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有着共和国“和平盾牌”的美誉,始建至今,这支部队先后涌现出黄炳华、孟祥斌、陈大桂等30名英模,186名官兵被评为革命烈士。烈士佩勋而去,留在他们身后的又是什么?
去年,一份关于英模和革命烈士家庭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深深牵动了二炮首长的心。由于失去了“顶梁柱”,一些英烈家庭都遇到了不少困难,经济收入、子女入学、住房就业等方面也多少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面对“勋之殇”,部队首长的指示字字如擂鼓,句句若响槌:“要充分尊重英模烈士的历史贡献,立足实际努力解决困难问题,让英模烈士家庭充分感受到组织关怀,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切实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光荣感。”第二炮兵部队即刻展开声势浩大的关爱英模人物和革命烈士家庭行动。
目光停驻勋章后
清点史册,寻访英烈家庭。面对一个个分散在天南海北的英模烈士家庭,第二炮兵政治部经过数次分析研究,制订出一个严谨周密的寻访计划。从2010年8月起,10多个调研组分赴全国各地,踏上了使命崇高、意义深远的万里寻访之旅。
彩云之南,山城宣威弥漫在漫天的浓雾中。革命烈士缪品和的母亲袁招娣,就住在云雾深处的一个贫瘠山村里。
老人已年过85岁,儿子品和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儿子牺牲得早,没来得及娶个媳妇,这成了母亲永远的遗憾。
由于缪品和生前所在部队多次转隶,现在的部队与袁招娣一度失去联系。去年初冬,某导弹旅干事范美忠根据统一安排,踏上了寻访烈属袁招娣之路。
从省城到县城,从县城到镇上,路掩藏在白茫茫的雪中。镇上跑客运的车辆已停止了运营。袁招娣老人手里紧紧攥着那张发黄的《革命烈士证明书》,扶门而望,喃喃地说:“雪这么大,还会来吗?”
民政局的同志几天前就给老人捎来话,说部队要来人看望她。从省城到县城,再到镇里,背靠山崖,侧临深渊,范美忠经过4个多小时的徒步跋涉,终于一步一个趔趄地赶到袁招娣家中。他不仅详细询问了老人的生活情况,还送来了营养品和广大官兵的祝福,帮着修补了屋顶,并带着老人到医院做了体检。
“老人家,您儿子是第二炮兵部队的,他的事迹要收入我们部队的史馆了。”看着这个穿军装的小伙,老人好像看到了36年前离家的儿子。直到今天,她才第一次知道儿子生前守口如瓶的部队叫第二炮兵。拉着范美忠的手,老人泪如泉涌:“多像我的品和啊,娃儿回来了!”
关外,多处县市遭遇特大洪水。沿途的江岸、断桥、护堤林,满目疮痍。经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第二炮兵干部部干事李建一行来到了烈属王晓惠家中。
王晓惠的丈夫刘敏涛,是战略导弹部队的一名教导员。2000年5月的一天,官兵正在紧张地装载发射演练物资,一辆大卡车突然失控后滑,向排长刘爱国径直撞去。千钧一发之际,刘敏涛眼疾手快,飞身冲过去将战友推开,而自己却被撞倒在血泊里。
“我们娘俩换个煤气罐,都不好意思找同一个人两次,生活太难捱了。”谈及生活中的难处,内敛腼腆的王晓惠多次潸然泪下。女儿刘丛佳现就读于军校,好几次她都问妈妈毕业后能不能不回来工作。
“为什么,你妈妈怎么办呢?”大家茫然不解。刘丛佳久久无语,脸涨得通红。
