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化,语感教学的理念逐渐被广大语文教师接受。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增加语感体验积累,对于提高语文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语感的概念和功能出发,详细阐述了培养小学生语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语感 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积累语感、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时期。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语法规则指导,增加学生的对话练习,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语感的概念和功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就是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述或阅读而直接感知语言,是学生学习、认知和运用语言文字而产生的敏锐感知力,体现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它既包括学生对于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又包含学生的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通过语感,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对方语言的要点,领会到对方话语中所蕴含的感情,进而感悟到对方的感情基调和意境。
语感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不仅要理解词的概念和定义,更要理解词所附带的意义,这样语感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就有了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和语体色彩的言语意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抽象化、概念化的语言进行形象、具体的理解和分析,从而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语感还有造型功能。当学生在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很多语言会自然而然地流露,这就是学生对语言感受、理解和积累的结果,是其语言造型功能的体现。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1.充分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其直觉感知。很多学生在学习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的时候,常常望文生义,不能敏锐地觉察到词汇所隐含的深刻内涵,至于根据语义联想更是无从谈起。例如学生在理解“秋月”一词时,仅仅根据字面意思,将其理解为秋天的一轮明月,而不能联想到冷寂无边的落寞相思之感;在理解“财富”一词时,总是将其与金钱和人的品位联系在一起,而无法理解其意思的延展性等。
2.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方式和形象思维方式相结合。描述性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对事物有表象性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对语言进行提炼、加工和抽象,就能帮助学生对事物产生理性认识。语感则是将语言的逻辑因素和表象因素进行有机结合,更能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认知事物的本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文章的朗读和学习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增强语感,从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语感是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直观形象、诱发审美情趣和进行审美鉴赏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形成和确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心理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社会生活和文化熏陶的内容和性质。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刻画出塞外风光奇特壮美和苍凉雄浑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因受排挤而壮志难申的微妙情感。学生在阅读这两句诗的时候,需要通过语感,才能与作者心灵相通,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
1.增加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语感。知识的积累是逐渐汇聚而成的,学生只有积累足够的知识,才能表达出丰富的语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文本知识积累语感。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将文本中优美的段落和短文记录下来,以利于随时翻阅、背诵和模仿应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积累知识。小学生的阅历和经验还不完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让学生揣摩词义,还要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融入生活,联系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体会语感和意境之美。
2.加强阅读,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语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读写练习,以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多读可以帮助学生的语感由潜意识进入显意识,由内在的潜能转化为外在的行动,从而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语感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因此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写作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抄写、仿写和改写教材中的经典段落和精美语句,从而增强学生的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应用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主观的语感意识。
3.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和学习,形成理性的语法逻辑思维。学生要利用好每天的晨读和课间的古诗文朗读与背诵,尤其对于较为简单的写景诗,学生更要反复诵读,理解重点的字词所代表的含义,从而读出诗文的韵律感和美感。例如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学生在读的时候朗朗上口,很容易就能领悟诗中意象蕴含的美,从而激活思维,遇到相似景象时,很自然地在脑海中浮现这两句诗。
总之,语感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练习,让语感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苏伟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方法的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7(03).
[2]傅建丽,韩银秋.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与强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06).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语感 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积累语感、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时期。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语法规则指导,增加学生的对话练习,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语感的概念和功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就是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述或阅读而直接感知语言,是学生学习、认知和运用语言文字而产生的敏锐感知力,体现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它既包括学生对于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又包含学生的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通过语感,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对方语言的要点,领会到对方话语中所蕴含的感情,进而感悟到对方的感情基调和意境。
语感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不仅要理解词的概念和定义,更要理解词所附带的意义,这样语感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就有了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和语体色彩的言语意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抽象化、概念化的语言进行形象、具体的理解和分析,从而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语感还有造型功能。当学生在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很多语言会自然而然地流露,这就是学生对语言感受、理解和积累的结果,是其语言造型功能的体现。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1.充分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其直觉感知。很多学生在学习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的时候,常常望文生义,不能敏锐地觉察到词汇所隐含的深刻内涵,至于根据语义联想更是无从谈起。例如学生在理解“秋月”一词时,仅仅根据字面意思,将其理解为秋天的一轮明月,而不能联想到冷寂无边的落寞相思之感;在理解“财富”一词时,总是将其与金钱和人的品位联系在一起,而无法理解其意思的延展性等。
2.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方式和形象思维方式相结合。描述性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对事物有表象性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对语言进行提炼、加工和抽象,就能帮助学生对事物产生理性认识。语感则是将语言的逻辑因素和表象因素进行有机结合,更能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认知事物的本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文章的朗读和学习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增强语感,从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语感是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直观形象、诱发审美情趣和进行审美鉴赏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形成和确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心理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社会生活和文化熏陶的内容和性质。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刻画出塞外风光奇特壮美和苍凉雄浑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因受排挤而壮志难申的微妙情感。学生在阅读这两句诗的时候,需要通过语感,才能与作者心灵相通,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
1.增加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语感。知识的积累是逐渐汇聚而成的,学生只有积累足够的知识,才能表达出丰富的语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文本知识积累语感。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将文本中优美的段落和短文记录下来,以利于随时翻阅、背诵和模仿应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积累知识。小学生的阅历和经验还不完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让学生揣摩词义,还要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融入生活,联系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体会语感和意境之美。
2.加强阅读,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语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读写练习,以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多读可以帮助学生的语感由潜意识进入显意识,由内在的潜能转化为外在的行动,从而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语感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因此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写作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抄写、仿写和改写教材中的经典段落和精美语句,从而增强学生的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应用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主观的语感意识。
3.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和学习,形成理性的语法逻辑思维。学生要利用好每天的晨读和课间的古诗文朗读与背诵,尤其对于较为简单的写景诗,学生更要反复诵读,理解重点的字词所代表的含义,从而读出诗文的韵律感和美感。例如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学生在读的时候朗朗上口,很容易就能领悟诗中意象蕴含的美,从而激活思维,遇到相似景象时,很自然地在脑海中浮现这两句诗。
总之,语感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练习,让语感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苏伟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方法的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7(03).
[2]傅建丽,韩银秋.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与强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