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7年,她出生时,哥哥六岁,姐姐十岁,她排行老三。父亲在市里上班,母亲带着她们在偏远的村子里过着土地里刨食,勤耕度日的光景。
“六岁那年,我看着装殓着母亲的棺材被抬到山冈,山坡上正扬花抽穗的玉米扒掉了一大片,接着在玉米地里隆起了高高的黄土堆。那时候还不懂得没有母亲将意味着什么。直到父亲拿着剪刀嚓嚓嚓剪掉了我齐腰长的头发,理由是没有人给我梳理头发了。那剪刀好像剜在我的心里,我挣扎着痛哭,哭了半个下午也没能留住那一头长发。”
初中毕业后,她没有考上学校,只能就此失学。
在她看来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她很乐意地去学了理发的手艺。初中毕业后的三年,班上有的同学在县城读高中,看着周末回家的同学,她只能在一旁羡慕。她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如果与现在的男朋友继续下去,母亲的生活就是她的将来,那不是她想要的未来。于是,她提出分手,男朋友纠缠不休。
她想远走异乡,隔断这三年的恋爱。“其实,说是恋爱,太牵强了。那时候,十几岁,哪懂什么恋爱?只是同一个村子的,往来多一些罢了。”那时,她只想到了上海、北京、广州。
以她从电视新闻、电视剧里获取的信息,总感觉北京是首都,天子脚下,应该有一些安全感吧——于是,北京成了她第一次出门打工的首选。
到北京火车站时,她口袋里只有106元钱。一打听,火车站附近,一个地下室的铺位,住一晚上得60元,而那时候,阳泉一个正经房间住一晚上才40元。
100元钱也住不了一晚上的房间——北京给她的第一感觉就是钱不当钱花。高楼大厦间,前是车流,后是车流,左是人流,右是人流,她不知去向。但是“我心里不慌,对自己有一点儿信心,我有理发的手艺,有力气,大不了我去饭店当服务员,也能混到吃住的地方”。
在火车站候车室呆坐到天明,她口袋里揣着106元钱开始找工作。
在离火车站不远的地方,一个饺子馆招工。她去报名,老板立即就录用了她。
“第一天上班,第一次点菜,我就闹了大笑话。”三个顾客点的饺子——干贝香菇、鸡蛋韭菜、牛肉西红柿、芹菜猪肉等,要五种馅。“你猜怎么着?过去十多年了,还能清清楚楚地记得顾客点的是什么馅的饺子。”她笑得眼睛像一弯月牙儿。
“那是一家手工饺子馆,顾客点了现包的那种饺子。我给人家写了5斤饺子。主食菜单送到面房一看,立马被师傅喊住了,问是多少人吃?我说,三个人。
“老板让我再去问问,一问真吓了我一跳。”顾客点的五种馅一样二两,加起来才一斤。“谁知道北京饺子是论两卖的,我们阳泉都是论斤卖的!
“在饺子馆当服务员半年,总感觉没有用上我学的手艺,就找到一家理发店。”进了理发店工作才知道,北京的理发店是一条龙服务,洗发、剪发、吹发、染发、烫发等,都是分工合作。像她这样资历的,连拿剪子的机会都没有。
没有留在理发店打工,而是到北京动物园附近的服装市场批发衣服。说到激动处,她在茶台背后,拍着双手喊:“喂,看一看,瞧一瞧啦!最新款式,棉麻裙子、纯棉衬衫啦!喂,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啦!
“卖了两年多服装,有一个卖茶的老板,想挖我过去。”我对老板说:“我不懂茶,做不了。”老板说:“不懂可以学嘛。”
茶店很大,员工40多人,分楼上楼下。
有一天,送水工没有来。楼上纯净水用完了,十多个包间等着用水。她双手一提,膝盖一顶,一桶纯净水就上了肩。转身,蹬着高跟鞋就从一楼扛上了二楼。
她将水桶放在二楼茶座。扭头,一位女子正注视着她,面带微笑。她下楼继续做自己的工作,一会儿,同事带话说老板叫她去一下茶店门口。
“感谢你!”茶店门口站着的正是刚才她在二楼见到的那位女子,捧着一束玫瑰花递给她,然后伸开双臂,热情地拥抱了她。
她不知所措,那位女子说:“真不知道我们店里还有这样的员工,穿着长长的旗袍,送着水,扭动着小屁股,真美!”原来,她才是这家茶店的幕后老板。
从此,她被调到了前台工作。先后被派出去学习古筝、茶艺等才艺。此后,她便留在茶店,前后加起来,在北京也十余年了。
那段时间,她恋爱了。男友是店里的收银员。
“偌大的北京,我有了一个说话的人,他对我很好。我心里感到温暖又安全。”她打电话告诉父亲,原本希望父亲能分享她的快乐,可随之而来的却是哥哥、姐姐不断地催促她回本地找对象的电话,说,在外找对象也不知根不知底,将来过不好。
“这倒好,回阳泉嫁了个知根知底的,不还是过不好?到现在,还不是我一个人过?
