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暴事件频现,“按键伤人”几时休 如何保障人格权、名誉权不受侵害?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y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3月21日,东航MU5735客机坠毁事件让全国陷入悲痛。面对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有逝者亲属将怀念亲人的视频上传社交平台,表达怀念之情。没想到的是,这居然引来一些网友的语言攻击,批评其“蹭热度”“冷血”。最后,该亲属无奈将视频删除,并在随后公布的道歉信中称,个别网友的“猛烈攻击”,已经对他们家属造成了巨大心理伤害。该亲属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就在前不久,15岁的刘学州在遭遇网暴后,
其他文献
“真正的知识要从书本走向现实,真正的法律并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而是每一个人鲜活的故事,公平和正义不仅仅要在书上得到体现,更重要的是要在每个个案中得到回响。”——罗翔从中国政法大学(本文简称“法大”)毕业后,每每说起自己的母校,总会被同事问:“最近很火的那个罗翔好像是你们学校的吧?”“你们学校的罗翔老师好火呀,他的课现在一定很抢手吧?”
期刊
目的:探究新冠疫情期间,基层防疫人员积极情绪和自我效能对睡眠质量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在2020年3月2日-3月6日期间,通过微信应用平台,对某市14个区基层防疫人员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研究使用中文版正性负性情绪量表中积极情绪分量表(PANAS-P)、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对基层防疫人员的积极情绪水平、自我效能水平和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本研究在将因变量睡眠质
睡眠质量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良好的睡眠质量是个体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正确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而长期的睡眠质量低下则会导致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为探究睡前情绪对夜间睡眠质量的影响以及生理指标(包括心率、运动加速度)对情绪及睡眠质量的预测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法、经验取样法对22名佩戴了汇心联公司可穿戴腕表的被试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数据收集。结果发现:(1)将情绪根据效价维度和唤醒维度划分为四
网络暴力作为社会转型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对于和谐统一社会的构建造成了负面影响。德国政府在立法、司法和执法上三管齐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德国网络暴力案件的发生,维护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秩序。借鉴德国网络暴力治理在部门立法执法、行业自律自查等方面的治理情况和治理成效,结合我国网络暴力的治理现状与产生根源,可从完善专项立法、设置管理机构、引导行为自律等方面提高网络暴力治理能力。
目的:探讨研究生知觉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考量睡眠质量和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知觉压力量表(CPSS)、一般健康问卷(GHQ2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364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知觉压力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752;P<0.01);睡眠质量在知觉压力和心理健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很多公司都将非核心业务交由发展中国家完成,有效降低了其生产成本。这种经营模式的改变,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实现我国软件产业的结构升级,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但是在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的不断发展中,仍然有许多现实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不断发展和壮大。本文主要分析我国软件外包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软件产业的自身特征,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
青海祁漫塔格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东昆仑复合造山带的西段。近年来发现了一系列与花岗质岩浆侵入有关的矽卡岩型、斑岩型铁-铜-钼-铅-锌多金属矿床。本区位于古亚洲与特提斯构造域结合部位的东昆仑弧盆系,自北向南分为北祁漫塔格岩浆弧、
会议
随着互联网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新媒体成为公众接收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在便捷公众生活、带给公众丰富新闻信息的同时,新媒体也加大了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力。互联网中隐含大量良莠不齐的新闻信息,这些信息会给公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带来消极影响。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引导舆论正向发展尤为重要。基于此,文章立足新媒体视角,阐述了新闻舆论监督的价值、特点,剖析了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
网络游戏成瘾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良好的睡眠是一种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睡眠可能因为网络游戏成瘾而受到影响,包括失眠,睡眠时间短和睡眠质量差等。而网络游戏成瘾也有可能因为引起焦虑和抑郁,进而影响到睡眠。由于网络游戏成瘾的个体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可能对脑机制造成损伤,另外,由于长期沉溺于非现实世界,可能对他们在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起到负面作用,如亲密关系的疏离、人际冲突等,这样,他们就缺少了与其他人真
“社会性死亡”是指在公众面前出丑丢脸,受到“公开处刑”。该词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使用尤其广泛。文章旨在透过“社会性死亡”这一精神现象,揭示当代青年面临的社会关系困境、网络暴力危机、思想精神困局,基于青年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剖析青年社会心理的形成机制,探索在情绪化、个体化、后真相时代对青年网络暴力开展精准治理的路径。