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应用型工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当前工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要通过培养快速适应型人才、全面发展型人才、规划型本科毕业生等途径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工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培养途径一、前言
  所谓提升应用型工科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就是提升大学毕业生的个人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个人能力也称为软实力,是外在表现和内在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学校、学院和班级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为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搭建平台。专业技术能力也称为硬实力,首先是应用型大学毕业生要对所学专业技术熟练掌握,其次是对所学专业和该专业相关新技术要有所了解和理解,善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二、应用型工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起,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从第一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开始,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开始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是我国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再加上往年未就业和跳槽的学生,就业形势令人担忧。
  应用型工科类本科院校办学重在“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其相对于研究型本科学生而言,优势在于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强。然而由于校内实训平台的有限限制了学生更多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薄弱,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同时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也同样抑制了学生的发展。此外,专业培养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进而大量的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不能满足企业岗位的新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应用型工科毕业生而言,不但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还需要有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因此就业压力更加加剧。然而,学生层面暂时还不能完全适应科技发展的步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部分学生缺乏创新实践精神,一直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对知识的掌握局限于理论;部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不足,难以符合社会企业的要求;部分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择业过程中发那个不下身段,不愿意到基层或一线锻炼和工作。部分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或者自我定位不准确,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如何提升,长期规划是什么等。
  三、提升应用型工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提升应用型工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应注重其本身显著的特点:实践操作能力是就业竞争力的主体;专业技术是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勇于开拓创新是就业竞争力的灵魂;个人能力是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微调或改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就业渠道,寻求就业机会,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树立市场风向标意识,培养快速适应型人才
  21世纪是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新技术日新月异,推陈出新,因此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培养学生快速适应新技术的能力。一是每年定期开展“企业座谈会”,并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样一方面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一方面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行业最新动态,同时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和即将需要什么,方便高校根据企业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二是培养学生适应新技术的能力。首先在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要树立勇于探索的精神,在专业学习中遇到难点时不能退缩,而是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其次要将书本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思想转变为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办学思想。以体验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是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2.树立以学生为本意识,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一方面,学生是学校存在的基础,高校要转变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发展、如何引导等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高校要提升管理部门服务意识水平,增强教师和学生管理者的主动教育意识,转变之前教师只教学,辅导员只管自己学生,管理者见而不管的局面,动员学校全体人员加入到育人行列,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紧扣中央16号文件,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高校除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外,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是以学生素质拓展为契机,积极参与学科学术活动、文体活动、职业技能、社会实践等,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工程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等。二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首先重建大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将学科竞赛、发明制作、论文著作等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放大其比重。其次建立班级学业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导师,为学生解答专业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研究。三是搭建二级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由专业老师进行引导,开展院级和校级相结合的科技竞赛、专业知识竞赛等,同时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各项竞赛,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3.树立就业竞争意识,培养规划型本科毕业生
  首先,加快传统型就业观向新型就业观的转变,树立应用型人才就业指导从大学生第一天进校开始的就业指导思想课开始,时刻具有就业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一重引导,大二重规划,大三重准备,大四重实战,其中规划和调整规划贯彻大学整个阶段。其次,加快传统面试观向新型面试观的转变,培养学生的面试应变能力。大学生就业面试不能依然局限于你问我答这种面试方式之中,针对现如今面试中常出现的面试形式,其中较难的有“无领导小组讨论”“管理游戏”“角色扮演”等,面试者通过人人平等的团队游戏,观察各应试者的发言次数的多少、是否善于提出新的见解和方案、是否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是否能将大家的意见引向一致等。因此,在大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要注重其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应变能力、概括和归纳总结不同意见等等能力,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阅读百科、拓展知识的能力。第三,是激发应用型工科类学生的自主创业兴趣,学校层面成立创业社团,招募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一是创业教育,主要是系统的创业培训,包括创业意识、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以及普及相关创业法律法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等。此外积极开展创业模拟实训,在学生社区开辟创业实践基地。二是创业引导,主要聘请成功校友、创业典型、企业精英来校担任创业指导教师,利用他们的创业经验、业务知识辅助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和协助毕业生完成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邹积英,杨树成.关于提升工科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447):68-69.
  [2]王达.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出路对策[J].经济师,2011,(8):87-88.
  [3]易贤,郭莉敏.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问题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84-86.
其他文献
校际实验室共享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需要良好的运作模式、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来协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
随着体育科研的现代化,无论是国际大赛还是国内大赛,以及各省市的中长跑比赛,运动水平在不断提高,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运动员不仅具有物质因素(专项身体素质、专项技术、专项战术
当前,有些规模猪场一直把疫病控制看成是兽医的事情,似乎与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关系不大,而且过分依赖疫苗和药物。实际上,防疫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作,需要人和物的配合,需要内
北京德佳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是荷兰泰高集团在华独资企业,现已成为中国畜牧业外资企业的典范。
【摘要】为了对我国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加以切实的了解,本文随机选取了280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12届毕业生,以此为研究样本,对我国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基本素质以及工作岗位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崭新的视角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加以探究,以便于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找出,从而为改革及创新高职教育提供有效以及充足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前
当前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以职业技能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探索高职化学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有效结合新模式,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全面提升化学课教学质量,满足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能力发展。  医学化学教学模式有效性一、高职化学课与医学专业课有效结合新模式问题的提出  近年随着高校毕业生日益增多,高职生就业形势更严峻。但令人困惑,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用工荒。原因在于高职院校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学生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学生家长的体育价值观与体育健身意识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因此,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
研究生学生组织,是高校研究生学生工作的重要部分。通过分析研究生群体特征,针对研究生学生组织现阶段存在的不足,以纵向分工和横向贯通为路径研究学生组织建设,分别从工作定位、结构调整、完善制度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研究生群体特征基层学生组织建设随着高校研究生数量逐年增长,研究生学生组织在高校研究生学生工作中占有重要部分。研究生学生组织包括校级和院级研究生会、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班级、学生社团。具有组
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分析电子电路实验教学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该实践教学环节具备良好的人才培养工作基础。结合多年实际教学经验,论证了如何通过电子电路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介于基础和临床的桥梁课程,也是医护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前提。文章在对国内学者关于《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的文献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