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策略探究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gh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元教学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组织教材和教学的一种整体教学。如洪宗礼先生主编的苏教版教材,每册六个单元(九年级下册五个),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读写听说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实施单元教学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精心设计整体教学计划,努力做到“四个一”。
   语文教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要有整体思路,努力做到“四个一”:依托一个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一套教材,熟悉一册课本,明确一个单元。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对照其理念和标准,了解整套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和体系特点,熟悉当前整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意图,明确当前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时序、过程设计等。
   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时,可以参考每单元之前的“单元教材支配表”。此表提要式分条列出本单元读、写、口语交际或综合实践活动等的主要教学目标,课时安排建议和精、略读课文安排建议。当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适当调整,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如笔者在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亲近文学”单元的教学时,将开篇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放到了本单元阅读教学的最后一课时教授,并作了略读处理。因为,笔者任教的是一所农村中学。大多学生课外阅读面窄量小,对文学没有太多直观认识。而《为你打开一扇门》对文学特征、内涵、功能等的论述又比较抽象。如果按部就班,首先教授此文的话,非但不能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还会打击学生今后学习语文的信心。为此,我先安排了浅显易懂的《繁星》,生动曲折的《安恩和奶牛》,优美流畅、富有哲理的《冰心诗四首》,再安排了简短有趣的《古代寓言二则》,散文、小说、诗歌、寓言,体裁多样。之后,我再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来理解赵丽宏对文学的阐述。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二、有效开展比较教学,多角度、多层面“求同求异”。
   现行语文教材大多按照主题来合成单元。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既有共同的主题,也有各自鲜明的个性。因此,实施单元教学可以常用比较教学法。有效开展比较教学的方法可概括为“求同求异”,通过对语言材料全面深入地比较和探究,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理解鉴赏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聚合性和发散性思维。
   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征之歌。本单元的五篇文章(《七律 长征》、《<长征组歌>两首》、《老山界》、《草》、《<长征>节选》),若从求同的角度看,它们有很多共性。首先,题材都与“长征”有关,记述了长征途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其次,表达方式方面,都采用了叙事和描写,多少不同而已。最后,五篇课文的主题,都表现了红军指战员的崇高精神境界,展现了红军长征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有共性,某些教学环节的要求、处理可以相同或相似。如:朗读基调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若从求异的角度看,它们各有个性。首先,五篇文章体裁不同。律诗、歌词、回忆录、小说、电视剧本,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文体特点,把握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一般方法。其次,从描写角度来看,前三篇描写景物较多,后两篇描写人物较多。教师可将各篇文章中的描写性语句找出,然后比较差异,并探寻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主题的侧重点略有不同。《七律·长征》侧重表现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组歌>两首》侧重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战士的革命理想;《老山界》侧重表现红军优良革命传统;《草》侧重表现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长征>节选》侧重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师可指点学生通过体会细节,品读关键语句来把握差异。
   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单元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更不需要教师的干预。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才是教师唯一的使命。举例来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中的三篇现代文都是建筑类说明文。在介绍相关文体知识之后,教师可结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和《巍巍中山陵》对知识要点作详尽讲解,使学生掌握说明文的一般方法。然后,教师可以将《凡尔赛宫》作为自读课文,不作任何提示和引导,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自主分析,自发质疑,自由畅谈收获。教师可在最后,只对学生发言中的错误进行指正。
   让我们努力优化单元教学策略,让语文教学开出更艳丽的花朵。
其他文献
"自主探究式"是一种科学、有效、易操作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它凸现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积极探索,在探索中品尝成功。我们认为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逐步沉淀、逐步积累起来的。   一、“自主探究式”语文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特点   “自主探究式”语文教学模式其目的就在于尽量扩展学生的认知范围,培养学生用发现
期刊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这个世界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我们的学生也不是没有丰厚的“生活源泉”,而是我们教师没有在作文教学中巧借学生慧眼,让学生从生活中摄取作文素材。那么,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摄取作文素材方面,要怎样做呢?下面本人就躬身教学实践,谈一点浅略的做法:   一、放眼社会 摄取素材   社会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生机勃发;生活是作文的“源
期刊
笔者认为,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开放式的创新思维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按照这一概念
期刊
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单纯授课、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方式,为师生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习也由此变得更有乐趣。电子白板的交互主要体现在它营造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互上。在多媒体课堂上,人—机交互发生在教师与电脑之间,学生完全处于交互之外。但是电子白板的使用可以将学生拉到交互之中,在课堂教学中,互动功能更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在交互白板环境下完成的知识建构,是在与
期刊
一、力戒生硬模仿,坚持反映生活。   写作是什么?写作就是反映生活。课文都是反映生活的。就是小说虚构情节,也有生活原型。因此可以说,写作的内容只能来源于生活,而不是来源于书本。如果硬要从书本或范文中寻找写什么和怎么写,必然不知如何写好,因为脱离生活就失去了衡量优劣的标准。可是实际写作时都是模仿成风,不知反映生活,只知寻章摘句。老师指导写作也只是教学生怎么模仿,没有或很少教学生如何反映生活,教开头
期刊
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活色生香,让学生真正做主呢?我的做法是:巧用“四步解疑”教学法,激趣语文课堂,让学习语文成为学生自觉自发的行为,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每天的渴望和需要。“四步解疑”教学法即:自学质疑、合作激疑、探究析疑和过关解疑。   第一步:自学质疑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多媒体教学技术成为中学语文课堂上的新宠。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影像、声音和视频等于一体,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的创造性的、集成性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就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谈几点个人观点。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动”起来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
期刊
反思,是教学科研的起点,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内部推动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是教师提高自己业务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指出,积累教学中的经验为教师的学习奠定基础,以基础理论学习为垫脚石,突出有目标、有针对的合理的研究思路,再深入到学生的认知领域结合教课实际情况,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教师在反思实践中确立反思意识,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法,逐渐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从而改进教学,既是实现教师
期刊
一、师应学会放手,相信学生能学   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习者学习和成长,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环境,激发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应学会放手,相信学生会学。语文的学习重点抓住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预习,自主阅读,自主感知,自主感悟,自主赏析,自主总结。   在学习《愚公移山》这课时,我充分利用好这个大好机会让学生大显身手。
期刊
扩展阅读,我觉得关键是确定好阅读基点与扩展方向。对于阅读基点肯定是以课内的精读篇目为主,扩展阅读的方向应根据阅读的目的、层次、基础等因素进行略读。扩展的方法,我尝试了以下几种:   一、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或整部著作扩展   这种做法的目的是通过对著作全貌的了解来加深对节选的文章的深刻理解。    例如:在阅读《在烈火和暴雨下》时,学生一定会被作者精彩的环境描写所吸引,但同时学生也会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