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茶大西北之四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0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茶和四川的关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成都不计其数的茶馆
  在这个充满休闲氛围的天府之国,喝茶是生活,茶馆是必须的聚会场所
  这次,我们除了走访最热门的茶馆圣地成都以外,还走访了乐山市以及乐山下辖的著名县级市峨眉山市,去川的其它地区,了解当地的茶风茶俗。
  在乐山接待我们的是当地人小李哥哥,他带我们到小吃一条街吃香鲜可口的老鸭汤、火锅、串串香、仝牛席……这里的小吃果然名不虚传,不过我们更期待和茶的相遇,小李哥哥告诉我们:“不论深藏在市井中的旧式茶馆,还是如今备受推崇的新派茶楼,自在、舒适、便宜是四川人对茶馆的永恒要求”。
  
  成都·茶馆
  
  成都的茶馆分布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不论春熙路时尚的青青茶楼,锦里可以看变脸表演的三国茶楼,世纪城中全世界最大的茶馆“顺兴老茶馆”,还是人民公园里的鹤鸣茶社,都各有特色,但都围绕着“喝川茶、品川菜、看川戏、观川情”的特点。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鹤鸣茶社,因为坐落于人民公园的树阴中,环境颇为清幽,尽管正值寒冬,但市民喝茶的热情依旧高昂。听说这里从1920开始营业至今,90年来风格依旧、人气不减。亘古未变的石桌、竹椅、盖碗,只有来到这儿,才能真正感受到成都市井茶馆的强大力量!恐怕有300个茶桌吧,全部坐满,其中大部分是成都本地人。有许多老夫妻,年约耄耋,也在茶馆坐着看报、聊天、织毛衣,还有全家老小一起来打麻将的,真正让人觉得,喝茶,是成都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这里还活跃着市井艺人和掏耳朵的手艺人,他们手里有好几样掏耳朵的工具,听说这门手艺不简单,得让客人舒服才行。不过我是不敢尝试。在高档茶楼林立的当今,鹤鸣茶社依旧保存着最市井、最淳朴的茶味。
  这里的茶有不到10种,都很便宜,从10~25元一杯不等,就可以享受不断续杯。愿坐多久都可以。听说这阵子最流行喝“碧潭飘雪”,于是我们也来了一份,其实就是用上等茉莉花和碧螺春一起冲泡,只见茶叶沉底,白色花瓣浮在茶汤上,很有层次感,形态非常雅致,可惜口感香到发腻,恐怕不是人人喜欢。
  最有意思的是,这里“跑堂的”都穿着白色的工作服。客人一坐下,他们就送上镌刻着岁月痕迹的铜壶、热水壶和茶,忙完后就坐在炉灶旁,看哪里招呼就往哪里送水,让人好像回到了半个世纪前的时光。
  站在鹤鸣茶社的二楼鸟瞰,一桌老外格外有趣,其中一位先生用两只手捧着茶碗喝茶,动作笨拙得让人发笑,但让我敬佩的是,他愿意去了解和接受中国的市井茶文化,而成都的茶文化又有足够的魅力吸引他,这就够了。
  
  峨眉·参茶
  
  如果说成都的茶馆可算作是社会生活的缩影,那么峨眉山的“六道禅茶”就是参禅的方式之一。小李哥哥告诉我们,盛夏时节,在峨眉山景区,可以喝到著名的“六道禅茶”,这也是参透六种释家禅理的途径之一。此番我们注定无缘体验“六道禅茶”的神韵,这对于惜福惜缘的我来说,实在是个巨大的遗憾。
  听小李哥哥介绍说,六道禅茶分别是:峨眉山下伏虎寺离垢园里的
  “竹叶青”;峨眉山半山腰上红椿坪寺庙中的红椿晓雨润“毛峰”;峨眉山老灵岩北面的灵岩叠翠衬“清茶”;用峨眉山白水池中水泡的产于黑水寺绝壁之上的茶而得名的——白水秋风拂“峨蕊”;终年流水不枯的神水阁“碧潭飘雪”以及最具禅意的金顶仙峰罩“云雾”。每一道茶的精髓,都在于“禅茶合一”,蕴含了曼妙高深的禅理。
  虽然无缘六道禅茶,不过我们还是在峨眉山山脚下找到了“峨眉雪芽”茶的专卖店。我对“雪芽”这个名字十分好奇,就问老板,这个茶是不是在冰天雪地的时节采摘的?老板笑了,告诉我,当地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仙山藏灵芝,峨眉绽雪芽”,“峨眉雪芽”是清明前20天左右采摘的春茶,不过因为茶园坐落在海拔1000米之上的高寒山区,阳春三月仍旧冰雪未融,残雪中萌发的新芽遇冷闭合,所以内质浓郁。要是运气好,采茶时节还可以看到茶僧们踏雪采茶,很有茶禅一味的意境。言谈间,老板已经泡好了一杯雪芽请我们品尝,只见峨眉雪芽天生丽质,在玻璃杯中绽放,香气清香馥郁,汤色嫩绿明亮,口感清醇淡雅,叶底嫩绿均匀。干茶有扁、平、滑、直、尖的特点,色泽嫩绿油润,价格有点小贵,50克大约200元,不过性价比还算高,与龙井之类的茶相比,算是非常实惠了。
  
