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摸不透的银行股票型产品

来源 :金融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前,某客户抱怨渣打银行理财品60 致使其亏损 50%,诸多投资者在同情他的同时更想了解这是怎样的一款理财品,以引此为戒。其实这正是一款包含权益类投资工具 (如股票、股权和基金等 )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而随后诸多银行理财品亏损的消息也纷至沓来,而其中多为这种结构性理财品。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尽管股市动荡,但挂钩股票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因去年下半年股市好转而更加火热,甚至预期收益率还在逐渐攀升。多家银行推出的股票挂钩型理财产品正在以 10%左右甚至更高的预期收益吸引着众多投资者。而这也为自 2008年后一度销声匿迹的挂钩股票的银行理财产品再次登台拉开了序幕。
  预期收益诱人
  股票型理财产品之所以诱人,也就是因为其持续走高的收益率。收益率前六的产品中挂钩股票的占据了四席。其中星展银行“股得利”系列 1321期12个月澳元结构性投资产品以 12.55%的收益率排名第一。而曾经一度低迷的挂钩股票的银行理财品之所以再度受宠,主要还是去年下半年股市好转让人们再度青睐于股票。
  根据 2012年11、12月的数据显示,收益排名前 30的银行理财中有 17个是股权标的类产品,收益率最高为 27%。而 2012年 12月后,随着市场快速反弹,股权标的型理财产品迅猛增加,在当月所有发售产品中,非保本型产品占比达到 69.17%。
  任何投资行为都是受大的投资环境的影响,股市好转激发了人们对挂钩股票理财品的信心,迎合这些投资者的需求,自然银行也就有了更多这样的理财品。于是广大投资者的激情在股市环境的鼓励以及银行理财品市场的双重刺激下变得不断膨胀,而忽视了很多常规问题。
  成本高风险高
  购买理财品的投资者都知道,银行理财产品费包括销售服务费、代理费、管理费、托管费等,看似都只是零点几,但算到最后真不是个小数目。一位银行理财经理透露,费率高低与理财产品是否保本、理财产品投资的领域、产品的运作期限、风险高低以及理财产品管理的复杂程度等相关。比如一些银行债券类的保本理
  理财产品如果巨亏,往往有着多重因素。需要提醒的是,投资者不妨定期要求银行提供产品净值盈亏状况及交易明细,这也是提前防范产品出现重大风险的不错办法。
  财产品费率较低,但像信托产品这类门槛高、收益高、风险大的,产品运作结束后从中获取的超额收益可能在 2%以上。自然,股票类投资管理费肯定高于债券类产品,而挂钩股票标的的,商业银行可能会聘请其他机构作为投资顾问而被“双重收费”。所以在产品费这一项上,挂钩股票的理财品就要更“昂贵。”
  国内银行理财市场发展至今,有 2602 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分别公布了预期和到期收益率,其中有 2235款产品的确实现了最高预期收益率。在这实现了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产品中,尽管投资标的分布不均,但多为汇率和利率挂钩类的产品。而在 367 款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产品中,挂钩于股票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是最多的。挂钩于股票等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之所以难以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主要原因是股票、商品和期货等市场的价格走势难以准确预测,专业机构预测失败概率更高。
  随着去年股票市场的回暖,在信心膨胀之际,一些银行大胆推出了与单只股票,而非几只股票所组成的股票篮子所挂钩的结构性产品。例如某银行的理财品更有针对性直接挂钩于单一股票中行 H股,因而产品的实际收益最终只取决于中行 H 股的走势。乍看,这种产品的获益途径更加清晰简洁,避免了股票篮子中良莠不齐的股票表现差异对产品最终收益带来的影,但与此同时,产品的风险也更高。
  擦亮眼睛辨真伪
  挂钩股票,高收益的背后便是高风险,而高风险也就预示了达到目标的高难度,但投资者总是被华丽的高收益而蒙蔽双眼,忘记了拨开迷雾看看那身后的风险。很多理财品的亏损都有理财经理的责任。因为不少银行理财经理都不了解其中的交易隐患与亏损风险。他们只想多卖理财品,一味夸大投资收益、却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产品风险。因此在欧美,不少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在购买前都会运用情景分析法——“傻瓜式询问”,如假设通胀率超过一定幅度,银行利率调整,货币汇率变动过大的情况下,这款理财产品最大亏损幅度会多高?如果银行理财经理无法做出具体回答或给出的回答投资者不满意,投资者则会放弃购买这款理财产品。
  投资者通过情景分析法询问,把自己对于产品以及风险的疑问抛给银行理财经理,根据他们回答辨别理财产品真实的投资风险。变被动测试为主动询问,避免单方面聆听所谓的“投资意见”,并将相关银行理财经理的回复录下来,作为理财产品纠纷的一种证据。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测试出理财经理推销的真假以及理财品的真实收益情况,同时也测试了投资者自身的风险抵抗能力。另外,理财产品如果巨亏,往往有着多重因素。需要提醒的是,投资者不妨定期要求银行提供产品净值盈亏状况及交易明细,这也是提前防范产品出现重大风险的不错办法。
