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自由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il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年前,王笑佳因为热爱电影而来到法国学习。在修习电影的同时,她偶然上了一节现代首饰设计课程,由此激发了她对首饰设计的热情,并一发不可收拾。一年后,她选择转学到法国现代首饰艺术家联合会学院学习首饰设计,并且从设计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电影是一门从个人的思想开始萌芽,并依靠团队的力量实现的艺术,导演更像指挥者的角色。而我想要做的是一件用自己的双手可以从头控制到尾的工作,哪怕结果没有我预想的完美。”
  接下来两年的时间,王笑佳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首饰设计让我我明白了‘严谨’的含义,我所热爱的首饰是勤奋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没有半点浮华和掺假的可能。”而真正感染她的,还有身边那群热爱首饰艺术的朋友,他们用双手维护着创造事物的自由。毕业之后,王笑佳又花了四年的时间,先后在巴黎一大拿到了现代艺术史学士和实用美术硕士的学位。这一段的学习,不仅让她对现代首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她对其中包涵的艺术人文精神理解更多。所以,成为独立首饰艺术家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而在王笑佳的设计中,还有一个对她很重要的人,就是她的丈夫Jean-Marc Waszack——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首饰艺术家。结婚之后,两个人在巴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一中一西的文化,再加上彼此的情感,让两个人的设计变得很有意思。就好像JeanMarc Waszack亲手设计的那枚求婚戒指“爱焰”一样。王笑佳说:“这不是他送我的第一件首饰,却是我深藏于心的一件,没有闪亮的钻石,有的仅仅是温情。”而这种富含淡淡温情的首饰,也就成为了王笑佳工作室里最常见的设计作品。
  王笑佳很享受作为一名独立首饰艺术家在创作中的自由,无须考虑商业因素,表达艺术理念和情感就成为最终目的。但是这种自由的背后,也面临很多问题。“首饰艺术家是介于手工艺和纯艺术之间的群体,在夹缝中求生存,所以很多时候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这些困难包括经济上的和学术认可上的。”王笑佳坦言,自己有过啃半个面包度日的时候,也有过不被别人理解而想要放弃的时候,但“自由的诱惑力是很大的!在现代首饰的空间里我是绝对自由的,体会过这份自由后很难放弃它。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我认为这是公平和值得的”。
  王笑佳目前正在和Jean-Marc Waszack筹备一些以翡翠为材质的首饰创作,并坚持把更多优秀的现代首饰带到中国,再把中国的设计带到国外,寻找更多交流的机会。尽管每次的策划都困难重重,但王笑佳很享受自己搭建起的这座“桥梁”,也确信她手中坚持的梦想。
其他文献
小时候抬头望着天空中棉花糖一般的云朵,是否曾让你有过无限的幻想?当坐在飞机上望着窗外触手可及的白云,是否也会想去云朵上坐坐?来自香港的设计团队D.K.&Wei巧妙地将云朵和沙发融为一体,如同云朵般的磁浮沙发概念设计,是他们送给喜欢飘飘然那种感觉的朋友们的礼物。  D.K.&Wei最初由两位成员创立,资深产品设计师David Koo负责工作室的管理运作,而团队组成也比较灵活。他们会按照不同项目的需求
期刊
“古早”在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的方言中,被用来形容建筑、生活用品所具有的历史感和年代感。因此,“古早味”在台湾人眼中,意味着熟悉的市井场景和浓郁的人情味。设计师Shih WP(施平)从小生活在古早味十足的淡水小镇,家里至今还保留着古色古香的木质家具,这也就解释了他所创立的“一平工房”的设计风格。这个以木质家居用品为主的个人品牌,主要设计和制作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器具和物品,Shih WP期望用简单的元