  乐山·养心茶
  
  不到乐山不知道,原来这里是四川的重要产茶区。全市茶园基地面积达65万亩、茶叶年产量达4.1万吨、综合产值20亿元,几项指标都居四川省第一,而且还拥有“峨眉山茶地理标志”,高峰期日交易额可达1000多万元,被誉为中国的“西南茶都”。
  乐山随处可以问茶,江边、茶楼、公园、农家乐、餐厅……只要一坐下来,手边就会搁着一杯茶。好在当地茶消费不贵,小李哥哥说,他就算常常上茶楼。也只要每月花费两三百元就够了。
  乐山大佛景区冬季有“银色世界”之称,尽管天气寒冷,但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两千年的养生文化积淀。让我们置身其中就感觉颇有禅意,在旅途中养心,在雪景中养心。乐山大佛不远处,就是著名的凌云寺,也称大佛寺,这里风景古朴典雅,曲径通幽,布局雅致。我们沿着九曲栈道前行,只见乐山大佛景区内分布着许多茶馆茶肆,在这样的氛围中吃茶,才真正有吃佛茶的感觉。听小李哥哥说,乐山市定期举行观光品茶养生节,把旅游文化、茶文化、养生文化、温泉文化、宗教文化都有效地整合起来。无比引人入胜。
  这次到四川。虽然只到了不多的几个名胜地,但是却见识了茶馆的强大力量。在川人眼中,茶馆是休闲、放松、聚会、交流必不可少的第三客厅。在这里,茶馆是属于贵族的,属于中产的,更是属于市井的。我很喜欢听四川人把上茶楼说成“坐茶馆”,透着浓浓的市井气息、生活气息和随意心境。记得鹤鸣茶社挂着这样一幅字。“来,茶馆,喝花茶,摆龙门阵,可日他先人,但莫议论国政。”我想,这就是四川茶馆风貌的最佳写照吧。
其他文献
世界多元化的发展及交流的扩大化带给我们无尽的美的享受。现代的我们习惯了与茶相伴,与咖啡为伍,时尚的年轻人已经和自己的父辈们不同了。快节奏的生活使他们钟情于一切拿来即用的事物。他们很少再有充足的时间用精致的功夫茶具精细地泡一壶茶慢慢地品,越来越喜欢拿出自己个性十足的马克杯来冲泡一袋味尚存的袋泡茶或速溶茶粉,抑或还算香浓的速溶咖啡。  马克杯,一个年轻人再熟悉不过的杯具。但是关于它的由来,又有多少人了
期刊
特别喜欢到朋友的茶会所里喝茶,因为可以喝到很多不同于市面的私房茶。小郭和小蔡就是一对把茶会所开在家里的夫妻茶人,他们的茶会所有家的温馨,有茶的风雅,更吸引人的是他们的私房茶。  小郭是福安社口人,对坦洋工夫情有独钟,他所珍藏的坦洋工夫比较特别,不是用特殊茶种制作的,就是用非一般的工艺,还给起了不错的名字,下面就来品味这活色生香的四款坦洋红韵。    01 清荷    得名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期刊
曾几何时,我在一本艺术理论的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艺术世界是相通的,”在璀璨瑰丽的中国艺术殿堂里,细观文学、国画、书法、陶瓷等这些艺术形式,不难发现它们之间虽彼此独立存在,却不相互排斥隔绝,而是五为映衬,互为显彰,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画同源”、“以画入瓷”等,给人以高雅的审美感受,  齐白石是近代中国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画印诗书,堪称一绝,独步艺坛、其画作尤其是花鸟虫鱼、瓜果蔬菜,无不
期刊
不知为何,第一眼见到这些陶器时,我的脑中就一直浮现着那句诗:“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时美好又淡然的体验,在我伸手去轻轻触摸它们时,就似有股来自生命最深处的感动,连接彼此。  如若说饮茶是我的爱好,那么体会每款不同的饮器带来的不同感觉便是除了茶叶之外,我更加能够对饮茶如此痴迷的原因了。追随着茶器的香气、茶器的滋味以及茶器与唇间那霎时的触碰,引发的是饮茶的另一番乐趣。    雨过天晴云开处    清雅
