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辉:“猎头”在武汉

来源 :生活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run4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光辉 武汉光辉人才顾问服务有限公司 猎头·派遣
  
  作为武汉猎头行业的“黄埔军校”,光辉猎头公司已经在摸索中跋涉了13年,从武汉市批准人才市场开放时,猎头这一职业从“猪头”发展到成为高级人才和企业之间不可或缺的一座桥梁,猎头朱文辉一直在努力。
  
  亲历猎头行业
  
  在湖南卫视的一档关于猎头的专访栏目中,台下一个公司老总向在场的猎头质问道,“你们猎头不就是‘挖墙脚’吗,我们公司好不容易把一个人培养出来,你们一溜烟就把他给挖走了,你让我们怎么想?”
  “我们也承认这是‘挖墙脚’,但我们对它的理解不一样,同样是一个人才,如果是说他在你们企业没有发挥自己的特长,我们把他挖走之后,让他在其他企业有一个更大的发挥空间,实际上这才是更尊重人才,相反如果这些人才在你那里得不到很好的发展,那才是最大的不道德”,这是现场朱光辉的回答,不只是作为一个资深猎头,更是暗含着一场从叛逆小伙到谙世中年的历程。
  在部队当班长,应该算朱光辉第一次管人事的经历,那时候他就知道,“尽管有铁的纪律,命令式的管制注定带不好团队”。
  退伍返回原单位后,朱光辉越发感觉到在国营单位做人事的弊端,“人员调度完全是上头一句话,根本没有任何的选择机制,自己就像一部不会思考的机器。”自主的天性让朱光辉奋力跃出了体制,到深圳外企开始自己真正的人事生涯。
  尽管多年后还在被“丢掉铁饭碗”带来的恐惧和噩梦惊醒,朱光辉还是把这种勇气和冒险精神作为案例带到多年以后的大学课堂,“你一定要抢先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固执地守着安全感只会让你沦为平庸。”
  在外企工作期间,他也遭遇过事业的瓶颈:“做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时,当大家完成不了任务,总是怪人力资源部没有招到好的人,其实我们也经常去深圳人才市场上去寻找,包括报纸招聘也经常做,但结果总是不如意。”
  1994年的时候,朱光辉知道有猎头这么一种职业,就让他们参与到自己的招聘环节,发现他们招的人果真得到上级的认可。尝到甜头的朱光辉突然想,“能不能在武汉开一家猎头公司,让更多像我以前一样困在国营单位的人才被挖掘出来?”
  有了这个念头,朱光辉毅然辞职,回到武汉探政策,那时候武汉根本就不允许个人办这么一家人才公司,说那是政府干的事,属于劳动局、人事局,但朱光辉坚信,既然猎头行业在别的城市能存活,在武汉也能被政策允许的。
  终于在1998年的时候,朱光辉等到了市长发布的“允许人才市场的开放”的文件。“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在工商局注册的时候被对方当成了‘猪头’”,朱光辉无奈地说。
  
