相互整合、优化,多方面、多角度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学问的态度及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助于学生广泛收集、分类归纳、思考探究,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三峡》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古代三峡的各种图片,以及三峡工程的各种功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三峡出平湖”的壮观场面,然后引导学生对三峡工程的未来进行设想,这样不但可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共享性,教学资料不再被教师完全控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资料或获得老师的第一手资料。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资料丰富多样,有作家的生平、作品的详细介绍、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家写作的情况等,从而增加知识量,开阔视野,有利于知人论世,更能加深对作品的认识与理解,有助于向研究性学习的方向发展。以教授古诗词为例,因古诗词字数少、寓意深,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查阅与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如写作背景、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历代学者对该诗的评价等,这些网页分门别类地保存在电脑收藏夹里,学生如需要查阅有关该作品的信息与资料,只需进入收藏夹找出即可,实现了资料的循环利用及自身的价值,真正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了解作者基本情况后,学生可以自己分析诗意,或者先分析理解诗意,再查阅作者的背景和生平,真正习得知识。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化解难点,找出重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高。
当然,不能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要利用多媒体,就能改变语文教学落后模式,彻底拯救语文教学。实际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语文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我们不能夸大多媒体的作用,如果把它看做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灵丹妙药,就很可能受其所害。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多媒体,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使多媒体的各种技术优势和功能与语文教学充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增加学生知识量、活跃课堂氛围、改善课堂结构、降低教学难度的作用,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耀华.浅论多媒体教学的六个误区[J].现代企业教育,2007(02).
[2]王静.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易导致的误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1).
[3]金晓.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0).
[4]曾俊家.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4).
[5]王玉珍,王珂.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