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目的、有针对性、巧妙而又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可以使教学过程优化,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在新知生长点巧设练习,启发思维;在应用新知中,巧设练习,强化新知,发展思维;在综合应用中,设计开放性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关键词】 课堂练习 学生思维 教学效率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新授课的延伸和继续,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优化教学过程,就必须优化课堂练习。有目的、有针对性、巧妙而又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可以使教学过程优化,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练习题的设计,既要讲究练习方法,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设计练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在新知生长点巧设练习,启发思维
新知识的教学,往往可以凭借学生已有的旧知,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地探索规律得出新知,这样的练习一般放在讲授新课前。如在认识6的组成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把6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学生可以摆出以下几种,6分成1和5、2和4、3和3。通过摆,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理解6的组成。同时渗透得数为6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这样的课堂练习,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既要动手,又要动脑,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又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教师可以有设计这样的练习导入新课:
(1)食堂买来4袋大米,每袋100千克,一共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2)食堂原有大米50千克,又买来大米400千克。食堂共有大米多少千克?
这两道题是学生一二年级学过的一步计算应用题。学生很快会计算出来,然后把第(2)题中的"400千克"换成"买来4袋大米,每袋100千克"即变成了"食堂原有大米50千克,又买来4袋大米,每袋100千克,食堂共有大米多少千克?"
通过比较,既为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了解产生中间问题的关键,把新旧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下面新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在应用新知中,巧设练习,强化新知,发展思维
当学生学习新知后,要及时进行反馈、练习,可以达到强化新知的目的,这时教师可以分三个层次设计练习:
(一)基本练习:基本练习也就是类似于练习的基本题,这种题型有目的地围绕本节教学的重、难点。如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中,试商是难点之一,可安排如下的口算练习。( )里最大能填几:
50×( )<460 40×( )<376 30×( )<280
20×( )<165 60×( )<490 70×( )<480
商的定位是难点之二,可安排如下练习:说出商的最高位写在哪一位上?商是几位数?
25 225 48 4960 42 328 71 5670
通过这样练习,难点也就自然分解了,达到全班同学理解掌握本节数学内容。
(二)变式练习:变式练习也就是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以达到防止思维定势的产生,以及不同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我们在讲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基本练习后,可设计这样的练习:不计算直接口答差的十位上应写几?
32-7 43-5 68-9 74-8 95-6
这样练习既巩固了新知,又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思维的敏捷性。
又如在讲完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可设计这样的练习:
(1)动物园有24只猴子,比老虎多8只,老虎有几只?
(2)动物园有16只老虎,比猴子少8只,猴子有几只?
通过这样的练习,既防止了学生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定势思维,又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的能力。
(三)综合型练习:综合型练习是学生基本掌握本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有关概念,法则等知识灵活运用。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思维是十分有益的,如学生在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64×25 ②32×125×25
学生通过思考想出了许多简便方法:
①64×25=4×25×16
64×25=8×25×8
64×25=(60 4)×25
②32×125×25=(4×25)×(8×125)
32×125×25=(4×25)×(4×25)×(2×5)
又如学生学习了倒数的概念后,也可以让学生练习了这样题目:
4/5×( )=( )×13.4=7/11÷( )=( )÷0.75
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很快得出:在乘法算式中填这个因数的倒数,除法算式中填上和被除数(或除数)相同的数,结果都等于1。这样的练习设计,能使新授的概念得到巩固。
三、在巩固应用中,设计开放性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巩固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新知识。开放性练习题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分数乘分数"后,可以设计出这样的填数练习:
()/()=25/36学生围绕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可作为无数种填数的方法。有些学生填出了5/1×5/36=25/36 5/2×5/18=25/36 1/36×25/1=25/36
填法独特,把整数乘以分数,假分数乘以分数作了联系,调动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
又如在学了分数应用题后,可以对学生进行"根据条件提问题的训练"。
一条公路,第一次修了全长的1/5,第二次修了全长的1/4。
问学生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学生补充问题,成绩好的学生补充了6个问题。)长期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巧妙地设计课堂练习,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翁云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成才之路》 2008年第8期
[2] 王吉群 《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反馈》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08年第7期
[3] 华宝霞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课堂练习 学生思维 教学效率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新授课的延伸和继续,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优化教学过程,就必须优化课堂练习。有目的、有针对性、巧妙而又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可以使教学过程优化,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练习题的设计,既要讲究练习方法,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设计练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在新知生长点巧设练习,启发思维
新知识的教学,往往可以凭借学生已有的旧知,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地探索规律得出新知,这样的练习一般放在讲授新课前。如在认识6的组成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把6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学生可以摆出以下几种,6分成1和5、2和4、3和3。通过摆,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理解6的组成。同时渗透得数为6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这样的课堂练习,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既要动手,又要动脑,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又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教师可以有设计这样的练习导入新课:
(1)食堂买来4袋大米,每袋100千克,一共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2)食堂原有大米50千克,又买来大米400千克。食堂共有大米多少千克?