“是这样的,敏涛走时,丛佳才9岁,精神受到严重刺激,现在还留有后遗症。每次回到这个地方,或者看见小时候玩大的伙伴拉着爸爸的手,她便……”王晓惠哽咽着说不下去了,大家一时无语,耳旁只有电冰箱压缩机运转的声音。
“孩子的要求,我们会尽力帮助解决的。”怀着复杂的心情,调研组仔细记录下英烈家庭的困难……
英雄渐行远,怀念愈深沉。从白山黑水到南国高原,从东海之滨到西北戈壁,10多个调研组历时4个多月,踏遍20余个省份,寻访了第二炮兵部队绝大多数英模人物和革命烈士家庭,建起了“英模人物和烈士家庭情况数据库”,为第二炮兵创建关爱英模烈士家庭长效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让爱走在春天里
2011年1月26日。北风夹着雪花,把树枝摇晃得嘎吱作响。
北京城北某家属院里一片将星闪烁!第二炮兵司令员靖志远、政委张海阳、副政委杨立顺、政治部主任殷方龙等将军齐聚一堂,他们带着全体官兵的问候来看望几位军嫂:“导弹司令”杨业功遗孀杨玉珍、“献身国防现代化模范科技干部”黄炳华的遗孀李彤、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全军新闻人物邱成龙的遗孀赵青云。
军嫂们怀抱爱人的铜像,手中握着厚厚一沓慰问金,滚烫的泪在眼眶里一直打转。
这是春节前夕,部队专门召开的关爱英模烈士家庭工作协调会,机关11个部门联席部署的关爱行动。从冰封北国到凝冻江南,驻扎在祖国各地的“导弹部落”纷纷选派领导和机关干部走进英模烈士家庭,开展送一封慰问信、一份慰问金等“五个一”活动。
孟祥斌,英雄的一跳感动整个中国。在第二炮兵各级党委的关怀下,遗孀叶庆华被特招入伍,女儿孟诗妍进了当地最好的学校。“关爱行动”的名单里,自然有她的名字,慰问叶庆华母女的是第二炮兵某部政委唐国庆。
在唐政委心中,英雄最重,英雄的家属最要关心。风雪中,他驱车200多公里,专程赶到叶庆华家里,送去第二炮兵党委首长的关怀和问候,送上慰问金和教育补助费,仔细记录下英雄家庭需要解决的事情。
冰封晋地,72岁的烈属王里妮心里暖呼呼的。1992年,他的儿子王彦军在担任第二炮兵某农场饲养员期间,为保护部队财产,与数名盗窃分子英勇搏斗,献出了宝贵生命。前年,住了几十年的窑洞倒塌,老人只能借住在亲友家中。去年10月和今年1月,第二炮兵后勤部两次派专人前来慰问,送来近万元的慰问金和生活必需品,并积极帮他实施“安居工程”。在部队多方协调下,驻地政府还为老人办理了农村低保。
温暖,从骨头缝里钻出来,王里妮感到被生活压弯的腰似乎直了许多,沧桑的脸上绽放出笑容:“儿子都走了快20年了,部队还挂念着我,共产党好,解放军亲啊。”
大年三十前,某基地参谋长薛今峰放弃在家休息,千里迢迢赶到河南固始县,看望烈属卢孝荣老人,送上慰问信、慰问金和年货。某安装团副政委刘志勇,辗转千里来到烈士罗琦家中,送去慰问金和年货,还亲手给烈属门前贴上春联。
残雪消融,挚爱传递。春节期间,第二炮兵各级共派出300多人次,走访慰问160多户英模和烈士家庭,发放慰问金和生活补助96万元、慰问物资近2万公斤,解决实际困难逾百个。“关爱行动”真正让爱走在春天里。
抚平“川”字眉宇间
眉宇间的“川”字,由浓郁的愁凝结,被长久的困积压,如果“关爱行动”只若一阵风,吹过即消散无影,那“川”字则会永远留存。
为此,第二炮兵在困难救助、子女教育、解决就业、改善住房、医疗保障等5个方面建立起长效机制,把“关爱行动”经常化、常态化,为英模烈士家庭排忧解难,真正抚平英烈家属的眉宇。
烈属司魁丽笑了。她的丈夫宋红杰曾是第二炮兵某工程团的一名连长,8年前在一次重大国防施工中壮烈牺牲。今年7月,她被第二炮兵邀请参加了北戴河疗养活动,和她一起疗养的,共有53名英模和烈士亲属。不仅如此,她丈夫牺牲时所在的团党委根据第二炮兵出台的帮助英烈家庭解决就业机制,已协调民政部门帮助她安排了工作,为她解决了后顾之忧。