  猎头是高级人才和企业的桥梁
  
  “通过为企业找到高级人才而收取高额佣金”,这只是职业猎头的存在感,却被一些贪婪之人嗅到其中的“暴利”气息,再加上猎头行业的准入门槛不高,大量打着猎头名号的骗子中介纷纷涌现,一时间猎头市场极度混乱。
  “2000年的时候,武汉市有一百多家猎头公司,而且杂乱无章:滥竽充数的伪猎头大行其道,为竞争而极其恶劣地低价压单,在2003年才来了个大洗牌,有的转化为中介,有的直接倒闭了,存活下来直到现在的不到五家。”
  那时候将近80%的都是伪猎头,他们根本不顾及人才在新单位里能否适应新文化,造成大量的人才浪费。“我认为做猎头顾问一定要有三年以上的外企高管工作经验,否则你可能连别的企业要什么岗位、还有什么样性格的人会适合这种岗位都不知道,根本不去研究怎样把人才的能量发挥到极致”,朱光辉说。
  其实猎头应该是有很大的市场可以挖的,“首先对于那些‘三高’人才来说,集贸式的招聘会自掉身价,而且对方也不可能通过见一面就了解自己,他们更不会把那么重要的简历交给公司的一个小罗罗;对于企业而言,登报招聘更不靠谱,他们经常会收到一大堆假简历,自然造成信息的不对称,所以猎头才是架构起高级人才与企业之间桥梁的不二人选。”
  但混乱的市场使人们对猎头变得极为反感,“就连人社局的都把我们低看成民营中介,其实他们应该看看,真正的猎头是在带动人才市场的良性运作的。”
  在北上广等地,猎头行业已经做得非常成熟了,主要是因为那些地方都成立了专门的猎头行业协会,它们有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去管理猎头市场,以避免被那些想发财的“门外汉”钻了空子污了市场。
  “但在武汉,猎头实际上是被列入人才交流协会里的,对那些不规范的市场运作并没有一些力度大的惩戒机制”,朱光辉还有一重身份——武汉市人才行业协会副会长,所以对他而言,净化整个猎头市场,远比自己公司的蝇头小利重要。猎头行业相关的协会监控不严、行业内出现的恶性竞争、猎头公司本身规模太小以及不规范运作,都是当前猎头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  “茶滋于水,水籍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连,缺一则废。”品茶,人们脑中注重的是“茶和水”之概念,而茶器却是四者中最不被看重的,事实上茶与茶器在煮茶、盛茶、饮茶乃至养茶等一系列茶语中才体现了茶道的乐趣与精神之所在。    缘定紫砂  谈茶,人们脑中往往首映的是“茶水”之概念,即只肯定茶、水之母子关系,却忽视了煮茶、盛茶、饮茶乃至养茶等一系列茶水与茶器间的父子关系。而这种“
期刊
东方和西方的差距并不仅仅是隔着几湾大洋,思维和意识形态上的鸿沟更堪比以色列人和埃及人之间的红海。标签和程式化的总结成为了惯例,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神秘而隐喻的东方则成为了西方电影在炒异域冷饭时最常用的题材。    电影界中,跨国籍的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交融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不同背景下的个体,在试图理解其他地域个体的时候,会因为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局限性而导致对他人的认识产生偏差,和真实的客观存在相比
期刊
2010年,我们第一次推出了“最受鄂商欢迎30家商务美食餐厅”的评选,经过去年的初次试水,以及近一年的客户跟踪调查,今年我们将目光锁定在江城高端时尚的商务美食餐厅,推出2011年“武汉最受欢迎30家商务美食餐厅”。  随着商务活动的频繁加剧,对商务美食餐厅的要求也随之增多,此次评选,在于将更多经得起考验的真正的高端时尚商务美食餐厅推荐给受众。我们希望能通过私密会所、高级商务连锁餐厅、极致口味餐厅、
期刊
人生本来就是随着世界不断往前奔跑,生命的存在稍纵即逝。只是,大多数人其实可以选择奔跑的方向,或者停留的意义。    2011年,所有人都在讲一个关于末日的寓言,文化产品的极尽渲染,媒体的推波助澜,不明真相的人一味的起哄,“大多数人”的插科打诨,让所有的人都以为2011年的最后一天,会有奇迹发生。  一种末世情结已经蔓延了整整一年,越逼近就越觉察出荒诞的意味。12月1日,终于有人忍不住,制造了一场乌
期刊
《生活家》策划 | 张珊珊 墨妍   服装提供 | Givenchy武汉国际广场店   摄影 | 影子(渡霏视觉) 模特 | 迪力亚尔 孙庆松 君君  化妆造型 | 圈圈造型 摄影助理 | 闫龙生 杨鸿洲    岁月的年轮,让我们与传说中的2012狭路相逢,不紧不慢,不疾不徐。  在新年的钟声里,重复上演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也同”的独幕剧,主
期刊
成为一家商务餐厅不难,但要做到高级同时还得连锁的话,难度可就大大不一样了。既然属于商务性质的餐厅,包间是必备的。菜品上与其他类型的餐厅相比要有更多的选择,但起码要有几道特别的招牌菜,好让客人能从菜上展开话题。高级商务餐厅最高的难度和要求就是服务,拥有一批善于察言观色和懂得与客人适当保持距离的侍者,足以让客人把餐厅作为洽谈公事的指定场所。    小蓝鲸:食之艺术  《生活家》:文 | 墨妍    琴
期刊
看似平常的外表,却透露出一股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在进去之后才发现其高贵气质的展现有迹可循。一般它会兼具绝佳的隐秘和通达的交通,在商务人士务求快速方便的前提下,营造出一种世外桃源的幽静。首先,一些充满情调的老建筑或艺术氛围浓厚的地方是它们藏身的绝佳处,其次,会所的设计一定具有可圈可点之处,这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谈资。一般这样的地方是会员制的,所以它立在那里你看着很近,却又很遥远。  私密会所区别于一般
期刊
能够将口味做到极致的餐厅一定是对食物保持着最崇高的敬意,对吃这门学问有着自成一派的研究。对于一家以口味闻名的餐厅来说,菜系和名厨的选择是重中之重,甚至很多都是名厨而开的,名厨经营的餐厅对自身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是有了演绎自己作品的舞台。  对于武汉人来说,不出武汉就能品尝到世界美食,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找对地方,就可以带着味蕾去旅行了。精致韩餐,地道法餐;中餐全式,靓汤火锅……都可以给你极致体验。  
期刊
北京可以有双年展,上海、深圳可以有双年展,武汉为什么不能有双年展?”李博峰说,作为此次武汉设计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同时也亲自参与了九一创作协会部分展品的创作,李博峰为能亲自举办此次展览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双年展的展馆位于汉阳造内,一座独栋的两层楼,参观者只需在入口处免费领票之后,就能随意参观,基本秉承公益的性质,为的也仅是将这些武汉的创意斗士们的作品示于人前。    武汉“造”的双年展    成
期刊
作为酒店组成的一个部分,同时也肩负着酒店名声的责任,加上没有太多的赢利压力,在种种先天优越的条件下,酒店的餐厅品质通常都不会令人失望,其中还时有精品出现。  无可挑剔的用餐环境是五星级酒店的先天优势,拥有两江百湖的武汉,在开餐厅的时候拥有对自然景观的无偿利用,湖景或江景通常是它们的卖点,而这些景色也绝对不会让每一位光临的顾客失望。  在选择餐厅时,除了美食之外还有其他值得称道的附加增值,对于商务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