这两道题是学生一二年级学过的一步计算应用题。学生很快会计算出来,然后把第(2)题中的"400千克"换成"买来4袋大米,每袋100千克"即变成了"食堂原有大米50千克,又买来4袋大米,每袋100千克,食堂共有大米多少千克?"
通过比较,既为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了解产生中间问题的关键,把新旧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下面新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在应用新知中,巧设练习,强化新知,发展思维
当学生学习新知后,要及时进行反馈、练习,可以达到强化新知的目的,这时教师可以分三个层次设计练习:
(一)基本练习:基本练习也就是类似于练习的基本题,这种题型有目的地围绕本节教学的重、难点。如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中,试商是难点之一,可安排如下的口算练习。( )里最大能填几:
50×( )<460 40×( )<376 30×( )<280
20×( )<165 60×( )<490 70×( )<480
商的定位是难点之二,可安排如下练习:说出商的最高位写在哪一位上?商是几位数?
25 225 48 4960 42 328 71 5670
通过这样练习,难点也就自然分解了,达到全班同学理解掌握本节数学内容。
(二)变式练习:变式练习也就是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以达到防止思维定势的产生,以及不同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我们在讲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基本练习后,可设计这样的练习:不计算直接口答差的十位上应写几?
32-7 43-5 68-9 74-8 95-6
这样练习既巩固了新知,又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思维的敏捷性。
又如在讲完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可设计这样的练习:
(1)动物园有24只猴子,比老虎多8只,老虎有几只?
(2)动物园有16只老虎,比猴子少8只,猴子有几只?
通过这样的练习,既防止了学生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定势思维,又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的能力。
(三)综合型练习:综合型练习是学生基本掌握本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有关概念,法则等知识灵活运用。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思维是十分有益的,如学生在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64×25 ②32×125×25
学生通过思考想出了许多简便方法:
①64×25=4×25×16
64×25=8×25×8
64×25=(60 4)×25
②32×125×25=(4×25)×(8×125)
32×125×25=(4×25)×(4×25)×(2×5)
又如学生学习了倒数的概念后,也可以让学生练习了这样题目:
4/5×( )=( )×13.4=7/11÷( )=( )÷0.75
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很快得出:在乘法算式中填这个因数的倒数,除法算式中填上和被除数(或除数)相同的数,结果都等于1。这样的练习设计,能使新授的概念得到巩固。
三、在巩固应用中,设计开放性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巩固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新知识。开放性练习题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分数乘分数"后,可以设计出这样的填数练习:
()/()=25/36学生围绕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可作为无数种填数的方法。有些学生填出了5/1×5/36=25/36 5/2×5/18=25/36 1/36×25/1=25/36
填法独特,把整数乘以分数,假分数乘以分数作了联系,调动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
又如在学了分数应用题后,可以对学生进行"根据条件提问题的训练"。
一条公路,第一次修了全长的1/5,第二次修了全长的1/4。
问学生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学生补充问题,成绩好的学生补充了6个问题。)长期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巧妙地设计课堂练习,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翁云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成才之路》 2008年第8期
[2] 王吉群 《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反馈》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08年第7期
[3] 华宝霞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