9岁的女儿宋祯,被部队协调安排到县城办学条件较好的城关小学就读。根据第二炮兵出台的扶持英模烈士子女教育机制,她在读中小学时每年可得到3000元的教育补助费。考取地方高校后,每年还可获得1万元的教育补助费。如果她符合报考第二炮兵院校和地方高校国防生条件,将会被优先录取。
在部队的多方协调下,司魁丽的公婆也享受到每月400元的优抚金。根据第二炮兵出台的英模烈士家庭困难救助机制,如果随军烈士遗属领取的生活补助费低于国家每年发布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第二炮兵还将给予差额补助;对由地方负责的特困烈士家庭,全力协调地方政府进行救助,保障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春天的风,吹绿了京郊的一处居民小区。年逾八旬的烈属宗明贞,满面春风,脸上的皱纹里似乎都荡漾着幸福。因为她拿到了一套团职干部的公寓住房。
“北京的住房太紧张了,何况老李已走了30多年,部队编制体制又几次调整,我们孤儿寡母可不敢奢望能换什么房子。”宗明贞曾不止一次对邻居说。
而今,宗明贞盼到了好机制。根据第二炮兵出台的5项长效机制,不论烈士生前职务高低,均按不低于团职干部标准照顾分配公寓住房。搬家那天,她一大早便起床,小心翼翼地抱着丈夫的遗照,蹒跚地来到宽敞明亮的新屋,对着镜框里的丈夫感慨地说:“老李,我们有新家了。”
浩瀚苍穹,璀璨的星辰是人们永远仰望的焦点;漫漫征途,英雄的足迹是人们不能忘却的纪念。第二炮兵的“关爱行动”在军队和社会营造出崇尚荣誉、关爱英雄、争当英雄的良好氛围,真正将“勋之殇”化解,赢得了军心民心,促进了社会和谐,受到了军委首长的高度肯定。
去年,一份关于英模和革命烈士家庭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深深牵动了二炮首长的心。由于失去了“顶梁柱”,一些英烈家庭都遇到了不少困难,经济收入、子女入学、住房就业等方面也多少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面对“勋之殇”,部队首长的指示字字如擂鼓,句句若响槌:“要充分尊重英模烈士的历史贡献,立足实际努力解决困难问题,让英模烈士家庭充分感受到组织关怀,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切实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光荣感。”第二炮兵部队即刻展开声势浩大的关爱英模人物和革命烈士家庭行动。
目光停驻勋章后
清点史册,寻访英烈家庭。面对一个个分散在天南海北的英模烈士家庭,第二炮兵政治部经过数次分析研究,制订出一个严谨周密的寻访计划。从2010年8月起,10多个调研组分赴全国各地,踏上了使命崇高、意义深远的万里寻访之旅。
彩云之南,山城宣威弥漫在漫天的浓雾中。革命烈士缪品和的母亲袁招娣,就住在云雾深处的一个贫瘠山村里。
老人已年过85岁,儿子品和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儿子牺牲得早,没来得及娶个媳妇,这成了母亲永远的遗憾。
由于缪品和生前所在部队多次转隶,现在的部队与袁招娣一度失去联系。去年初冬,某导弹旅干事范美忠根据统一安排,踏上了寻访烈属袁招娣之路。
从省城到县城,从县城到镇上,路掩藏在白茫茫的雪中。镇上跑客运的车辆已停止了运营。袁招娣老人手里紧紧攥着那张发黄的《革命烈士证明书》,扶门而望,喃喃地说:“雪这么大,还会来吗?”
