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渗透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ling12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初中化学课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其应用的自然学科。课堂上教师主要传授课本知识,讲解化学规律。新课程标准对化学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重点也包括了养成学生的科学发展观,增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提倡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认识化学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相关问题上能做出科学,理智的思考和判断。科普知识的讲解就是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讲解各种科学知识。现代科技发展迅速,日新月异,而教材更新缓慢,这形成了一个矛盾。因此需要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渗入科普知识,既有各学科经典的知识,也包括最新的前沿科技知识,给学生打开多个窗口认识世界,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知的愿望。
  对此,我们不妨尝试一下“跨界”,在课堂教学中既传播讲解化学学科知识,也同时担当一名科普工作者,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积累,更新知识库。将课程教育和科技知识传播结合起来。可以采用的主要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联系结合书本知识
  教师可以就书本上讲授的基础知识点和当前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成果相结合,渗透、丰富和充实课堂内容。如讲解碳族元素和新型材料时介绍最新的碳纤维材料知识。当前化学课本教材中对新型材料介绍了其化学成分,物理属性和应用。对碳纤维材料没有详细介绍,也缺少这类新型材料在国家战略,经济上的影响和地位的介绍。实际上碳纤维材料属于军民两用材料,国外在这方面技术领先的日韩等国对我国碳纤维技术和制品出口一直保持谨慎态度。我国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后期。经过40多年的研究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航空航天技术产品以及民用的体育休闲用品上有广泛的应用。大到火箭卫星,小至一只球拍都能见到这种新型复合材料的身影。目前的情况教育学生,只有自力更生才能谋求在科技上的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下球拍比较实物,从木质到铝合金到碳纤维复合材料,使学生有更感性的体会。
  如在学习硅元素时,教师还可以就硅作为半导体材料讲述半导体技术和材料的发展,包括讲讲美国的硅谷这个新兴的高科技高技术城市。向学生介绍著名的摩尔定律,即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增加一倍,性能也提升一倍。让学生联系身边电子产品更新的速度体验科学技术发展的迅速和竞争的激烈。
  二、结合身边的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
  新课标要为学生设立更多的体验化学、生活、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阐述各种知识,帮助学生判断认识各种现象。
  如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淡水是地球上宝贵的资源,我们身边经常有各种各样水污染的事故发生,这些污染的成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化工,造纸排水污染的成分,后果是什么?如何处理才能保证经济和生活的共同发展。包括如何进行高效廉价的海水淡化等等。如我们身边经常喝的电解质饮料是什么?能不能自己配置运动后喝的电解质饮料?食品安全中我们常说的添加剂,防腐剂成分还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这些话题都会引起学生热烈的反应和讨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物质观。
  三、结合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课本基本按照元素编排章节,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各个知识点向学生展现化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重要大事件、逸闻趣事等,这些化学史的内容和科普知识结合起来,能使学更清晰看到学科发展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全面系统的在一个新的高度看待化学这个学科和它对当今科技发展的贡献。
  如从1869年门捷列夫编排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的内在联系。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元素周期表也在发展,从按照相对原子量排序到按照原子核中原子核数目排序,周期表中的未知元素空位逐一被填满,到人工合成元素等等。人们再从简单的认识元素到核能的利用,认识越多,改造的手段和能力就越强。对气体的认识过程也充满了励志的故事,氧气氮气的发现到惰性气体的发现,科学家们的努力历程就是最好的教育材料。而惰性气体在现在的应用也说明了科技改变人类的生活。
  四、结合课外科普读物
  科普读物是课本的有益外延,尤其在现在这个网络高速发展的世界。课外读物不局限于书本,纪录片,网络资源都是有益的补充。只要教师仔细的加以筛选和推荐,就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其更新速度快,通俗易懂也更加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好的课外资料不亚于一个好老师,时刻传递新鲜的科普知识。
  初中的化学教学也要跟上时代,能在课堂上体现出科技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平衡。当然在把科普知识引入到化学课堂中的时候也要注意度的问题,要把握内容深度和在何时选择切入点。不用刻意追求难度深度,但是要重点突出,精选求新。抓住学生的视线,帮他们认识课本外广阔的世界,开启他们探索的愿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做到新课标所提出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以更好适应现代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情景可以刺激人的心灵,恰当的情景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精力集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得以提高,因此课堂中创设恰当的情景十分重要。  【关键词】情景创设;设计;化学教学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基于控股股东的视角,本文利用2002-2007年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市场化进程、股东控制和企业过度投资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增多,过度投资行为得
【正】“昨的了哥们儿?”“我最近心悸、乏力,脚底下明显疲软,这是咋回事呢?”这原因自然五花八门,以下我说的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聪明的你不妨猜猜看。原因一:沉迷网恋,不能自
新课程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揭开新课程改革的神秘面纱、直面课改、去粗取精,让课堂理性回归,构建一种简约而有效的理想数学课堂,是我们一直想要的答案,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就这一问题作了探讨。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面对当前的教学形式,根据我任教十年来的一些感受以及其他同人的反馈,现
本文结合人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道德低下的现象,用博弈论中完全静态博弈模型分析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发现人们作为理性经济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只注重自己的利益,而
【摘 要】新课程教学强调对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针对高中地理教学的独特性质,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计划中要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通过自身切实的观察和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制定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其自主学习以及探究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地理教学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生,探究能力  引言  新课程教学改革主
【正】For Daisy——神奇而伟大的Daisy同学再次用完美的西语和西班牙交通地理知识以及天使一样的耐心为我找到了去庞特杜莫的路线,我想可怜的她已经快被专去“地图上找不到
文章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变化反映了党对知识分子社会作用认识的变化和我国的科技文化发展水平;影响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经济因素、社会政治因素、人们传
【正】悠悠球一样的亚特兰大在乙级联赛中度过了一个赛季之后亚特兰大马上重返甲级,但是不知道这次能在顶级联赛中停留多久。只要目光掠过阿祖里球场,就会发现这里的景象正是
【正】一个美好的赛季开局就仿佛是一个美妙的符号,它可以为一个伟大的赛季吹响成功的号角。1 1960-61赛季托特纳姆热刺1958年,比尔·尼科尔森小心翼翼地坐到了热刺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