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万种上巳节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谣里唱,“三月三,荠菜煮鸡蛋”。古诗有云,“春在溪头荠菜花”。农历三月三,便是古代的上巳节。随着时间流逝,这个美好的节日连同它纯真的内涵一并湮没于历史的长河。还是让我们回溯长河之源吧,去听听先民的涵咏吟唱,再次品味这个节日的万种风情。
  ◎春浴采花:万众祈福
  上巳春浴的习俗,发源于周代水滨祓禊,后由朝廷主持,并专派女巫掌管此事,成为官定假日。《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晋书·礼志》也记载有“除凶祥,去宿垢” 。《论语》中借曾点之口描述了一种情境:“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浴乎沂”就是春浴的情形。
  这天,人们还外出游赏春光,采摘荠菜。并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荠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衣服可以不蛀;妇女把荠菜花戴在头上,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因此,每到三月三前后,便有游人到野外踏青采花,辛弃疾有诗描写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野荠花”。城中桃李在风雨中落英纷纷,春郊野外的荠菜花却开得恣肆无忧,别具野趣。
  ◎曲水流觞:名士雅集
  修禊,源于周代的一种古老习俗,上巳日这天,人们相约到水边沐浴、洗濯,借以除灾去邪,古俗称之为“祓禊”,也称为修禊。历史上最为有名的当数兰亭修禊。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永和九年,王羲之和当时东晋名士谢安等41人,相聚在浙江绍兴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兰亭,一起做修禊的事,文人雅集,曲水流觞,不免诗文唱和。王羲之宴酣之余,笔走灵蛇,兔起鹘落,一挥而就,篇中十七个“之”字,极尽变化之能事,洋洋洒洒,无一雷同。就是这样一次不经意的“一觞一咏”,诞生了一篇在中国艺术、文学和哲学史上产生深远意义的名篇——《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国之瑰宝”“天下第一行书”,是后世无数书法爱好者拓碑临摹的必备范本。难怪方文山在歌词《兰亭序》里不无感慨地写道,“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应景抒情:诗人放歌
  有了书圣王羲之的风雅前例,三月三这个官民游乐的好日子,更成了骚人墨客赋诗的好机会。吴自牧《梦梁录》卷二云:“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描写三月三盛况的诗篇更是数不胜数。
  晋朝张华有诗《太康六年三月三日后园会》:“暮春元日,阳气清明。祁祁甘雨,膏泽流盈。习习祥风,启滞异生。禽鸟翔逸,卉木滋荣。”一派风清雨润、草木滋荣的盛景,让人读后心畅。梁朝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章》写道:“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开花已匝树,流嘤覆满枝。”画面清新简洁,繁花鸣鸟呼之欲出。
  唐朝大诗人王维多次在三月三侍宴应制赋诗,如“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酒筵嫌落絮,舞袖怯春风”“清歌邀落日,妙舞向春风”,每年一首,绝不重样,或叙当时场景,或以典故相咏,或写酒宴盛况,或以虚实互映,各有情味,颇是难得。
  杜甫的《丽人行》写杨贵妃和姐姐们这天游春的情形:“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刘禹锡和白居易,也有三月三在洛水边“掉歌能俪曲,墨客竞分题”的酬唱。君王与民众同乐,附庸风雅;歌女们红妆翠袖,轻歌曼舞;文人墨客挥毫纵情,各展风骚……这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盛景早已尽散于风中,也许只能在发黄的书页间找到一点痕迹,透过文字想象彼情彼景了。
  ◎浪漫插曲:男女相会
  上巳节因其活动在水畔,自然伴生了一种奇特的风俗,即“会男女”。《诗经·郑风》里一篇非常动人的诗章《溱洧》,诗中写青年男女到河边春游,相互谈笑并赠送香草表达爱慕的情景。“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大意是说,溱与洧这两条河均已春水涣涣,正是踏青时节,一对男女相遇于水畔,女子俏皮地问,“你到水边去玩过吗?”男子含笑道,“玩过了,不妨再去一去。”互赠芍药的男女眼泛秋波,这是一段何其美好浪漫的邂逅!