民政局的同志几天前就给老人捎来话,说部队要来人看望她。从省城到县城,再到镇里,背靠山崖,侧临深渊,范美忠经过4个多小时的徒步跋涉,终于一步一个趔趄地赶到袁招娣家中。他不仅详细询问了老人的生活情况,还送来了营养品和广大官兵的祝福,帮着修补了屋顶,并带着老人到医院做了体检。
“老人家,您儿子是第二炮兵部队的,他的事迹要收入我们部队的史馆了。”看着这个穿军装的小伙,老人好像看到了36年前离家的儿子。直到今天,她才第一次知道儿子生前守口如瓶的部队叫第二炮兵。拉着范美忠的手,老人泪如泉涌:“多像我的品和啊,娃儿回来了!”
关外,多处县市遭遇特大洪水。沿途的江岸、断桥、护堤林,满目疮痍。经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第二炮兵干部部干事李建一行来到了烈属王晓惠家中。
王晓惠的丈夫刘敏涛,是战略导弹部队的一名教导员。2000年5月的一天,官兵正在紧张地装载发射演练物资,一辆大卡车突然失控后滑,向排长刘爱国径直撞去。千钧一发之际,刘敏涛眼疾手快,飞身冲过去将战友推开,而自己却被撞倒在血泊里。
“我们娘俩换个煤气罐,都不好意思找同一个人两次,生活太难捱了。”谈及生活中的难处,内敛腼腆的王晓惠多次潸然泪下。女儿刘丛佳现就读于军校,好几次她都问妈妈毕业后能不能不回来工作。
“为什么,你妈妈怎么办呢?”大家茫然不解。刘丛佳久久无语,脸涨得通红。
“是这样的,敏涛走时,丛佳才9岁,精神受到严重刺激,现在还留有后遗症。每次回到这个地方,或者看见小时候玩大的伙伴拉着爸爸的手,她便……”王晓惠哽咽着说不下去了,大家一时无语,耳旁只有电冰箱压缩机运转的声音。
“孩子的要求,我们会尽力帮助解决的。”怀着复杂的心情,调研组仔细记录下英烈家庭的困难……
英雄渐行远,怀念愈深沉。从白山黑水到南国高原,从东海之滨到西北戈壁,10多个调研组历时4个多月,踏遍20余个省份,寻访了第二炮兵部队绝大多数英模人物和革命烈士家庭,建起了“英模人物和烈士家庭情况数据库”,为第二炮兵创建关爱英模烈士家庭长效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让爱走在春天里
2011年1月26日。北风夹着雪花,把树枝摇晃得嘎吱作响。
北京城北某家属院里一片将星闪烁!第二炮兵司令员靖志远、政委张海阳、副政委杨立顺、政治部主任殷方龙等将军齐聚一堂,他们带着全体官兵的问候来看望几位军嫂:“导弹司令”杨业功遗孀杨玉珍、“献身国防现代化模范科技干部”黄炳华的遗孀李彤、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全军新闻人物邱成龙的遗孀赵青云。
军嫂们怀抱爱人的铜像,手中握着厚厚一沓慰问金,滚烫的泪在眼眶里一直打转。
这是春节前夕,部队专门召开的关爱英模烈士家庭工作协调会,机关11个部门联席部署的关爱行动。从冰封北国到凝冻江南,驻扎在祖国各地的“导弹部落”纷纷选派领导和机关干部走进英模烈士家庭,开展送一封慰问信、一份慰问金等“五个一”活动。
孟祥斌,英雄的一跳感动整个中国。在第二炮兵各级党委的关怀下,遗孀叶庆华被特招入伍,女儿孟诗妍进了当地最好的学校。“关爱行动”的名单里,自然有她的名字,慰问叶庆华母女的是第二炮兵某部政委唐国庆。
在唐政委心中,英雄最重,英雄的家属最要关心。风雪中,他驱车200多公里,专程赶到叶庆华家里,送去第二炮兵党委首长的关怀和问候,送上慰问金和教育补助费,仔细记录下英雄家庭需要解决的事情。