期刊
曾几何时,随着“斗茶”蔚然成风,有人把茶界比作群雄纷争的江湖,斗茶则是比武,茶王赛更是武林大会。一时间,各路“英雄”,为争夺市场,纷纷出手过招,一比高下,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在以“岩骨花香”闻名武林的岩茶“世家”中,一位卓尔不群的侠士横空出世,其师承武夷“四大名师”之首的大红袍,练就了“岩骨”与“花香”参融的盖世武功。  在喧嚣嘈杂的西营里茶市中,“茶武馆”四处林立,“高手”如云。沿着廊道前行,继
期刊
会所原来是一个舶来品,意思是身份不凡人士聚会的场所。北京最早的一家会所“皇家俱乐部”成立于1990年,由境外投资,引进国外高档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模式。1994年,北京出现了会员制俱乐部:长安俱乐部、京城俱乐部。他们的特点是都在城市的中心位置,俱乐部内豪华、高档,休闲娱乐一应俱全。1996年至1997年,以俱乐部为主的会所开始转型,大型的高档社区出现了私家会所,会所的设计以及经营管理方面受港式会所的
期刊
已是6月,往年的这个时候早已是热得喘不过气。现在却依然凉爽如春。天气怡人。只是水榭的荷却退迟不见开,着急,甚是着急,有事没事的总在小荷塘边转悠,可连含苞的花蕾都不见踪影,只有碧绿的荷叶随风摇曳。  又是几天连绵的雨,看着飘然而落的雨和被雨水洗过墨绿油亮的荷叶.心中渐渐变得坦然。莲花的开放,都是经历了风霜雨露的洗礼、淤泥河塘的锻造,才次第绽露笑颜的啊,又有哪一朵,会是拔苗助长、偷工减料地蓦然开放呢?
期刊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唐·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不像李白的诗,读起来像在喝浓醇甘美的佳酿,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亦有“我醉欲眼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的不羁。更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迈,读着读着,便不知不觉地微醺,直到酩酊大醉,这是诗仙和酒仙的风范。然而,与他一起闪耀
期刊
今年3、4两个月,我去了印度、尼泊尔和祖国的宝岛台湾,都是与茶有关的一次旅行。  印度最好的茶产在喜马拉雅山东北部的大吉岭。做成的红茶汤色不似一般红茶那么红中带黑,而是带琥珀色、香味浓烈。他们习惯把浸泡的茶汤再加进牛奶、糖和柠檬汁一块儿喝。印度也产绿茶,多由喀什米尔地区的茶叶炒制,此外还把茶树的枝叶提炼成透明无色黏稠、味道有如松脂的茶树精油,是印度人常用的香皂、面霜、除臭和消毒杀菌剂中的添加剂。和
期刊
初夏的台湾,氤氲着茶香,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在这繁花似锦、风景旖旎的6月,正值南投县茶博会召开之际,人人都被茶陶醉着。21日,是海峡两岸茶人的节日,是值得所有爱茶人铭记的节日,因为这一天由海峡两岸知名茶业专家、学者、茶企代表共同参与的、以“闽台荼缘,合作共享”为主题的闽台茶业高峰论坛在台湾南投县中心会堂隆重举行。百忙之中的台湾南投县茶人们以最隆重的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西岸客人。跨越海峡远道而来的西岸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