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物理教学;“学困生”;转化;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5—0042—01
“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学生出现知识断层,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学习成绩较差,未能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的学生。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学困生”转化问题尤为棘手。下面,笔者就农村初中物理“学困生”的现状及转化策略,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学困生”的现状
1. 意志力薄弱,缺乏兴趣,心浮气躁。物理“学困生”往往不会把学习物理作为内在需要,学习物理的毅力和耐力较差,缺乏学习的兴趣,对问题不愿做较长时间的钻研,遇到困难直接退缩。
2. 抵触情绪明显,心存负担,无心向学。有些物理教师无视“学困生”的存在,不注意关心“学困生”的实际心理需要,上课缺乏诱惑力和感染力,从而造成“学困生”的情感世界孤独、恐惧,他们害怕学物理,甚至厌恶物理。
3. 物理学习习惯差,厌学思想严重。物理“学困生”大多为留守学生,因家长疏于管理而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导致学习下滑,长久以后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例如完成作业,他们一般都不会先完成再休息,而是玩够了再完成作业,如果累了或是题难了就抄袭或者不做。
4. 学习无计划,不善于学习。“学困生”往往无学习计划,不预习,坐等上课;上课时不会听课,事倍功半;下课后不懂不问,一知半解;课堂上抓不住重心,面对问题不会分析,课后不去复习,解题后也不去反思,学习方法呆板,思维无法拓展。
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1. 学会关爱,保护“学困生”。 “学困生”只有在人格受到尊重的条件下,在真诚接受和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他们心理上的缺陷才能得以弥补,才能消除自卑感,产生不断进取、向上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应理解、尊重“学困生”,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对自己产生亲近感和信赖感。
2. 优化师生关系,以情为载体感化“学困生”。 “学困生”常常有自卑心理,教师要关心和理解“学困生”,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向“学困生”传递亲切、理解和信任的信息。例如,给“学困生”一个微笑,打个手势,拍拍肩膀,在练习中写几句赞扬的话。这些都会给“学困生”无形的力量,架起师生间的感情桥梁。除此之外,还要做到对“学困生”的提问优先回答、学习情况优先检查,生活中的困难耐心细致地帮助。
3. 搭建展示平台,培养“学困生”的参与意识。教学中应让全部学生都有思考、发言、练习、讨论、板演的机会,而不能为了课堂气氛、教学节奏、课堂密度把机会全包给优秀生,应当挑一些易回答、易解答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这样,不仅可使他们有了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而且能使他们在这些回答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决心。
4. 多方引領指导,教给“学困生”学习的方法。教师不能只传授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具体内容传授方法。例如,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审题和解答计算题的方法、学习物理概念和探索规律的过程和方法,教师要通过示范,讲清怎样听课、预习、怎样回顾小结,从而使“学困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5. 多点“偏爱”,带给“学困生”转化契机。对“学困生”不能和优秀学生同等要求,教师要对他们多点“偏爱”:课前辅导他们掌握好与新课有关的知识,使“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课堂上多关照,用关怀的目光多看他们几眼,对他们多提问,多板演,多鼓励,巡视作业时多在他们身边停留一会儿;批改作业时,要特别留心“学困生”的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当面辅导;课余时间常与“学困生”谈心,多做些调查,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1]GHB454)
编辑:谢颖丽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5—0042—01
“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学生出现知识断层,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学习成绩较差,未能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的学生。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学困生”转化问题尤为棘手。下面,笔者就农村初中物理“学困生”的现状及转化策略,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学困生”的现状
1. 意志力薄弱,缺乏兴趣,心浮气躁。物理“学困生”往往不会把学习物理作为内在需要,学习物理的毅力和耐力较差,缺乏学习的兴趣,对问题不愿做较长时间的钻研,遇到困难直接退缩。
2. 抵触情绪明显,心存负担,无心向学。有些物理教师无视“学困生”的存在,不注意关心“学困生”的实际心理需要,上课缺乏诱惑力和感染力,从而造成“学困生”的情感世界孤独、恐惧,他们害怕学物理,甚至厌恶物理。
3. 物理学习习惯差,厌学思想严重。物理“学困生”大多为留守学生,因家长疏于管理而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导致学习下滑,长久以后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例如完成作业,他们一般都不会先完成再休息,而是玩够了再完成作业,如果累了或是题难了就抄袭或者不做。
4. 学习无计划,不善于学习。“学困生”往往无学习计划,不预习,坐等上课;上课时不会听课,事倍功半;下课后不懂不问,一知半解;课堂上抓不住重心,面对问题不会分析,课后不去复习,解题后也不去反思,学习方法呆板,思维无法拓展。
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1. 学会关爱,保护“学困生”。 “学困生”只有在人格受到尊重的条件下,在真诚接受和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他们心理上的缺陷才能得以弥补,才能消除自卑感,产生不断进取、向上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应理解、尊重“学困生”,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对自己产生亲近感和信赖感。
2. 优化师生关系,以情为载体感化“学困生”。 “学困生”常常有自卑心理,教师要关心和理解“学困生”,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向“学困生”传递亲切、理解和信任的信息。例如,给“学困生”一个微笑,打个手势,拍拍肩膀,在练习中写几句赞扬的话。这些都会给“学困生”无形的力量,架起师生间的感情桥梁。除此之外,还要做到对“学困生”的提问优先回答、学习情况优先检查,生活中的困难耐心细致地帮助。
3. 搭建展示平台,培养“学困生”的参与意识。教学中应让全部学生都有思考、发言、练习、讨论、板演的机会,而不能为了课堂气氛、教学节奏、课堂密度把机会全包给优秀生,应当挑一些易回答、易解答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这样,不仅可使他们有了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而且能使他们在这些回答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决心。
4. 多方引領指导,教给“学困生”学习的方法。教师不能只传授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具体内容传授方法。例如,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审题和解答计算题的方法、学习物理概念和探索规律的过程和方法,教师要通过示范,讲清怎样听课、预习、怎样回顾小结,从而使“学困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5. 多点“偏爱”,带给“学困生”转化契机。对“学困生”不能和优秀学生同等要求,教师要对他们多点“偏爱”:课前辅导他们掌握好与新课有关的知识,使“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课堂上多关照,用关怀的目光多看他们几眼,对他们多提问,多板演,多鼓励,巡视作业时多在他们身边停留一会儿;批改作业时,要特别留心“学困生”的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当面辅导;课余时间常与“学困生”谈心,多做些调查,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1]GHB454)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