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与机器融合离我们还有多远

来源 :中国民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译/李雨蒙
  如同古希腊人曾幻想一飞冲天的飞行物,今天我们梦想可以将人类大脑与智能机器相融合,弥补人类有限生命的局限,可是究竟人类大脑能否通过脑机交互科技(BCI)直接与人工智能、机器人或是其他大脑连接,超越人类的极限?我们距离真正成功将自己的大脑与科技连接还有多远?当我们的大脑被插入电源后,又将意味着什么?
  起源:复原与归位
  最近,大部分的脑机交互科技都着力于改善瘫痪或患有严重行动缺陷的病人生命质量。近期,人机交互领域有多项科技成就发表。比如,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运用大脑中记录的信号控制机器人手臂。斯坦福研究者能从瘫痪病人的大脑信号中获取动作意图,令患者可以操作无线写字板。同时,一些有限的虚拟感觉可以被传回大脑中。
  对于我们主要的视觉和听觉,视觉严重受损的患者早期使用的仿生眼球,早已进入商业运作。目前升级的版本正在接受人类的检验。另外,人工电子耳蜗已经成为最成功和普及的仿生植入——全球超过30万用户都在使用这项植入恢复听力。
  其实,最复杂的人机交互是双向的人机交互(BBCIS),同时记录和刺激神经系统。目前研究显示,双向人机交互能够用于增强两脑区或脑与脊髓之间的连接,并且重新布置损伤位置的信息以复原瘫痪的手臂。对于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您可以想到脑机交互已经随时准备着成为下一个用户必备的酷科技。
  为时过早
  然而,仔细研究目前一些人机交互技术不难发现,我们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当人机交互发出动作,与体格健全的人使用自己手臂每天轻松做出的动作相比,要缓慢许多,而且动作不够精细和复杂。仿生眼只能提供低分辨率的视觉;人工电子耳蜗虽然能够以电子方式传输有限的语音信息,但是音乐的信息却会扭曲变形。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机交互都具有入侵性。无需外科手术的无创式人机交互就确实存在。
  名为墨菲斯的人形機器人“阿凡达”的首场展示,于2006年在华盛顿大学的神经系统实验室进行。这项无创式人机交互,根据对所想物体或地址图片闪现的大脑反射反应,推断出机器人应该挑选哪个物品,将它放在何处。
  可是,所有这些演示都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那里空间安静,实验对象没有被分心,长期而有系统的技术装置,并且实验持续时间仅仅满足显示科学概念的成立,却难以证明这些系统能够快速且健康地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操作。
  对于植入电极,尝试读心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构成的?我们知道每一个神经元和它们周围数以千计相邻的神经元构成了一幅难以想象的庞大多变神经网。而这对于神经系统工程师来说,将意味着什么呢?
  因为即使最好的植入,也只能让我们在一时间听到大脑中很小一部分的信息,或许我们可以做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可是无论在何处我们都只能靠近整个对话的真相。
  去年,一辆由芯片制造商Nvidia开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出现在新泽西州蒙茅斯县的道路上,和通用公司、Google和特斯拉所展示的自动驾驶汽车有所不同,这辆车的AI技术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可令人意外的是,它没有遵循由工程师或程序员所提供的指令,与之相反,它完全依赖一种通过观察人类行为来训练自己如何驾驶的算法。
  但令人不安的是,人类并不完全清楚汽车是怎么做出决策的。事实上,没有人真的知道人工大脑的算法是如何工作的,而这恐怕将成为日后的一大隐忧。
  互相适应,共同生存
  尽管存在许多的挑战,但是我们对于仿生科技的未来仍然非常乐观。我们相信“互相适应”的双向脑机交互技术,电子与大脑共同学习的同时,也在不断回应大脑,这是建立神经桥(NeuralBridge)的关键步骤。建立这样互相适应的双向脑机交互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
  近期,在许多疾病治疗方面取得的成功同样令人欣喜,比如糖尿病治疗运用“电陶材料”——实验性小型植入通过直接将指令输入内藏器官,不需药物治疗疾病。此外,研究人员发现了攻克电子对生化之间语言障碍的新方法。比如,嵌入式“神经蕾丝”或许就有望成为逐步生长在植入电子元旁边最有希望的方法,而不是排斥反应。具有弹性的纳米线探针、弹性神经元支架以及玻璃质碳界面,在未来可能同时允许生物和科技电脑在我们的身体中和谐共存。
  从辅助到增强
  艾伦·马斯克的最新科技公司发布企业愿景,将致力于通过脑机界面科技(BCIS)提高人类能力,在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进行的装备竞赛上提升我们的大脑。马斯克希望运用人体连接科技,需要首先提高人类自身大脑的能力——使我们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反乌托邦现象,在那里人工智能远超于自然人类的能力,这样的景象或许是遥远而奇妙的,但是我们不能独断一项奇异想法的可能性。终归,自动驾驶汽车在10年或5年前还属于科幻小说的范畴,而现在已经真实地出现在马路上。
  人类大脑直接与科技相连,也许最终在漫长的时光里,通过科技完成人类进化的自然过程。从使用车轮,到克服两肢动物局限,再到在泥板和纸张上记录文字增强我们的记忆。这些就如同今天的电脑,智能电话、VR头盔以及增强脑机交互科技一般,当它们最终进入消费市场,或许令人兴奋,或许令人失望,或充满危险,但同时,也充满希望。
  编译自《科学美国人》
其他文献