冰封晋地,72岁的烈属王里妮心里暖呼呼的。1992年,他的儿子王彦军在担任第二炮兵某农场饲养员期间,为保护部队财产,与数名盗窃分子英勇搏斗,献出了宝贵生命。前年,住了几十年的窑洞倒塌,老人只能借住在亲友家中。去年10月和今年1月,第二炮兵后勤部两次派专人前来慰问,送来近万元的慰问金和生活必需品,并积极帮他实施“安居工程”。在部队多方协调下,驻地政府还为老人办理了农村低保。
温暖,从骨头缝里钻出来,王里妮感到被生活压弯的腰似乎直了许多,沧桑的脸上绽放出笑容:“儿子都走了快20年了,部队还挂念着我,共产党好,解放军亲啊。”
大年三十前,某基地参谋长薛今峰放弃在家休息,千里迢迢赶到河南固始县,看望烈属卢孝荣老人,送上慰问信、慰问金和年货。某安装团副政委刘志勇,辗转千里来到烈士罗琦家中,送去慰问金和年货,还亲手给烈属门前贴上春联。
残雪消融,挚爱传递。春节期间,第二炮兵各级共派出300多人次,走访慰问160多户英模和烈士家庭,发放慰问金和生活补助96万元、慰问物资近2万公斤,解决实际困难逾百个。“关爱行动”真正让爱走在春天里。
抚平“川”字眉宇间
眉宇间的“川”字,由浓郁的愁凝结,被长久的困积压,如果“关爱行动”只若一阵风,吹过即消散无影,那“川”字则会永远留存。
为此,第二炮兵在困难救助、子女教育、解决就业、改善住房、医疗保障等5个方面建立起长效机制,把“关爱行动”经常化、常态化,为英模烈士家庭排忧解难,真正抚平英烈家属的眉宇。
烈属司魁丽笑了。她的丈夫宋红杰曾是第二炮兵某工程团的一名连长,8年前在一次重大国防施工中壮烈牺牲。今年7月,她被第二炮兵邀请参加了北戴河疗养活动,和她一起疗养的,共有53名英模和烈士亲属。不仅如此,她丈夫牺牲时所在的团党委根据第二炮兵出台的帮助英烈家庭解决就业机制,已协调民政部门帮助她安排了工作,为她解决了后顾之忧。
9岁的女儿宋祯,被部队协调安排到县城办学条件较好的城关小学就读。根据第二炮兵出台的扶持英模烈士子女教育机制,她在读中小学时每年可得到3000元的教育补助费。考取地方高校后,每年还可获得1万元的教育补助费。如果她符合报考第二炮兵院校和地方高校国防生条件,将会被优先录取。
在部队的多方协调下,司魁丽的公婆也享受到每月400元的优抚金。根据第二炮兵出台的英模烈士家庭困难救助机制,如果随军烈士遗属领取的生活补助费低于国家每年发布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第二炮兵还将给予差额补助;对由地方负责的特困烈士家庭,全力协调地方政府进行救助,保障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春天的风,吹绿了京郊的一处居民小区。年逾八旬的烈属宗明贞,满面春风,脸上的皱纹里似乎都荡漾着幸福。因为她拿到了一套团职干部的公寓住房。
“北京的住房太紧张了,何况老李已走了30多年,部队编制体制又几次调整,我们孤儿寡母可不敢奢望能换什么房子。”宗明贞曾不止一次对邻居说。
而今,宗明贞盼到了好机制。根据第二炮兵出台的5项长效机制,不论烈士生前职务高低,均按不低于团职干部标准照顾分配公寓住房。搬家那天,她一大早便起床,小心翼翼地抱着丈夫的遗照,蹒跚地来到宽敞明亮的新屋,对着镜框里的丈夫感慨地说:“老李,我们有新家了。”
浩瀚苍穹,璀璨的星辰是人们永远仰望的焦点;漫漫征途,英雄的足迹是人们不能忘却的纪念。第二炮兵的“关爱行动”在军队和社会营造出崇尚荣誉、关爱英雄、争当英雄的良好氛围,真正将“勋之殇”化解,赢得了军心民心,促进了社会和谐,受到了军委首长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