“老板要我每天接送一个熟客的女儿上下学,我女儿与这个小女孩儿年龄差不多。一想到把自己的女儿扔得远远的,照管、陪伴别人的女儿,我心里就被痛苦填得满满的。”
离婚时女儿跟了前夫,她一般见不上女儿。
她说:“原本在北京茶店做得好好的,一个梦,就回来了。庆幸的是还是找到了这份做茶的工作。”
就在她犹豫要不要回本地的时候,一个梦,让她想到了去世的母亲;一个梦,让她与谈得来的男朋友分手。
“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梦到过这么瘆人的梦境。”同事说:“今天是清明。”
那年在北京,一个梦提醒她清明节到了;一个梦,让她下决心离开了打工十来年的北京。
她上了冥钱,却不知去哪里烧。白天上班也不安心,为顾客讲茶、冲茶、售茶时,还碎了一个茶杯。更令她心神不宁的,就是父亲催她回阳泉找对象。
回阳泉,她与现在的男朋友注定分手,实在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总算挨到天黑下班。
可是,北京的夜晚,北京的王府井,车停了,人去了;车去了,人来了。到深夜,还是灯火通明。
她提着冥纸,想找安静的十字路口。可是,“哪个十字路口没有摄像头?哪个十字路口能安静?”不知道走了多少路,总算走到一个正在盖高楼的十字路口,“黑夜里,也分辨不清老家的方向,就那样凭感觉跪在那里。”她画了个圆,留下个小缺口,写上母亲的名字。点着冥钱,夜风呼呼地吹着,一会儿又刮灭了,再点着,再刮灭。反复几次,她泪流不止,不知是烟熏的,风刮的,还是真的心生悲苦。
“母亲,你在那边过得好吗?女儿好想和你说说话。母亲,知道你不放心女儿,女儿已经长大了。母亲,你就放心吧。女儿刚才在路上已经想好,听父亲的话,回老家找對象。
“说来也怪,当我告诉母亲,我回老家的时候,冥钱不灭了,燃着黄黄的火苗,风好像也小了。当时,从这一点,我认定是母亲召唤我回家,就下定了与男朋友分手的决心。”
茶座后面的她,轻言细语地说着,表情时而生动,时而淡然。茶汤由浓而淡,而她的人生故事还在继续。
“那个梦,把我召唤回来。到现在又是八年。我今年三十九岁,也就是母亲去世的年龄。我女儿六岁,也是当初母亲去世时我的年龄。”
茶座后,亭亭玉立的旗袍女子。她轻言婉语地打住话头,静静地看着茶盘外的世界。
责任编辑 王 童
“六岁那年,我看着装殓着母亲的棺材被抬到山冈,山坡上正扬花抽穗的玉米扒掉了一大片,接着在玉米地里隆起了高高的黄土堆。那时候还不懂得没有母亲将意味着什么。直到父亲拿着剪刀嚓嚓嚓剪掉了我齐腰长的头发,理由是没有人给我梳理头发了。那剪刀好像剜在我的心里,我挣扎着痛哭,哭了半个下午也没能留住那一头长发。”
初中毕业后,她没有考上学校,只能就此失学。
在她看来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她很乐意地去学了理发的手艺。初中毕业后的三年,班上有的同学在县城读高中,看着周末回家的同学,她只能在一旁羡慕。她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如果与现在的男朋友继续下去,母亲的生活就是她的将来,那不是她想要的未来。于是,她提出分手,男朋友纠缠不休。
她想远走异乡,隔断这三年的恋爱。“其实,说是恋爱,太牵强了。那时候,十几岁,哪懂什么恋爱?只是同一个村子的,往来多一些罢了。”那时,她只想到了上海、北京、广州。
以她从电视新闻、电视剧里获取的信息,总感觉北京是首都,天子脚下,应该有一些安全感吧——于是,北京成了她第一次出门打工的首选。
到北京火车站时,她口袋里只有106元钱。一打听,火车站附近,一个地下室的铺位,住一晚上得60元,而那时候,阳泉一个正经房间住一晚上才40元。
100元钱也住不了一晚上的房间——北京给她的第一感觉就是钱不当钱花。高楼大厦间,前是车流,后是车流,左是人流,右是人流,她不知去向。但是“我心里不慌,对自己有一点儿信心,我有理发的手艺,有力气,大不了我去饭店当服务员,也能混到吃住的地方”。
在火车站候车室呆坐到天明,她口袋里揣着106元钱开始找工作。
在离火车站不远的地方,一个饺子馆招工。她去报名,老板立即就录用了她。
“第一天上班,第一次点菜,我就闹了大笑话。”三个顾客点的饺子——干贝香菇、鸡蛋韭菜、牛肉西红柿、芹菜猪肉等,要五种馅。“你猜怎么着?过去十多年了,还能清清楚楚地记得顾客点的是什么馅的饺子。”她笑得眼睛像一弯月牙儿。
“那是一家手工饺子馆,顾客点了现包的那种饺子。我给人家写了5斤饺子。主食菜单送到面房一看,立马被师傅喊住了,问是多少人吃?我说,三个人。
“老板让我再去问问,一问真吓了我一跳。”顾客点的五种馅一样二两,加起来才一斤。“谁知道北京饺子是论两卖的,我们阳泉都是论斤卖的!