期刊
钢筋水泥的都市里,大到桥梁地铁,小到桌椅,无不以铁制配件连接,虽然方便,但铁和木终究无法完美相融。人们都觉得现代制造工艺的产物胜在牢实,其实未必。生活中常可见这样的例子:一些老辈人家里使用数十年的老木家具依然结实稳当,近年买的衣柜却没用多久门上的合页就松了,讓人不禁感叹还是旧时的木匠手艺好,桌腿儿就像长出来似的,用辈子都坏不了。到了现在,中国古代极为兴盛的榫卯结构开始离生活渐远,因为要学会及运用这
期刊
“自然包含了世间一切的秘密,人的思维、生命,都和自然密切相关。”Atelier Murmur(耳语)工作室的成员们信奉着这样一个信条,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选择陶瓷作为他们设计的主要材料,他们非常享受这种柔软的土变成坚硬的陶的过程,这是自然给他们的馈赠。“陶瓷的魅力在于一直要等到成品出现才会知道你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东西,而且就算成品出现,它仍然有可以发展下去的空间。这就是生命力在自然里的发展轨迹,
期刊
像很多从小怀揣着设计梦想的人一样,ANYTHING的Logo是Jewel十几岁时就设计好的,打小热爱时尚的她从1995年开始买时尚杂志,去香港念服装设计学院之前就已经养成了剪自己衣服上的面料做贴本的习惯,以至于现在她只要摸一摸面料就可以知道它的成分比。虽然之前做过与设计毫不相关的物流金融类行业,但凭借着对设计的热爱和梦想的执著,Jewel终于在两年前成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ANYTHING”。她没有
期刊
中国原创设计师长期面临作品被抄袭的问题,设计师王鹏自伦敦艺术大学研究生毕业回国后,也深切地感受到国内外设计业界的差距,“我们有很好的资源和深厚的文化背景,却树立了一个抄袭之国的形象”。究其原因,他认为是国外的设计学习特别强调研究和调查,“相较于最终的设计成果,参考资料的分析、自我理论的发展到通过创作来检验,整个设计过程的逻辑显得更为重要”。他希望沿用这样严谨的设计过程去做项目和运营工作室,“用乌托
期刊
来自法国的两位设计师Pierre-Yves和Amelie把自己的工作室Tang’Roulou(糖葫芦)開在了交道口的小胡同里,不大的房间里堆满了五彩的花布,几个手工师傅正忙着给新一季的服装收边并缝上精致的盘扣。从2007年成立以来,Tang’Roulou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大部分人只要看到他们的东西,就知道是出自Pierre-Yves和Amelie之手。虽然两位设计师并不是学习服装设计出
期刊
竹编在传统家居上的运用早已不足为奇,而这种历史悠久的手工艺经过年轻设计师的新锐思考、又会与现代生活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毕业于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虞琼洁和毕业于伦敦大学的黄思文用她们在2012年伦敦设计节上亮相的新项目“Redesign&Rebirth chairs”手工竹椅和手工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答案。  虞琼洁和黄思文自高中时代起便是好友,之后一起考入中国美院,一起到英国求学,两个人可谓志
期刊
陶瓷,很好地遵循了少即是美的表达原则,白色且精准,半透明、易碎却很强韧,这些都是很有趣的特质,但来自瑞典的陶艺设计师Agnes Fries所看重的,却是它的经久不衰。“如果照顾得当的话,它能跨越时间、空间,穿透历史来传达关于美的感悟,让我可以通过颜色、形状和外观来探索世界,这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做到的。”  对于从小在艺术氛围中长大的Agnes而言,她设计生涯最初的导师是她的父母,她从小的娱乐活动就
期刊
在媒体热议食物浪费的时候,香港KaCaMaDesign Lab的三位设计师正在利用厨余废弃食物的堆肥,做可循环的设计。他们把从当地有机农场回收的厨余废弃果蔬通过腐烂发酵形成堆肥,再混合泥土和植物种子,一起注入到香肠状的棉质肠衣中。不久後,这里就会长出新鲜的苜蓿芽和猫草。也因此,这些原本废弃的食物剩余找到了新的生命循环。他们给这个设计取名——Waste in A Wurst。  KaCaMa De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