  这种节日中的男女遇合情趣,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不少余韵可寻,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抛绣球等等。踏青也是此类遗风,如江苏武进地区有民谣曰:“三月三,穿件单布衫;大蒜炒马兰,吃了游南山。”
  编辑/王玉
其他文献
汉朝第一任相国萧何临死前,推荐担任齐国丞相的曹参代替自己。曹参接任后,凡事毫不变更,一切都遵循萧何所定的成规办。  比如,他选择郡国官吏中不善言辞、谨慎忠厚的长者,召来做下属吏员。对伶牙俐齿、一味追逐名声者立即斥退。他自己则不干什么事,而日夜饮酒。卿大夫以下官员和宾客见曹参不理政务,都来求见想劝谏。可是一进门,还没说到正题,酒席就已经排列,曹参就劝起酒来。部下刚想开口说话,酒杯就触到了嘴边,一直到
期刊
从眼花缭乱的钢琴指法,到佛家双掌合十之“手印”,无一不是打通人体经络的好方法。人的十指上分布着六条经络,而足部的六条经络也通过上述经络的另一端与手结为一个整体。因此,手上的经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多动手便可使经络畅通。  中医认为,手指的每个指节上都建立有与全身联系的枢纽:拇指之端有手太阴肺经,食指之端有手阳明大肠经,小指之端有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中指之端有手厥阴心包经,无名指之端有手少阳三
期刊
比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第八卦,坤为地,坎为水,地上有水。水得地而蓄而流,地得水而柔而润,水与地亲密无间。比者,辅也,密也。故比象征亲密比辅自然吉祥,但应比辅于守持正固而有德的人,择善而从。  甲骨文中的“比”字,像两个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的样子。前一卦为师卦,是打仗的意思,打仗胜利后,开始治理国家了,治理国家需要贤臣辅佐,所以比卦也有辅佐的意思。  比卦的卦画为一个阳爻五个阴爻,与师卦的卦画相似,
期刊
吴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是吴建权,后传给了吴图南老先生,吴图南先生9岁开始学习活到105岁,学习太极拳近100年,人称“太极泰斗”。他老人家也是我们的师爷,他创出了太极拳的一套训练方法,我们叫做“定式练习”,就是每一个动作都定在那里,定式练习法不复杂、易学,它动作非常简单。揽雀尾,他把它分成了9个动作,就是有9个定式,每一个定在那里然后身体放松。定式练习法是吴图南老先生对太极拳极大的贡献。  定式练习法
期刊
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中国是风筝的故乡,而潍坊是发明风筝和放飞风筝最早的地方,世界上第一只风筝就诞生在这里。  ◎潍坊风筝的起源  据考证,风筝起源于远古时期东夷人以鸟为图腾的原始宗教崇拜。  中国的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文献中“墨子削木为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和鲁班削竹木为鸢,“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到东汉蔡伦发
期刊
前几天读了这样一首诗: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储清酒,金刀脍素鳞。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阳春。  这首诗是说有一个国家同中国一样,身穿汉服,遵行唐朝的法令与制度,并且用的是汉的君臣礼仪,那里气候适宜,二三月的时候遍开桃花。  这首诗的主人是一位日本使者,他在明代洪武年间来到中国,向朱元璋献上国书,希望互通友好,谁知朱老板不买他的账,不仅没有向他表示友好,而且勃然大怒,并派使
期刊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睛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仓皇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地等候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
期刊
无论是什么宗教,只要是正教,着眼点都会放在心灵的安宁上。心灵的安宁,不在于吃穿享受,而在于内心的善和正。如果超出人生这个界限来说,安宁也是第一位的。一个做人做得不好的人,在儒教不会成圣成贤,在道教不会成神成仙,在佛教不会成佛成菩萨,在伊斯兰教和耶稣教也不会上天堂;如果不着眼于内心的善和正,那么,会有太多的人成为罪犯或受害者,会有太多的人死后成为冤魂野鬼,会有太多的亡灵要超度,会有太多的人下地狱,会
期刊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祭祀节日,同时清明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尤为重要的养生节气。清明时节,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那么,清明节如何养生呢?  ◎注意“病从口入”  多变的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此时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膜炎等的多发季节,因而要认真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以及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尤为注意“病从口入”。  ◎
期刊
海尔的掌门人张瑞敏曾在企业内部会议上讲过一个故事。他说,“我总是在思考一个现象:1965年,我上中学时到青岛中山公园劳动,在喂狼的时候,给它一根骨头,所有的狼都上来抢。再扔一根骨头,这些狼又同时来抢这一根骨头。哪怕扔进去五六根骨头,它们也不会是每一只狼分一根,而是共同去抢一根,抢完了再抢另一根。”  这个故事很形象地说明了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但它同时也道出了企业在这样的竞争中往往容易采取不智的做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