《中国民商》:德平同志,看到今年1月2日您和其他两人的“三人谈”,有些问题还想深入探讨一下,不知您是否同意?  胡德平:谢谢!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人民公社的问题已经作出了很好的总结。1985年人民公社正式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但有些问题似乎还可以引申下去继续研讨。历史的经验教训很重要呀。一起学习探讨吧。  《中国民商》:由人民公社刮起的“共产风”,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期刊
人是经济发展的主体,科学认识人的经济功能,是揭开经济发展之谜的关键。经济人假设几乎把人的经济功能完全省略了,西方经济学看似在研究人的经济行为,实际上是研究人的物资关系,物的作用完全掩盖了人的能动性。这种经济学虽然对经济的自然与物质资本领域的认识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基本上是建立在割裂人和物的关系基础上的。  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虽然对人做出了科学的解释,但其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批判来论证
期刊
在中小微企业的成长中,企业家的雄心与企业的成长是什么关系、如何使成长雄心变成现实,以及政府如何为高雄心、高增长潜力的中小微企业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是国外学界新的研究领域。  理论和现实都表明企业家的雄心是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的关键驱动因素。由于中小微企业在经济中的特殊作用,政府和社会都应该努力引导和鼓励中小微企业树立高成长雄心,并为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走出金融危机以及促进经济复苏增长过程中,英
期刊
时隔14年,中国再次决定对宪法进行修改。  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明确了宪法修改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必须贯彻的原则等内容。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从1954年
期刊
苏格拉底劝告人们说:“人啊,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也被镌刻在古希腊神庙的金顶上,成为一句警世箴言。如何理解人也是经济学的重要命题。但是,人在西方经济学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西方主流经济学以一个极其简单化的经济人假设,实际上把对人的研究留给了其他学科。尽管近些年西方经济学涉及到了人的更多要素,但由于回避马克思关于人的科学观点与认识方法,还是无法真正理解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使经济理论走出困境,承担起它
期刊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纸媒已死”的呼声甚嚣尘上。因为“走向没落”,所以大批的传统媒体行业的从业者在“双创”的浪潮下纷纷离职、跳槽、創业,重新开始了新的旅程。这本书本来就是微信公众号“博望志”的对于创业者访谈的内容,却也要借助纸媒介才能在这宛如潮汐般快速变换的资讯大潮中留下一些影子,不能不说多少有些反讽的意味。  本书的访谈对象,大多是与新闻媒体有关的人,甚至这个“博望志”的创立者小肥人(董
期刊
玉  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也是中国独有的技艺。中国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它的品种既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朝代,玉雕有着不同的造型与特色。  一片冰心在玉壶  如今的叶福欢功成名就,他现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艺术工作管理委员会理事、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等众多职务,还连续
期刊
时代呼唤德商,社会需要德商,人民推崇德商!  改革開放30多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批成功的商界人物,但更多的只是“商人”,却成不了“德商”,很多商者或半路夭折,或只领“风骚”三五年,究其原因,除了受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与商者本人的德行、品格有关:有的商者心术不正,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不择手段,贪欲无度,人性缺失;有的小富即安,没有长远眼光,造假制劣,偷乞拐骗,不讲诚信,致使企业很快滑向
期刊
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实验卫星,首次实现了千公里级的量子纠缠。卫星向3个地面基站发送成对的纠缠光子,而每一个基站之间都相距超过1200公里。这次的实验改变了量子理论长久以来的神秘,坚实地奠定了中国在迅速发展的“量子空间竞赛”中的领先地位。创造了安全、以量子为基础的全球通讯网络。而潜在免受黑客侵扰的“量子网络”将形成巨大的地缘政治意义。日内瓦大学的物理学家Nicola
期刊
10天,23场活动,5份合作备忘协议以及无数个项目对接洽谈……中国民商2017年“南北卡之约”在紧密节奏中落下帷幕。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美国南北卡华人总商会会长杨华东临别时说到。没错,一切都蓄势待发。随着代表团企业之一天津腾源电力首个投资项目启动落地程序,相信会有更多合作的种子发芽并最终开花结果。  而除了商业,友谊之花早已结出果实——回到北京,梳理这段旅程,“友谊”、“合作”、“共赢”,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