其他文献
近日央行公布最新货币数据,截止到今年3月份末中国广义货币量(M2)余额已高达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回望过去12年中国M2的增长过程,不免让人倒吸凉气。2000年M2仅为13万亿元,到2008年还没有到50万亿,但2012年已飙升至97.4万亿,如今已突破百万亿元。通胀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笔者今天更想讨论的是货币超发后的连锁反应。  第一个连锁反应是资产价格将进一步飙涨。在一个货币
期刊
“现在最热门的投资是什么?”“黄金、白银、艺术品?”“错!是‘钱生钱’! ”在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股市有风险,楼市有“路障”,高利贷貌似成了当下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有钱人越来越富,没钱人越来越穷,差距越来越大源于富人有资本生钱,穷人只能站在富人的肩膀上坐吃山空,甚至被有些有心计的富人拖着鼻子走,被忽悠了还为别人数钱。  在东南沿海一带,由于公务员贷款较容易,不少人便以各种名义从银行以月息8厘(千分之
期刊
黄金与大宗商品价格大跌是产能过剩、经济紧缩的标志。  全球市场的焦点转移,投资者大篇幅探讨,中国在产能过剩之下的转型是否意味着大宗商品黄金时代的结束,金砖四国是否已经是昨日黄花?债务大国欧日自顾不暇,美国的经济数据时好时坏,没有出现明确的上升周期。  NYMEX原油如断头铡刀一样下跌,4月1号开始从每桶开盘价97.23美元下跌到4月5日收盘价93.05美元,从4月11号开始第二轮暴跌,从开盘价94
期刊
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和股票投资,在全球各国千千万万家庭都是大事。但在国内,房价和股价的波动,特别牵动家庭理财紧张的神经。  如果看一下对居民家庭投资资产配置,就不难了解个中原因。中国居民的大部分资产集中在少数几处房产上,金融资产更是集中在少数几只股票。  这种投资手法,让人不禁想起鼎鼎大名的巴菲特。他老人家的投资理念就是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枕戈待旦终年无休地看住自己的篮子。  然
期刊
忘掉希腊,忘掉意大利,忘掉“占领华尔街”运动吧。眼下真正的坏消息是什么?中国,当前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开始走火入魔 。想想2005年以来的美国、爱尔兰和半个西方世界。想想1990年之后的日本。想想……好吧,历史上的每一次楼市泡沫。  10年前,上海房价约为普通家庭收入的6倍,而如今已经高达13倍。深圳的比例从5倍上升到了14倍。这些数据都荒唐得离谱。这是真正的狂热。他们从未见过楼市崩溃。他们以为
期刊
三月,出逃 2个多月的张福林、叶挺英夫妇在越南被抓的消息一时间成了温州乃至整个“高利贷王国”的爆炸新闻。在人们感慨唏嘘之时,又不禁回想起几年前更加惨烈的温州立人集团数十亿民间借贷崩盘的事件。曾经被倍受追捧的温州立人教育集团有限公司,从一个民间学校一步步发展为大型集团,之所以成为典例是由于其成长之路中从未向银行贷款,而是依靠了成千人数轮借贷、还息。历经 13年,由一所民办高中演变成为一家资产百亿的公
期刊
大宗商品投资者首先嗅到了利益的味道,从叙利亚危机初露端倪至今,原油价格犹如坐上了“过山车”。这也让一些投资者比较迷茫,入市还是观望,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钱骏从历史上战争爆发时大宗商品的表现,分析了叙利亚危机对大宗商品的影响。  “战争对大宗商品的影响,主要来自供给削减和需求增加这两个方面。以原油为例,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东战争由于原油供给
期刊
3月25日下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 8号文),金融监管雷厉风行,直指最近几年从四万亿开始的在金融领域泛起的泡沫,对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交易平台等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做出了规定,主要内容包括资金和投向一一对应、充分披露资产状况、理财资金投资设置上限等。  此次银监会“ 8号文”给银行理财投资运作扣上“紧
期刊
基本上,没有被赖床折磨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那种头发横七竖八、手里拎着豆浆油条光速冲向打卡机的画面,会出现在每个写字楼里。当然,商务男的早餐可能是一份金枪鱼三明治啦。但总之,起床对他们而言,绝对是一场战争。而且,常常输……  其实赖床是种病!  当失眠症患者遇到这种宁可被闹钟吵死也不能顺利起床的人,大概就跪了。不过赖床族看似极佳的睡眠状态,却也在最近一次的国际睡眠学术研讨会上,被专家归入了“睡眠障碍
期刊
去年以来,“银行理财资金池”、“影子银行暗藏风险”等诸多议论不绝于耳,“理财资金池”期限错配、以新还旧等问题甚至被指是一场击鼓传花的“庞氏骗局”,更使得投资者人心慌慌,无法了解自己的钱投到哪里去了。那么,银行理财市场为什么会频频出现这样的局面,这些风险是从何而来?  影子银行“魅影”重重  自2009年开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渐趋井喷,这些纷繁复杂,期限不一的理财产品,标的通常为债券、本外币结构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