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境引情,让学生带着情感理解课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l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实际学习过程中,必要的情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语文学习,还能引导学生不断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课文产生情感,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反思,从而更好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本文以情境教学引导学生生情作为出发点,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以情境进行教学。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 以境引情
  一位著名教育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任何一种美的情感的认识都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体会才能对其有所感悟。语文教学本身是一门语言教学,更是一门情感教学,要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语文,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入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教师应努力创设美境,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其中,才能激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内在动力,达到以境引情的目的。
  一生活启情,由生活拉近语文距离
  对于每一篇语文课文来说,生活都是创作的源泉,作者每一篇优秀的文章的背后都有自己深刻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而要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和体会,必须引导学生在同样的或类似的情境中感受,充分感受到生活给他们带去的这些感受,才能进一步地与课文中的情境联系在一起。尽管很多中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对于生活体验的经验不足,然而这些处在花季年龄阶段的少年们,对生活体验充满期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将课文中的生活内容挖掘出来,在课堂中创设这些生活情境,不仅能拉近课文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让学生更好地对课文进行理解。
  比如在讲授课文《幼时记趣》(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时,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沈复小时候的一些童年趣事,由于沈复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人物,与现代初中生处在不同的时代,因此课文中很多故事情节学生很少经历过,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首先教师先引导学生对自己小时候的童年趣事进行回忆,教师:‘大家想象小时候都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大家想一下然后互相谈论一下吧。’让学生对小时候的生活情境进行回忆,引导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当学生们进入情境之中后再引导:‘看来大家小时候的游戏很有趣啊,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的祖先小时候都玩什么?’学生:‘想知道。’教师:‘那么我们一起看下课文吧。’”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情境创设,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课文的认识。
  二、画图生情,让画面引发学生共鸣
  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仍未完全形成,因此在他们内心中还是比较喜欢一些具象事物的,比如相对于一篇文字故事来说,他们更喜欢阅读一些趣味漫画,在他们心目中,读图比看字理解起来更方便和快捷一些。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创设图画课文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迅速且有真实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感知,充分体会到课文内容的精髓,并引导学生自己将课文内容以图画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对课文进行理解。
  比如在讲授课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时,当讲到“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野兽)时”时,教师询问学生:“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不能将走兽换成括号里面的词语。”这时大家都感到不知所措,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用手中的画笔绘制出一些沙漠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看一些沙漠的实际图片,通过观看图片,学生认识到在沙漠中行走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学生之间形成这种共鸣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明白野兽和走兽的区别。
  三、语言燃情,用言语激发无穷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教育的艺术》书中提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由此可见,教师在上课时的语言对于学生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授课语言,直接关系到学生接受课文的程度。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其应用一些不同的艺术语言创设情境,通过重复、停顿、加重的方式配合幅度角度的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激发学生的无穷动力。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用语言进行情境创设,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比如讲授《录音新闻》(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时,本文主要收录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运载火箭发射海区的录音内容,由于这个事件比较久远,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当时的情境,教师找到了当时的那次发射的视频,并故意将声音关闭,隨后用慷慨激昂的语调对整个视频进行解说,学生纷纷被教师的声音感染,大家跃跃欲试,都想上台过一次瘾,教师就让一些学生上来进行尝试,最后教师引导道:“大家想听听广播电视台是怎么解说的吗?”学生纷纷回答想听,教师就可以给大家播放当时中央广播电视台的录音,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播音员在播放整个事件的语言艺术特殊色,从而很好地将大家拉回到课文讲解之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创设一个精彩的情境,并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在情境中参与各种既定的语文活动,才能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反思,才能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为此,教师应注意对语文情境教学的重视,充分利用生活启情、画图生情、语言燃情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以境引情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大鸿.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141-142.
  [2]韩善臣.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07:30.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是新课标所倡导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本文着重探究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策,以期更好地指导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应用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传统灌输式的语文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提问及作业布置
摘 要: 微课是教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学课堂教学。微课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快速掌握语各个知识点。将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初中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效率。本文主要以微课为载体,具体论述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微课 初中语文 生活化教学  微课是
摘 要: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个创新精神日益受到重视,这是教育目的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的部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是教学任务的重点内容,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保证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这一基本规律是当下教学非常注重的一点,为了响应
一大早就开会了,这是昨天下午的会没开完,一早又接着开,办公室主任开着会,做着记录,心上还想着其他事情。三个小时后,会议总算结束了,办公室主任头昏脑胀回到办公室,让秘书快
赵民惜时如金。采访赵民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近乎苛刻的时间观念和电流般的语速、跃动的思维。一阵打车的工夫,他能紧锣密鼓叙述完一段人生历程,三五分钟的通话,他能挥洒自
在小学语文科普类文章教学中,运用教育新技术结合科普类文章特点,从语文课程标准出发,充分利用个性化学习终端,让文章架构灵动起来,让教学内容丰满起来,让学生表达丰富起来,
摘 要: 以抒情的方式将思想内容充分表现出来,增强文本艺术感染力的效果,是文学类文本最大的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文学类文本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审美、鉴赏及写作等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但是因为阅读策略教学的相对薄弱,制约了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本文具体分析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文学类文本 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教学不仅要发
目的:在兔眼小梁切除术后结膜瓣及巩膜瓣下注射壳聚糖,观察壳聚糖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1.动物:健康成年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2大组,第一组共16只白兔,
作者阐述了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比较发现,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增强学习效果,并以诗词教学为例,指出应设法引导孩子进行比较发现,找出诗词的异同点.
摘 要: 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与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教职人员的重视。本文主要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提高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方式  语文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促进国人综合素质提高最有效的手段。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叛逆期,这一阶段恰恰是学生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