“在饺子馆当服务员半年,总感觉没有用上我学的手艺,就找到一家理发店。”进了理发店工作才知道,北京的理发店是一条龙服务,洗发、剪发、吹发、染发、烫发等,都是分工合作。像她这样资历的,连拿剪子的机会都没有。
没有留在理发店打工,而是到北京动物园附近的服装市场批发衣服。说到激动处,她在茶台背后,拍着双手喊:“喂,看一看,瞧一瞧啦!最新款式,棉麻裙子、纯棉衬衫啦!喂,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啦!
“卖了两年多服装,有一个卖茶的老板,想挖我过去。”我对老板说:“我不懂茶,做不了。”老板说:“不懂可以学嘛。”
茶店很大,员工40多人,分楼上楼下。
有一天,送水工没有来。楼上纯净水用完了,十多个包间等着用水。她双手一提,膝盖一顶,一桶纯净水就上了肩。转身,蹬着高跟鞋就从一楼扛上了二楼。
她将水桶放在二楼茶座。扭头,一位女子正注视着她,面带微笑。她下楼继续做自己的工作,一会儿,同事带话说老板叫她去一下茶店门口。
“感谢你!”茶店门口站着的正是刚才她在二楼见到的那位女子,捧着一束玫瑰花递给她,然后伸开双臂,热情地拥抱了她。
她不知所措,那位女子说:“真不知道我们店里还有这样的员工,穿着长长的旗袍,送着水,扭动着小屁股,真美!”原来,她才是这家茶店的幕后老板。
从此,她被调到了前台工作。先后被派出去学习古筝、茶艺等才艺。此后,她便留在茶店,前后加起来,在北京也十余年了。
那段时间,她恋爱了。男友是店里的收银员。
“偌大的北京,我有了一个说话的人,他对我很好。我心里感到温暖又安全。”她打电话告诉父亲,原本希望父亲能分享她的快乐,可随之而来的却是哥哥、姐姐不断地催促她回本地找对象的电话,说,在外找对象也不知根不知底,将来过不好。
“这倒好,回阳泉嫁了个知根知底的,不还是过不好?到现在,还不是我一个人过?
“老板要我每天接送一个熟客的女儿上下学,我女儿与这个小女孩儿年龄差不多。一想到把自己的女儿扔得远远的,照管、陪伴别人的女儿,我心里就被痛苦填得满满的。”
离婚时女儿跟了前夫,她一般见不上女儿。
她说:“原本在北京茶店做得好好的,一个梦,就回来了。庆幸的是还是找到了这份做茶的工作。”
就在她犹豫要不要回本地的时候,一个梦,让她想到了去世的母亲;一个梦,让她与谈得来的男朋友分手。
“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梦到过这么瘆人的梦境。”同事说:“今天是清明。”
那年在北京,一个梦提醒她清明节到了;一个梦,让她下决心离开了打工十来年的北京。
她上了冥钱,却不知去哪里烧。白天上班也不安心,为顾客讲茶、冲茶、售茶时,还碎了一个茶杯。更令她心神不宁的,就是父亲催她回阳泉找对象。
回阳泉,她与现在的男朋友注定分手,实在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总算挨到天黑下班。
可是,北京的夜晚,北京的王府井,车停了,人去了;车去了,人来了。到深夜,还是灯火通明。
她提着冥纸,想找安静的十字路口。可是,“哪个十字路口没有摄像头?哪个十字路口能安静?”不知道走了多少路,总算走到一个正在盖高楼的十字路口,“黑夜里,也分辨不清老家的方向,就那样凭感觉跪在那里。”她画了个圆,留下个小缺口,写上母亲的名字。点着冥钱,夜风呼呼地吹着,一会儿又刮灭了,再点着,再刮灭。反复几次,她泪流不止,不知是烟熏的,风刮的,还是真的心生悲苦。
“母亲,你在那边过得好吗?女儿好想和你说说话。母亲,知道你不放心女儿,女儿已经长大了。母亲,你就放心吧。女儿刚才在路上已经想好,听父亲的话,回老家找對象。
“说来也怪,当我告诉母亲,我回老家的时候,冥钱不灭了,燃着黄黄的火苗,风好像也小了。当时,从这一点,我认定是母亲召唤我回家,就下定了与男朋友分手的决心。”
茶座后面的她,轻言细语地说着,表情时而生动,时而淡然。茶汤由浓而淡,而她的人生故事还在继续。
“那个梦,把我召唤回来。到现在又是八年。我今年三十九岁,也就是母亲去世的年龄。我女儿六岁,也是当初母亲去世时我的年龄。”
茶座后,亭亭玉立的旗袍女子。她轻言婉语地打住话头,静静地看着茶盘外的世界。
责任编辑 王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