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彰显语文属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zenCis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阅读教材里的文章的目的,本质上不在于获得它们所传达的信息本身,而是这些文章在传达信息的时候所产生的“如何传达信息”的信息。《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这样界定的:“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的本真追求是发展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只关注“写什么”就会弱化阅读教学的语文属性。
  纵观目前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以下误区:
  一、追求热闹,舍本逐末
  有些教师误解了“大语文观”的思想,无视语文的底线,一味地追求表面的热闹与繁华,任意地塞进“非语文”的教学内容,将语文弄成个“四不像”。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新型玻璃》时,没有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四种说明方法讲清楚,就把大量的“非语文”的教学内容加塞进去,如玻璃的制造方法、现代高层建筑安装的玻璃造成的光污染等。这样一来,教学内容看似丰富多彩,其实课堂收效甚低。
  二、过度迁移,贪多求全
  有些时候,教学内容过多、过杂,反而使教学过程如同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如一位教师执教《爱迪生救妈妈》,进行了以下迁移:由此课联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感悟爱迪生的沉着冷静;接着让学生感受爱迪生在科学方面的伟大发明、伟大成就;然后让学生谈谈还知道哪些名人故事;最后谈谈从中受到的启发和感想。显而易见,教学内容贪多求全,学生如何消受得了?没有对文本的解读,盲目地追求人文熏陶的语文课,是彻底地把语文课的属性忘得一干二净了的。
  三、跳跃前进,虚有其表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反其道而行之,教学内容尚未明确,就一门心思地在方法上求新求奇,结果常常导致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最常见的就是,在没有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师生就迫不及待地演课本剧。这种做法,显然脱离了文本的核心内容,也游离于听说读写训练之外。跳跃前行,纯粹是为热闹而热闹,为表演而表演,虚有其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忽视教材的例子功能,势必造成阅读教学的功能缺失。对于教者来说,“写什么”确实比“如何写”易于把握。前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形的,需要透过表象的文字内容去揣摩、发现、总结。作为备课助手的教参,对于教材的内容、作者的感情、文本的价值取向有更直接的表述,而对于“如何写”“为什么这样写”却涉及较少。阅读教学容易丢失属性的症结由此形成。
  因此,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回归语文属性,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内容:
  一、写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都很自觉关注,因为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是指导学生“会文”的第一步。但是,如何了解课文“写什么”,有些教师条分缕析,这显然是心中没有学生的做法。我认为应该运用新课程的理念,立足于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己能阅读课文,自己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非常关键的。
  二、怎样写
  只关注“写什么”,就会窄化阅读教学的属性。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就决定了读和写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阅读文本提供了大量鲜活的、典型的、可模仿的范例,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学习、借鉴写作的方法、技巧和构思。
  “写什么”和“如何写”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不能割裂开来看。从“写什么”到“如何写”并非指舍弃前者,单纯进行技术传授,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情感的共鸣是与这样的语言形式分不开的;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感知,价值的认同得益于这样的表达方式。从“写什么”到“怎么写”,要求教师接触文本时要有一双慧眼,关注隐藏在内容后面的东西,并且适时地捅破那层“窗户纸”。下面请看《白杨》教学片段。
  案例:《白杨》
  师: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白杨”,作者的目的仅仅是赞美白杨吗?还有谁?
  生1:作者还赞美边疆建设者。
  师:像这样的文章,借白杨来赞美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这就是借物喻人。
  师:从《白杨》一文来看,你发现借物喻人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生2:树和人有相似的特点。
  师:对,白杨树就是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茫茫戈壁上,生根发芽,长得高大挺秀,成为毫不动摇的戈壁卫士。在经济、文化落后,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的西部某些地区,建设者们放弃家乡优越的生活条件代代扎根于此,他们也是戈壁卫士。树似人,人如树,两者的形象叠加在一起,这就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文章的特点。
  师:像这类文章,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
  生3:《落花生》。
  生4:《桂花雨》。
  师:请问《翠鸟》《太阳》《白杨》这三篇文章,它们在写法上一样吗?
  生5:不一样,《翠鸟》是写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
  生6:《太阳》是介绍有关太阳的知识的。
  师:是呀,虽然同是写物,但是侧重点不同,它们没有借物来比喻生活中的某一类人。也就是说,没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总之,在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怎样写”是重中之重。只有关注到“怎样写”,学生才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阅读教学的语文属性才得以彰显。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Li Yilei is the winner of the May 1st Labour Medal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the 5th Model Worker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and employee of Shigatse Branch of
文章结合国际会计准则对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子公司部分投资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解读处理过程中权益性交易原则的应用.并提出权益性交易原则进入会计准则的建议。
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更新观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对教材再创造,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和生动有趣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真正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学问题生活化,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一、捕捉生活语言,加深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
面对未成年人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又普遍存在求异、前卫、反传统等鲜明的个性特点,学校提出在新形势下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形成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共识;改变德育被动的灌输局面,必须克服片面德育观,摒弃把德育和智育分离的做法;必须进行德育内容的创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成才教育等;必须改进德育的方法,把枯燥的道德要求变成无形的渗透,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
文章主要对反向购买中母公司和法律上子公司(以下简称子公司)原控股股东个别报表及合并主体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时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探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们要致力构建尊重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鼓励学生对文本作出创造性的阐释,以独到的眼光去感悟文本,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的火花,点燃个性化阅读的激情。  一、阅读教
金善宝1895年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石峡口村,6岁开始在父亲的私塾里念书。辛亥革命爆发后,来到绍兴,考入革命同盟会开办的陆军中学。1917年,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学专修科录取。1920年,经邹秉文先生推荐,毕业后的金善宝,来到南京市皇城小麦试验场当技术员,成为他毕生农业教育科研生涯的起跑点。1930年,浙江省公开招考出国留学生,金善宝应考录取,并于当年7月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植物生理、遗
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结合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和呈现性强的特点,作品评价法已经慢慢进入了信息技术教师的视野。作品评价法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三维目标达成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的方法。它是从学生任务实践出发的一种评价方式,给信息技术学习评价带来了新的思路,也因为它
铁路建设具有系统性,其中铁路桥梁工程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其施工难度较其他部分而言也相对更大,选择合适的技术并加强质量控制极具必要性。本文以新建济南至郑州铁路(山东段)Z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新形势下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潜在风险所存在的领域和环节,有重点地加强审计监督,进一步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